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蔡元培發起成立的進德會,則是將風氣的轉換付諸道德修養的提升。1918年1月19日,蔡元培在《北京大學日刊》上刊出了《北京大學進德會旨趣書》,將他早年與吳稚暉、李石曾和汪精衛等人一起創建的進德會引入北大。其實,蔡元培早有此類計劃,隻是「一年來鞅掌於大體之改革,未遑及此」。1918年初,亦即蔡元培接任校長的第二年初,北大「改組之議,業已實行。而內部各方麵之組織,若研究所、若教授會之屬,體育會、書畫研究會之屬,銀行、消費公社之屬,皆次第進行」,北大進德會則「應時勢之要求,而不能不從事矣」。蔡元培希望進德會能起到「東漢之黨人、南宋之道學、明季之東林」的「清流」作用,與「敝俗奮鬥」。入會之效用,要達到既「可以繩己」,也「可以謝人」,以期實現「苟人人能守會約,則謗因既滅,不弭謗而自弭。其或未滅,則造因至範圍愈狹」之目的。[98]
自蔡元培發起組織進德會開始,《北京大學日刊》幾乎每天都會刊發入會名單,至5月底教員已入會者76人,職員已入會者92人,學生已入會者301人。[99]而這一年,北大在冊登記的正式教員有149人,職員44人,學生1695人[100],參與人數可謂相當可觀。更有學生致函《北京大學日刊》表示贊成,認為進德會規定中尤以「戒嫖」一項最為切中北大時弊,建議「作一剴切詳明之告誡,連登日刊上一二星期,稍作鼓鍾之警」。[101]文本科國文門的學生陶明浚在《北京大學日刊》上發表《進德五箴》一文,分別從戒遊冶、戒博塞、戒飲食、戒作官吏、戒作議員五個方麵討論了他對進德會的理解。[102]周作人譯自日本油穀治郎七所著的《廢娼問題之中心人物》,特意表明「進德會譯著」,在《北京大學日刊》上連載一周。[103]5月28日,北大進德會召開了成立大會。蔡元培致辭說:「進德之名,非謂能守會規即為有德。德者,積極進行之事;而本會條件,皆消極之事,非即以是為德,乃謂入德者當有此戒律,即孟子人有不為而後可以有為之義。」[104]
可以說,自蔡元培發起進德會起,高懸的德性與學問雙重立意,使北大校園內外師生重新找到了久違的道德歸屬與學術熱情。《北京大學日刊》上刊出的持續增長的入會數字、各種進德會的通知布告和不斷寄往北大要求入會的各式信箋,都昭示出積極進取的態勢。不過,其中也有例外。據北大檔案記載,行事狂放的北大教授黃侃就曾在回復進德會入會邀請時表示,他對進德會的宗旨「本極贊成」,但是「入會與否係個人自由。此時信向不出本心,則時守之不力,萬不敢自欺復欺」,最終退回了進德會入會誌願書。[105]
如果說黃侃拒絕入會隻是特例,那麽,進德會在具體運行中受到的質疑則是不少人共同的困惑了。進德會成立不久,北大學生朱一鶚在進德會大會上針對「外間毀譽」有感而發,著意說明了入會會員要抱有「責任心」與「自信心」,號召大家「勿為內欲所克製,勿為外力所牽動」。[106]10月17日,《北京大學日刊》又刊發了北大學生梁紹文寫給蔡元培的信,說明了自己「狠懷疑的事」:他曾聽到過不少與進德會旨趣相悖的負麵傳聞,所以「好幾回,想寫信來與先生商量一個好方法,來止止他人的謗,又因謗的事情太多,所以到今日,始能把這封信作出來」。如此境況讓他覺得「進德會的條文,不過一種欺人之具罷了」。[107]若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有質疑的聲音存在反而可以看作受到關注的另一種表現。進德會的創辦是欲藉助於外力對每個人的道德進行監督,約束力自然相對薄弱。但蔡元培選擇從道德入手,顯然並不是希冀獲得短時的效用,更多是著眼於施行後的影響。當時就有人讚譽進德會是「現代道德及政治上自覺之一機運,且由北京大學校長所發起,其意義自更深長」,看到的正是其超越現實的表率作用。[108]
從提升學問和道德修養入手重塑學風,蔡元培是著眼於北大發展的根本性問題的,但是總體來說收效甚緩。而且,施行中往往多有曲折,引起外間許多不必要的懷疑。為此,蔡元培選擇了「主動出擊」的方式,由校方出麵創辦《北京大學日刊》,旨在強化北大積極向上的一麵,故也可看作重塑學風的一種努力。
作為北大校方出麵辦理的刊物,《北京大學日刊》主要設有命令、法規、校長布告、各科通告、公牘、紀事等專欄,同時也刊登師生對改進教學及管理工作的建議,並發表學術論文、演講實錄等。初期隻有兩版,後擴展為四版,又因增加「雜錄」「通信」等欄而擴展至八版。自1917年11月創刊,至1932年9月10日因改作周刊而終刊,共出版2885期,其間由於政治環境及學校風潮曾有短暫停刊。以初期改版變動最大,如1918年2月,《北京大學日刊》發行不久即進行改組,擴大了機構規模,下設編輯、經理二部。由蔡元培請徐寶璜教授為主任,總理一切。[109]編輯部主要負責編輯各類稿件、審定各種規則、決定辦刊方針;而經理部則負責招登gg、發送稿件、發賣日刊等工作。[110]後因「銷數日廣」,已有「與中西各大日報交換」的考慮,為此《北京大學日刊》還特別向中華郵政總局申領執照,被認定為新聞紙類,準許公開發行。[111]至此,經過改組的《北京大學日刊》不再隻是北大普通的校內刊物,而是擔負起向校外主動發布北大動態的責任。10月初,全國專門以上學校校長會議召開之時,《北京大學日刊》就曾特意在頭版刊發啟事,給來京參會的各位專門以上學校的校長免費發放《北京大學日刊》三天,以便交流。[112]主要麵向大眾的《晨報副鐫》也曾為《北京大學日刊》做過介紹。其中有「足供全國教育界及誌願升學者之參考」一句,頗能顯示出北大對自己處於學界領導地位的自信。[113]由北大參與籌辦的《新教育》雜誌,也在第1卷第2期上刊出《北京大學日刊》詳細gg,稱「本日刊乃北京大學之出版物,紀載校內近事極詳而校內教員學生之著作亦日有登載。誠為研究學問或欲知本校情形不可不看之報」。[114]到了《新教育》第3卷第1期,與北大相關的刊物有《北京大學日刊》、《北大月刊》、《北大學生周刊》、《新潮》、北大音樂研究會編《音樂雜誌》、北大第二院畫法研究所編《繪學雜誌》,等等。以北京大學名義編輯出版或與北大有關的期刊、書籍逐漸成為社會矚目的焦點。此時陷於危機中的上海亞東圖書館正是得益於代銷北京大學出版的期刊、書籍,才逐漸走出經營困境。[115]可見「北京大學」這四個字在時人眼中還是頗有些號召力的。
自蔡元培發起組織進德會開始,《北京大學日刊》幾乎每天都會刊發入會名單,至5月底教員已入會者76人,職員已入會者92人,學生已入會者301人。[99]而這一年,北大在冊登記的正式教員有149人,職員44人,學生1695人[100],參與人數可謂相當可觀。更有學生致函《北京大學日刊》表示贊成,認為進德會規定中尤以「戒嫖」一項最為切中北大時弊,建議「作一剴切詳明之告誡,連登日刊上一二星期,稍作鼓鍾之警」。[101]文本科國文門的學生陶明浚在《北京大學日刊》上發表《進德五箴》一文,分別從戒遊冶、戒博塞、戒飲食、戒作官吏、戒作議員五個方麵討論了他對進德會的理解。[102]周作人譯自日本油穀治郎七所著的《廢娼問題之中心人物》,特意表明「進德會譯著」,在《北京大學日刊》上連載一周。[103]5月28日,北大進德會召開了成立大會。蔡元培致辭說:「進德之名,非謂能守會規即為有德。德者,積極進行之事;而本會條件,皆消極之事,非即以是為德,乃謂入德者當有此戒律,即孟子人有不為而後可以有為之義。」[104]
可以說,自蔡元培發起進德會起,高懸的德性與學問雙重立意,使北大校園內外師生重新找到了久違的道德歸屬與學術熱情。《北京大學日刊》上刊出的持續增長的入會數字、各種進德會的通知布告和不斷寄往北大要求入會的各式信箋,都昭示出積極進取的態勢。不過,其中也有例外。據北大檔案記載,行事狂放的北大教授黃侃就曾在回復進德會入會邀請時表示,他對進德會的宗旨「本極贊成」,但是「入會與否係個人自由。此時信向不出本心,則時守之不力,萬不敢自欺復欺」,最終退回了進德會入會誌願書。[105]
如果說黃侃拒絕入會隻是特例,那麽,進德會在具體運行中受到的質疑則是不少人共同的困惑了。進德會成立不久,北大學生朱一鶚在進德會大會上針對「外間毀譽」有感而發,著意說明了入會會員要抱有「責任心」與「自信心」,號召大家「勿為內欲所克製,勿為外力所牽動」。[106]10月17日,《北京大學日刊》又刊發了北大學生梁紹文寫給蔡元培的信,說明了自己「狠懷疑的事」:他曾聽到過不少與進德會旨趣相悖的負麵傳聞,所以「好幾回,想寫信來與先生商量一個好方法,來止止他人的謗,又因謗的事情太多,所以到今日,始能把這封信作出來」。如此境況讓他覺得「進德會的條文,不過一種欺人之具罷了」。[107]若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有質疑的聲音存在反而可以看作受到關注的另一種表現。進德會的創辦是欲藉助於外力對每個人的道德進行監督,約束力自然相對薄弱。但蔡元培選擇從道德入手,顯然並不是希冀獲得短時的效用,更多是著眼於施行後的影響。當時就有人讚譽進德會是「現代道德及政治上自覺之一機運,且由北京大學校長所發起,其意義自更深長」,看到的正是其超越現實的表率作用。[108]
從提升學問和道德修養入手重塑學風,蔡元培是著眼於北大發展的根本性問題的,但是總體來說收效甚緩。而且,施行中往往多有曲折,引起外間許多不必要的懷疑。為此,蔡元培選擇了「主動出擊」的方式,由校方出麵創辦《北京大學日刊》,旨在強化北大積極向上的一麵,故也可看作重塑學風的一種努力。
作為北大校方出麵辦理的刊物,《北京大學日刊》主要設有命令、法規、校長布告、各科通告、公牘、紀事等專欄,同時也刊登師生對改進教學及管理工作的建議,並發表學術論文、演講實錄等。初期隻有兩版,後擴展為四版,又因增加「雜錄」「通信」等欄而擴展至八版。自1917年11月創刊,至1932年9月10日因改作周刊而終刊,共出版2885期,其間由於政治環境及學校風潮曾有短暫停刊。以初期改版變動最大,如1918年2月,《北京大學日刊》發行不久即進行改組,擴大了機構規模,下設編輯、經理二部。由蔡元培請徐寶璜教授為主任,總理一切。[109]編輯部主要負責編輯各類稿件、審定各種規則、決定辦刊方針;而經理部則負責招登gg、發送稿件、發賣日刊等工作。[110]後因「銷數日廣」,已有「與中西各大日報交換」的考慮,為此《北京大學日刊》還特別向中華郵政總局申領執照,被認定為新聞紙類,準許公開發行。[111]至此,經過改組的《北京大學日刊》不再隻是北大普通的校內刊物,而是擔負起向校外主動發布北大動態的責任。10月初,全國專門以上學校校長會議召開之時,《北京大學日刊》就曾特意在頭版刊發啟事,給來京參會的各位專門以上學校的校長免費發放《北京大學日刊》三天,以便交流。[112]主要麵向大眾的《晨報副鐫》也曾為《北京大學日刊》做過介紹。其中有「足供全國教育界及誌願升學者之參考」一句,頗能顯示出北大對自己處於學界領導地位的自信。[113]由北大參與籌辦的《新教育》雜誌,也在第1卷第2期上刊出《北京大學日刊》詳細gg,稱「本日刊乃北京大學之出版物,紀載校內近事極詳而校內教員學生之著作亦日有登載。誠為研究學問或欲知本校情形不可不看之報」。[114]到了《新教育》第3卷第1期,與北大相關的刊物有《北京大學日刊》、《北大月刊》、《北大學生周刊》、《新潮》、北大音樂研究會編《音樂雜誌》、北大第二院畫法研究所編《繪學雜誌》,等等。以北京大學名義編輯出版或與北大有關的期刊、書籍逐漸成為社會矚目的焦點。此時陷於危機中的上海亞東圖書館正是得益於代銷北京大學出版的期刊、書籍,才逐漸走出經營困境。[115]可見「北京大學」這四個字在時人眼中還是頗有些號召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