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古典詩詞漫話·杜甫心影錄 作者:黃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肅宗至德二年(757),杜甫身陷長安,在路上碰到一個遍體鱗傷、無家可歸的王孫,寫了《哀王孫》這首詩。「腰下寶玦青珊瑚,可憐王孫泣路隅。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已經百日竄荊棘,身上無有完肌膚」。一個王孫,居然淪落到這種地步,實在可悲。不過在被玄宗拋棄的王孫、公主中,這還算是幸運的,至少他還能在路旁哭泣,還有賣身為奴的自由。據史載,就在那個時候,安祿山派孫孝哲在崇仁坊殺了霍國長公主、永王妃及駙馬楊馹等八十三人,並挖了他們的心,用以祭其子安慶宗。有的還用鐵器揭開腦殼,街上流滿了汙血。沒過幾天,又殺了王孫、公主二十餘人。當時追隨玄宗入蜀的王侯將相,隻要親屬還留在長安,即使是繈褓中的嬰兒,也不能倖免。
歷覽前史,當一個王朝衰亡的時候,其子孫常常因為祖先的罪孽而被殺害。秦朝末年,項羽率兵進入鹹陽,即焚燒宮室,屠殺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和秦宗族。西晉年間,漢主劉聰派兵攻陷洛陽,縱兵燒掠,晉妃嬪公主被士兵淩辱,王公大人接連被殺,連求為奴僕都不可得。唐朝末年,黃巢攻破長安,幾乎把留下的唐宗室殺得一個不剩。倒是蒙古人入主華夏,對宋宗室的處罰,相對說反要好一些。難怪當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在自殺之前,先用劍連斫長平、昭仁兩公主,並悲切地說:「汝何為生我家?」中國末代皇帝溥儀,大概是命運最好的一個亡國之君,居然還能在清朝滅亡之後,留在紫禁城內,當了幾年小皇帝。即使那些僥倖活下來的王孫、公主,由於他們一直生活在富貴榮華之中,未經世事磨鍊,不知人間苦辛,唯有驕嬌二氣,缺乏謀生能力,到了不能寄生的時候,就常常顯得格外無能。過去他們依靠祖先的蔭庇,權勢的支撐,一直處在使人妒羨的地位,在落難之後,雖然能引起一部分人的同情,但更多的人對此卻懷有幸災樂禍的心情。而如果其本人或其父輩曾經有害於人,有損於人,此時更易成為報復的對象。所有這一切,都使王孫落難比常人更加悽慘。「龍種自與常人殊」,但並不是其骨相和常人有什麽不同。在得勢的時候,他們確實在各方麵都有著與眾不同的優越,一旦落難,也將遭受不同常人的厄運。
哀江頭
哀江頭
杜甫在長安生活的時候,作了不少有關曲江的詩篇。曲江是唐代著名風景區,在杜陵西北五裏,實際上是個大池,又名曲江池。這裏在秦時為宜春苑。漢武帝開渠營造,因水流曲折,有似廣陵江,故名曲江。隋文帝嫌曲江名不正,見水中滿是荷花,更名為芙蓉池。「(唐玄宗)開元中疏鑿,遂為勝景。其南有紫雲樓、芙蓉苑,其西有杏園、慈恩寺。花卉環周,煙水明媚。都人遊玩,盛於中和(古代民俗在農曆二月二日,出郊遊玩,稱為踏青)、上巳(見《曲江遊春》)二節。彩幄翠幬,匝於堤岸,鮮車健馬,比肩擊轂。入夏則菰蒲蔥翠,柳蔭四合,碧波紅蕖,湛然可愛」(康駢《劇談錄》)。唐玄宗晚年耽於逸樂,開元二十年(732),從大明宮築夾城(兩邊築有高牆的通道),經通化門觀,至興慶宮,再從興慶宮築夾城經春明、延喜門,直抵曲江芙蓉苑。「青春波浪芙蓉園,白日雷霆夾城仗。閶闔(指宮門)晴開詄蕩蕩,曲江翠幕排銀牓。拂水低回舞袖翻,緣雲清切歌聲上」(《樂遊園歌》)。杜甫這幾句詩,以華麗的語言,記載了玄宗帶著楊妃等人來此遊樂的盛況。至於那些達官貴人的笙歌畫舫,更是日日泛遊在曲江池上。
但曲江的繁華,很快就被安史叛軍的鐵蹄踩得粉碎。「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肅宗至德二年(757)的一個春日,杜甫偷偷來到曲江,在暗蔽之處踽踽獨步。麵對著眼前的荒涼景象,追思昔日的煙花紅塵,心事浩茫,百感交集,寫了《哀江頭》這篇名作。
雕欄玉砌依然在,隻是人事改。江邊起伏的樓台亭閣,千門緊鎖,將往昔的風流繁華,一起鎖在塵埃之中。但鎖不住東風,鎖不住春光,曲江依然綠水瀰漫,青山蒼翠,舊樹新花,映照斜陽。盡管國蒙大難,人懷長恨,但山水無恙,草木無情,全不管人間興亡。「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當有情人麵對無情物,觸目增悲,該是何等傷感!「惜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笑正墜雙飛翼」。追想當年,旌旗蔽日,車馬塞路,輕歌曼舞四起,花光人麵相映,一時行樂盛況,記憶猶新,而眼下竟是如此冷落、淒涼,這種強烈的今昔對比,格外激起詩人物是人非之感。俯仰盛衰,故國之思,躍然紙上。「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向城南望城北」。詩的最後兩句,「興哀於無情之地,沉吟感嘆,瞀亂迷惑,雖胡騎滿城,至於不知地之南北,昔人所謂有情癡也」(錢謙益《錢注杜詩》),從中深切地表現了詩人淒楚迷惘的心情。
經過連年戰爭的破壞,宮殿圮毀,曲江荒蕪。據史載,唐文宗喜愛詩歌,常常吟誦杜甫的《哀江頭》,知道在天寶以前,曲江沿岸,樓台四起,宮殿羅列,於是想恢復昇平時的盛況,在太和九年(835)冬,大興木石,新造了紫雲樓、彩霞亭等建築,以助壯觀。杜甫始終希望他的詩能夠感悟君王,裨益政教,不過在他生前,這個願望不曾實現。無論玄宗、肅宗,還是代宗,對他的作品,都從不注意。直到他死後,文宗才為他的詩所動,並由心動變作行動。但是,杜甫作這首詩,是希望後來君王能從玄宗窮奢極欲、不恤國事,因而引起安史之亂這段歷史中吸取教訓,但文宗讀了這首詩,反而效法前王的豪奢之舉,變教訓為經驗,這可真像揚雄所說的那樣,變諷為勸了。這是杜甫怎麽也不會想到的。難怪宋代孔平仲讀了此詩,發出這樣的感慨:「自甫之後,其詩益重,故能感悟文宗,而使之有所更新。然其施為改易,不見之於政事,惟嬉遊是廣,台榭是增,是豈子美之意哉!吾於是見子美之窮,已死而猶不遇也。」(《書杜子美〈哀江頭〉後》)
歷覽前史,當一個王朝衰亡的時候,其子孫常常因為祖先的罪孽而被殺害。秦朝末年,項羽率兵進入鹹陽,即焚燒宮室,屠殺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和秦宗族。西晉年間,漢主劉聰派兵攻陷洛陽,縱兵燒掠,晉妃嬪公主被士兵淩辱,王公大人接連被殺,連求為奴僕都不可得。唐朝末年,黃巢攻破長安,幾乎把留下的唐宗室殺得一個不剩。倒是蒙古人入主華夏,對宋宗室的處罰,相對說反要好一些。難怪當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在自殺之前,先用劍連斫長平、昭仁兩公主,並悲切地說:「汝何為生我家?」中國末代皇帝溥儀,大概是命運最好的一個亡國之君,居然還能在清朝滅亡之後,留在紫禁城內,當了幾年小皇帝。即使那些僥倖活下來的王孫、公主,由於他們一直生活在富貴榮華之中,未經世事磨鍊,不知人間苦辛,唯有驕嬌二氣,缺乏謀生能力,到了不能寄生的時候,就常常顯得格外無能。過去他們依靠祖先的蔭庇,權勢的支撐,一直處在使人妒羨的地位,在落難之後,雖然能引起一部分人的同情,但更多的人對此卻懷有幸災樂禍的心情。而如果其本人或其父輩曾經有害於人,有損於人,此時更易成為報復的對象。所有這一切,都使王孫落難比常人更加悽慘。「龍種自與常人殊」,但並不是其骨相和常人有什麽不同。在得勢的時候,他們確實在各方麵都有著與眾不同的優越,一旦落難,也將遭受不同常人的厄運。
哀江頭
哀江頭
杜甫在長安生活的時候,作了不少有關曲江的詩篇。曲江是唐代著名風景區,在杜陵西北五裏,實際上是個大池,又名曲江池。這裏在秦時為宜春苑。漢武帝開渠營造,因水流曲折,有似廣陵江,故名曲江。隋文帝嫌曲江名不正,見水中滿是荷花,更名為芙蓉池。「(唐玄宗)開元中疏鑿,遂為勝景。其南有紫雲樓、芙蓉苑,其西有杏園、慈恩寺。花卉環周,煙水明媚。都人遊玩,盛於中和(古代民俗在農曆二月二日,出郊遊玩,稱為踏青)、上巳(見《曲江遊春》)二節。彩幄翠幬,匝於堤岸,鮮車健馬,比肩擊轂。入夏則菰蒲蔥翠,柳蔭四合,碧波紅蕖,湛然可愛」(康駢《劇談錄》)。唐玄宗晚年耽於逸樂,開元二十年(732),從大明宮築夾城(兩邊築有高牆的通道),經通化門觀,至興慶宮,再從興慶宮築夾城經春明、延喜門,直抵曲江芙蓉苑。「青春波浪芙蓉園,白日雷霆夾城仗。閶闔(指宮門)晴開詄蕩蕩,曲江翠幕排銀牓。拂水低回舞袖翻,緣雲清切歌聲上」(《樂遊園歌》)。杜甫這幾句詩,以華麗的語言,記載了玄宗帶著楊妃等人來此遊樂的盛況。至於那些達官貴人的笙歌畫舫,更是日日泛遊在曲江池上。
但曲江的繁華,很快就被安史叛軍的鐵蹄踩得粉碎。「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肅宗至德二年(757)的一個春日,杜甫偷偷來到曲江,在暗蔽之處踽踽獨步。麵對著眼前的荒涼景象,追思昔日的煙花紅塵,心事浩茫,百感交集,寫了《哀江頭》這篇名作。
雕欄玉砌依然在,隻是人事改。江邊起伏的樓台亭閣,千門緊鎖,將往昔的風流繁華,一起鎖在塵埃之中。但鎖不住東風,鎖不住春光,曲江依然綠水瀰漫,青山蒼翠,舊樹新花,映照斜陽。盡管國蒙大難,人懷長恨,但山水無恙,草木無情,全不管人間興亡。「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當有情人麵對無情物,觸目增悲,該是何等傷感!「惜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笑正墜雙飛翼」。追想當年,旌旗蔽日,車馬塞路,輕歌曼舞四起,花光人麵相映,一時行樂盛況,記憶猶新,而眼下竟是如此冷落、淒涼,這種強烈的今昔對比,格外激起詩人物是人非之感。俯仰盛衰,故國之思,躍然紙上。「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向城南望城北」。詩的最後兩句,「興哀於無情之地,沉吟感嘆,瞀亂迷惑,雖胡騎滿城,至於不知地之南北,昔人所謂有情癡也」(錢謙益《錢注杜詩》),從中深切地表現了詩人淒楚迷惘的心情。
經過連年戰爭的破壞,宮殿圮毀,曲江荒蕪。據史載,唐文宗喜愛詩歌,常常吟誦杜甫的《哀江頭》,知道在天寶以前,曲江沿岸,樓台四起,宮殿羅列,於是想恢復昇平時的盛況,在太和九年(835)冬,大興木石,新造了紫雲樓、彩霞亭等建築,以助壯觀。杜甫始終希望他的詩能夠感悟君王,裨益政教,不過在他生前,這個願望不曾實現。無論玄宗、肅宗,還是代宗,對他的作品,都從不注意。直到他死後,文宗才為他的詩所動,並由心動變作行動。但是,杜甫作這首詩,是希望後來君王能從玄宗窮奢極欲、不恤國事,因而引起安史之亂這段歷史中吸取教訓,但文宗讀了這首詩,反而效法前王的豪奢之舉,變教訓為經驗,這可真像揚雄所說的那樣,變諷為勸了。這是杜甫怎麽也不會想到的。難怪宋代孔平仲讀了此詩,發出這樣的感慨:「自甫之後,其詩益重,故能感悟文宗,而使之有所更新。然其施為改易,不見之於政事,惟嬉遊是廣,台榭是增,是豈子美之意哉!吾於是見子美之窮,已死而猶不遇也。」(《書杜子美〈哀江頭〉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