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是為什麽呢?」
「炮眼是斜開的,官軍槍子即使打中牆眼,都被旁邊的牆壁擋住了。賊軍的奸譎,大體就是這樣的。」
皇上見我跪奏很久了,就說:「今天就到這裏吧,你過十天再遞牌子。」我說:「是。」
我走出養心殿大門,碰見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文慶,他把我拉到太監值宿的屋子內,對我說:「甘肅的事情很難辦,拖欠的軍餉就有一千零七八十萬之多;而且關口外的防兵又嗷嗷待哺,各省的協餉,任你怎麽催,就是不見反應,這種困難的情形,皇上也知道。我勸你上去不要說不能勝任的話頭。如此的官缺,幾乎無人可以勝任,這個就不用我多說了。」
我說:「軍餉不發,防兵必定攘奪回民,回民被擾,情急必然滋事。此時的朝廷,還經得起西邊再起戰事嗎?」文慶說:「你說得很對,我也很為此擔心!去年我曾上過一道條陳,可惜議而未行。」我說:「如有疏稿,可不可以借我一觀?」文慶說:「改天找到了,再請您指正。隻擔心我這些書生見識,外間行不通啊。易棠這幾年基本上是不管事,還不知道樂斌怎樣?」我說:「我和樂製軍未曾共事,隻要能聽進去話就行了!」
十三日,我再次進園。上午八點左右,皇上在勤政殿東暖閣召見我。
「勝保與僧格林沁兩個人,論打仗,誰厲害些?」皇上問
「兩人性情不同,對待將士不同,兵法運用也不同。」
「具體說呢?」
「勝保性急,僧格林沁性氣平和。勝保待將士,雖然是有功必賞,但是言辭一向嚴厲,若出語不慎,未免讓官兵難堪,所以招怨;僧格林沁和大小將士說話總是一副笑容,與士卒同甘共苦,所以營中對他又怕又愛。至於用兵,勝保固以智取,有時也以力勝,常在隊上告諭將官說:「打仗就好比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雖然兵法是這麽講的,但遇到強敵難克時,士兵的傷亡就很大。每打一仗,從前線抬回的傷員總是絡繹不絕;但是如果讓他贏了一場仗,則其鋒不可擋矣。僧格林沁愛惜士兵,見逆匪伏匿不出,於暗中傷害兵丁,常常心中不安,所以在城高處就隻用水圍,兵丁既無傷損,逆匪又無處可逃。」
「僧格林沁對士兵如此,那對待將官,自然也是從寬吧?」
「僧格林沁以法術駕馭將官,有時溫語撫慰,有時招同飲食。將官也知道他的駕馭手段,所以不敢輕犯營規。將官被派差使時也加倍出力,唯恐對不住僧格林沁,又擔心被他申飭,有傷顏麵,所以營中軍紀也很嚴明。」
「勝保打仗真的很勇敢嗎?」
「勇不可言,比中下級軍官都還要勇敢。」
「何以見得?」
「勝保打仗,雖然未必沒有失誤,可是他屹立不動,無人能及。比如說在臨清清水鎮劫營,軍隊誤中賊計,全營步隊潰散,勝保的官服官帽都丟了,帳篷也被焚毀了,隻將關防一顆和皇上賞賜的佩刀搶了出來。當時勝保隻有兩千人的馬隊,而逆匪有幾萬人,呼聲動地,勝保還能將逆匪在黑夜中沖回,賊匪竟不敢逼近。副都統常亮見賊勢浩大,恐有挫敗,請勝保暫退,等天明再圖後舉。勝保揮刀怒罵:『我身為督兵大臣,隻可進一寸死,斷不退一寸生,敢有言退者斬!』常亮才不敢再請。又如勝保在高唐州三棵柳地方督隊,槍炮如雨,勝保前進到距城僅一裏的地方,臣就不能做到。」
「你不能做到,勝保何以能做到?」
「勝保係親身督隊,兵勇害怕矢石,每每躲藏;如果統帥退避,則兵勇更不出力。臣自左腿受傷後時常發作,不能騎馬,而路上又不通車,難以前去。」
「這麽危險,勝保怎麽能不受傷呢?」
「勝保帽子上,屢有槍眼;他所以能不死,都是仰仗皇上的威靈與庇佑,恐怕這不關勝保之福命。」
「你以前在別省管過糧台嗎?」
「在四川署藩司任內是,琦善剿捕中瞻對,臣辦過後路糧台,不過兩月就結束了。」
「你在勝保營內,管過糧台嗎?」
「本來是河南候補知府馬文鐸管理糧台,他忽然得了重病,勝保就委派臣代理過三十多天。」
「你在營中帶的是哪一省的兵?」
「直隸宣化鎮古北口提標、通永鎮督標我都帶過。」
「你當時是從哪個省調往甘肅?」
「臣由貴州藩司調甘肅。」
「你沒有到貴州上任吧?」
「是。」
「你今年五十幾歲?」
「臣是庚申年出生的,今年五十七歲。」
「你在京城有住房嗎?」
「有。」
「在哪裏?」
「在西單牌樓。」
「什麽胡同?」
「皮庫胡同。」
「你有幾個兒子?」
「就一個。」
「今年多大了?」
「十四歲。」
「有沒有當差?」
「未曾當差。」
「你屋裏有幾個妾?」
「臣屋裏隻有一個伺候的人。」
「你明天再遞牌子。」
「是。」
許滇生父子做東,在澄懷園請吃飯,約沈兆霖、單懋謙作陪,這兩位也都是在翰林院時的同事。大學士、軍機大臣彭蘊章來拜,說是有話說。彭蘊章說:「今年夏天,皇上問起世叔您在何處?我回答說您因為腿傷,不良於行,從江南大營向榮軍中回籍養病。皇上說,他打算招您來京,給予三四品京堂。後來卻不見降旨,事情就沒有再提起。昨天因為陝甘總督易棠告病,皇上想起來空出一個藩司,沒想到卻是任命世叔您做甘肅藩司。這件事我們都未曾與聞,是皇上特簡的,可見聖眷恩隆啊。」我說:還不都是中堂提挈。」彭又說:「昨天烏魯木齊都統上奏催促撥發甘肅駐軍的軍餉,皇上說就算今年的拖欠了,去年的總該解去。世叔此去,一定要立出章程,每年應如何撥解。甘肅地方雖苦,幸好還沒有戰事。」
「炮眼是斜開的,官軍槍子即使打中牆眼,都被旁邊的牆壁擋住了。賊軍的奸譎,大體就是這樣的。」
皇上見我跪奏很久了,就說:「今天就到這裏吧,你過十天再遞牌子。」我說:「是。」
我走出養心殿大門,碰見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文慶,他把我拉到太監值宿的屋子內,對我說:「甘肅的事情很難辦,拖欠的軍餉就有一千零七八十萬之多;而且關口外的防兵又嗷嗷待哺,各省的協餉,任你怎麽催,就是不見反應,這種困難的情形,皇上也知道。我勸你上去不要說不能勝任的話頭。如此的官缺,幾乎無人可以勝任,這個就不用我多說了。」
我說:「軍餉不發,防兵必定攘奪回民,回民被擾,情急必然滋事。此時的朝廷,還經得起西邊再起戰事嗎?」文慶說:「你說得很對,我也很為此擔心!去年我曾上過一道條陳,可惜議而未行。」我說:「如有疏稿,可不可以借我一觀?」文慶說:「改天找到了,再請您指正。隻擔心我這些書生見識,外間行不通啊。易棠這幾年基本上是不管事,還不知道樂斌怎樣?」我說:「我和樂製軍未曾共事,隻要能聽進去話就行了!」
十三日,我再次進園。上午八點左右,皇上在勤政殿東暖閣召見我。
「勝保與僧格林沁兩個人,論打仗,誰厲害些?」皇上問
「兩人性情不同,對待將士不同,兵法運用也不同。」
「具體說呢?」
「勝保性急,僧格林沁性氣平和。勝保待將士,雖然是有功必賞,但是言辭一向嚴厲,若出語不慎,未免讓官兵難堪,所以招怨;僧格林沁和大小將士說話總是一副笑容,與士卒同甘共苦,所以營中對他又怕又愛。至於用兵,勝保固以智取,有時也以力勝,常在隊上告諭將官說:「打仗就好比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雖然兵法是這麽講的,但遇到強敵難克時,士兵的傷亡就很大。每打一仗,從前線抬回的傷員總是絡繹不絕;但是如果讓他贏了一場仗,則其鋒不可擋矣。僧格林沁愛惜士兵,見逆匪伏匿不出,於暗中傷害兵丁,常常心中不安,所以在城高處就隻用水圍,兵丁既無傷損,逆匪又無處可逃。」
「僧格林沁對士兵如此,那對待將官,自然也是從寬吧?」
「僧格林沁以法術駕馭將官,有時溫語撫慰,有時招同飲食。將官也知道他的駕馭手段,所以不敢輕犯營規。將官被派差使時也加倍出力,唯恐對不住僧格林沁,又擔心被他申飭,有傷顏麵,所以營中軍紀也很嚴明。」
「勝保打仗真的很勇敢嗎?」
「勇不可言,比中下級軍官都還要勇敢。」
「何以見得?」
「勝保打仗,雖然未必沒有失誤,可是他屹立不動,無人能及。比如說在臨清清水鎮劫營,軍隊誤中賊計,全營步隊潰散,勝保的官服官帽都丟了,帳篷也被焚毀了,隻將關防一顆和皇上賞賜的佩刀搶了出來。當時勝保隻有兩千人的馬隊,而逆匪有幾萬人,呼聲動地,勝保還能將逆匪在黑夜中沖回,賊匪竟不敢逼近。副都統常亮見賊勢浩大,恐有挫敗,請勝保暫退,等天明再圖後舉。勝保揮刀怒罵:『我身為督兵大臣,隻可進一寸死,斷不退一寸生,敢有言退者斬!』常亮才不敢再請。又如勝保在高唐州三棵柳地方督隊,槍炮如雨,勝保前進到距城僅一裏的地方,臣就不能做到。」
「你不能做到,勝保何以能做到?」
「勝保係親身督隊,兵勇害怕矢石,每每躲藏;如果統帥退避,則兵勇更不出力。臣自左腿受傷後時常發作,不能騎馬,而路上又不通車,難以前去。」
「這麽危險,勝保怎麽能不受傷呢?」
「勝保帽子上,屢有槍眼;他所以能不死,都是仰仗皇上的威靈與庇佑,恐怕這不關勝保之福命。」
「你以前在別省管過糧台嗎?」
「在四川署藩司任內是,琦善剿捕中瞻對,臣辦過後路糧台,不過兩月就結束了。」
「你在勝保營內,管過糧台嗎?」
「本來是河南候補知府馬文鐸管理糧台,他忽然得了重病,勝保就委派臣代理過三十多天。」
「你在營中帶的是哪一省的兵?」
「直隸宣化鎮古北口提標、通永鎮督標我都帶過。」
「你當時是從哪個省調往甘肅?」
「臣由貴州藩司調甘肅。」
「你沒有到貴州上任吧?」
「是。」
「你今年五十幾歲?」
「臣是庚申年出生的,今年五十七歲。」
「你在京城有住房嗎?」
「有。」
「在哪裏?」
「在西單牌樓。」
「什麽胡同?」
「皮庫胡同。」
「你有幾個兒子?」
「就一個。」
「今年多大了?」
「十四歲。」
「有沒有當差?」
「未曾當差。」
「你屋裏有幾個妾?」
「臣屋裏隻有一個伺候的人。」
「你明天再遞牌子。」
「是。」
許滇生父子做東,在澄懷園請吃飯,約沈兆霖、單懋謙作陪,這兩位也都是在翰林院時的同事。大學士、軍機大臣彭蘊章來拜,說是有話說。彭蘊章說:「今年夏天,皇上問起世叔您在何處?我回答說您因為腿傷,不良於行,從江南大營向榮軍中回籍養病。皇上說,他打算招您來京,給予三四品京堂。後來卻不見降旨,事情就沒有再提起。昨天因為陝甘總督易棠告病,皇上想起來空出一個藩司,沒想到卻是任命世叔您做甘肅藩司。這件事我們都未曾與聞,是皇上特簡的,可見聖眷恩隆啊。」我說:還不都是中堂提挈。」彭又說:「昨天烏魯木齊都統上奏催促撥發甘肅駐軍的軍餉,皇上說就算今年的拖欠了,去年的總該解去。世叔此去,一定要立出章程,每年應如何撥解。甘肅地方雖苦,幸好還沒有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