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就有雜誌評論說:「北京教育界的中心是在北大,所以我們要改良北京的高等教育,必須先研究北大的歷史。北大本是京師大學堂的化身,在前清時代已經是全國的最高學府。」[71]正如此段所述,在不少時人的觀念中,作為表率的北大,已有了輝煌的歷史,也理應成為改革的先鋒。而隻不過現實總能出乎意想,學校的歷史和傳統,既可以凝聚為無形之力,也可以讓任何「風吹草動」變得草木皆兵。從1928年6月京師大學各校獨立,北京大學改名中華大學,再改北平大學,又改北大學院,直至1929年7月大學區正式撤銷,改回北京大學,這一時期是北大校史上變動最頻繁的時期。其間各方利益糾葛難辨,為便於後續分析,先對此過程做一簡單梳理。


    1928年6月8日,國民革命軍正式接管北京,京師大學校亦隨之宣布終結。是日,國民政府召開第七十次會議。會上蔡元培以大學院名義呈文國民政府:「北京大學在教育過程中有悠久之歷史,上年北京教育部併入師範、農、工、醫、法、政、藝術等科及女子師範大學、女子大學,名曰京師大學。現在國府定都南京,北方京師之名,絕對不能沿用,擬請明令京師大學堂改為北京大學,並請任命校長,以專責成。其內部組織,統由新校長擬具辦法,呈由職院核定,借謀整頓,而促進行。」[72]對此,經亨頤提議將北大改為中華大學,得到多數人贊同。至於校長人選問題,易培基已在會前同吳稚暉、張靜江達成協議,一致推舉李石曾為校長;蔡元培雖有意自兼,卻不方便提出,而會上隻有孔祥熙一人提議蔡可自兼校長,但並不能左右結果。會議最終決定北大改名為中華大學,蔡元培任校長,未到任前由李石曾代理。[73]蔡元培執掌大學院,雖然不太可能北上到任,但李石曾此時也未在國內,參會眾人意將北大付與何人已然明了。


    6月15日,大學委員會舉行會議,討論中央大學及中華大學校長人選等問題。按照《大學院組織法》第三條之規定,大學院下設大學委員會,負責「議決全國學術上教育上一切重要問題」。1928年5月國民政府公布了《大學院大學委員會組織條例》,更明確列出「大學院長及各國立大學校長之人選」是大學委員會議決之事項。[74]此次會議上,蔡元培提出辭去中華大學校長,改推李石曾為校長。蔡元培雖仍有意自兼,且曾於會前托楊杏佛向易培基轉達代為提名之意,卻得知其與吳稚暉、張靜江已商定推李,蔡隻好主動提出不再任校長一職。在此次會議上,胡適還與吳稚暉發生衝突,甚至被指責為「反革命」。[75]6月19日,國民政府第七十三次會議照準大學委員會商議之結果。[76]蔡元培對15日大學委員會的結果甚為失望,一時激憤,準備辭去大學院院長,後經勸解打消此意。此後,他繼續奔波於各地,在各種職務角色間頻繁轉換,對北大方麵的一切邀請,皆以手中事忙無法北上為由拒絕。


    8月16日,大學委員會開會討論設立北平大學分區案。李書華提出《北平大學區組織大綱》,並「謂此為李石曾先生之主張」,「眾即漠然」,唯有朱家驊「略有表示」。此提案就此通過。蔡元培雖為主席,卻於會場中「未贊一詞」,翌日更是向國民政府提出辭職,攜眷離寧。[77]從1927年6月大學區製開始試驗已是一年有餘,危機重重。[78]相對於其他大學區,平津、河北等地各校歷史與境況千差萬別,對大學區製改革的訴求更是各不相同。[79]劉哲時代隻針對北京各校合併就已風潮迭起,更何況是範圍更大的北平大學區改革。因此時國民政府尚未正式通過和公布《北平大學區組織大綱》,到底如何操作並不明朗,北平各校又忙於為即將到來的開學籌措經費,而北大復校運動委員會則在集中全力抗議大學院對北大的接收,此消息一經公布並未立即引起軒然大波。而蔡元培的反應則有些「出人意料」:8月17日,蔡元培向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及國民政府提出辭職,辭去中央政治會議委員、國府委員、大學院院長、代理司法部長等本兼各職,旋即攜眷離開南京。國民政府雖一再慰留,但蔡去誌堅決,義無反顧。10月3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第一五七次會議批準了蔡元培的辭職,並改任蔣夢麟為大學院院長。蔡元培此次選擇辭職,和前幾次方式相似,但心境已然不同,此後他大多扮演「救火者」兼「和事佬」的角色,[80]平衡各方利益。風雨飄搖之際,北大師生迭發函電請其回校主事,卻從未得到實質性回應。其對北大之事看似即若即離,其實更多是有心無力。


    9月21日,國民政府第九十六次會議正式通過了《北平大學區組織大綱》。大綱規定,以北平政治分會的管轄區(即北平、天津兩市和河北、熱河兩省)為北平大學區。高等教育由大學本部掌管,設校長一人,副校長一人,秘書長一人。具體來說,該計劃仍是遵循劉哲打造京師大學校的方式,將北京大學文、理、法三學院分別與他校合併重組:北京大學文學院與保定河北大學文科合併為「北平大學文學院」;北京大學理學院改為「北平大學理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與北京法政大學、河北大學法科、天津法政專門學校合併為「北平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預科則改為「北平大學文理預科」。[81]


    在得知成立北平大學區消息後,除北大外,如天津的北洋大學、河北保定的河北大學等其他被併入的高校,也紛紛表示抗議。[82]因經費問題,此時北平國立各校學生雖已大半到校,但尚未正式開學,學生遂發起「讀書運動」,要求上課。11月1日,李書華到北平,著手組織北平大學。11月10日,大學委員會北平分會正式通過北平大學教育行政院規程,設立校長辦公處開始辦公,並正式開始施行改組合併計劃。[83]李石曾因病於11月底才到北平,[84]但為避免引發更激烈抗議並未立刻宣布就職,北平大學具體事務靠李書華維持。但李書華資歷、威望尚淺,各學院教授均不肯合作,北平大學校務仍然停滯不前。李書華、蕭瑜等人不惜暗中使出招數,被學生識破之後矛盾進一步激化。[85]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人物傳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德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德宏並收藏民國人物傳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