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調令來的猝不及防,正在一心布防三堂關的董平勝突然接到朝廷兵部調令,拔擢其為兵部侍郎,即刻返京赴任,不得有誤。
在三堂關做了大半輩子的將軍終於得到升遷,本該是一件讓人開心的好事,但這封調令偏偏在寧延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出現在董平勝手中,不由得讓董平勝心中鬱悶,為什麽偏偏是這個時候調自己回殷都,這所有人都知道目前三堂關是殷都最後一道防線,斷不容失;而陣前換將更是動搖軍心的大忌,自己這個時候離開三堂關,不就等於將三堂關拱手送給寧延嗎?
董平勝長歎一聲,有些恨鐵不成鋼的說道,“這蔡楠搞什麽鬼,這個時候讓我去兵部任職,他知不知道三堂關馬上就要打起來了!”
身後副將沉聲說道,“將軍,朝廷這個時候把您調走,會不會是聽到了什麽風聲。。”
“本將軍行得正,坐得直,做事問心無愧,他朝廷能聽到什麽風聲?”董平勝拍著胸脯說道。
“將軍,休怪屬下多嘴,咱們的陛下向來是疑人不用,您說他會不會是聽到了您和寧州牧的一些往事啊!”副將低頭說道,“將軍,您是問心無愧,可這件事傳到殷都,陛下就不這麽想啊!”
董平勝摸了摸自己的腦袋,別說,他還真沒想這麽多,“陛下應該不會太過計較吧,這事都過去多少年了,更何況,本將軍也放話了,隻要本將軍一天在此,他寧延就別想進關。”
“將軍,若不是如此,那朝廷何必將您調走呢?”副將皺眉說道,“您是不是忘了去年禁衛軍的事了?北征之戰回來後,禁衛軍將領自上而下全部換了新人,張將軍被軟禁至今都未釋放,屬下有些擔心您這次去了殷都,等待您的不是兵部侍郎之位,而是典獄監的牢房。”
董平勝深呼吸一口氣,雙拳緊握。
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軍在此刻竟是有些有苦難言的憋屈感。
身後的將士聽到這番話後,怒氣衝衝的說道,“將軍,這朝廷聽風就是雨,對您壓根沒有一點信任,這樣的朝廷哪裏值得我們效力,依我看,倒不如反了算了。”
“休要胡言!”董平勝怒聲嗬斥道,“爾等身披大奉鐵甲,就要誓死效忠大奉,豈能說反就反,朝廷不就是讓我回去嗎?我回去便是,等見了陛下,本將軍自會解釋清楚。”
“將軍,您還真回去啊?”副將著急說道,“您這一走,我們怎麽辦?三堂關的將士們怎麽辦?這關外可是三萬大軍,您這一走,我們拿什麽守啊?”
董平勝無奈感慨,“不管我在不在,這個三堂關都不能丟,你們放心,我會以最快的速度趕回來,三堂關坐擁香山天險,關外都是騎兵不擅攻城,隻要能守住三天,一切就有轉機。”
“可是將軍。。”副將擔心說道,“您這一走真的還能回來嗎?”
董平勝環顧一圈,這些人跟著自己時間最短的都有三年,最長的二十年都有,把他們扔在前無去路,後無退路的三堂關,他也是於心不忍。
“我一定會趕回來的,如果三天後我沒有回來,你們。。。你們。。。”董平勝猶豫許久最後咬牙說道,“你們就出城投降,以寧延的性格,他不會為難你們。”
“將軍。。”副將繼續說道,“這殷都您真的一定要去嗎?”
“既為臣子,天子有令,哪有不回的道理啊!”董平勝微微一笑,“隻是可惜沒有和寧延交手,一大憾事啊!”
“將軍。。”
董平勝抬手打斷要說話的眾人,“行了,事已至此,就不要再說什麽了,我不在的時間裏守好三堂關,等我回來!”
“是,將軍!”
殷都一紙調令將董平勝調離了三堂關,離開三堂關的時候,董平勝除了歎氣還是歎氣,當看到來接他前往殷都的不是兵部官員而是禁衛軍的時候,他就知道,他最不願意發生的事情發生了,朝廷還是懷疑到他頭上來了。
董平勝沒有多說什麽,他相信公道自在人心,返回殷都的路上他一言不發。
“咻咻咻!”路邊的密林中突然傳來幾聲飛矢破空之音,突然出現的箭矢直接命中路中央的禁衛軍,這些將士也是沒想到,在國都門口竟然還能遭遇襲擊,一個個一點準備都沒有,直接被飛來的箭矢插成了篩子。
董平勝臉色驟變,大吼道,“敵襲,快躲開!”
然而他的喊聲並沒有起到什麽作用,等到箭矢結束之時,地麵上橫七豎八的全是禁衛軍的屍體,唯獨他平安無事的站在路中央。
拔劍而出的董平勝小心的環顧四周,樹林中一陣躁動,一群黑衣人身背勁弓,手握鋼刀出現在大路中央,為首的男子手握一把漆黑如墨的利劍,看到董平勝後,拱手行禮,“定州軍莊十月見過董將軍!”
董平勝起身看著莊十月,神情複雜,“定州軍?你是寧延的手下!”
“正是!”莊十月頷首說道,“公子知道您在殷都受了委屈,特讓我來接您。”
“刷!”董平勝直接提刀,大刀抵在莊十月脖頸處,怒聲說道,“我今天剛接到兵部調令,你說寧延就知道了?他寧延還真是手眼通天啊,連朝廷的調令幾時發出都知道!還是說這一切其實就是寧延給老子做的局!”
盡管大刀架在脖子上,可莊十月絲毫不慌,冷靜的說道,“董將軍您先別生氣,這件事情您問我我也不知道,如果您真的想知道真相,那就跟我回去找我家公子親自問問,或許他那裏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跟你們回去?那我董平勝成什麽了?我是大奉將軍,不是反賊!”董平勝激動的怒吼道。
“既然董將軍不願意回去,我家公子也說了,不必勉強!”莊十月沉聲拱手,而後眼睛眯起,微微一笑,“可是,死了這麽多禁衛軍將士,而您卻是完好無損的回到殷都,恐怕高昌那邊您不好交代啊!”
“你竟敢直呼天子名諱,找死!”董平勝嘴角抽搐,右手死死握著大刀。
莊十月淡然道,“高昌敗亡已是必然,真正能做到太和殿的天子隻有彭翊王!”
董平勝眼神抖動,“寧延這是要逼死我啊!”
“董將軍,事已至此,您真的要為了高昌搭上自己性命嗎?您也說了,您是大奉的將軍,那我想知道在您眼中難道彭翊王真的就不是天子嗎?在武悼皇帝沒來殷都的時候,他可是當之無愧的太子,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者,您現在說為了高昌而不認可彭翊王,難道您連景文皇帝都不認了嗎?還是說,在您眼中景文黃帝之子還不如應該弑兄之人?”莊十月看著董平勝,一字一句的說道。
董平勝連忙反駁,“當然沒有!”
“那將軍這麽做到底是為了什麽?”莊十月皺眉說道,“您既然知曉大義,那就應該知道何為大義,為百姓,為天下,為國家,對得起自己方為義,您死守三堂關,隻是為了殷都的高昌,這樣的舉動不算為義。”
董平勝還沒開口,莊十月接著說道,“公子念及當年恩情,不願與您兵戎相見,這才沒有攻城,否則您覺得就三堂關能守多少天?您和三堂關將士守著殷都,但高昌呢?他不但不在背後支持您,甚至在您背後捅刀子,如果高昌真的是一個合格的天子,他會做出這種陣前換將的事嗎?”
“他本就是一個自私自利之人,他的眼中隻有他自己的皇位,任何對他皇位有威脅的人他都會想辦法除去,若非如此,我家公子何苦起兵!”莊十月越說越激動,“誰都不想打仗,我們定州軍十萬將士不想打,項州軍十萬將士不想打,可不打沒辦法,百姓受苦,天下不寧!高昌還在太和殿一天,這天下就永無寧日。”
董平勝冷笑道,“這都是他寧延起兵謀反的說辭!”
“可公子沒錯!”莊十月義正言辭的說道,“公子行事,隻為四字!家國天下!”
董平勝抬頭看著莊十月,收刀感歎,“哎!大勢已去!你們說什麽就是什麽!”
“高昌弑兄篡位,得位不正,是逆天而行,有今日結果,也是因果報應。”莊十月深呼吸一口氣,感慨說道。
“莊將軍,你應該慶幸你一開始遇到的就是寧延。”董平勝默然道,“他生來就是幹大事的!”
莊十月衝著董平勝拱了拱手,低頭不語。
董平勝扔掉手中佩刀,長歎一聲說道,“帶我走吧!”
。。。
莊十月將董平勝帶到定州軍軍營,寧延激動不已,站在大營門口親自迎接。
莊十月快步來到寧延身前,低頭拱手,“公子,董將軍帶回來了!”
寧延扶起莊十月,拍了拍他肩膀,“辛苦你了!”
隨後一眾親衛押著董平勝來到寧延麵前,寧延親自走上去為董平勝鬆綁,“將軍,為了不與您兵戎相見,我也是實在無奈才出此下策,還望您不要往心裏去。”
董平勝看了看寧延身後的眾人,無奈說道,“我就知道這都是你的手筆,成王敗寇,沒有什麽好說的了,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董將軍與我大哥交好,又有恩於我,我寧延怎麽會做那忘恩負義之人!”寧延握著董平勝的手說道,“將軍,您乃國之棟梁,如今彭翊王稱帝,身邊正是用人之際,不知您可否願與我一起匡扶社稷,輔佐彭翊王,在創大奉盛世。”
“彭翊王?”董平勝看著寧延,意外道,“你當真願意輔佐彭翊王登基,而不是自己做那皇帝?”
寧延笑著搖頭說道,“十月沒和你說嗎?我寧延從頭到尾都沒有想過做皇帝,也不會做皇帝,小王爺如今就在雍州,您要是不放心,可以去看看,我寧延若有一句假話,不得好死!”
莊十月攤了攤手,“董將軍,您這下可是要冤枉死我啊!”
董平勝搖了搖頭,衝著寧延豎起大拇指,“寧延,你還真不是一般人。”
“天下不缺皇帝,但缺一個推翻亂世的人。”寧延輕聲一笑,“我寧延願意做這個人。”
三日後,在董平勝的斡旋下,三堂關守軍獻關投降,寧延兵不血刃拿下三堂關,自此中州大地無險可守。
寧延下令大軍星夜兼程奔赴殷都,務必於立秋之前拿下殷都,迎接彭翊王進京。
三堂關被破後,董平勝並未選擇跟在寧延左右,而是帶著一部分親信去了雍州見彭翊王。
自從彭翊王登基後,一直隱姓埋名的稷陽也重出江湖,與寧延他們一起一明一暗保護著彭翊王,以免高昌狗急跳牆,對彭翊王下手。
而得知三堂關失陷後的高昌就不一樣了,當朱公公告訴他三堂關失陷後,他並沒有像之前那樣歇斯底裏的怒吼大喊,而是異常平靜的點了點頭。
寧延大軍兵臨殷都,整個殷都城都變得躁動了起來,禁衛軍將士身披重甲站在殷都城頭,望著城外大軍奔騰所揚起的煙塵,都不由自主咽了一口唾沫。
在大奉沒有人願意與定州軍和項州軍為敵,尤其是這次北征之後,放眼天下,沒有一個人能有寧延這種功績,也沒有一支軍隊能像定州軍這樣,讓人望而生畏。
這是實打實在戰場上拚出來的敬畏,是無數將士用鮮血換來的榮譽。
殷都城郊,太武十八陵。
寧延靜靜的站在昔日好友的墓碑前,在十八個牌位前各放了一杯酒。
八年過去了,太武十八陵的香火沒有斷過,就在寧延來之前,還有一個頭發花白的老爺子在香爐裏點了三炷香。
看吧,你要真心為百姓,百姓就不會忘記你!
他想告訴昔日的好友,他們的仇終於能報了,他們用盡一生所要保護的大奉自己護住了。
他們不在身邊,自己也曾迷茫過,失望過,絕望過,不過好這一路走來又遇到了很多人,他們和自己一樣,心懷正義,滿腔熱血。
寧延在太武十八陵前站了一天。
緬懷好友也好,感時傷懷也罷!
白衣白馬少年郎,終於回到了家!
在三堂關做了大半輩子的將軍終於得到升遷,本該是一件讓人開心的好事,但這封調令偏偏在寧延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出現在董平勝手中,不由得讓董平勝心中鬱悶,為什麽偏偏是這個時候調自己回殷都,這所有人都知道目前三堂關是殷都最後一道防線,斷不容失;而陣前換將更是動搖軍心的大忌,自己這個時候離開三堂關,不就等於將三堂關拱手送給寧延嗎?
董平勝長歎一聲,有些恨鐵不成鋼的說道,“這蔡楠搞什麽鬼,這個時候讓我去兵部任職,他知不知道三堂關馬上就要打起來了!”
身後副將沉聲說道,“將軍,朝廷這個時候把您調走,會不會是聽到了什麽風聲。。”
“本將軍行得正,坐得直,做事問心無愧,他朝廷能聽到什麽風聲?”董平勝拍著胸脯說道。
“將軍,休怪屬下多嘴,咱們的陛下向來是疑人不用,您說他會不會是聽到了您和寧州牧的一些往事啊!”副將低頭說道,“將軍,您是問心無愧,可這件事傳到殷都,陛下就不這麽想啊!”
董平勝摸了摸自己的腦袋,別說,他還真沒想這麽多,“陛下應該不會太過計較吧,這事都過去多少年了,更何況,本將軍也放話了,隻要本將軍一天在此,他寧延就別想進關。”
“將軍,若不是如此,那朝廷何必將您調走呢?”副將皺眉說道,“您是不是忘了去年禁衛軍的事了?北征之戰回來後,禁衛軍將領自上而下全部換了新人,張將軍被軟禁至今都未釋放,屬下有些擔心您這次去了殷都,等待您的不是兵部侍郎之位,而是典獄監的牢房。”
董平勝深呼吸一口氣,雙拳緊握。
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軍在此刻竟是有些有苦難言的憋屈感。
身後的將士聽到這番話後,怒氣衝衝的說道,“將軍,這朝廷聽風就是雨,對您壓根沒有一點信任,這樣的朝廷哪裏值得我們效力,依我看,倒不如反了算了。”
“休要胡言!”董平勝怒聲嗬斥道,“爾等身披大奉鐵甲,就要誓死效忠大奉,豈能說反就反,朝廷不就是讓我回去嗎?我回去便是,等見了陛下,本將軍自會解釋清楚。”
“將軍,您還真回去啊?”副將著急說道,“您這一走,我們怎麽辦?三堂關的將士們怎麽辦?這關外可是三萬大軍,您這一走,我們拿什麽守啊?”
董平勝無奈感慨,“不管我在不在,這個三堂關都不能丟,你們放心,我會以最快的速度趕回來,三堂關坐擁香山天險,關外都是騎兵不擅攻城,隻要能守住三天,一切就有轉機。”
“可是將軍。。”副將擔心說道,“您這一走真的還能回來嗎?”
董平勝環顧一圈,這些人跟著自己時間最短的都有三年,最長的二十年都有,把他們扔在前無去路,後無退路的三堂關,他也是於心不忍。
“我一定會趕回來的,如果三天後我沒有回來,你們。。。你們。。。”董平勝猶豫許久最後咬牙說道,“你們就出城投降,以寧延的性格,他不會為難你們。”
“將軍。。”副將繼續說道,“這殷都您真的一定要去嗎?”
“既為臣子,天子有令,哪有不回的道理啊!”董平勝微微一笑,“隻是可惜沒有和寧延交手,一大憾事啊!”
“將軍。。”
董平勝抬手打斷要說話的眾人,“行了,事已至此,就不要再說什麽了,我不在的時間裏守好三堂關,等我回來!”
“是,將軍!”
殷都一紙調令將董平勝調離了三堂關,離開三堂關的時候,董平勝除了歎氣還是歎氣,當看到來接他前往殷都的不是兵部官員而是禁衛軍的時候,他就知道,他最不願意發生的事情發生了,朝廷還是懷疑到他頭上來了。
董平勝沒有多說什麽,他相信公道自在人心,返回殷都的路上他一言不發。
“咻咻咻!”路邊的密林中突然傳來幾聲飛矢破空之音,突然出現的箭矢直接命中路中央的禁衛軍,這些將士也是沒想到,在國都門口竟然還能遭遇襲擊,一個個一點準備都沒有,直接被飛來的箭矢插成了篩子。
董平勝臉色驟變,大吼道,“敵襲,快躲開!”
然而他的喊聲並沒有起到什麽作用,等到箭矢結束之時,地麵上橫七豎八的全是禁衛軍的屍體,唯獨他平安無事的站在路中央。
拔劍而出的董平勝小心的環顧四周,樹林中一陣躁動,一群黑衣人身背勁弓,手握鋼刀出現在大路中央,為首的男子手握一把漆黑如墨的利劍,看到董平勝後,拱手行禮,“定州軍莊十月見過董將軍!”
董平勝起身看著莊十月,神情複雜,“定州軍?你是寧延的手下!”
“正是!”莊十月頷首說道,“公子知道您在殷都受了委屈,特讓我來接您。”
“刷!”董平勝直接提刀,大刀抵在莊十月脖頸處,怒聲說道,“我今天剛接到兵部調令,你說寧延就知道了?他寧延還真是手眼通天啊,連朝廷的調令幾時發出都知道!還是說這一切其實就是寧延給老子做的局!”
盡管大刀架在脖子上,可莊十月絲毫不慌,冷靜的說道,“董將軍您先別生氣,這件事情您問我我也不知道,如果您真的想知道真相,那就跟我回去找我家公子親自問問,或許他那裏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跟你們回去?那我董平勝成什麽了?我是大奉將軍,不是反賊!”董平勝激動的怒吼道。
“既然董將軍不願意回去,我家公子也說了,不必勉強!”莊十月沉聲拱手,而後眼睛眯起,微微一笑,“可是,死了這麽多禁衛軍將士,而您卻是完好無損的回到殷都,恐怕高昌那邊您不好交代啊!”
“你竟敢直呼天子名諱,找死!”董平勝嘴角抽搐,右手死死握著大刀。
莊十月淡然道,“高昌敗亡已是必然,真正能做到太和殿的天子隻有彭翊王!”
董平勝眼神抖動,“寧延這是要逼死我啊!”
“董將軍,事已至此,您真的要為了高昌搭上自己性命嗎?您也說了,您是大奉的將軍,那我想知道在您眼中難道彭翊王真的就不是天子嗎?在武悼皇帝沒來殷都的時候,他可是當之無愧的太子,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者,您現在說為了高昌而不認可彭翊王,難道您連景文皇帝都不認了嗎?還是說,在您眼中景文黃帝之子還不如應該弑兄之人?”莊十月看著董平勝,一字一句的說道。
董平勝連忙反駁,“當然沒有!”
“那將軍這麽做到底是為了什麽?”莊十月皺眉說道,“您既然知曉大義,那就應該知道何為大義,為百姓,為天下,為國家,對得起自己方為義,您死守三堂關,隻是為了殷都的高昌,這樣的舉動不算為義。”
董平勝還沒開口,莊十月接著說道,“公子念及當年恩情,不願與您兵戎相見,這才沒有攻城,否則您覺得就三堂關能守多少天?您和三堂關將士守著殷都,但高昌呢?他不但不在背後支持您,甚至在您背後捅刀子,如果高昌真的是一個合格的天子,他會做出這種陣前換將的事嗎?”
“他本就是一個自私自利之人,他的眼中隻有他自己的皇位,任何對他皇位有威脅的人他都會想辦法除去,若非如此,我家公子何苦起兵!”莊十月越說越激動,“誰都不想打仗,我們定州軍十萬將士不想打,項州軍十萬將士不想打,可不打沒辦法,百姓受苦,天下不寧!高昌還在太和殿一天,這天下就永無寧日。”
董平勝冷笑道,“這都是他寧延起兵謀反的說辭!”
“可公子沒錯!”莊十月義正言辭的說道,“公子行事,隻為四字!家國天下!”
董平勝抬頭看著莊十月,收刀感歎,“哎!大勢已去!你們說什麽就是什麽!”
“高昌弑兄篡位,得位不正,是逆天而行,有今日結果,也是因果報應。”莊十月深呼吸一口氣,感慨說道。
“莊將軍,你應該慶幸你一開始遇到的就是寧延。”董平勝默然道,“他生來就是幹大事的!”
莊十月衝著董平勝拱了拱手,低頭不語。
董平勝扔掉手中佩刀,長歎一聲說道,“帶我走吧!”
。。。
莊十月將董平勝帶到定州軍軍營,寧延激動不已,站在大營門口親自迎接。
莊十月快步來到寧延身前,低頭拱手,“公子,董將軍帶回來了!”
寧延扶起莊十月,拍了拍他肩膀,“辛苦你了!”
隨後一眾親衛押著董平勝來到寧延麵前,寧延親自走上去為董平勝鬆綁,“將軍,為了不與您兵戎相見,我也是實在無奈才出此下策,還望您不要往心裏去。”
董平勝看了看寧延身後的眾人,無奈說道,“我就知道這都是你的手筆,成王敗寇,沒有什麽好說的了,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董將軍與我大哥交好,又有恩於我,我寧延怎麽會做那忘恩負義之人!”寧延握著董平勝的手說道,“將軍,您乃國之棟梁,如今彭翊王稱帝,身邊正是用人之際,不知您可否願與我一起匡扶社稷,輔佐彭翊王,在創大奉盛世。”
“彭翊王?”董平勝看著寧延,意外道,“你當真願意輔佐彭翊王登基,而不是自己做那皇帝?”
寧延笑著搖頭說道,“十月沒和你說嗎?我寧延從頭到尾都沒有想過做皇帝,也不會做皇帝,小王爺如今就在雍州,您要是不放心,可以去看看,我寧延若有一句假話,不得好死!”
莊十月攤了攤手,“董將軍,您這下可是要冤枉死我啊!”
董平勝搖了搖頭,衝著寧延豎起大拇指,“寧延,你還真不是一般人。”
“天下不缺皇帝,但缺一個推翻亂世的人。”寧延輕聲一笑,“我寧延願意做這個人。”
三日後,在董平勝的斡旋下,三堂關守軍獻關投降,寧延兵不血刃拿下三堂關,自此中州大地無險可守。
寧延下令大軍星夜兼程奔赴殷都,務必於立秋之前拿下殷都,迎接彭翊王進京。
三堂關被破後,董平勝並未選擇跟在寧延左右,而是帶著一部分親信去了雍州見彭翊王。
自從彭翊王登基後,一直隱姓埋名的稷陽也重出江湖,與寧延他們一起一明一暗保護著彭翊王,以免高昌狗急跳牆,對彭翊王下手。
而得知三堂關失陷後的高昌就不一樣了,當朱公公告訴他三堂關失陷後,他並沒有像之前那樣歇斯底裏的怒吼大喊,而是異常平靜的點了點頭。
寧延大軍兵臨殷都,整個殷都城都變得躁動了起來,禁衛軍將士身披重甲站在殷都城頭,望著城外大軍奔騰所揚起的煙塵,都不由自主咽了一口唾沫。
在大奉沒有人願意與定州軍和項州軍為敵,尤其是這次北征之後,放眼天下,沒有一個人能有寧延這種功績,也沒有一支軍隊能像定州軍這樣,讓人望而生畏。
這是實打實在戰場上拚出來的敬畏,是無數將士用鮮血換來的榮譽。
殷都城郊,太武十八陵。
寧延靜靜的站在昔日好友的墓碑前,在十八個牌位前各放了一杯酒。
八年過去了,太武十八陵的香火沒有斷過,就在寧延來之前,還有一個頭發花白的老爺子在香爐裏點了三炷香。
看吧,你要真心為百姓,百姓就不會忘記你!
他想告訴昔日的好友,他們的仇終於能報了,他們用盡一生所要保護的大奉自己護住了。
他們不在身邊,自己也曾迷茫過,失望過,絕望過,不過好這一路走來又遇到了很多人,他們和自己一樣,心懷正義,滿腔熱血。
寧延在太武十八陵前站了一天。
緬懷好友也好,感時傷懷也罷!
白衣白馬少年郎,終於回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