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和稚暉、靜江商定了推石曾為中華大學校長,決定之後,那天早上來尋蔡先生,隻見一麵,未及交談,見著杏佛。杏佛說,「寅村先生來的正好。大學院今天預備提出北大的事,蔡先生自己願意兼,不好自己提出,請寅村先生提出。」易就去尋蔡先生,說,他不能提蔡先生,因為事前已和吳、張兩位商定了推石曾先生,若該推蔡先生,豈不成了「賣友」?所以後來國府會議有調停的辦法,請蔡先生為校長,未到任以前,由李石曾先生代理。[95]


    胡適還是堅持維持國府原案,即蔡元培做校長,由李石曾代理。蔡元培認為不好,還是決定請李石曾為校長,並補充易培基前述發言說:


    那天我就沒有想到石曾先生要做校長,後來才知道你們幾位先有了一個會議,已決定了。但那天匆匆地我一時沒有餘暇迴轉過來。現在都明白了,所以決定請石曾先生為中華大學校長。


    隨後,吳稚暉有長篇發言,矛頭直指胡適,說他是「反革命」,還翻出「三一八」慘案後李石曾等人被通緝之事,暗指是東吉祥胡同一係背後鼓動所致。據胡適的描述,吳稚暉演說中情緒漸進失控,先是「大說」,再是「直跳起來說」,又到「直跳起來,離開座次,大聲說」。會議幾乎變成吳稚暉對胡適的討伐,絲毫不容胡適辯駁。支持李石曾者占絕對優勢,胡適也隻能妥協。6月19日,國民政府批準蔡元培辭去中華大學校長,改任李石曾。


    散會後,吳稚暉摸出幾張電報丟給胡適,電報所示解釋了吳氏會上舉動異常之原因。胡適記曰:


    (吳稚暉)說:「哪,人家人都派定了,還有什麽說頭呢?」我打開看時,都是石曾給靜江、寅村的電報,一封說:中華大學校長事,須四星期後始可就職,茲派檉章、(李)書華、(肖)子昇三人接收中華大學。一封說:加派沈尹默接收。電文中全不提大學院與蔡先生。我說:「吳先生,你若早點給我們看這兩個電報,我們就可以不開口了!」大概稚暉也不滿意這件事,所以他屢次說,「平時我們無論怎麽樣,到了有爭論時,我總不好不站在石曾先生的一邊的。——就是蔡先生也不能不站在他的一邊的。」[96]


    胡適對吳稚暉「也不滿意」的判斷應該大致不差,因為「不滿意」才會在會後給胡適看那些電報,但也正如吳氏自己所言,「不滿意」與「站隊」始終並不衝突,特別是關係到各派相爭之事。當日會上,胡適說李石曾派別觀念太深,張乃燕卻反駁道:「蔡先生的兼收並蓄,故有敷衍的結果。李先生派別觀念深,故必不敷衍。」[97]李石曾一派並不諱言自己的派別觀念深重,反倒有些引以為豪的意思。且越是派別觀念深者,越是看重這種「站隊」,也會以同樣的想法揣度對方,把「站隊」一事想得極為重要,因此吳稚暉在會上一再提起「東吉祥係」,即是表明立場、選擇了「站隊」而已。[98]


    晚飯時,胡適聽蔡元培感慨地說:「他(指蔡元培)從不曉得社會這樣複雜;他應付不了這樣複雜的社會,幹不下去了。他們逼他兼司法部,卻不許他做北大校長。這種幹法,未免太笨。」在此情形之下,第二日胡適便致函蔡元培,要求辭去大學委員會委員,甚至說如果蔡元培不允許,自己也會在報紙上登啟事,聲明已辭職。[99]而早在15日會議最後,蔡元培即席提出要辭去大學院院長職務,還請眾人商議繼任者。參會者自然不能同意,但蔡元培卻有「那我隻好一丟就走了,將來還得你們諸位選出繼任者」之語,也才會有當天飯桌上的那一段「肺腑之言」。


    蔡元培的容人之量,眾所公認。不過,「無所不容」也有可能被解讀為「濫好人」。沈尹默說蔡在北大時就是被「包圍」的。所謂「包圍」,正如有研究者指出:「二人身後隱然各存一文人圈,雖大小不同,且時相交迭,然或因意見相左,或由利害所關,齟齬摩擦,蔡、李於此亦難全然置身事外。」[100]關於蔡元培與李石曾的交往,已有學者做過詳細討論。[101]李石曾,名煜瀛,清末名臣李鴻藻之第三子。二人初次會麵於1902年的上海張園,訂交於德國柏林,皆醉心於互助論,可說誌趣相投。1913年後旅歐期間,二人過從甚密,共同籌辦《世界月刊》和《學風》雜誌,組織「世界編譯社」,創辦華法教育會,推動留法勤工儉學運動。蔡元培任北大校長期間,二人合作無間。蔡元培聘李石曾為北大哲學教授,後又聘其擔任北大生物係主任。北大實行教授治校後,李石曾被選為評議會評議、行政會議委員兼財務委員會委員長、圖書委員會委員,又兼研究所委員會委員。[102]二人還致力於中法教育事業的擴展,先後創辦孔德學校、裏昂中法大學等校,這一時期也是「二人合作最長、最好的一個時期」。[103]1923年至1926年蔡氏在歐期間,二人交集甚少,而李石曾無論是在政界還是在教育界都頗為活躍。[104]此段時間李石曾似在有意扶植自己的勢力,擴大在北方教育界的影響。其中與北大最為相關的是1925年北大脫離教育部事件。北京各校因聲援女師大風潮掀起反對教長章士釗運動,李石曾等人提請評議會通過決議脫離教育部。[105]李石曾與胡適為贊成與反對兩派之代表,就北大脫離教育之正當性、評議會權力問題大動幹戈。[106]這也是胡、李二人早年較為激烈的一次交鋒。當時站在李石曾一邊的主要以「法日派」為主,也是此後李氏在教育界倚重之人。據顧頡剛轉述,「當年北平掛李石曾招牌的,不下二三十個之多,有人背後還稱李為『北方王』」。[107]借北大改名中華大學以占領北方教育界,李石曾似有誌在必得之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人物傳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德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德宏並收藏民國人物傳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