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叛亂後,唐玄宗逃往四川,叛軍攻陷兩京,大舉搜捕文武朝臣和宮嬪樂工。「祿山尤致意樂工,求訪頗切,於旬日獲梨園弟子數百人。群賊因相與大會於凝碧池(在長安西內苑),宴偽官數十人,大陳禦庫珍寶,羅列於前後。樂既作,梨園舊人不覺歔欷,相對泣下,群逆皆露刃持滿以脅之,而悲不能已。有樂工雷海青者,投樂器於地,西向慟哭。逆黨乃縛海青於戲馬殿,肢解以示眾,聞之者莫不傷痛」(鄭處晦《明皇雜錄》)。當時詩人王維正被叛軍關押在長安菩提寺中,聽到這件事後,曾作過一首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弦。」(《私成口號誦示裴迪》)


    出於對玄宗的忠誠,梨園弟子紛紛逃散,寧可流離失所,不願落到叛軍手中,不少人在戰亂中死去。「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杜甫晚年,曾多次聽過流落在外的梨園弟子的演唱,如「高宴諸侯禮,佳人上客前。哀箏傷老大,華屋艷神仙。南內開元曲,當時弟子傳。清歌聲復轉,滿座涕潺湲」(《秋日夔府詠懷一百韻》)。這幾句詩,就是在夔州柏都督筵上,聽梨園弟子李仙奴歌唱而作的。代宗大曆二年(767)十月,杜甫在夔州別駕元持家中觀看了李十二娘舞《劍器》,隻覺舞姿矯健,神采飛揚。一問,原來是公孫大娘的弟子。當時公孫早已去世,就是她的弟子,也不年輕了。雖然李十二娘的舞技得公孫真傳,頗有其師當年的風姿和氣概,可惜生不逢時,已不可能再有其師那樣的恩遇和聲譽。她美麗的身影,隻是在夔州這種僻陋之地,伴隨著蕭瑟的秋草,映照著淒涼的落日。這和公孫當年「一舞劍器動四方」的盛況,形成了多麽鮮明的對照。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與餘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在和李十二娘交談後,詩人心有所感,不能自已,遂寫了這篇名作。這首詩題為觀李十二娘舞,但所寫重在公孫大娘舞,而其意實不在舞。「此詩見劍器而傷往事,所謂撫事慷慨也。故詠李氏,卻思公孫,詠公孫,卻思先帝,全是為開元天寶五十年治亂興衰而發。不然,一舞女耳,何足搖其筆端哉!」(《杜詩詳註》引王嗣奭語)前人謂作詩本旨,全在最後六句:「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唐玄宗墓泰陵在蒲城(今屬陝西)東北金粟山,如今墓旁樹木,都已長大,追思梨園全盛之時,恍然若夢。由於梨園弟子的命運和玄宗的命運,以及唐王朝的命運,在這特定的時期緊緊連在一起,故詩人從李十二娘今日的淒涼,想到公孫大娘當年的盛況,再想到一手創辦梨園的玄宗,因眼前的遍地煙塵,感嘆盛世一去不返,以樂極哀來的感傷,與五十年前的歌舞昇平遙相呼應。「身世之戚,興亡之感,交赴腕下」(《唐詩別裁》)。足下生繭,舉步必慢,現在反而愁其太快,末二句寫對此茫茫,百感交集,臨別而不忍其去之狀,極為傳神。


    昭君怨


    昭君怨


    前人說作詠史詩,若黏著一人,囿於一事,定非高手;須以己為主,別有懷抱,風神搖曳,俯仰感慨,方為絕唱。如果以此作為標準,衡量古今詠史詩,必然首推杜甫《詠懷古蹟五首》。這組詩分詠長江三峽中的庾信宅、宋玉宅、昭君村、先主廟、武侯廟,和《秋興八首》作於同時,並且享有同樣的聲譽。詩人通過吟詠這些位於三峽的古蹟,這些曾在三峽生活過的歷史人物,來抒寫自己的情懷。清人盧世?說杜甫作這組詩,「以一身之全力,為廟算運籌。為古人寫照,一腔血悃,萬遍水磨,不唯不可輕議,抑且不可輕讀,養氣滌腸,方能領略」(《杜詩詳註》引)。


    昭君村(即今湖北興山縣寶坪村)在香溪上遊,是西漢王昭君的故裏。王昭君,名嬙,晉時為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或明妃。關於昭君的記載,最早出自《漢書?元帝紀》和《匈奴傳》,後來在《後漢書?南匈奴傳》、《西京雜記》、《琴書》中,又增添了不少內容,形成一個動人的故事。漢元帝時,昭君被選入宮中,因宮女太多,不能一一召見,漢元帝就叫畫工毛延壽替宮女畫像,再從畫中進行挑選。許多宮女都用錢賄賂毛延壽,希望他能將自己畫得漂亮些。隻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這樣做。毛延壽就把她畫得很醜,為此昭君一直身居冷宮,心中鬱鬱不歡。漢元帝竟寧元年(前33),匈奴呼韓邪單於入朝求親,昭君自請嫁給單於。辭行時,元帝發現她的美貌為後宮第一,十分後悔,本想把她留下,又怕失信匈奴,隻得忍痛割愛,一氣之下,將毛延壽殺了。昭君到匈奴後,生了一個兒子,立為寧胡閼氏。單於死後,昭君上書成帝,請求回國,成帝命她入鄉隨俗,於是又嫁給單於前妻的兒子,生了兩個女兒,以後就死在塞外。據《一統誌》,昭君墓在古豐州西六十裏(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傳說塞北多白草,唯獨昭君墓常青,故稱為「青塚」。墓表和漢代帝王陵墓,頗多相似之處。


    王昭君的故事,不僅在民間廣為流傳,也是歷代作家所喜愛的題材。當然,由於各人的立意不同,因此所表現的昭君形象,也有所不同。其中大多數作品,都寫其離別的怨思,以及對漢朝無恩的怨恨。自唐以後,詩人開始在這陳舊的題材上翻新,如儲光羲的《明妃曲》,寫單於對昭君的體貼:「胡王知妾不勝悲,樂府皆傳漢國詞。朝來馬上《箜篌引》,稍似宮中閑夜時。」白居易《王昭君》,寫昭君對漢帝的思念:「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裏時。」王安石的《明妃曲》,寫家人對昭君的勸慰:「家人萬裏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典詩詞漫話·杜甫心影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紳並收藏古典詩詞漫話·杜甫心影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