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輪到首大的同學們愕然了,劉淼咧開嘴,驚了,長噓一聲,「切!」


    「你好無聊哦,姐姐!」喬瀟搖頭,語調拖長。


    林晏晏眼珠一轉,「不對啊,他們可以說,誰誰誰,你爸爸昨天被蛇咬了。這樣就完美替代第三人稱了。」


    「對啊,你妹妹昨晚打呼嚕好響。」


    「你妹妹的兒子的叔父說你是個大笨蛋。」


    一時間,發散思維,天花亂墜。


    首大學子們的頭腦風暴刮起來十分呱噪。


    好在他們也知道公眾場合不能大聲喧譁,都是小聲議論,適可而止。


    除卻林晏晏,喬瀟這種因為意外,或是對專業認知有誤所以進入考古文博學院的學生。


    考古文博學院裏大部分的同學,都是抱著一顆赤誠的心,真正愛文博,愛考古的。


    他們或許是因為小時候看過類似於「考古進行時」這樣的紀錄片對考古神往不已,從而投身考古專業。或許是因為看到一些有趣的盜墓小說,從而「改邪歸正」,夢想成為一位真正的考古文博人。


    他們比普通觀眾更愛博物館,更愛展廳裏的文物。


    他們看文物的目光是熾烈的,與文物保持的距離卻是克製的。


    不拍照,不觸碰展櫃玻璃,他們中間,即使最毛躁的同學也在麵對文物時小心翼翼。


    一張張蓬勃的麵孔在展廳裏穿梭,漸漸地,有少部分同學離開了隊伍,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自由行動了起來。


    林晏晏始終跟著張輝老師,可能是因為研究方向的原因,他的看點十分有意思。


    「這具女屍很有名,因為她的金髮裏藏滿了幹虱子,被挖掘出時,身上還遺有癟了的臭蟲。嗯,就在這,這些臭蟲,3800多年了吧,應該是世界上現存最古的生物標本了,寄生蟲研究方麵的專家都對它趨之若鶩啊!」


    「幹嘛對一隻臭蟲趨之若鶩啊?張老師。」


    「一般來說,我們都認為虱子是一種趨溫性的寄生蟲,它在人體保持著一定溫度時才能寄生於人體。然而,這具幹屍身上卻發現了大量的虱子和臭蟲。這一發現,不就直接推翻了虱子是趨溫性寄生蟲的說法了麽?」


    「確實。」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的館藏十分豐富,文物明星眾多,漸漸大家就走散了,林晏晏回過神,一直跟著她的喬瀟都落後了她幾步。


    前頭,張輝老師卻已經看入神了,他顯然不是第一次來,觀察起文物時,卻也是一樣的認真仔細。


    眼見前頭的展櫃裏放著塊錦護膊,他三步並兩步走快速地走了過去,笑眯眯地自言自語,「運氣不錯,這也給借來了。」說著就回過頭找人,應該是在找他的得意門生江洋,然而左右一看,隻看見跟在他後頭的林晏晏,再抬眼,同學們早就三三兩兩走到不同展櫃前了。


    他點點頭,覺得也挺好,人分散了,效率高。


    又朝就在他身後的林晏晏招手,像是分享寶貝一樣說:「晏晏快來看,這是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的國家一級文物,第一批國家禁止出境文物,能借過來不容易。」


    林晏晏湊上前一看,顏色真亮,紅黃藍白綠。又見上頭以黃線繡著八個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從漢朝到如今,幾千年過去,漢字的魂魄不改,即使如今的人們已經將文字化繁為簡,也依舊能夠認出老祖宗在說些什麽。


    喬瀟也湊上前,發出驚嘆:「這就是傳說中的五星錦護膊啊?」


    張輝老師點頭,「是,出土於位於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腹心地區的尼雅遺址。」


    「東方龐培城。」江洋也走了過來,看清展櫃裏的五星錦護膊目光一亮,「1901年斯坦因首次發現尼雅遺址,兩次共發掘廢址53處,盜掘文物無數。他的測繪成功公布於世後,1905年美國人亨延頓,1911年日本人桔瑞超等也先後涉足此地。我們國家組織專業隊伍對尼雅遺址進行搶救性清理已經是解放後了,探險家們挖剩下的遺棄品都能如此精美,可見過往的文明多麽的輝煌。」


    張輝老師直點頭,目光一動不動盯著展櫃裏的五星錦護膊,笑了笑說:「家底厚嘛!」說著忽然看向林晏晏,見她拿著速記本在對著展櫃畫畫,咦了一聲,問她,「晏晏在畫什麽?」


    「花紋。」林晏晏抬起眼,指著錦護膊的花紋,笑了笑說:「這很潮啊。」


    「那確實,不然怎麽會有輝煌的絲綢之路呢?」張輝老師湊近看了看她手裏的速寫,笑得眼角都起了褶子,「我們的先民是很有智慧的,織工手工挑經線多難啊?產量多低啊?有了織機就不一樣了,能工巧匠們發明出了織機,一代代又一步步地改進,無數人的智慧凝聚成高山,將錯綜複雜的織造手藝變得簡單,讓複雜的圖案輕易得以織就,這才鋪就了出了絲綢之路的錦繡輝煌。」


    「這就是文明?」喬瀟若有所悟,眨眨眼問。


    「從無到有,就是文明。」江洋點頭,看著她笑。


    最早,這塊土地上還沒有人,四麵荒蕪。


    接著有了人,人從用四肢攀爬,到學會直立行走,再到學會使用工具。


    所有的一切都是靠雙手造就的,雙手造就工具,雙手造就家園,雙手造就文明。


    小小的錦護膊其實也就巴掌那麽大小,但為什麽它珍貴,隻因為它從很多年前走來卻保存得如此完整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土裏挖文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蘭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蘭芝並收藏我在土裏挖文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