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在時任史語所所長傅斯年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成立了歷史上第一支以考古學作為研究中國史新工具的考古組,將安陽市洹河南岸小屯村殷墟設為了中國第一個田野工作地,挖下了中國考古的第一鏟。


    如果說,田野發掘是考古學的基礎,發掘報告則是將基礎材料與研究相連接的橋樑。


    宿白先生,就是中國考古報告編寫標準的創立者。


    20世紀20年代,中國考古學初創,既要學習西方,又有許多水土不服。研究方法與報告編寫無例可循,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艱難摸索。直到1957年,宿白先生執筆的發掘報告《白沙宋墓》出爐,成為新中國考古報告的奠基之作,考古學科才終於確立起了中國考古報告的標準。


    宿白先生從不輕易誇人,褚雲的考古報告能被老先生讚許,可見其功力詳實。


    又譬如,褚神在大四這一年,拿齊了考古隊發掘領隊證書和考古潛水證書。


    當時,陸地水下兩方麵考古證書都拿全的專業考古大牛,全國隻有三十四名。褚神榮居三十五,是年紀最輕,長得最帥的那一位。


    又譬如,褚神以專業第一考入ucl ,成為中國考古開山鼻祖傅斯年先生的師弟。


    林晏晏曾想,她早期進入考古文博學院,那發自內心的專注與熱情,是不是也和他有關。


    她其實很想知道,他所追索的世界到底是什麽樣的。


    隻是後來,她變得迷惘,就像山裏起了霧,她不太看得清前麵的路了。


    她真沒有想到,在這大霧瀰漫的時候,他們還會有再見的一天。


    第04章


    火車準點到達烏魯木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的副館長張芳女士在a2出口熱情地迎接了他們這批首大的同學們。


    林晏晏跟在喬瀟後頭走出站台,就見張芳副館長一頭短髮,英姿颯爽。


    她朝他們笑,十分親切,說:「同學們好,歡迎來到考古的秘境。」


    是的,新疆是考古的秘境。


    無邊無際的沙漠,幹燥的天氣,天然適合保護文物遺存。


    不論是食物,還是屍體,都會在這種幹燥的,水分極少的天氣中迅速脫水。


    所以,新疆埋藏在地下的食物,布帛,甚至紙張,如果未經人為破壞都保存得極好。


    所以,新疆多出土幹屍。


    老人們常說,幹千年,濕萬年。


    如樓蘭女屍,如辛追奶奶。


    剩下的就沒這麽好運氣了,都是不幹不濕隻半年,爛了。


    從首都到烏魯木齊這漫長的行程隻是這場旅途的開始,很快,同學們坐上大巴,在張芳副館長的帶領下,來到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博物館,是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作為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承擔著公共文化服務職責。


    2008 年初,全國博物館免費開放全麵啟動,中央財政每年安排免費開放專項經費20億元。


    這項舉措,拉近了普通民眾與博物館的距離,博物館的大門自此向四方大開。


    到達博物館大廳,同學們耐心等待著專業解說。


    林晏晏下意識觀察四周,待兩位穿著黑色西服套裝的解說員走來,她心下一空,說不出的失望。


    來的不是褚雲啊……


    這天,來參觀博物館的遊客並不多。


    首大同學一行穿著統一的隊服走進常展展廳,怎麽說都有些浩浩蕩蕩。


    不時有遊客朝他們看來,看清她們服裝上的logo,都會感慨一句,「首大的啊!天之驕子!」


    進入考古文博學院以來,兩年的學習,讓林晏晏積累了許多的專業知識,它們就像放在儲藏間裏的器物,用不著的時候安靜待著,不聲不響。該派上用場了,忙是冒頭,英勇無敵。


    每次逛博物館,對她而言就像是深呼吸,許多在書本上見到的,深藏進腦海裏的知識,終於都化為實物。


    她像是猛地躍進了浩瀚的長河之中,狠狠地觸碰到了文化的脈絡,觸碰到了那些幾百年前,幾千年前,真真正正存在過的人。見證他們的喜怒哀樂在歷史的長河中被珍惜保留,被無限放大,變成璀璨的,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精神遺產。


    每個人的眼睛都在放光,那是知識與現實的重合歸整,所有曾經埋在心中的知識種子,都在此刻成長為根莖,豐富他們的專業能力樹。


    對上學習考古文博的學生,就像遇上半個同行。兩位講解員也覺得十分輕鬆,索性跳脫了往日對於普通觀眾所用的講解詞,與潘晏晏他們,更深入,更專業,更有趣地聊了起來。


    譬如,


    「人類一萬年前就發明了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第三人稱卻是九千年前發明的,這意味著什麽?」講解員姐姐十分俏皮,對著一眾同學眯眼笑。


    張輝老師笑而不語,大家都在思考。


    林晏晏想也沒想,直接問:「意味著什麽?」


    眾人反應過來,也跟著問:「對啊意味著什麽?」


    講解員有些懵,愕然,「你們首大的同學不自己思考一下的麽?你們沒有頭腦風暴課?」


    喬瀟笑眯眯地拉著林晏晏的手,「我們是好學多問啊。」


    「好吧。」講解員無奈,聳了聳肩,「這就意味著,在長達一千年的時間裏,居然沒人聊!八!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土裏挖文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蘭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蘭芝並收藏我在土裏挖文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