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學風之重塑


    周作人曾評價蔡元培在教育文化上的施為「多以思想主張為本」,因此「他一生的價值亦著重在思想,至少當較施為更重」。[84]其實,若從五四前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實踐來看,這樣的論斷恐怕失之籠統。此段時間,蔡元培對大學的體認,重在實際行動而非文字建構。蔡元培藉助創設各類刊物和舉辦各種社團,一方麵引導了北大內部學術風氣的轉變,另一方麵也重新塑造了北大在社會上的形象與地位,其思想意義的彰顯是與他在北大的具體改革實踐相關聯的。


    蔡元培對北大的革新是從重塑北大學風入手,而所謂「學風」,是不可簡單量化的,既可看作一種「態度」,也可看作一種「氛圍」。1919年1月,《教育雜誌》刊出主編朱元善的《改造學風》一文。作者認為,學術「純為精神上之產物,萌於人心而係乎風習」。而所謂「學風」,最開始「恆由一二人心意之所向倡之於前」,然後逐漸「謄為口說,布為聲氣,群眾共趨,鍥而不捨,遂獨自成為一種好尚」。所以要想改造學風,可以從學校與社會兩方麵努力。其中,學校方麵,首先就是要求校長教師聯結一心,以忠實懇摯之精神研究各種學術或組織學會,事事躬行實踐,以身作則;其次則是鼓勵學生組織學會,「時時以學為生命,而不以學為借徑」。如果各個學校皆能如此,「則學校之學風自得而良善矣」。[85]朱元善所言將「學風」解釋為學術風氣,認為改造學風的關鍵在於營造眾人虛心向學之風氣,此點也與蔡元培所設想的改善北大校風相一致,也可視為時人對此的普遍觀念。


    蔣夢麟將蔡元培出長北大比喻為「在靜水中投下知識革命之石」,「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會從中蕩漾開來,而且愈漾愈遠,愈漾愈大」。[86]以校長的身份,蔡元培曾多次在開學典禮、學校慶典等公開場合強調學術風氣的重要,不過問題往往是,校長如何說是一事,教員學生於此種輿論環境下如何想、如何做則是另一事。隻有當向學之風成了北大師生普遍關注、參與討論的話題之時,蔡元培在北大投下的石子才能真正盪起漣漪。


    蔡元培理想中的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學府。這與他對德國大學的基本認識是相一致的。他一入北大即提出:「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所以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87]此後每年開學典禮,他亦不時強調大學研究的學理取向。蔡元培在北大的諸項革新中,無論是製度建構,如教授治校、建立評議會製度,還是延聘教師時所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之原則,抑或是組織各種社團、研究會,無疑都是基於「大學為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的理念。蔡元培認為,「學」與「術」雖然「關係至為密切」,但因為「習之者興趣不同」,要區別對待。「文、理,學也。雖亦有間接之應用,而治此者以研究真理為的,終身以之。所兼營者,不過教授著述之業,不出學理範圍。法、商、醫、工,術也。直接應用,治此者雖可有永久研究之興趣,而及一程度,不可不服務於社會;轉以服務時之經驗,促其術之進步,與治學者之極深研,幾不相侔也。……學為基本,術為支幹,不可不求其相應。」[88]在他看來,德國大學教育之所以成功,正是因為其強調「以科學的教育為主」,並不隻是簡單的「職業上實地之訓練」,「而在授以科學的知識與科學的研究之徑途也」。[89]蔡元培希望通過強調學問和研究本身扭轉北大學風。到了1918年初,蔡元培在「國立高等學校校務討論會」上提出「大學改製之議」,不久也在北大評議會的討論之下得以通過實行,北大開始了一係列學製改革,如將文理兩科擴張、預備法科獨立、歸併商科於法科、停辦工科、縮短預科學時等。[90]可以說,此時的學製改革是以製度化的形式確定了蔡元培改革北大為「高深學問研究之所」的初衷。1922年成立的北大研究所國學門更是將自覺之學術研究落到實踐中。[91]


    蔡元培重塑學風的提議一經提出,即引發不少北大教師的回應。文科學長陳獨秀在1918年北大開學典禮上也提出,大學學生應以研究學理為目的,為此,他提出三條具體辦法:一是要「注重外國語」,因為「最新學理,均非中國書所有」,所以要求學生必須精通外國語;二是「廢講義」,因為「講義本不足以盡學理,而學者恃有講義,或且惰於聽講也」;三是「能節不急之費以購參考書」。[92]他還以文科學長的名義通知文科各門任課教員,「將所授科目至不可少之參考書(漢文或洋文)約需若幹部,開單賜下,以備采要購置」。[93]此外,理科教授俞同奎也曾專門寫信,回應理科學長夏元瑮提出的「若何引起研究所趣味之問題」,認為在理科儀器藥品不足的情況下,可從籌備實驗室開始,「有實驗而後研究之問題可解決,研究之問題有解決之希望,則研究方有興味」。[94]北大立校之基礎的文、理兩科,可謂皆呈現出一種全新氣象。


    1918年10月,教育部召開全國專門以上學校校長會議,討論專門以上學校的教育問題。北大特意將「大學應如何注重學理研究,使學生確能潛心研究」以及如何「獎勵大學畢業生入大學院研究之辦法」列入提案,提交大會討論。[95]11月19日、20日,《北京大學日刊》不惜篇幅,連載了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校長許肇南的議案《人才教育之方針與辦法》,看中的正是此項意見書與北大所提出的大學改革議案可「互相發明」。[96]1919年2月,教育部則依照北大提交專門以上學校校長會議討論的原案發布訓令,要求各校「遵照辦理」。[97]整頓學風之議獲得了製度的肯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人物傳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德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德宏並收藏民國人物傳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