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福跟隨伊教授到達實驗室,伊教授宣布了劉光福為實驗室負責人後,下麵的人一片嘩然,唐教授站了出來,對實驗室的眾人說明了這個實驗室此時的課題,點出劉光福是這個課題的發起人,這個課題如果完成,將會是國際最先進的等等,這樣實驗室的眾人才平息了下來。
宣布解散後,唐教授給劉光福介紹了實驗室的設施和人員,一聽到有三個高級技工後,劉光福眼前一亮,然後唐教授又十分驕傲的又給劉光福指出實驗室的三台樣板機,原來就是打算在這三台機床上進行改造,這可是唐教授費了不少精力收集來的,是國內少數比較先進的機床。劉光福就問這三台機床可有圖紙,可有操作手冊,唐教授搖了搖頭,說那些文件都在戰火中丟失了。
劉光福將那三名高級技工給請了過來,一看劉光福就有點失望了,這三人看麵相都得60多歲了,但瞅著還比較健康,劉光福就請他們將自己拿手的技術說了一下,結果這三人都是以前婁氏製鐵廠的維修技工,熟悉各類機床設備,這三台機床就是他們幫助唐教授收集過來的。
劉光福請他們為自己介紹一下這三台機床的功用,原來這三台都是車床,是四十年代小日子的產品,可以進行車削和膛削,以前曾經用來做過槍管炮管的加工製作。
劉光福又看了下電機,結果是單相直流電機,最高轉速才600轉,還是110伏的。這在劉光福翻譯的文獻裏,就連作為粗加工使用都勉強,就壓根別提加工有精度要求的工件了。
劉光福搖了搖頭,就問起這老幾位,這些機床他們可曾拆解過,大修過,這三位腦袋晃的跟撥浪鼓似的,告訴劉光福,他們會使用,小毛病他們都可以解決,而稍大一點的毛病都是小日子的工程師過來維修,並且不讓他們觀看,就連遞工具都不用他們。
劉光福就把實驗室的人員召集了過來,跟大家說,“既然我們實驗室是研究機床,在沒有圖紙,沒有操作手冊的情況下,第一步就是要將這機床拆解,了解結構,繪製圖紙,了解工作原理,熟悉操作規程。然後第二步才是改進,為我所用。最後,才是推陳出新,創立我們的機床。
現在就是需要進行第一步拆解,由我和三位老師傅動手,其他人由唐教授安排,進行測繪製圖。記住了,哪怕是一顆螺絲也要給我測繪,也要記錄下來。,”
“大家有什麽意見嗎?如果沒有,就各就各位。”
趁著大家忙亂的時候,劉光福就讓三位老師傅準備工具,他穿上能夠遮蓋全身的圍裙,帶上手套套袖。直接拿起了螺絲刀,開始了對第一台機床的拆解。他沒有讓老師傅們動手,因為他的神識已經將機床的全部結構了解了透徹,從哪拆,怎麽拆,神識了解了,可是不親自動手拆解,他怕有遺漏。因為看到的,跟實際拆下來的,興許有偏差,尤其是在文獻中提到的幾種公差配合,恐怕不用特殊手段都無法拆解下來。
還好第一台機床拆解順利,沒有特殊情況發生,拆解過程中,在神識的控製範圍內,唐教授的表現簡直就是讓劉光福刮目相看,盛名之下無虛士,唐教授作為華清大學課題組的課題領頭人,那業務水平是毋庸置疑的,零件到他手上,他就能夠迅速的安排人測繪擺放,連在什麽位置起什麽作用,都能跟學生說的門清。
兩天的時間裏,劉光福將三台機床拆了個遍,各個機床的草圖都畫了出來,無論是零件的還是整個機床的。結果外觀差不多的三台機床,竟然內裏大相徑庭。三台機床有兩台是完全一樣的,另外一台就顯得複雜得多,經過與唐教授的反複核對,那台機床竟然是德國產的,隻不過可能因為某種原因,被改造成了這個樣子。
劉光福對這台機床的構造與頭腦裏文獻的描述對比,覺得這台機床更是符合他頭腦中改造的目標,這台機床應該使用的是交流電電機,並且最低是220伏甚至可能使用的是三相交流電380伏的。
根據三位老師傅的回憶,這台機床的使用效率沒有那兩台高,並且這台機床還經常出故障。這樣的描述進一步符合了劉光福的猜測,那就是小馬拉大車,功率不足無法順利使用。
劉光福便與唐教授商量,決定以這台機床作為原型機,實施他們的改造。
至此,號稱“華國工業崛起先鋒”的第一台工業母機開始揭開了麵紗。
宣布解散後,唐教授給劉光福介紹了實驗室的設施和人員,一聽到有三個高級技工後,劉光福眼前一亮,然後唐教授又十分驕傲的又給劉光福指出實驗室的三台樣板機,原來就是打算在這三台機床上進行改造,這可是唐教授費了不少精力收集來的,是國內少數比較先進的機床。劉光福就問這三台機床可有圖紙,可有操作手冊,唐教授搖了搖頭,說那些文件都在戰火中丟失了。
劉光福將那三名高級技工給請了過來,一看劉光福就有點失望了,這三人看麵相都得60多歲了,但瞅著還比較健康,劉光福就請他們將自己拿手的技術說了一下,結果這三人都是以前婁氏製鐵廠的維修技工,熟悉各類機床設備,這三台機床就是他們幫助唐教授收集過來的。
劉光福請他們為自己介紹一下這三台機床的功用,原來這三台都是車床,是四十年代小日子的產品,可以進行車削和膛削,以前曾經用來做過槍管炮管的加工製作。
劉光福又看了下電機,結果是單相直流電機,最高轉速才600轉,還是110伏的。這在劉光福翻譯的文獻裏,就連作為粗加工使用都勉強,就壓根別提加工有精度要求的工件了。
劉光福搖了搖頭,就問起這老幾位,這些機床他們可曾拆解過,大修過,這三位腦袋晃的跟撥浪鼓似的,告訴劉光福,他們會使用,小毛病他們都可以解決,而稍大一點的毛病都是小日子的工程師過來維修,並且不讓他們觀看,就連遞工具都不用他們。
劉光福就把實驗室的人員召集了過來,跟大家說,“既然我們實驗室是研究機床,在沒有圖紙,沒有操作手冊的情況下,第一步就是要將這機床拆解,了解結構,繪製圖紙,了解工作原理,熟悉操作規程。然後第二步才是改進,為我所用。最後,才是推陳出新,創立我們的機床。
現在就是需要進行第一步拆解,由我和三位老師傅動手,其他人由唐教授安排,進行測繪製圖。記住了,哪怕是一顆螺絲也要給我測繪,也要記錄下來。,”
“大家有什麽意見嗎?如果沒有,就各就各位。”
趁著大家忙亂的時候,劉光福就讓三位老師傅準備工具,他穿上能夠遮蓋全身的圍裙,帶上手套套袖。直接拿起了螺絲刀,開始了對第一台機床的拆解。他沒有讓老師傅們動手,因為他的神識已經將機床的全部結構了解了透徹,從哪拆,怎麽拆,神識了解了,可是不親自動手拆解,他怕有遺漏。因為看到的,跟實際拆下來的,興許有偏差,尤其是在文獻中提到的幾種公差配合,恐怕不用特殊手段都無法拆解下來。
還好第一台機床拆解順利,沒有特殊情況發生,拆解過程中,在神識的控製範圍內,唐教授的表現簡直就是讓劉光福刮目相看,盛名之下無虛士,唐教授作為華清大學課題組的課題領頭人,那業務水平是毋庸置疑的,零件到他手上,他就能夠迅速的安排人測繪擺放,連在什麽位置起什麽作用,都能跟學生說的門清。
兩天的時間裏,劉光福將三台機床拆了個遍,各個機床的草圖都畫了出來,無論是零件的還是整個機床的。結果外觀差不多的三台機床,竟然內裏大相徑庭。三台機床有兩台是完全一樣的,另外一台就顯得複雜得多,經過與唐教授的反複核對,那台機床竟然是德國產的,隻不過可能因為某種原因,被改造成了這個樣子。
劉光福對這台機床的構造與頭腦裏文獻的描述對比,覺得這台機床更是符合他頭腦中改造的目標,這台機床應該使用的是交流電電機,並且最低是220伏甚至可能使用的是三相交流電380伏的。
根據三位老師傅的回憶,這台機床的使用效率沒有那兩台高,並且這台機床還經常出故障。這樣的描述進一步符合了劉光福的猜測,那就是小馬拉大車,功率不足無法順利使用。
劉光福便與唐教授商量,決定以這台機床作為原型機,實施他們的改造。
至此,號稱“華國工業崛起先鋒”的第一台工業母機開始揭開了麵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