蔡先生,他是北大多年有力的保育者。他和北大關係之密切,當然比我們重而且大加十倍百倍!現在他做中央政府的教育最高長官,他親自將他多年提攜保育的北大宣布死刑了!我們聽到北大滅亡都驚心動魄,眼淚注注,「如喪考妣」!然而,蔡先生怎樣呢?我們從軍閥的消亡時開始至現在,天天千喚萬呼:「北大復活!繼續和發揚北大光榮的歷史!北京大學萬歲!」並且也曾向中央政府,並大學院蔡先生處,文電交馳,三番五次的請求:「請維持北京大學!」然而直到現在竟不得蔡先生之一答!大概蔡先生覺得北大滅亡是應該,而我們的呼號不值一答罷?然而我們總想:我們所敬愛的北大之保護者,蔡先生決不至於如此罷?然而事實竟是那麽樣,那是為什麽?[177]


    蔡元培長校之後在北大推行的改革歷來都被視為典範,其處事風範與人格魅力更是堪稱領袖。無論他是否真正長校,在師生眼中,蔡元培與北大已經渾然一體,是無法超越的校長。而上文所引不惜以惡意而妄相忖度,實際上透露出教育界的某些變化。1928年對蔡元培來說算得上是不太順利的一年,尤以教育界最令其殫精竭慮。早在5月的全國教育會議開幕式上,蔡元培就對五四後學界以愛國運動為名,實則幹涉校務、規避考試的行為提出過批評。[178]8月初的五中全會上,蔡元培再將此案提出,並有《對青年運動問題的提案》公布於各大報紙。隨後他又撰寫《說青年運動》一文,批評學生不應「或為學校改換名稱,要增加經費或校舍」的原因而罷課遊行,甚至毀物毆人,這些行為都失去了青年運動的本義。[179]雖然蔡元培和楊杏佛都曾出麵解釋,稱該提案並不是蔡個人之提案,而是大學委員會及全國教育會議提出的未決之案,但還是引起不少爭論,也不乏直接的人身攻擊。[180]蔡元培提出辭職後,眾人目光暫時從此提案轉移到北大復校一事上來,其消極冷淡的態度也就成為受到質疑的另一目標。對於這一批在校的北大學生來說,他們入校的時間大致在1925年至1927年,而這一階段正是北大校史上較為動盪的一段時期。他們更加熟悉的場景是索薪、抗議和請願,而常被眾人津津樂道的文學與思想革命,隻有在追溯過去時才有機會重述。他們無疑認同北大的傳統,但這種認同的建立是可以脫離蔡元培而存在的,是直接植根於抽象的北大歷史傳統的;另一方麵,他們也並不否認蔡元培與北大的關係,正因為這種關係的存在,他們才會將希望寄托在身居高位的蔡元培身上,並據此提出諸多要求。而當他們的要求無法滿足時,懷疑、批評甚至謾罵便極有可能會接踵而至。[181]


    11月初李書華到平之後,大學委員會北平分會正式成立,北平教育終於結束了無人負責的狀態。北大復校運動的諸多抗議活動,也加入與李書華接洽的主題。[182]按照慣例,北大秋季學期開學後即需改組學生會。11月19日,北大學生會成立,復校運動委員會宣告結束,復校工作由學生會接手。[183]作為代表全體學生的機關,北大學生會再次發表宣言重申復校運動三個目標,即北京大學名稱不改、北京大學組織不改、北京大學直隸中央。[184]與此同時,與學生會對立的讀書運動會也以發表宣言、散發傳單的方式,希望學生們可以在「保持學校的名稱」與「保持學校的實際」之間做出權衡。對於外界局勢,他們認為:


    從政局說起,自張繼、李石曾二氏先後來,北平政治分會漸行增加重量。與此有密切關係的北平大學區,也就愈覺得有恃無恐。縱令我們能派代表赴京請願,其勢力真是比較的微乎其微!不見得國民政府就能因此取消它的決議案,變更全國製度。蔡校長如能回校,自然是全體同學所渴望,但是實際上蔡先生已成政界要人,其必不能來平長校,係人所共知。蔡先生若是能來,早就來了,何至於弄到現在這種地步呢?[185]


    在當時的形勢下,雖然北大學生會與讀書運動會旨趣各異,但其訴求均已不再過多糾纏於校長問題。從前文所引《益世報》記者的分析來看,北大內部各派之間大致上是勢均力敵的。如果單從人數上說,堅決反對改組者或許還不如讀書運動一派。「11·29」北大風潮之後,沈尹默就曾說過:「北大現存學生,為數共有四百餘人。其中有三百人,皆急欲讀書上課,其堅決拒絕接收者,隻有百零數人。」[186]不過,顯然鬧出事端比埋首讀書更易引發社會關注,使復校運動加快了進程,漸進尾聲。


    11月30日,大學委員會北平分會開會商討處置辦法,除向國府報告事件經過之外,議定先行接收北大三院以控製局勢。負責地方治安的閻錫山亦致電國民政府說明情況。中央政治會議北平臨時分會訓令北平特別市市政府,「迅速查拿暴動為首之人」,依法懲辦。[187]12月1日,北平大學接收北大三院被拒,雙方對是否調用軍警武力接收一事各執一詞,再次分別致電中央各機關說明情況。[188]因12月1日係周六,國府須待周二(4日)才會召開會議,雙方相持不下,隻有靜待中央命令。5日,行政會議議決北大風潮解決辦法,由教育部「嚴令製止」,若不聽勸阻即「嚴法判裁」。[189]這也基本確定了處理該次風潮的基調——「和平解決」。此後,北平政治分會遵照中央指示,致函衛戍部及市政府「依法辦理」。[190]因風潮涉及治安問題,本為衛戍部職責範圍內之事,但此事被懷疑背後有黨派力量暗中運作,且顧慮如未妥善解決會再引發學生過激行為,故衛戍部的處置十分小心謹慎,甚至是略有拖延。[191]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人物傳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德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德宏並收藏民國人物傳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