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三堂關。
古老關隘坐落於香山群峰之中,作為曾經帝國壁壘的三堂關已有數百年未遭遇戰火,然而就在今天,三堂關前兵馬林立,旌旗飄揚,三軍將士列陣關前,隨時都有可能對其發起進攻;來自定州的安遠軍鎮橫穿朔州,以迅猛之勢南下,兩萬鐵騎將三堂關圍了個水泄不通,而在三堂關側翼則是由寧延親率的項州軍疾風營。
在安遠軍鎮抵達三堂關之前,三堂關守將董平勝在三堂關外短暫布置了防線,然而這防線在安遠軍鎮的鐵騎下就如同紙糊的一般,在勢如破竹的戰騎衝鋒之勢下,頃刻間土崩瓦解,戰馬奔騰之處,血流成河,寸草不生。
這就是定州軍的實力!
在疾風營之後是清一色白馬重騎,全軍一律白馬白甲,是天山白馬營無疑;項州軍兩大騎兵營全部匯聚於三堂關外,加上定州軍的安遠軍鎮,讓本就稱不上固若金湯的三堂關更加鬆動,三堂關之後就是殷都,董平勝深知三堂關防守防守事關重大,全然不敢馬虎。
寧延身騎白馬緩步行至三堂關前,看著熟悉的關口和關口上飄揚的大奉黑旌旗,隻覺恍惚。
披甲帶刀的老將軍不怒自威,直勾勾的盯著城下的定州牧,這些多年不見,當年的小屁孩也長大了,他的臉被曬黑了,人倒是看起來精神了不少,相比於十五年前那個剛出茅廬的小兔崽子,現在站在他麵前的家夥更配得上寧這個姓。
望著城下威武嚴整的鐵甲將士,站在城牆上的董平勝不覺想起當年自己第一次看到項州軍的畫麵,同樣的鐵甲森森,還記得那年寧鶴笑著告訴他,等到日後邊境安寧,定會回到殷都與他一醉方休。
為了這個一醉方休,董平勝不知道屯了多少好酒,不過誰也沒有想到等到的並不是故人凱旋,而是故人玉殞,得知寧鶴犧牲後,董平勝將自己喝了個酩酊大醉,之後便再也沒有碰過酒。
寧延翻身下馬,衝著城頭大吼道,“董將軍,多年未見,別來無恙啊!”
董平勝微微皺眉,沉聲怒吼道,“寧五公子,三堂關背後就是殷都,國度重地,沒有聖旨,任何人都不得進入。”
寧延拱手道,“董將軍,您與大哥交好,當年我離開殷都東去潞州之時也曾受到您照顧,您的恩情寧延銘記在心,此番南下實屬情非得已,大軍壓境並非為了爭權奪利,一是殷都逼我寧家太甚,為求自保不得不起兵,二是為了天下黎民,為了大奉江山,還望董將軍能為天下百姓所慮,棄暗投明,莫要為了高昌而在此死守三堂關而於我們為敵,不值得。”
“寧延,你巧舌如簧,本將軍不與你爭辯這些,當年幫你是為義,今日守關同樣為義。”董平勝聲如洪鍾,朗聲說道,“本將軍乃三堂關守將,披甲者出入關卡除聖旨外一概不認,若無聖旨,任何人休想從此經過。”
寧延眉頭緊皺,“董將軍,您何必如此!你與我大哥一樣,都是誌在天下,心係百姓之人,如果高昌真的是一個合格的天子,如果他真的有能讓百姓過上富足日子的能力,那雍,朔二州就不會倒戈相向,您就算不相信我寧延,那總該相信王州牧吧!”
董平勝深呼吸一口氣,大手一揮,“夠了,休要多言,本將軍就一句話,除非本將軍戰死,否則別想進關。”
林北陽站在寧延身側,沉聲說道,“看來董將軍是不肯念及舊情,讓我們進關了。”
韓念緊握長槍,頷首說道,“小公子,打吧,三堂關守軍不過五千餘人,即便有這關隘天險,一日也足以拿下。”
“董將軍與我大哥交好,又有恩於我,這讓我如何下令破關。”寧延無奈說道,“這要是傳出去,我寧延與那些忘恩負義之人有何兩樣!”
“這董將軍不肯投誠,您又不讓打,難道讓我們三萬大軍就這麽耗著嗎?”林北陽皺眉說道。
就在寧延糾結不知如何是好之時,坐鎮中軍的陳令樞快馬趕來,一看寧延糾結的神情就知道出事了,當即拱手笑道,“公子不必為此擔心,董將軍之事我已知曉,但林將軍說的也多,三萬大軍總不能就一直在這裏耗著吧,所以這三堂關打是一定要打的,但比起強行攻城,我有個更好的辦法!”
“哦?先生請講。”寧延眉頭稍作舒展,沉聲問道。
陳令樞指著三堂關說道,“三堂關是殷都門戶,一旦失守殷都將無險可守,這點不止我們清楚,相信高昌也是心知肚明,如果這個是節骨眼有人將董將軍與您交好一事捅了出去,那您覺得以高昌的性格會做什麽呢?”
寧延點了點頭,緩緩說道,“高昌對我寧家百般忌憚,一旦有人與我寧家扯上關係,他都是寧可錯殺也不放過,若是被他知道當年我逃離殷都之時董將軍曾出手相助,那他定會讓董將軍返回殷都,就算不死,也落得個和張將軍一樣的下場!”
“而這就是我們的機會!”陳令樞神情凝重的說道,“董將軍離開三堂關,您再下令攻城,道義而言,您聲譽不損,我大軍也不至於在此處白白浪費時間。”
寧延的眉頭突然皺起,說道,“那董將軍呢?我寧延這麽做豈不是在害人?”
陳令樞搖了搖頭,“不盡然,三堂關到殷都也是有些路程的,到時候您再出手,不僅能報答董將軍當年幫您大恩,若是可以,還能讓董將軍看清殷都的真實麵目,讓其棄暗投明,如此豈不妙哉?”
陳令樞的話聽著旁邊的韓念連連點頭,“陳軍師所言還真是個辦法,小公主,我覺得可以一試。”
寧延點頭道,“先生所言,醍醐灌頂,就按先生說得來。”
“公子,關於董將軍一事要想傳到高昌耳中,需要飛鴻出力,不過飛鴻大部分已經撤出了殷都,此事怕是有些難啊。”陳令樞搖著扇子說道。
寧延微微一笑,“飛鴻是撤了許多,可要說完全撤走也是不可能,現在時局動蕩,百姓最為關心的必然是三堂關戰事,稍有風聲傳出去,那就是絕堤之水,擋都擋不住。”
“如此,三堂關唾手可得。”陳令樞悠然說道。
“先生,白將軍他們情況如何?”寧延問道。
陳令樞拱手道,“在下來前線就是給公子匯報此事的,白將軍自朔州東出已經抵達潞州邊境,隻要三堂關拿下,就可直接封鎖殷都東部邊境;定遠軍鎮距離象州邊境也隻有三天路程了,其餘大軍都在南下路上,不日就可抵達三堂關;項州軍留下,新河,沉鼓三營也已經封鎖了蜀州,巴州邊境,現在中州已被四麵合圍,一旦三堂關破,高昌無處可逃。”
“南方的情況如何,可不能讓那些南戎趁機摘了桃子!”寧延點頭繼續問道。
“根據飛鴻情報來看,目前南方還算安穩,柳州徽山塚,滇州東越巫門,還有司徒劍閣幾個頂尖武門都派出了高手前往邊境助戰,目前戰局還算安定,青州,揚州,蘇州幾個大州也都在觀望,短時間內出不了亂子,至於西南,崇山峻嶺之中,心有餘而力不足,公子放心便是。”陳令樞慢慢說道。
寧延深呼吸一口氣,自言自語道,“看來高昌真的是要完了。。。”
陳令樞細細沉思片刻,似乎是在心裏盤算推敲著什麽,然後問道,“公子,現在勝利的天平已經完全倒向了我們這邊,三堂關被破也隻是時間問題,就我而言,完全想不出殷都任何取勝之法,可您說現在高昌他們一直堅持到現在,難道真的就隻是因為舍不得那個皇位嗎?”
“先生,您還是不太了解皇位對一個人的吸引力。”寧延無奈的苦笑著,“高昌是不會放棄這個皇位的,你不了解他,他本是一個被無視的皇子,沒人疼,沒人愛,若是沒有這些意外的話,他會是一個生活富足,無憂無慮的王爺;但他沒有選擇這條路,而是選擇了權利紛爭這條殺人路,這條路的結局隻有一個,那就是他一輩子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皇位。”
韓念在旁聽著寧延的話,有感而發,“這就是這種人的可憐又可恨的地方,為了皇位什麽都能放棄,也什麽事都幹的出來,不擇手段!”
“其實,我還挺想和他坐下聊一聊的,聊過去的往事也好,聊現在的糟心事也罷,總之我想和他聊聊,我一直覺得我和他的結局不該是這樣,我們見麵的地方不該是皇宮和戰場,而應該是珍寶齋,我們把酒言歡,不醉不歸,沒有利益糾紛,沒有勾心鬥角,隻有兩個摯友。”憶往昔,寧延也開始懷念起那段在殷都做紈絝的日子。
陳令樞輕聲寬慰自家公子,“路是自己選的。”
“我是沒得選,他不一樣。”寧延揉了揉臉繼續說道,“如果當時他身邊有朋友,有親人能幫他一下,我相信他不會走這條路。”
寧延這話說完,陳令樞陷入沉思。
寧延調侃道,“說了這麽多,竟然理解起高昌來了,也真是有意思。”
“那是因為公子你本身就是一個善良又心軟的人啊!”陳令樞搖著扇子慢悠悠的說道。
寧延回頭盯著陳令樞。
陳令樞笑了笑,“實話實說!”
。。。
大軍壓境,高昌壓力巨大,兵部告急軍報是一封接著一封,潞州,象州,巴州,相繼來報說在邊境發現叛軍,高昌看著兵部送來的軍報,心如死灰,中州現在就是一孤州,一旦三堂關被破,那等待自己的隻有死路一條。
範北思來到西苑,站在高昌麵前猶猶豫豫,似乎有什麽話要說,但半天就是開不了口。
高昌見此情況,不耐煩的問道,“有話就說,吞吞吐吐的。”
範北思拱手緩緩說道,“陛下,近日民間傳言說三堂關守將董平勝與寧家交好,寧延大軍兵臨三堂關數日但卻沒有發起進攻,是因為董平勝和寧延暗通款曲,準備。。準備。。”
高昌冷笑道,“準備什麽?”
範北思繼續說道,“準備開關,迎寧延進中州。”
高昌的眼神突然變得冷峻,“果然啊,牆倒眾人推,這個董平勝也是老將了,朕見他老實忠厚,才讓他一直留在三堂關,沒想到啊,他竟然給朕來這一手。”
“陛下,臣下所言隻是坊間傳言,不可盡信,關於董將軍和寧家的往事,臣已經派人去查了,很快就有結果。”範北思低頭拱手。
高昌放下手中的軍報,起身感慨,“查是一方麵,但為了殷都安全,還是讓董將軍回來吧,三堂關乃京畿重地,不容有失,朕相信無風不起浪,既然民間有此傳言,那就不要怪朕捕風捉影了,董將軍若是真心為國,他就應該明白朕的一片苦心。”
範北思突然開始後悔說這些了,“可是陛下,董將軍畢竟任職二十餘年,突然調走,還是在大軍壓境的節骨眼上,臣擔心這麽做會引起百官猜忌,從而動搖軍心啊!”
高昌冷哼一聲,“越是關鍵越是不容有失,就這麽決定了。”
“是,臣下明白。”範北思領命,轉身就要離去。
“等等。”高昌再次開口問道,“北地軍還是按兵不動嗎?”
範北思搖了搖頭,“兵部調令今日已經催了三次了,從寧延出兵到現在,您催了不下三十次,但每次都是石沉大海。。”
高昌點頭擺了擺手。
範北思低頭離開了西苑。
高昌的桌角上的《君王論》被他翻得破舊不堪,看著這本伴隨了自己十餘年的治國之書,他陷入了沉思,君臣之道,臣子之道,禦下之術,他自認為自己已經是做到了極致,可為什麽還是保不住自己的皇位。
難道他真的命中注定就不適合做這個天子嗎?他想不通,也想不明白,為什麽老天爺要這麽對自己。
高昌靜靜坐在椅子上,望著麵前的大奉輿圖發呆。。。
古老關隘坐落於香山群峰之中,作為曾經帝國壁壘的三堂關已有數百年未遭遇戰火,然而就在今天,三堂關前兵馬林立,旌旗飄揚,三軍將士列陣關前,隨時都有可能對其發起進攻;來自定州的安遠軍鎮橫穿朔州,以迅猛之勢南下,兩萬鐵騎將三堂關圍了個水泄不通,而在三堂關側翼則是由寧延親率的項州軍疾風營。
在安遠軍鎮抵達三堂關之前,三堂關守將董平勝在三堂關外短暫布置了防線,然而這防線在安遠軍鎮的鐵騎下就如同紙糊的一般,在勢如破竹的戰騎衝鋒之勢下,頃刻間土崩瓦解,戰馬奔騰之處,血流成河,寸草不生。
這就是定州軍的實力!
在疾風營之後是清一色白馬重騎,全軍一律白馬白甲,是天山白馬營無疑;項州軍兩大騎兵營全部匯聚於三堂關外,加上定州軍的安遠軍鎮,讓本就稱不上固若金湯的三堂關更加鬆動,三堂關之後就是殷都,董平勝深知三堂關防守防守事關重大,全然不敢馬虎。
寧延身騎白馬緩步行至三堂關前,看著熟悉的關口和關口上飄揚的大奉黑旌旗,隻覺恍惚。
披甲帶刀的老將軍不怒自威,直勾勾的盯著城下的定州牧,這些多年不見,當年的小屁孩也長大了,他的臉被曬黑了,人倒是看起來精神了不少,相比於十五年前那個剛出茅廬的小兔崽子,現在站在他麵前的家夥更配得上寧這個姓。
望著城下威武嚴整的鐵甲將士,站在城牆上的董平勝不覺想起當年自己第一次看到項州軍的畫麵,同樣的鐵甲森森,還記得那年寧鶴笑著告訴他,等到日後邊境安寧,定會回到殷都與他一醉方休。
為了這個一醉方休,董平勝不知道屯了多少好酒,不過誰也沒有想到等到的並不是故人凱旋,而是故人玉殞,得知寧鶴犧牲後,董平勝將自己喝了個酩酊大醉,之後便再也沒有碰過酒。
寧延翻身下馬,衝著城頭大吼道,“董將軍,多年未見,別來無恙啊!”
董平勝微微皺眉,沉聲怒吼道,“寧五公子,三堂關背後就是殷都,國度重地,沒有聖旨,任何人都不得進入。”
寧延拱手道,“董將軍,您與大哥交好,當年我離開殷都東去潞州之時也曾受到您照顧,您的恩情寧延銘記在心,此番南下實屬情非得已,大軍壓境並非為了爭權奪利,一是殷都逼我寧家太甚,為求自保不得不起兵,二是為了天下黎民,為了大奉江山,還望董將軍能為天下百姓所慮,棄暗投明,莫要為了高昌而在此死守三堂關而於我們為敵,不值得。”
“寧延,你巧舌如簧,本將軍不與你爭辯這些,當年幫你是為義,今日守關同樣為義。”董平勝聲如洪鍾,朗聲說道,“本將軍乃三堂關守將,披甲者出入關卡除聖旨外一概不認,若無聖旨,任何人休想從此經過。”
寧延眉頭緊皺,“董將軍,您何必如此!你與我大哥一樣,都是誌在天下,心係百姓之人,如果高昌真的是一個合格的天子,如果他真的有能讓百姓過上富足日子的能力,那雍,朔二州就不會倒戈相向,您就算不相信我寧延,那總該相信王州牧吧!”
董平勝深呼吸一口氣,大手一揮,“夠了,休要多言,本將軍就一句話,除非本將軍戰死,否則別想進關。”
林北陽站在寧延身側,沉聲說道,“看來董將軍是不肯念及舊情,讓我們進關了。”
韓念緊握長槍,頷首說道,“小公子,打吧,三堂關守軍不過五千餘人,即便有這關隘天險,一日也足以拿下。”
“董將軍與我大哥交好,又有恩於我,這讓我如何下令破關。”寧延無奈說道,“這要是傳出去,我寧延與那些忘恩負義之人有何兩樣!”
“這董將軍不肯投誠,您又不讓打,難道讓我們三萬大軍就這麽耗著嗎?”林北陽皺眉說道。
就在寧延糾結不知如何是好之時,坐鎮中軍的陳令樞快馬趕來,一看寧延糾結的神情就知道出事了,當即拱手笑道,“公子不必為此擔心,董將軍之事我已知曉,但林將軍說的也多,三萬大軍總不能就一直在這裏耗著吧,所以這三堂關打是一定要打的,但比起強行攻城,我有個更好的辦法!”
“哦?先生請講。”寧延眉頭稍作舒展,沉聲問道。
陳令樞指著三堂關說道,“三堂關是殷都門戶,一旦失守殷都將無險可守,這點不止我們清楚,相信高昌也是心知肚明,如果這個是節骨眼有人將董將軍與您交好一事捅了出去,那您覺得以高昌的性格會做什麽呢?”
寧延點了點頭,緩緩說道,“高昌對我寧家百般忌憚,一旦有人與我寧家扯上關係,他都是寧可錯殺也不放過,若是被他知道當年我逃離殷都之時董將軍曾出手相助,那他定會讓董將軍返回殷都,就算不死,也落得個和張將軍一樣的下場!”
“而這就是我們的機會!”陳令樞神情凝重的說道,“董將軍離開三堂關,您再下令攻城,道義而言,您聲譽不損,我大軍也不至於在此處白白浪費時間。”
寧延的眉頭突然皺起,說道,“那董將軍呢?我寧延這麽做豈不是在害人?”
陳令樞搖了搖頭,“不盡然,三堂關到殷都也是有些路程的,到時候您再出手,不僅能報答董將軍當年幫您大恩,若是可以,還能讓董將軍看清殷都的真實麵目,讓其棄暗投明,如此豈不妙哉?”
陳令樞的話聽著旁邊的韓念連連點頭,“陳軍師所言還真是個辦法,小公主,我覺得可以一試。”
寧延點頭道,“先生所言,醍醐灌頂,就按先生說得來。”
“公子,關於董將軍一事要想傳到高昌耳中,需要飛鴻出力,不過飛鴻大部分已經撤出了殷都,此事怕是有些難啊。”陳令樞搖著扇子說道。
寧延微微一笑,“飛鴻是撤了許多,可要說完全撤走也是不可能,現在時局動蕩,百姓最為關心的必然是三堂關戰事,稍有風聲傳出去,那就是絕堤之水,擋都擋不住。”
“如此,三堂關唾手可得。”陳令樞悠然說道。
“先生,白將軍他們情況如何?”寧延問道。
陳令樞拱手道,“在下來前線就是給公子匯報此事的,白將軍自朔州東出已經抵達潞州邊境,隻要三堂關拿下,就可直接封鎖殷都東部邊境;定遠軍鎮距離象州邊境也隻有三天路程了,其餘大軍都在南下路上,不日就可抵達三堂關;項州軍留下,新河,沉鼓三營也已經封鎖了蜀州,巴州邊境,現在中州已被四麵合圍,一旦三堂關破,高昌無處可逃。”
“南方的情況如何,可不能讓那些南戎趁機摘了桃子!”寧延點頭繼續問道。
“根據飛鴻情報來看,目前南方還算安穩,柳州徽山塚,滇州東越巫門,還有司徒劍閣幾個頂尖武門都派出了高手前往邊境助戰,目前戰局還算安定,青州,揚州,蘇州幾個大州也都在觀望,短時間內出不了亂子,至於西南,崇山峻嶺之中,心有餘而力不足,公子放心便是。”陳令樞慢慢說道。
寧延深呼吸一口氣,自言自語道,“看來高昌真的是要完了。。。”
陳令樞細細沉思片刻,似乎是在心裏盤算推敲著什麽,然後問道,“公子,現在勝利的天平已經完全倒向了我們這邊,三堂關被破也隻是時間問題,就我而言,完全想不出殷都任何取勝之法,可您說現在高昌他們一直堅持到現在,難道真的就隻是因為舍不得那個皇位嗎?”
“先生,您還是不太了解皇位對一個人的吸引力。”寧延無奈的苦笑著,“高昌是不會放棄這個皇位的,你不了解他,他本是一個被無視的皇子,沒人疼,沒人愛,若是沒有這些意外的話,他會是一個生活富足,無憂無慮的王爺;但他沒有選擇這條路,而是選擇了權利紛爭這條殺人路,這條路的結局隻有一個,那就是他一輩子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皇位。”
韓念在旁聽著寧延的話,有感而發,“這就是這種人的可憐又可恨的地方,為了皇位什麽都能放棄,也什麽事都幹的出來,不擇手段!”
“其實,我還挺想和他坐下聊一聊的,聊過去的往事也好,聊現在的糟心事也罷,總之我想和他聊聊,我一直覺得我和他的結局不該是這樣,我們見麵的地方不該是皇宮和戰場,而應該是珍寶齋,我們把酒言歡,不醉不歸,沒有利益糾紛,沒有勾心鬥角,隻有兩個摯友。”憶往昔,寧延也開始懷念起那段在殷都做紈絝的日子。
陳令樞輕聲寬慰自家公子,“路是自己選的。”
“我是沒得選,他不一樣。”寧延揉了揉臉繼續說道,“如果當時他身邊有朋友,有親人能幫他一下,我相信他不會走這條路。”
寧延這話說完,陳令樞陷入沉思。
寧延調侃道,“說了這麽多,竟然理解起高昌來了,也真是有意思。”
“那是因為公子你本身就是一個善良又心軟的人啊!”陳令樞搖著扇子慢悠悠的說道。
寧延回頭盯著陳令樞。
陳令樞笑了笑,“實話實說!”
。。。
大軍壓境,高昌壓力巨大,兵部告急軍報是一封接著一封,潞州,象州,巴州,相繼來報說在邊境發現叛軍,高昌看著兵部送來的軍報,心如死灰,中州現在就是一孤州,一旦三堂關被破,那等待自己的隻有死路一條。
範北思來到西苑,站在高昌麵前猶猶豫豫,似乎有什麽話要說,但半天就是開不了口。
高昌見此情況,不耐煩的問道,“有話就說,吞吞吐吐的。”
範北思拱手緩緩說道,“陛下,近日民間傳言說三堂關守將董平勝與寧家交好,寧延大軍兵臨三堂關數日但卻沒有發起進攻,是因為董平勝和寧延暗通款曲,準備。。準備。。”
高昌冷笑道,“準備什麽?”
範北思繼續說道,“準備開關,迎寧延進中州。”
高昌的眼神突然變得冷峻,“果然啊,牆倒眾人推,這個董平勝也是老將了,朕見他老實忠厚,才讓他一直留在三堂關,沒想到啊,他竟然給朕來這一手。”
“陛下,臣下所言隻是坊間傳言,不可盡信,關於董將軍和寧家的往事,臣已經派人去查了,很快就有結果。”範北思低頭拱手。
高昌放下手中的軍報,起身感慨,“查是一方麵,但為了殷都安全,還是讓董將軍回來吧,三堂關乃京畿重地,不容有失,朕相信無風不起浪,既然民間有此傳言,那就不要怪朕捕風捉影了,董將軍若是真心為國,他就應該明白朕的一片苦心。”
範北思突然開始後悔說這些了,“可是陛下,董將軍畢竟任職二十餘年,突然調走,還是在大軍壓境的節骨眼上,臣擔心這麽做會引起百官猜忌,從而動搖軍心啊!”
高昌冷哼一聲,“越是關鍵越是不容有失,就這麽決定了。”
“是,臣下明白。”範北思領命,轉身就要離去。
“等等。”高昌再次開口問道,“北地軍還是按兵不動嗎?”
範北思搖了搖頭,“兵部調令今日已經催了三次了,從寧延出兵到現在,您催了不下三十次,但每次都是石沉大海。。”
高昌點頭擺了擺手。
範北思低頭離開了西苑。
高昌的桌角上的《君王論》被他翻得破舊不堪,看著這本伴隨了自己十餘年的治國之書,他陷入了沉思,君臣之道,臣子之道,禦下之術,他自認為自己已經是做到了極致,可為什麽還是保不住自己的皇位。
難道他真的命中注定就不適合做這個天子嗎?他想不通,也想不明白,為什麽老天爺要這麽對自己。
高昌靜靜坐在椅子上,望著麵前的大奉輿圖發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