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山海九萬裏,上下八千年——明州
掌洞天福地,建人間仙國 作者:闌風伏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夏先衍一行人離開餘杭南下去往了金華市,去調查上山遺址所孕育出的靈源。
上山遺址位於浙江錢塘江支流浦陽江上遊的浦江縣黃宅鎮上山村。遺址距今約至8500年,比河姆渡遺址早了3000-4000年,比跨湖橋遺址早了2000-3000年。為長江中下遊地區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浙江的史前文明上溯至一萬年。
經過22年的考古調查,截至目前,在浙江省金華、衢州、??越州、台州等4個市11個縣(市、區)先後發現上山文化遺址21處,這些遺址皆位於長江中下遊錢塘江流域,形成了一個麵積約3萬平方公裏的遺址群,是迄今華夏發現的規模最大、分布最為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群。即便是放眼全球範圍,也堪稱獨一無二!
上山文化遺址包含了浦江上山遺址、嵊州小黃山遺址、金華開發區青陽山遺址、武義大公山遺址、永康長田遺址、義烏橋頭遺址、金華開發區木禾山遺址等在內的24處遺址。
從穴居到定居,是人類進程中邁出的革命性一步,是形成農業社會及其社會關係的前提。從目前的考古證據看,上山文化率先出現了初具規模的定居聚落,即早期村落,是華夏農業社會的發端,嚴文明先生為此題名“遠古中華第一村”。
上山遺址發現於2000年,發現了一萬年前豐富的稻作遺存,其中有4粒完整的炭化稻米,經分析研究,屬於馴化初級階段的原始栽培稻,連同上山遺址發現的水稻收割、加工、栽培等實物證據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鏈,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稻作農業遺存。
2024年5月,華夏科研團隊利用植矽體微體化石分析等方法,在浙江上山文化遺址開展水稻起源研究,揭示了水稻從野生到馴化的10萬年連續演化史。
上山文化遺址10萬年以來從野生稻分布到最終馴化的連續證據:早在約10萬年前,野生水稻就已經在長江下遊地區廣泛分布;大約在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采集並利用野生稻;大約在年前,開始了野生稻馴化前栽培;大約在年前,野生水稻完成馴化。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於世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更是欣然提筆,寫下了“萬年上山 世界稻源”八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義烏橋頭出土了很多上山文化中晚期彩陶,數量和完整度都令考古界關注。這些彩陶,陶衣鮮亮,以紅衣為主,也有乳白衣,在目前發掘的上山文化遺址中,數量最多。這些彩陶被認定為現今階段考古所發現的、屬於華夏民族最早時期的彩陶製品。
橋頭遺址的發現,是華夏東南亞地區距今9000年前農業定居生活走向初步複雜的重要見證,也是上山文化聚落考古的一大突破。
上山遺址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華夏擁有長達萬年之久的悠久文化曆史。如今,在浦江的上山考古遺址公園裏,矗立著一座專門用於展示上山遺址的博物館——上山遺址博物館(世界稻源博物館)
正是因為上山遺址的存在與上山遺址博物館的建立,上山文化在此地孕育出了靈源,靈源誕生後以這座博物館中心,擴散至上山考古遺址公園。
這個神秘而又充滿奇幻色彩的靈源之地,宛如一個人間仙境般的存在。
上山靈源之地與靈台靈源基地一樣,靈源之中出現了植物性質的伴生物,一種外形酷似稻米的神奇植物,禦靈部賦予了它一個別致的名字:“靈米”。
目前,這些靈米仍處於成長的階段,遠未達到成熟狀態,因此對於它們究竟具備何種奇特功效,暫時還無從得知。
在調查發現這種植物的第一時間,武警戰士就封鎖了這裏,緊接著,來自華夏動植物研究院的研究員們受命奔赴此地,對這種出現的植物進行研究。
經過一番詳盡周密的調查之後,夏先衍終於踏遍了整座靈源之地,最後來到了靈米的誕生之地。
前來迎接他的是一個熟悉的麵孔,正是調查靈台靈源基地時華夏動植物研究所最先覺醒靈覺之人吳廣科。吳廣科帶著幾個師弟駐紮在上山靈源基地。
吳廣科遠遠地望見夏先衍走來,臉上立刻綻放出熱情的笑容,迎上前去,“夏部長,歡迎來到上山靈源基地!”
然後又衝著後麵的人揮了揮手,“各位好久不見!”
夏先衍亦是滿臉笑意,回應道:“是啊,吳廣科,許久不見,不知你這功法修煉得如何了?”
吳廣科謙遜地笑了笑,說道:“承蒙部長關心,那部《鬥極心經》著實非常適合我修煉。”
聽到這話,夏先衍滿意地點點頭,說道:“如此甚好。走吧,快領我們去瞧瞧那傳說中的靈米究竟是何模樣!”
於是,吳廣科引領著夏先衍及其隨行人員,一同走向了專門為靈米劃出的特定區域。眾人放眼望去,隻見那一株株靈米整齊地排列著,乍一看上去,其外形的確與普通的水稻頗為相似。然而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它們散發著一種獨特的靈氣波動。
夏先衍見狀,不禁心生好奇,當即展開自己強大的神識,仔仔細細地探查起來。經過一番耐心觀察後,他驚訝地發現,這些靈米盡管紮根於土壤之中,但它們所汲取的並非僅僅是泥土裏的養分,更多的則是來自大地和空氣中濃鬱的靈氣。
為了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猜測,夏先衍決定親自施展一道施雨之術。隻見他輕輕抬起手掌,瞬間天空中飄起了絲絲細雨,並準確無誤地灑落在了其中一株靈米的葉片之上。令人驚奇的事情發生了,那些雨滴剛一接觸到葉片,其中蘊含的靈氣迅速被靈米葉片吸收殆盡。
接著他又進行了一番操作幫著吳廣科查漏補缺,為加快靈米的生長提供了不少的建議。
看著一臉難為情的吳廣科,夏先衍拍了拍他的肩膀,“現在不著急,可以先一株一株的進行也就當是修煉了,等修為趕上來就好了。”
吳廣科點了點頭,目光盯著那株相比其他靈米略微高出一截的植株,若有所思地開口問道:“部長,如果長時間人為幹預靈米的成長是不是能夠加快它的成熟速度?”
夏先衍微微一笑,耐心解釋道:“能,但靈米對於靈氣的汲取同樣存在上限。即便我們施加外力幹擾,它仍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來完成內部的能量轉化。靈米擁有屬於自身獨特的生長規律與周期。就目前而言,周圍環境中的靈氣濃度尚無法滿足其最為適宜的生長需求。因此,我才會施展出靈雨術,以此確保它能夠獲得充足的靈氣供應,從而得以加快生長。”
“明白了,隻可惜以我目前低微的修為,還無法施展出術法!”吳廣科微微歎息一聲,眼中閃過一絲無奈和不甘。
“沒事,這裏是靈源之地不缺靈氣的,讓大部分靈米自然生長就好。”
夏先衍在此地完成調查之後,並未做過多的逗留,便匆匆離去。接下來還需前往明州,對那裏的靈源展開深入的探查。
山海九萬裏,上下八千年。悠悠歲月如同一部厚重的史書,緩緩沉澱積累,最終鑄就了明州那豐富多彩、別具一格且極具魅力的文化遺產。
明州的文化遺產則是孕育出了幾處靈源之地。
自從進入餘杭後,浙江軍分區的人員便開始全權負責夏先衍及其團隊在浙江境內的所有行程安排。他們告別金華之後,一路馬不停蹄地趕赴明州。這座城市不僅擁有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之一的明州港,更有華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的河姆渡遺址。
下了高速,上了古乍線一行人直奔句章古城遺址。一路上,風景如畫,山巒起伏,綠樹成蔭,水網縱橫,田陌交錯,一幅美麗的江南山水畫卷展現在眼前。
明州港是華夏古代重要的港口之一。早在公元前473年,句章港就已經存在,成為甬江流域最早的港口之一。明州港在唐宋時期逐漸發展壯大,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
發源於四明山區的餘姚江,宛如一條靈動的巨龍,跳躍著粼粼波光,歡快地奔騰跳躍著。蜿蜒流過江北慈城王家壩村西北的大灣山和東南的焦家山山腳,緩緩流向18公裏開外的明州城區三江口。
從三江口繼續向東行進大約 40 公裏之後,便會來到如今這個舉世矚目的世界第一大港——明州舟山港。在這裏,超過三百條密密麻麻的集裝箱航線如蛛網般交織在一起,它們緊密地連接著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六百多個重要港口。
這些航線仿佛是一道道璀璨奪目的光線,在浩渺無邊的大洋之上勾勒出一幅令人驚歎不已的畫麵,展現出了寧波作為一座“港通天下、岸接全球”的現代化國際港口名城所獨有的宏偉氣魄與豪邁風範。
滔滔江水奔騰不息,一邊是寧靜祥和、充滿田園氣息的鄉村,另一邊則是繁華喧囂、車水馬龍的大港。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場景仿佛處於兩個世界,但它們之間卻隱藏著明州這座城市憑借港口興起的的曆史信息。
焦家山,舊名城山,位於昔日句章故城城外東南,孤立於姚江北岸一片鬱鬱蔥蔥的原野間。隻不過,“城山”這一稱呼,不知是何原因,如今已經轉換到了江對岸的餘姚大隱城山村境。
歲月的流轉似乎總是伴隨著這樣或那樣的變遷,那些曾經熟悉的名字也會在時光的長河中悄然改變,隻留下一抹淡淡的痕跡供後人追尋和遐想。
大灣山,其名源於何時已難以追溯。然而,就在這焦家山與大灣山相互對峙之處,卻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輝煌曆史。此地曾被譽為“明州第一城”——句章故城。
誰能想到,很久很久以前,這裏曾是連通餘姚江的一處水流和緩的寬闊河灣。更難想象,時至今時今日,河水中,河岸下,依然聳立著一根根粗細不一的木樁,樁上橫臥著一條條粗壯近似的圓木,彼此咬合銜接,構成級級台階,無數雙腳,當年曾經踏著這些台階登陸上岸。
這裏,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州第一港”——句章古港。當今世界第一大港——明州舟山港的源頭,自此發端。
自戰國至東晉,800餘年間,多少樓船舟楫曾從這裏出發,駛向波瀾壯闊的江河大海;又有多少“海賊”曾在這裏登岸,殺向附近的句章故城,希望由此一路披靡,攻克百裏外的會稽郡治?
青山隱隱,流水悠悠;夕陽斜照,村煙依稀。佇立江邊“回望”,句章古港,仿佛仍在炊煙不遠處。
句章古港之所以成為“明州第一港”,與上下通達的餘姚江,以及王家壩村一帶縱橫交錯的水網密切相關。發達的水網,往往帶來發達的水上交通,古今莫異,中外概同。
餘姚江畔之所以出現“明州第一港”,自然也與此地先民極為悠久的水上交通曆史和高超的“弄潮”技術,密不可分。
且將視域擴展向更遙遠的時空:
8300年前,生活在“古寧波灣”畔的井頭山人,已經能夠製作舟楫,開始從事水上活動。
7000年前,生活在餘姚江邊的河姆渡人,和距離河姆渡不遠的田螺山人,能夠更加熟練地“擊楫中流”,泛舟江海。
夏先衍看著如此簡陋的遺址,但又如此恢宏的靈源,他心裏感概道:時間抹不掉這片土地上的記憶,當年的城邑早已湮滅在曆史長河之中,但青山依舊,碧水長流,它們是時間的見證者,見證了這一方土地上的繁華。
曆史與人文滋養著這片土地,靈源的誕生讓這片土地有了生命。句章古城是明州的起點,所以這裏才會顯得如此之重要,誕生的靈源覆蓋了餘姚江兩岸。
上山遺址位於浙江錢塘江支流浦陽江上遊的浦江縣黃宅鎮上山村。遺址距今約至8500年,比河姆渡遺址早了3000-4000年,比跨湖橋遺址早了2000-3000年。為長江中下遊地區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浙江的史前文明上溯至一萬年。
經過22年的考古調查,截至目前,在浙江省金華、衢州、??越州、台州等4個市11個縣(市、區)先後發現上山文化遺址21處,這些遺址皆位於長江中下遊錢塘江流域,形成了一個麵積約3萬平方公裏的遺址群,是迄今華夏發現的規模最大、分布最為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群。即便是放眼全球範圍,也堪稱獨一無二!
上山文化遺址包含了浦江上山遺址、嵊州小黃山遺址、金華開發區青陽山遺址、武義大公山遺址、永康長田遺址、義烏橋頭遺址、金華開發區木禾山遺址等在內的24處遺址。
從穴居到定居,是人類進程中邁出的革命性一步,是形成農業社會及其社會關係的前提。從目前的考古證據看,上山文化率先出現了初具規模的定居聚落,即早期村落,是華夏農業社會的發端,嚴文明先生為此題名“遠古中華第一村”。
上山遺址發現於2000年,發現了一萬年前豐富的稻作遺存,其中有4粒完整的炭化稻米,經分析研究,屬於馴化初級階段的原始栽培稻,連同上山遺址發現的水稻收割、加工、栽培等實物證據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鏈,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稻作農業遺存。
2024年5月,華夏科研團隊利用植矽體微體化石分析等方法,在浙江上山文化遺址開展水稻起源研究,揭示了水稻從野生到馴化的10萬年連續演化史。
上山文化遺址10萬年以來從野生稻分布到最終馴化的連續證據:早在約10萬年前,野生水稻就已經在長江下遊地區廣泛分布;大約在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采集並利用野生稻;大約在年前,開始了野生稻馴化前栽培;大約在年前,野生水稻完成馴化。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於世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更是欣然提筆,寫下了“萬年上山 世界稻源”八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義烏橋頭出土了很多上山文化中晚期彩陶,數量和完整度都令考古界關注。這些彩陶,陶衣鮮亮,以紅衣為主,也有乳白衣,在目前發掘的上山文化遺址中,數量最多。這些彩陶被認定為現今階段考古所發現的、屬於華夏民族最早時期的彩陶製品。
橋頭遺址的發現,是華夏東南亞地區距今9000年前農業定居生活走向初步複雜的重要見證,也是上山文化聚落考古的一大突破。
上山遺址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華夏擁有長達萬年之久的悠久文化曆史。如今,在浦江的上山考古遺址公園裏,矗立著一座專門用於展示上山遺址的博物館——上山遺址博物館(世界稻源博物館)
正是因為上山遺址的存在與上山遺址博物館的建立,上山文化在此地孕育出了靈源,靈源誕生後以這座博物館中心,擴散至上山考古遺址公園。
這個神秘而又充滿奇幻色彩的靈源之地,宛如一個人間仙境般的存在。
上山靈源之地與靈台靈源基地一樣,靈源之中出現了植物性質的伴生物,一種外形酷似稻米的神奇植物,禦靈部賦予了它一個別致的名字:“靈米”。
目前,這些靈米仍處於成長的階段,遠未達到成熟狀態,因此對於它們究竟具備何種奇特功效,暫時還無從得知。
在調查發現這種植物的第一時間,武警戰士就封鎖了這裏,緊接著,來自華夏動植物研究院的研究員們受命奔赴此地,對這種出現的植物進行研究。
經過一番詳盡周密的調查之後,夏先衍終於踏遍了整座靈源之地,最後來到了靈米的誕生之地。
前來迎接他的是一個熟悉的麵孔,正是調查靈台靈源基地時華夏動植物研究所最先覺醒靈覺之人吳廣科。吳廣科帶著幾個師弟駐紮在上山靈源基地。
吳廣科遠遠地望見夏先衍走來,臉上立刻綻放出熱情的笑容,迎上前去,“夏部長,歡迎來到上山靈源基地!”
然後又衝著後麵的人揮了揮手,“各位好久不見!”
夏先衍亦是滿臉笑意,回應道:“是啊,吳廣科,許久不見,不知你這功法修煉得如何了?”
吳廣科謙遜地笑了笑,說道:“承蒙部長關心,那部《鬥極心經》著實非常適合我修煉。”
聽到這話,夏先衍滿意地點點頭,說道:“如此甚好。走吧,快領我們去瞧瞧那傳說中的靈米究竟是何模樣!”
於是,吳廣科引領著夏先衍及其隨行人員,一同走向了專門為靈米劃出的特定區域。眾人放眼望去,隻見那一株株靈米整齊地排列著,乍一看上去,其外形的確與普通的水稻頗為相似。然而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它們散發著一種獨特的靈氣波動。
夏先衍見狀,不禁心生好奇,當即展開自己強大的神識,仔仔細細地探查起來。經過一番耐心觀察後,他驚訝地發現,這些靈米盡管紮根於土壤之中,但它們所汲取的並非僅僅是泥土裏的養分,更多的則是來自大地和空氣中濃鬱的靈氣。
為了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猜測,夏先衍決定親自施展一道施雨之術。隻見他輕輕抬起手掌,瞬間天空中飄起了絲絲細雨,並準確無誤地灑落在了其中一株靈米的葉片之上。令人驚奇的事情發生了,那些雨滴剛一接觸到葉片,其中蘊含的靈氣迅速被靈米葉片吸收殆盡。
接著他又進行了一番操作幫著吳廣科查漏補缺,為加快靈米的生長提供了不少的建議。
看著一臉難為情的吳廣科,夏先衍拍了拍他的肩膀,“現在不著急,可以先一株一株的進行也就當是修煉了,等修為趕上來就好了。”
吳廣科點了點頭,目光盯著那株相比其他靈米略微高出一截的植株,若有所思地開口問道:“部長,如果長時間人為幹預靈米的成長是不是能夠加快它的成熟速度?”
夏先衍微微一笑,耐心解釋道:“能,但靈米對於靈氣的汲取同樣存在上限。即便我們施加外力幹擾,它仍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來完成內部的能量轉化。靈米擁有屬於自身獨特的生長規律與周期。就目前而言,周圍環境中的靈氣濃度尚無法滿足其最為適宜的生長需求。因此,我才會施展出靈雨術,以此確保它能夠獲得充足的靈氣供應,從而得以加快生長。”
“明白了,隻可惜以我目前低微的修為,還無法施展出術法!”吳廣科微微歎息一聲,眼中閃過一絲無奈和不甘。
“沒事,這裏是靈源之地不缺靈氣的,讓大部分靈米自然生長就好。”
夏先衍在此地完成調查之後,並未做過多的逗留,便匆匆離去。接下來還需前往明州,對那裏的靈源展開深入的探查。
山海九萬裏,上下八千年。悠悠歲月如同一部厚重的史書,緩緩沉澱積累,最終鑄就了明州那豐富多彩、別具一格且極具魅力的文化遺產。
明州的文化遺產則是孕育出了幾處靈源之地。
自從進入餘杭後,浙江軍分區的人員便開始全權負責夏先衍及其團隊在浙江境內的所有行程安排。他們告別金華之後,一路馬不停蹄地趕赴明州。這座城市不僅擁有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之一的明州港,更有華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的河姆渡遺址。
下了高速,上了古乍線一行人直奔句章古城遺址。一路上,風景如畫,山巒起伏,綠樹成蔭,水網縱橫,田陌交錯,一幅美麗的江南山水畫卷展現在眼前。
明州港是華夏古代重要的港口之一。早在公元前473年,句章港就已經存在,成為甬江流域最早的港口之一。明州港在唐宋時期逐漸發展壯大,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
發源於四明山區的餘姚江,宛如一條靈動的巨龍,跳躍著粼粼波光,歡快地奔騰跳躍著。蜿蜒流過江北慈城王家壩村西北的大灣山和東南的焦家山山腳,緩緩流向18公裏開外的明州城區三江口。
從三江口繼續向東行進大約 40 公裏之後,便會來到如今這個舉世矚目的世界第一大港——明州舟山港。在這裏,超過三百條密密麻麻的集裝箱航線如蛛網般交織在一起,它們緊密地連接著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六百多個重要港口。
這些航線仿佛是一道道璀璨奪目的光線,在浩渺無邊的大洋之上勾勒出一幅令人驚歎不已的畫麵,展現出了寧波作為一座“港通天下、岸接全球”的現代化國際港口名城所獨有的宏偉氣魄與豪邁風範。
滔滔江水奔騰不息,一邊是寧靜祥和、充滿田園氣息的鄉村,另一邊則是繁華喧囂、車水馬龍的大港。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場景仿佛處於兩個世界,但它們之間卻隱藏著明州這座城市憑借港口興起的的曆史信息。
焦家山,舊名城山,位於昔日句章故城城外東南,孤立於姚江北岸一片鬱鬱蔥蔥的原野間。隻不過,“城山”這一稱呼,不知是何原因,如今已經轉換到了江對岸的餘姚大隱城山村境。
歲月的流轉似乎總是伴隨著這樣或那樣的變遷,那些曾經熟悉的名字也會在時光的長河中悄然改變,隻留下一抹淡淡的痕跡供後人追尋和遐想。
大灣山,其名源於何時已難以追溯。然而,就在這焦家山與大灣山相互對峙之處,卻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輝煌曆史。此地曾被譽為“明州第一城”——句章故城。
誰能想到,很久很久以前,這裏曾是連通餘姚江的一處水流和緩的寬闊河灣。更難想象,時至今時今日,河水中,河岸下,依然聳立著一根根粗細不一的木樁,樁上橫臥著一條條粗壯近似的圓木,彼此咬合銜接,構成級級台階,無數雙腳,當年曾經踏著這些台階登陸上岸。
這裏,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州第一港”——句章古港。當今世界第一大港——明州舟山港的源頭,自此發端。
自戰國至東晉,800餘年間,多少樓船舟楫曾從這裏出發,駛向波瀾壯闊的江河大海;又有多少“海賊”曾在這裏登岸,殺向附近的句章故城,希望由此一路披靡,攻克百裏外的會稽郡治?
青山隱隱,流水悠悠;夕陽斜照,村煙依稀。佇立江邊“回望”,句章古港,仿佛仍在炊煙不遠處。
句章古港之所以成為“明州第一港”,與上下通達的餘姚江,以及王家壩村一帶縱橫交錯的水網密切相關。發達的水網,往往帶來發達的水上交通,古今莫異,中外概同。
餘姚江畔之所以出現“明州第一港”,自然也與此地先民極為悠久的水上交通曆史和高超的“弄潮”技術,密不可分。
且將視域擴展向更遙遠的時空:
8300年前,生活在“古寧波灣”畔的井頭山人,已經能夠製作舟楫,開始從事水上活動。
7000年前,生活在餘姚江邊的河姆渡人,和距離河姆渡不遠的田螺山人,能夠更加熟練地“擊楫中流”,泛舟江海。
夏先衍看著如此簡陋的遺址,但又如此恢宏的靈源,他心裏感概道:時間抹不掉這片土地上的記憶,當年的城邑早已湮滅在曆史長河之中,但青山依舊,碧水長流,它們是時間的見證者,見證了這一方土地上的繁華。
曆史與人文滋養著這片土地,靈源的誕生讓這片土地有了生命。句章古城是明州的起點,所以這裏才會顯得如此之重要,誕生的靈源覆蓋了餘姚江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