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九章 進取之時
以堂堂之陣,給朝中小人一次厲害的反擊,讓天下人和朝堂看到,事情應該有另外一種做法,這就是蘇油要幹的事情。
這裏邊,皇帝的態度是最重要的。
自己在趙頊心裏的地位,自己清楚,但是作為一個穩如老狗的幹臣,亦當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
皇帝寵信你是一回事兒,而依仗皇帝的寵信為立身之本,那就是另一回事兒了,必然會被朝臣們鄙視唾棄。
真正士林交譽的大人先生,是不可能沾惹上「幸進」,「諂佞」這樣的名聲的。
但是和朝臣們站在一起,又要得到皇帝的寵信,如何才能做得到?
其實很簡單——有用。
隻要你對雙方都有用,那就行了。
趙頊是水準以上的君王,雖然也時常衝動,盲目,犯錯誤,耍小心機,但是至少對國家是上心的。
這就是蘇油和他的共同點,把握住這一個共同點,蘇油和趙頊的關係就牢不可破。
而朝臣那邊,人物形形色色,如走馬燈那樣換來換去,蘇油也沒指望能得到所有人的看重。
他隻需要得到為這個國家盡心盡力,捨生忘死的那一幫子支持就可以了。
大宋養士百年,這樣的人,其實在這個時代很多,但是因為欠缺了後世的理論工具,科技力量和政治經驗,所以雖然有心殺賊,卻無力回天。
蘇油要做的,就是將這些東西交到他們的手上,告訴他們該通過什麽方式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從小地方實踐出一次次符合大宋現實的成功經驗,然後在同道中推廣,吸引更多有道一同之士參與進來,最後形成巨大的政治力量。
當這股勢力進入朝堂之後,會給朝堂帶來一股充沛的正能量。
真實歷史上,溫和改良派也不是沒有,但是他們缺乏了來自底層龐大堅實的根基,因此被保守派和改革派輪番打壓,連泡泡都沒能冒出一個。
蘇油通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將這個根基打造得堅實無比,必將反應在上層的政治博弈之上。
如今朝堂,雖然還是「改革派」在主事,但是主事人已經變質,人才已經凋零。
後輩繼承者,淪為了隻知道傾軋固位的小人。
保守派則早就散於四方,以地方包圍中央,對中樞的命令陽奉陰違。
但是全是元老,改革派也搖撼不動,隻能狩獵蘇軾這樣的小輩充飢。
這是一個機會,蘇油決定要把握住。
而這個時候,皇帝最需要的是什麽?最想做的是什麽?
蘇油記憶之中,明年會一件歷史大事發生——元豐改製。
真實歷史上的元豐改製,並沒有徹底解決宋朝的痼疾,最後成了趙頊鞏固了自己的權力的工具。
雖然讓大宋的政治力量朝皇權那邊發生了重大偏移,但是對國家的幫助,並不明顯。
大宋的皇權,在中國曆朝歷代可謂是最弱的,趙頊索取更大的權力,其實無可厚非。
蘇油隻需要在認可這一點的前提下,將改製變得更加精細,務實,就能對國家有益,那就能滿足最大多數政治勢力的需要。
打著皇帝意誌的旗號,打著恢復古製的旗號,打著重拾漢唐大朝廷大格局的旗號,往這裏邊摻入自己的東西,可以將這場官製改革,變得既滋味豐足,又強身健體。
這就是藥膳的功效,高明的廚子才搞得出來的東西。
大宋的政治製度架構,其實已經非常合理了,問題在於效率,執行,還有就是責權。
從哪裏下手最好?自己所處的地方,就是個最好的靶子。
台諫,天子耳目。
禦史糾省百官,諫議扶正天子。
在唐代各司其責,到宋朝漸漸合而為一。
但是從什麽時候起,耳朵裏邊生出了利爪,眼睛裏邊長出了獠牙?
這明顯是一個缺乏製衡監督的部門,那朝中可不可以存在這種缺乏製衡的部門呢?
答案是可以的。
但是這樣的部門,就隻能充當眼睛,鼻子,耳朵,喉舌,想要毫無製衡的獨立存在,就必須放棄其爪牙之權。
也就是說,禦史台應當隻是檢察機關,隻對大案和公職人員具備偵查,監督,審訴之權,對法司的判決具備抗訴之權,類似後來的最高檢。
而立案,審訊,判刑,則必須交給真正的爪牙部門,大理寺,類似後來的最高法。
而實際採證,偵查,抓捕,則需要各地衙門配合,類似後來的公安。
庶幾在司法體係內部,三權分立,各守其職,相互製約,相互監督。
宋代的製度其實已經非常先進,僅就司法機關而言,一方麵繼承了唐朝的體製,一方麵也有了自己的變化。
首先是逐級升級,其次是監督製衡。
在中央,大理寺和刑部相互製約,然後還有個審刑院來監督。
而地方上,由於司法行政合一,故而事權都歸知縣知州轉運使。
但是為了讓官員們重視法製,宋法還特意規定,地方官員必須親自審理案件,否則處以徒二年的刑罰。
為了更好地監督他們,又在路一級設立了提點刑獄司,專門監督各州縣的司法事務。
這樣的製度應該說很不錯了,至少後世直到千年之後,才重新有了這麽一個部門——法製工作委員會,而且權力和力度,都還遠遠不如提刑司。
以堂堂之陣,給朝中小人一次厲害的反擊,讓天下人和朝堂看到,事情應該有另外一種做法,這就是蘇油要幹的事情。
這裏邊,皇帝的態度是最重要的。
自己在趙頊心裏的地位,自己清楚,但是作為一個穩如老狗的幹臣,亦當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
皇帝寵信你是一回事兒,而依仗皇帝的寵信為立身之本,那就是另一回事兒了,必然會被朝臣們鄙視唾棄。
真正士林交譽的大人先生,是不可能沾惹上「幸進」,「諂佞」這樣的名聲的。
但是和朝臣們站在一起,又要得到皇帝的寵信,如何才能做得到?
其實很簡單——有用。
隻要你對雙方都有用,那就行了。
趙頊是水準以上的君王,雖然也時常衝動,盲目,犯錯誤,耍小心機,但是至少對國家是上心的。
這就是蘇油和他的共同點,把握住這一個共同點,蘇油和趙頊的關係就牢不可破。
而朝臣那邊,人物形形色色,如走馬燈那樣換來換去,蘇油也沒指望能得到所有人的看重。
他隻需要得到為這個國家盡心盡力,捨生忘死的那一幫子支持就可以了。
大宋養士百年,這樣的人,其實在這個時代很多,但是因為欠缺了後世的理論工具,科技力量和政治經驗,所以雖然有心殺賊,卻無力回天。
蘇油要做的,就是將這些東西交到他們的手上,告訴他們該通過什麽方式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從小地方實踐出一次次符合大宋現實的成功經驗,然後在同道中推廣,吸引更多有道一同之士參與進來,最後形成巨大的政治力量。
當這股勢力進入朝堂之後,會給朝堂帶來一股充沛的正能量。
真實歷史上,溫和改良派也不是沒有,但是他們缺乏了來自底層龐大堅實的根基,因此被保守派和改革派輪番打壓,連泡泡都沒能冒出一個。
蘇油通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將這個根基打造得堅實無比,必將反應在上層的政治博弈之上。
如今朝堂,雖然還是「改革派」在主事,但是主事人已經變質,人才已經凋零。
後輩繼承者,淪為了隻知道傾軋固位的小人。
保守派則早就散於四方,以地方包圍中央,對中樞的命令陽奉陰違。
但是全是元老,改革派也搖撼不動,隻能狩獵蘇軾這樣的小輩充飢。
這是一個機會,蘇油決定要把握住。
而這個時候,皇帝最需要的是什麽?最想做的是什麽?
蘇油記憶之中,明年會一件歷史大事發生——元豐改製。
真實歷史上的元豐改製,並沒有徹底解決宋朝的痼疾,最後成了趙頊鞏固了自己的權力的工具。
雖然讓大宋的政治力量朝皇權那邊發生了重大偏移,但是對國家的幫助,並不明顯。
大宋的皇權,在中國曆朝歷代可謂是最弱的,趙頊索取更大的權力,其實無可厚非。
蘇油隻需要在認可這一點的前提下,將改製變得更加精細,務實,就能對國家有益,那就能滿足最大多數政治勢力的需要。
打著皇帝意誌的旗號,打著恢復古製的旗號,打著重拾漢唐大朝廷大格局的旗號,往這裏邊摻入自己的東西,可以將這場官製改革,變得既滋味豐足,又強身健體。
這就是藥膳的功效,高明的廚子才搞得出來的東西。
大宋的政治製度架構,其實已經非常合理了,問題在於效率,執行,還有就是責權。
從哪裏下手最好?自己所處的地方,就是個最好的靶子。
台諫,天子耳目。
禦史糾省百官,諫議扶正天子。
在唐代各司其責,到宋朝漸漸合而為一。
但是從什麽時候起,耳朵裏邊生出了利爪,眼睛裏邊長出了獠牙?
這明顯是一個缺乏製衡監督的部門,那朝中可不可以存在這種缺乏製衡的部門呢?
答案是可以的。
但是這樣的部門,就隻能充當眼睛,鼻子,耳朵,喉舌,想要毫無製衡的獨立存在,就必須放棄其爪牙之權。
也就是說,禦史台應當隻是檢察機關,隻對大案和公職人員具備偵查,監督,審訴之權,對法司的判決具備抗訴之權,類似後來的最高檢。
而立案,審訊,判刑,則必須交給真正的爪牙部門,大理寺,類似後來的最高法。
而實際採證,偵查,抓捕,則需要各地衙門配合,類似後來的公安。
庶幾在司法體係內部,三權分立,各守其職,相互製約,相互監督。
宋代的製度其實已經非常先進,僅就司法機關而言,一方麵繼承了唐朝的體製,一方麵也有了自己的變化。
首先是逐級升級,其次是監督製衡。
在中央,大理寺和刑部相互製約,然後還有個審刑院來監督。
而地方上,由於司法行政合一,故而事權都歸知縣知州轉運使。
但是為了讓官員們重視法製,宋法還特意規定,地方官員必須親自審理案件,否則處以徒二年的刑罰。
為了更好地監督他們,又在路一級設立了提點刑獄司,專門監督各州縣的司法事務。
這樣的製度應該說很不錯了,至少後世直到千年之後,才重新有了這麽一個部門——法製工作委員會,而且權力和力度,都還遠遠不如提刑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