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胡適所言未能放大成「注重政治大題目」,隻是以其所欲達到理想的政治狀態而言,未免懸之過高。無論是社會輿論關注蔡元培以辭職為對抗的方式而引發的討論,還是學界掀起的「驅彭挽蔡」運動,從其大幕拉開之時便早已身陷政治的泥沼,難以自拔。蔡元培辭職當日,陳獨秀即發表《反動政局與各黨派》一文,認為中國政治改造的第一步就是要有「比較進步的黨派」來打破黑暗的反動政局,號召青年「萬勿把蔡校長辭職當作僅僅一個教育問題,忘了這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54]社會輿論亦立即響應。《申報》有評論者敏銳地指出,蔡元培此次辭職,「雖發端於彭氏之幹涉司法獨立,而其實在原因則甚為複雜,與前幾次辭職,實有不同」。正是軍閥無日不存破壞教育的野心,逼迫其選擇「潔身引退」。文章重提幾個月前的講義費風潮實有軍閥在背後作用,同時又舉法政專門學校校長劉彥、農業專門學校校長章士釗為例,稱他們「皆政學係,皆湖南人,又皆國會議員」,以此證明彭允彝是有意藉此極力擴充黨派勢力。文中還提到雖然彭尚不敢公然奪取北大,但此前不久下達的整頓學風的訓令,已是「匣劍帷燈,固已隱有所指」,因為此前彭就曾對內閣總理張紹曾說過,「北京學風之囂張,實自蔡元培為北大校長始」,言語之間頗多暗示。[55]
蔡元培提出辭職之後,輿論槍口便一致朝彭允彝開炮,除了對幹涉司法公正的指責之外,其出長教部之後不容於學界之「倒行逆施」也要逐一清算。人們眼中隻有彭蔡之爭,對於蔡之辭職是應時而起,還是早有計劃,無暇顧及。且到了辭職事件發生之後,比起探究蔡辭職之原因,如何平息學潮、政潮和法潮才是關注的焦點。
彭允彝之所以能夠署理教育總長,得益於湖南省省長趙恆惕之保薦。[56]早在1922年12月署理命令發布之時,教育界就通電錶示全體反對。[57]彭執掌教部雖時間不長,麻煩卻是不斷:先是教育部職員罷工索要薪水,再是法專校長問題,學生指責其任用私黨,又有隨意裁撤教部職員引起抗議,還有八校親往謁見提出經費問題等。[58]他想動用行政權力整頓學風以規束各校,雖已通過閣議,卻沒有任何反響。[59]待到羅文幹案再審的消息傳出後,輿論對彭允彝之攻擊呈排山倒海之勢,甚至頗有些「牆倒眾人推」的意思。[60]
這種「一邊倒」的局麵,雖使得彭允彝的回應略顯微弱,卻也是十分重要的觀察角度。1月19日,即蔡留書出走後的第三日,彭就公開發布通電,為自己的行為辯駁。他說:
查聲請再議,本告訴人一種權利,此案既顯然損害國家,國務院為代表國家執行政務機關,國務員為國務會議中之一員,依法提議,責所當然。至再議後,如何偵察,如何處分,其權仍在法庭,何謂破壞司法獨立?雖經再議,訴訟應否成立,自可依法辦理,何謂蹂躪人權?以國務員商議國務,何謂侵越權限?國會為代表民意機關,對於羅案,屢有提議,自應鄭重辦理,何謂見好於一般政客,以為同意案之條件?若果如蔡校長所雲,國務員對於國務不能置議,蔑視國會而不顧,目睹國家蒙受損害而不理,如此即可見好士林,不受國人與天良之譴責乎?蔡校長身為國家最高學府表率,且曾任最高行政長官,乃亦發出此不規律之言論,實深惋惜。且允彝以國務員議國政,則被蔡校長任意指摘,而蔡校長以校長資格橫幹國政,又將何說之詞?允彝不自量度,妄欲整頓學風,為國自效,詎料國立大學校長亦出位越軌如此,瞻念前途,至為可痛。除呈明大總統外,特將國務會議議決羅案聲請再議始末詳電奉達,即希察鑒。[61]
彭允彝此番通電從其身份與職責入手,主要回應蔡「蹂躪人權」和「幹涉司法公正」的指控。其立場也並非沒有支持者,《順天時報》就刊發評論說:
退一步而言,本善意以解釋,亦可認蔡校長之出此舉,乃厭惡之出此舉,乃厭惡政黨勢力侵入學界,特藉此以泄公憤也。果而,蔡校長之行為,殊不能不謂為一種巧妙策略也。換言之,即無異製敵人之機先,乘敵軍策戰尚未完備,突然實行奇襲,冀藉此博得世間之同情,使政學會狼狽不堪,蔡校長或可不去。縱蔡校長或竟去職,而胡適及其他教授亦或無務去之必要耶。[62]
《大公報》上也有類似言論:
英文北京日報,亦於昨日論說中,評判蔡氏之辭職曰:吾人以蔡氏今次所出之行動,不能認為賢明之處置。蔡氏辭職之原因,謂在於教長之幹涉司法獨立。而一學校長,與司法獨立問題,果有若何之關係耶。時彭教長為提議之逮捕羅氏者,然該提議既經國務會議議決……且國務員不論為教長、財長,均是政治家也。蔡氏特一學校長,決非政治的領袖。蔡校長之辭職,決非貢獻於司法獨立者,斯種辭職,僅有惹起教育界新風潮之效果,非有若何裨益於司法獨立者,且致損傷蔡氏所努力保持之人格也。[63]
相對於鋪天蓋地討伐彭允彝的言論,此時替彭說話,無異於是助紂為虐。坊間早有傳說,彭允彝發出整頓學風之令,意在向教育界安插私黨,是其以政黨幹涉教育的罪狀之一,但以「巧妙策略」來形容蔡元培,將二人爭鬥視為派係之爭,甚至在某些人眼中,將蔡看作「學閥之領袖」,也是借其聲望鼓動學生,在本質上與彭允彝並無不同。[64]
蔡元培提出辭職之後,輿論槍口便一致朝彭允彝開炮,除了對幹涉司法公正的指責之外,其出長教部之後不容於學界之「倒行逆施」也要逐一清算。人們眼中隻有彭蔡之爭,對於蔡之辭職是應時而起,還是早有計劃,無暇顧及。且到了辭職事件發生之後,比起探究蔡辭職之原因,如何平息學潮、政潮和法潮才是關注的焦點。
彭允彝之所以能夠署理教育總長,得益於湖南省省長趙恆惕之保薦。[56]早在1922年12月署理命令發布之時,教育界就通電錶示全體反對。[57]彭執掌教部雖時間不長,麻煩卻是不斷:先是教育部職員罷工索要薪水,再是法專校長問題,學生指責其任用私黨,又有隨意裁撤教部職員引起抗議,還有八校親往謁見提出經費問題等。[58]他想動用行政權力整頓學風以規束各校,雖已通過閣議,卻沒有任何反響。[59]待到羅文幹案再審的消息傳出後,輿論對彭允彝之攻擊呈排山倒海之勢,甚至頗有些「牆倒眾人推」的意思。[60]
這種「一邊倒」的局麵,雖使得彭允彝的回應略顯微弱,卻也是十分重要的觀察角度。1月19日,即蔡留書出走後的第三日,彭就公開發布通電,為自己的行為辯駁。他說:
查聲請再議,本告訴人一種權利,此案既顯然損害國家,國務院為代表國家執行政務機關,國務員為國務會議中之一員,依法提議,責所當然。至再議後,如何偵察,如何處分,其權仍在法庭,何謂破壞司法獨立?雖經再議,訴訟應否成立,自可依法辦理,何謂蹂躪人權?以國務員商議國務,何謂侵越權限?國會為代表民意機關,對於羅案,屢有提議,自應鄭重辦理,何謂見好於一般政客,以為同意案之條件?若果如蔡校長所雲,國務員對於國務不能置議,蔑視國會而不顧,目睹國家蒙受損害而不理,如此即可見好士林,不受國人與天良之譴責乎?蔡校長身為國家最高學府表率,且曾任最高行政長官,乃亦發出此不規律之言論,實深惋惜。且允彝以國務員議國政,則被蔡校長任意指摘,而蔡校長以校長資格橫幹國政,又將何說之詞?允彝不自量度,妄欲整頓學風,為國自效,詎料國立大學校長亦出位越軌如此,瞻念前途,至為可痛。除呈明大總統外,特將國務會議議決羅案聲請再議始末詳電奉達,即希察鑒。[61]
彭允彝此番通電從其身份與職責入手,主要回應蔡「蹂躪人權」和「幹涉司法公正」的指控。其立場也並非沒有支持者,《順天時報》就刊發評論說:
退一步而言,本善意以解釋,亦可認蔡校長之出此舉,乃厭惡之出此舉,乃厭惡政黨勢力侵入學界,特藉此以泄公憤也。果而,蔡校長之行為,殊不能不謂為一種巧妙策略也。換言之,即無異製敵人之機先,乘敵軍策戰尚未完備,突然實行奇襲,冀藉此博得世間之同情,使政學會狼狽不堪,蔡校長或可不去。縱蔡校長或竟去職,而胡適及其他教授亦或無務去之必要耶。[62]
《大公報》上也有類似言論:
英文北京日報,亦於昨日論說中,評判蔡氏之辭職曰:吾人以蔡氏今次所出之行動,不能認為賢明之處置。蔡氏辭職之原因,謂在於教長之幹涉司法獨立。而一學校長,與司法獨立問題,果有若何之關係耶。時彭教長為提議之逮捕羅氏者,然該提議既經國務會議議決……且國務員不論為教長、財長,均是政治家也。蔡氏特一學校長,決非政治的領袖。蔡校長之辭職,決非貢獻於司法獨立者,斯種辭職,僅有惹起教育界新風潮之效果,非有若何裨益於司法獨立者,且致損傷蔡氏所努力保持之人格也。[63]
相對於鋪天蓋地討伐彭允彝的言論,此時替彭說話,無異於是助紂為虐。坊間早有傳說,彭允彝發出整頓學風之令,意在向教育界安插私黨,是其以政黨幹涉教育的罪狀之一,但以「巧妙策略」來形容蔡元培,將二人爭鬥視為派係之爭,甚至在某些人眼中,將蔡看作「學閥之領袖」,也是借其聲望鼓動學生,在本質上與彭允彝並無不同。[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