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到峨眉山靈源之地的情況後,夏先衍就不再親自上山去做調查,而是選擇調轉船頭,繼續南下。經過一段時間的航行,他們最終來到了之前來過的宜賓。


    當他們再次抵達宜賓三江口時,發現這裏已經發生了全新的變化。三江口不僅僅是一座靈源之地了,金沙江與長江都成為了靈脈。


    長江靈脈穿過李莊古城靈源之地,延伸至更遠的地方,夏先衍感覺到,整個長江可能都已經化為了一條貫穿東西的巨大靈脈,將沿途所流經的城市緊密地串聯在了一起。


    在宜賓停留了一晚上,夏先衍他們還是直接乘船沿著長江調查沿途的靈源之地。為此,軍區方麵給夏先衍更換了一艘更大更先進的船隻,知道他們要在長江上飄蕩一段日子,這一艘船比之前的舒適多了。


    等開船的戰士們檢查無誤後,夏先衍帶領著他的團隊登上了這艘新船,正式踏上了沿長江探索靈源之地的征程。


    一路上,他們沒有停下腳步,一直順著江水前行。即使路過了江陽,他們也沒有選擇靠岸逗留。


    江陽雖然同樣存在著靈源之地,但與之前不同的是,這一段長江沿線除了那些由博物館孕育出的大型靈源之外,其餘的都是規模較小的靈源之地。對於這些小型靈源之地,夏先衍無需停靠船隻,隻需運用自己強大的神識,便能夠輕鬆探查其中蘊含的信息,這就讓行程快了不少。


    離開江陽之後,船又航行了一段時間,夏先衍遠遠就感覺到了江邊的一處靈源,這處靈源名為神臂城靈源之地,到達了神臂城遺址附近,他們才終於停了下來。


    神臂城與釣魚城一樣屬於宋元時期的戰爭遺址,兩者都是南宋抵禦蒙元進攻的重要戰場。


    神臂城位於江陽市合江縣,史載,宋元交替的戰爭中,蒙古軍計劃從川蜀順流席卷江浙。南宋則在川蜀沿江擇險築城。南宋淳佑三年(1243),為抗禦蒙古軍南犯,江陽知州曹致大奉命在神臂岩修築城池,同年遷州治於此。因其整體地貌猶如臂膀伸入長江而得名,是川蜀保存完整的長江上遊古戰場遺址。


    這裏是一座與靈脈融合的靈源之地,夏先衍站在船頭探查一番,沒有過多停留就又踏上新的旅程。


    當他們抵達合江縣時,夏先衍突然感覺到一股特殊的靈源氣息,這讓他立刻精神起來起來。他連忙讓開船的戰士減速,並開始仔細探查這股特殊靈源氣息的來源和位置。


    船慢悠悠地順著水流緩緩前行,直到到達赤水河與長江交匯之處時,夏先衍終於確定了這股特殊靈源氣息的源頭,於是他立刻下令停船。


    原來是赤水河,夏先衍一眼看到赤水河,瞬間就明白了這個特殊靈源氣息的由來。這裏是一個蘊含著紅色精神的靈脈,在夏先衍的神識當中,以及在其他人的靈覺裏,感受到了這一抹鮮豔的紅色,那是五星紅旗的底色。


    夏先衍這才知道原來靈源的意識可以被靈脈所繼承,也就是說這條赤水河靈脈繼承了紅軍革命精神!


    眾人了解後肅然起敬,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崇敬之情,這條赤水河靈脈所蘊含的意義非凡。它不僅承載著自然的力量,它在傳承紅軍革命的偉大意誌!


    這無比耀眼的色彩,使得這一段的長江靈脈,也同樣被染成了鮮豔的紅色。那滔滔江水碧波蕩漾,就如同五星紅旗在迎風飄揚!


    1935 年,華夏中央紅軍在這裏進行了長征中的關鍵之戰 —— 四渡赤水河戰役。


    這場戰役的勝利在整個長征曆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它使得紅軍擺脫了被動局麵,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實現了渡江北上的戰略意圖,取得了長征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偉大勝利。


    而在距離赤水河不遠處的遵義,1935年1月 15—17日,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會議上確立了毛主席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曆史關頭,挽救了華夏共產黨,挽救了華夏紅軍,挽救了華夏革命,成為華夏共產黨曆史上第一個偉大轉折點,也是新華夏曆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


    當麵對這條具有特殊意義的赤水河靈脈時,船上的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轉身,麵向著赤水河靈脈,畢恭畢敬地行了一個軍禮。


    隨後,夏先衍聯係了雷明心,向他傳達了這個令人振奮的新情報:紅色革命根據地已經開始孕育出靈源了!不僅如此,這一情況的出現也讓夏先衍意識到,孕育靈源之地並沒有結束,而是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現代文明所孕育的靈源之地正在逐漸浮現出來。


    與此同時,夏先衍識海之中的《人文經》也悄然開啟了嶄新的篇章——“華夏”。


    懷著對革命先烈們的緬懷之情和對未來的激動期待,夏先衍帶領著他的隊伍啟程了。他們來到了渝州市江津區,這裏同樣彌漫著紅色精神。紅色精神的源頭,正是聶榮臻元帥陳列館所在之處。


    果然是新的靈源誕生了,一座紅色革命精神孕育的靈源之地拔地而起。


    聶榮臻元帥陳列館1999年建成開館,2008年對外免費開放。是華夏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華夏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華夏科普教育基地、華夏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華夏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華夏首批黨性教育基地網上展館。


    館內展出文物、圖片共3000餘件(張),展覽采用雕塑、油畫等藝術形式和聲光電技術,生動再現了聶榮臻元帥光輝的一生。館藏聶榮臻元帥全宗檔案46冊,藏書餘冊,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及社會名家書畫近600幅,以及大量珍貴音像、圖片、文字資料和豐富的國防科技展品。


    夏先衍一隊人飛身上岸,船上的其他戰士有些羨慕的看著眾人離開的背影有些羨慕,開始下定決心個好好修行。


    站在這片土地上,感受著靈源之地的文化,夏先衍心中湧起一股無法言喻的感動。這裏記錄了聶榮臻元帥,記錄了曾經發生過無數英勇無畏的故事,那些革命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今日的和平與繁榮。而如今,這片土地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成為了孕育靈源之地的一部分。


    在這裏稍作停留後,夏先衍帶領著隊伍繼續乘船前進,他們順著長江一路向上遊行駛,沿途欣賞著壯麗的自然風光。最終,船隊抵達了渝州的朝天門碼頭,這裏是重慶最著名的地標之一,也是他們上岸的地點。


    臨別時,夏先衍向開船的戰士們致謝:“辛苦你們了,今天沒有任務了,你們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等待明天再次出發。”


    其中一名戰士笑著回答說:“夏部長,您太客氣了,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比起在海上航行的時候輕鬆多了。”


    夏先衍點頭笑了笑,“也是哈,忘了你們是海軍了,我們走了。”


    “夏部長再見!”


    上了岸腳踩在大地上,感覺心裏瞬間踏實了許多,夏先衍轉頭問眾人,“大家感覺怎麽樣,還習慣吧!”


    李風禾率先回答:“還好啦,成為修行者之後身體狀況明顯改善,不再容易暈船了。”


    石韞玉附和道:“沒錯,之前我還擔心一路上船隻搖晃會導致暈船,沒想到完全沒有這個問題。”


    其實,夏先衍最初的計劃是乘坐直升機進行調查,但軍區否定了這個方案。因為這一地區山巒起伏,直升機飛得過低存在一定風險,所以隻能改為乘船。盡管乘船可能不如直升機那樣快速便捷,但至少能夠確保安全。


    坐船也有個好處可以欣賞沿途的風景。


    岷江漢源天上來,水石清奇甲兩川。一路上的風景倒是很不錯的,坐在船上,看著遠處的山巒起伏,頗有身在山水畫中的意境。


    從岷江順著水路到渝州,這也是當年詩仙李白也曾見到過的景色!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在渝州朝天門上岸後,夏先衍先去了不遠處的渝州市博物館,也就是渝州華夏三峽博物館。


    渝州華夏三峽博物館,巴渝文脈千年流淌。


    長江萬古奔流,從青藏高原發源,穿高山峽穀,過峻嶺險灘,納百川千湖,造就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滋養錦繡遼闊的華夏大地,孕育了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


    長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而作為長江的標誌性河段,三峽是長江上遊華夏文明的重要源頭。


    三峽博物館它的主館位於渝州市人民廣場一端,與相鄰的渝州市人民廣場、人民大禮堂共同形成 “三位一體” 的城市標誌性建築群。其前身是 1951 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院。


    渝州華夏三峽博物館是了解渝州曆史文化的絕佳去處,其豐富的展覽內容涵蓋了巴渝文化 、三峽文化 、抗戰文化 、移民文化和城市文化等多個方麵。


    館內常設《壯麗三峽》《遠古巴渝》《渝州?城市之路》《抗戰歲月》等 13 個展覽。《壯麗三峽》展示了三峽的自然風貌和曆史文化;《遠古巴渝》帶你追溯渝州地區的古老文明;《渝州?城市之路》呈現了渝州的城市發展變遷;《抗戰歲月》則講述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抗戰曆史。


    夏先衍坐在車上讓開車的戰士繞著博物館轉了一圈就離開了,他現在不需要進博物館去調查了,神識覆蓋整座靈源之地,就可以獲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從博物館的建築風格和陳列物品來看,可以初步判斷出這裏孕育的靈源文化應屬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或是融合了華夏各個朝代文化元素的綜合性文化。


    如今已無需對其進行過於詳盡的考察,但倘若其中藏有夏先衍等人喜愛的文物,他們仍會選擇踏入館內一探究竟。這些文物或許還會被他們相中成為紫府中的觀想之物。


    告別博物館之後,他們即將前往大足石刻靈源之地。


    足石刻的曆史可追溯至公元 758 年(唐乾元元年),當時人們取“大豐大足、豐衣足食”之意,開始在此地動工修建。此後曆經唐代、五代、宋代等時期的不斷雕琢,直至明清兩代依然有人繼續開鑿,使其規模逐漸擴大,形成了今日之壯觀景象。


    大足石刻是渝州市大足區境內摩崖造像的總稱。共有造像141處、5萬餘尊,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等 “五山” 石窟為代表。


    石門山石刻距離最近,於是夏先衍先去了這裏。石門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經典的最早的佛道合一造像區,風格多變,像無定刻,千百變化,題材豐富。


    這裏石刻範圍不大,夏先衍很快就遊覽完成,他們一行人從石門山出來,去了石篆山。


    石篆山石刻位於大足城區西南20公裏處的三驅鎮,開鑿於北宋元豐五年至紹聖三年間,由莊園主嚴遜出資、著名工匠文惟簡及其子輩營建而成,不僅有儒家“孔子及十哲龕”,還有佛教“毗盧釋迦彌勒”龕、“文殊普賢”龕、“地藏王菩薩”龕等,以及道教“太上老君”龕等,造像雕刻精美,姿態多變,人物傳神。


    石篆山石刻儒釋道三教造像俱全,從這裏這些造像中他們看到了,儒的仁愛、道的自然與佛的彼岸,三教在這裏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景觀。


    釋(佛教)、道(道教)、儒(儒教)三教合一,成為了宋代開放包容、兼收並蓄文化思潮的最好注解。


    而這種包容的態度也體現在了靈源之上——這裏的靈源顯然是由三教文化共同孕育出來的,它們彼此交融,相得益彰。


    從石篆山石刻出來,返回大足區,剩下的三座靈源之地距離就比較近了。


    南山石刻,因位於距離大足區城南2公裏的南山之巔而得名,山中古木參天,蓊鬱蔭翳,修篁夾道,曲徑通幽。南山石刻造像起源於南宋,明清有增補,是華夏石窟藝術中罕見的神仙體係完備的純道教造像。


    北山石刻,造像題材多達51種,以佛教密宗為主,約占總數的二分之一以上。同時涵蓋了三階教、淨土宗等,這些造像題材在當時民間極為流行,是佛教世俗化的產物。


    最後一處則是寶頂山石刻。


    寶頂山摩崖造像規模最大,造像最精美。石窟中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龕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窟內有石刻,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多樣的處理手法,並富於地方色彩。


    寶頂山這邊範圍比較大,這一次夏先衍一行人沒有步行遊覽而是借了一輛景區的觀光車,穿梭在山峰林海間。隻有夏先衍可以看到觀光路之外的造像,其他人則是在看風景。


    或大或小、各式各樣的石雕靜靜佇立著,有的莊嚴肅穆,有的婀娜多姿,無不展現著當時工匠們巧奪天工的技藝。


    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合前期石窟藝術精華的基礎上,以“開山化石、勵誌圖新”的精神推陳出新、窮工極變,實現了石窟藝術的華夏本土化,吸收了華夏儒家文化與道家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特點,蘊含“慈、善、孝、義、廉”等華夏優秀傳統文化,是華夏文化的生動載體。


    五座靈源之地環繞著大足區,猶如五條巨龍盤踞於此,源源不斷地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提供著靈氣與造化之氣。相比之下,渝州市區的靈氣則顯得相對稀薄一些。軍分區的人早已察覺到了這裏的異常,已經在這裏駐紮下來。


    調查完大足石刻靈源之地後,夏先衍想了想還是返回了渝中區,明天還要從朝天門出發住在這裏有些耽誤時間了。


    長江,宛如一條蜿蜒曲折的巨龍,奔騰不息地流淌在華夏大地之上。它不僅是華夏的母親河,更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千百年來,這條古老的河流見證了無數個時代的興衰更替,承載著華夏民族的曆史記憶。


    而三峽,則是長江流域中最具代表性的河段之一,也是長江上遊人類文明的重要源頭。在這裏,人們可以追溯到古代人類的生活足跡,探索他們的智慧和創造力。


    接下來的行程依然選擇乘船順流而下,繼續探尋長江沿岸的靈源之地。清晨,夏先衍的隊伍迎著朝陽,登上了船。船緩緩駛出朝天門碼頭,順著江水一路前行。隨著船行漸遠,城市的喧囂漸漸消失在身後,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寧靜祥和的自然風光。


    第一站很快便抵達了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建在江底,是世界上首座水下博物館。


    白鶴梁題刻,長江蜿蜒著流淌過重慶涪陵,一道1600米長的石梁橫亙其間,這便是白鶴梁題刻。


    它是享譽世界的“水下碑林”,從唐代廣德年間至今1200餘年的跨度,時代的光輝、功績、爭鬥、坎坷都被其記錄著,賡續綿延。


    白鶴梁上的題刻縱橫交錯篆、隸、行、草、楷皆備顏、柳、蘇、黃俱全,還有少數民族的文字點綴其中,稱得上是集曆代名家書法之大成。


    三峽工程建成蓄水後,白鶴梁被永久淹沒在長江之下,但華夏人並未放棄對它的保護,而是選擇在原址以原貌,克服重重困難建造博物館,推進對文化遺產的係統保護,而這也是世界上的首座水下博物館。


    夏先衍第一次來這裏,也第一次遇到水下的靈源之地,心中充滿了好奇與期待。於是帶著隊伍一同深入水下。乘坐91米長的電動扶梯,緩慢進入水下參觀廊道內燈光幽藍、深邃頭頂的圖畫是一隻隻展翅的白鶴,23個大小統一的觀察窗,能使遊人近距離地欣賞文物題刻,深切感受那橫豎撇捺間留存的風骨。


    在漫漫的曆史長河中,古跡遺址既是人類輝煌的往昔,又是祖先智慧的創造,更是永垂不朽的傳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掌洞天福地,建人間仙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闌風伏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闌風伏雨並收藏掌洞天福地,建人間仙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