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天命玄鳥經
掌洞天福地,建人間仙國 作者:闌風伏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軍車一路風馳電掣,向著東南方向疾馳而去,車上坐著夏先衍等一行人。經過晉城後,車輛駛入了中州地界,再經過山陽市行駛一段路程,就到了他們此次行的第一個目的地——中州市的商城遺址。
在車水馬龍、繁華喧鬧的城市地表下,掩埋著一座3600多年前的規模宏大、布局嚴整的商代早期都城遺址。
商城遺址的發現填補了殷墟之前商文化的空白。
中州商城“亳都”的確認,影響了整個夏商考古文化體係及學術框架的構建,通過中州商城作為支點,可以更好地追尋夏朝的足跡。
譜寫曆史,整理華夏文明的脈絡,是考古學家需要做的事情,夏先衍隻是需要將每個朝代的脈絡串聯起來就可以,看著浩浩蕩蕩的靈氣自商城遺址誕生,他知道自己沒有來錯地方。
大河泱泱,奔騰不息,自西向東滾滾流淌,匯聚萬流形成浩浩蕩蕩的氣勢。當它流經中州城時,湍急的水流突然變得平靜溫和起來。就像一把折扇的軸心一樣,黃河悠然展開,衝積出一片遼闊肥沃的華北平原。
位於中州城市中心區的鄭州商城遺址,見證了3600年來這座城的人脈不息、文脈不斷、城址不移。
夏先衍一行人到達中州市後,已經是深夜了,城市的喧囂被夜色吞噬,夏先衍需要休息,所以其他人也放棄了修行跟著來休息了。
正好可以好好地睡一覺,養精蓄銳。
第二天清晨,天剛亮,眾人就起來了,經過一夜的休整,精神煥發。
在中州市城東路與東裏路交叉口,仍留有一段保存完好的中州商代城牆縱剖麵,斷麵上清晰展示著從商代、戰國一直到近代各個時期的夯土層,每一層都蘊含著不同時代的印記。
深深淺淺的土層間,用白色線條做以區隔,乍看之下恰如樹木的年輪,記錄著城市生長的軌跡。它們承載著古老歲月的記憶,無聲地訴說著時間的故事。
考古證實,中州商城遺址是商湯王之“亳都”所在,是華夏曆史上最早的都城遺址之一。
中州商城遺址的文化內涵不僅代表了早商文明的高度發展,更是華夏文明形成環節中的關鍵一環。它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華夏文明的長河之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夏先衍一行人,徜徉在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感受著曆史的沉澱。雄偉的商代城垣會讓人一眼千年,園中的鬱鬱風光與黃色長龍般的城垣相得益彰。
在靈源的作用下,公園內綠樹如蔭,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與外麵的蕭瑟秋色形成鮮明對比,讓人恍若隔世來到了另一個世界。在這裏,時光似乎倒流,從秋天穿越進了夏天。
遺址公園由多個部分組成,其中包括宮殿區遺址公園、環城垣遺址保護綠帶如東南城垣遺址公園、西南城垣遺址公園、三角地公園、紫荊山遺址公園等。這些遺址公園相互連接,構成了一幅完整的畫卷。
中州通過巧妙的設計和規劃,將那些原本碎片化的現存遺址整合在了一起,向世人展現出一幅“宮殿區+城垣”全景式的大遺址公園畫麵。
在這個遺址公園裏,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這是一座專門為展示考古成果而設立的博物館,它集中展示了70年來的考古發現以及早商文明。走進博物院,人們可以近距離欣賞到那些珍貴的文物和曆史遺跡,了解到商朝時期的社會風貌和文化傳承。
曆史悠久的亳都,如今的中州,古今同地,遺存與現代城市中心區緊密相連,交相輝映。漫步遺址公園,走進博物院,感悟曆史,王都氣派蕩然胸中,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當夏先衍結束對整個遺址公園的遊覽後,玄鳥從西邊飛來。玄黑色的羽翼在陽光的映照下,五彩斑斕,令人目眩神迷。
玄鳥在夏先衍頭頂盤旋了許久,仿佛在告訴他”我來了“,在商城遺址吸收了足夠的靈源氣息,玄鳥隨後振翅高飛,朝著北方遠去。
見玄鳥飛走,夏先衍開口說道:\"走吧,去安陽殷墟遺址看看,看起來玄鳥飛向了那個方向。\"
於是,一群人匆忙離開中州城,趕往安陽,那裏正是殷墟遺址被發現的地方。
中州安陽,洹河之畔,靜水深流。洹水見證了三千多年前華夏青銅文明的繁盛,同樣也見證了生生不息、傳承至今的華夏文明,不遠處的殷墟博物館新館覆以青銅底色,靜靜佇立,莊重大氣。
殷墟西行20餘公裏,即見山巒起伏,從山麓前伸出的低丘,猶如太行山伸出的雙臂,形成一個箕形盆地,殷墟正位於盆地的出口處,麵向的是一望無垠的豫北平原。殷墟還依偎著一條川流不息的河流——洹河,這是華夏北方的一條小型水係。
中州省安陽,洹河之畔,青銅大鼎造型的殷墟博物館新館矗立岸邊,和殷墟宮殿宗廟遺址隔河相望,館體上方“大邑商”3個甲骨文字格外醒目。以商代國之重器“鼎”為設計意向,通過抽象和演變,形成整體大氣、簡練有力的四方之形。
大家來這裏的目的,是為了將華夏守護之靈《商書》中商朝後期的曆史文化脈絡補齊,順便完成根據商朝曆史文化衍生而出的功法。想必在完成這座曆史遺跡的考察之後,商朝的圖騰玄鳥應該會像夏朝和周朝的圖騰那樣,誕生出靈智來。
3300多年前,商王朝建都安陽小屯村一帶。隨著商王朝的滅亡,這座曾經繁榮的都城也逐漸荒廢,最終變成一片廢墟,被淹沒於地下,史稱“殷墟”。
在殷墟被發現之前,商朝隻是一個存在於曆史文獻中的王朝。其中,最為完整地記錄商朝曆史的當屬《史記·殷本紀》。但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典籍實際上是西漢中期的作品,距離商朝的滅亡已經過去了千年。
在此之前,盡管也有一些傳世文獻提及過商朝,但這些文獻無一例外都是西周以後才出現的。因此,如果沒有對殷墟的發掘工作,那麽商朝的曆史恐怕仍將繼續籠罩在一層迷霧之中。
殷墟,是華夏曆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且被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填補了殷商曆史的空白,還通過發掘的大量遺跡和遺物,全麵展現了商代晚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風貌。
考古工作就像一座橋梁,將現實與想象緊密相連,把文獻資料與遺跡一一對應起來,讓書寫在甲骨文上的人物有了血肉。
1928年,考古學家董作賓在安陽市西北郊小屯村揮出第一鍬,拉開了華夏考古人持續科學發掘殷墟的序幕,至今已近百年。殷墟,成為華夏發掘時間最長、次數最多、麵積最大的古代都城遺址。在一代代考古人的手中,“大邑商”的輪廓漸漸清晰。
根據《史記》中的記載,商王朝的創立者稱為“湯”,立國後傳承17代31位王。文獻資料顯示,商朝建立後經曆過五次遷都,興建六座都城。
最後一次遷都約為公元前1290年,第20位商王盤庚率領臣民遷至洹水之濱,此後沿襲270餘年直到商朝滅亡,都沒有再次遷都,迎來晚商盛世。
位於中州省安陽市的殷墟,是商朝晚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它見證了商朝從興盛走向衰落的整個曆程。
在華夏古代曆史上,許多重要的曆史事件如盤庚遷殷、武丁中興、帝乙征夷、帝辛失國等重大的曆史事件均與此地有關。
《詩經·商頌》記載:“商邑翼翼,四方之極。”被洹水縈繞的殷墟王城逐漸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號稱“大邑商”。
當夜幕降臨,眾人抵達了安陽市。秋雨不期而至,斷了一行人想去修行的想法,於是他們決定先在殷墟遺址附近轉轉,明天再進去。
次日清晨,天公作美,居然晴天了。
一場秋雨一場寒,推開窗戶,迎麵而來的是夾雜著絲絲涼意的清新空氣。時間不著急,夏先衍一行人並未太早起來。
吃過早飯太陽剛剛升起,經過一場秋雨,不少樹葉被打落,環衛工人來不及打掃,地麵一層金黃,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地麵上,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煞是好看。
空氣中彌漫著清冽而微涼的氣息,夾雜著雨後的清新,讓人感到清爽宜人。
進入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一片綠意盎然。這裏的景色與外界截然不同,得益於靈源的保護,這裏的植被依舊鬱鬱蔥蔥,猶如綠色的海洋。
走進殷墟,就會被形製闊大、氣勢恢宏、布局嚴整的80餘座宮殿宗廟區已發現大型夯土建築基址所震撼。
殷墟有大量的宮殿宗廟遺址、王陵遺址、後岡遺址、洹北商城遺址以及許多族邑聚落遺址、家族墓地群、祭祀坑、甲骨窖穴、手工業作坊遺址等,這裏出土了數以萬計的精美文物,包括甲骨文、青銅器、玉器等等。
其中,1973 年之前發掘的 53 座建築基址更是重中之重,它們是殷墟宮殿宗廟區的核心部分,也是殷王都全盤規劃、布局結構的關鍵所在。
這 53 座建築基址中有 15 座是王室的宮室、寢居之所,還有 21 座是王室的宗廟建築,另有 17 座則是王室的祭壇建築。
這些建築基址按照華夏古代宮殿建築的傳統格局——\"前朝後寢、左祖右社\"的格局依次排列,分布在以宮殿區為中心的範圍內。
殷墟遺址中的婦好墓,是自殷墟發掘以來所發現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這座古墓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它的完整性,更在於其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和曆史信息。
通過對該墓的地層關係以及大部分青銅器上的\"婦好\"銘文研究,考古學家們確定了墓主人的身份——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
婦好在華夏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她是華夏有文字記載以來的第一位女政治家和軍事家,其墓葬隨葬品數量巨大、種類豐富,且造型新穎,工藝精湛,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發達的手工業製造水平。
例如中國家博物館之中的夏先衍選擇觀想的鳳玉佩,就是出自婦好墓。
在殷墟,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禮樂文明、舉世矚目的甲骨文字以及高度發展的手工業等,共同構築了早期華夏的出彩時代;在殷墟,燦爛精美的青銅器皿、琳琅華貴的玉石雕刻、裝飾精美的馬車,是3300多年前殷商文明的生動詮釋。
刀筆留痕,甲骨呈奇。在殷墟諸多考古發現中,甲骨文是重中之重。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為我們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華夏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
在殷墟出土的刻辭甲骨至今已有約15萬片,記有5000餘單字,卜辭10餘萬條,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天文、氣象等各個方麵。
以甲骨文為主體的殷墟文字體係一脈相承數千年,對華夏文明的傳播與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甲骨文以形、音、義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語法基本保留下來,成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塊字。
殷墟青銅器代表了華夏古代青銅文化的最高成就。目前,殷墟出土的青銅器數量已經超過5000件,可分為禮器、樂器、兵器、工具、裝飾品和車馬器等。
其中,青銅禮器厚重精美,發現有後母戊鼎、牛方鼎、鹿方鼎等一大批工藝高超的重器。在造型上常常以實際的或想象中的動物形象作為模型,如婦好鴞尊、婦好圈足觥、鴞卣等等。器表的花紋裝飾崇尚繁縟,流行以雷紋為底紋,饕餮紋、夔紋為主體的通體裝飾,給人以穩重、莊嚴而又神秘的感覺。
殷墟玉器體現出華夏青銅時代高超的工藝水平和藝術想象力,同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據不完全統計,殷墟科學發掘出土的玉器已超過2600件。它以圓雕、俏色、雙勾陰線為主要技法,表現出栩栩如生的人或動物形象。
商邑翼翼,四方之極,各地文化異彩紛呈,而又交融匯聚。注視著那些表麵滿布獰厲的饕餮、蜷曲的夔龍、昂首的鳳鳥、重生的蛻蟬等複雜紋飾的青銅禮器,可以想見商人浩蕩而深窈的精神世界。
這裏的靈源全部考察完畢,夏先衍帶著隊友從博物館出來。重新回到入口處,看著四方之形莊重大氣殷墟博物館新館,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
就在夏先衍好奇玄鳥為何沒現身的時候,華夏守護之靈從識海之中出來了,守護之靈手持《商書》手稿,立於空中。
就在這時,夏先衍感覺到了博物館內的異常動靜。他運用神識探查,看到殷墟博物館新館大廳,那隻代表商朝圖騰的玄鳥,在盤旋飛翔之中,活了過來。
一隻黑中帶微赤的玄鳥從博物館中飛出,夏先衍心中的疑惑得到了解答:原來她一直在這裏!
現在的玄鳥與傳說中的蒼龍和鳳鷟一樣,擁有了智慧。當她看到夏先衍帶著華夏守護之靈到來時,她興奮地飛舞起來,感謝他們幫助自己誕生神誌。
玄鳥在空中翱翔,其鳴喈喈,響徹雲霄,它不僅僅是一種圖騰的象征,更是商朝文明與精神的化身。它圍繞著夏先衍與華夏守護之靈盤旋,每一次振翅都似乎在傳遞著古老的信息。
華夏守護之靈也開始行動,他開始補全手中的《商書》。夏先衍見狀,趕緊盤坐在地上,準備接受即將到來的變化。周圍的靈氣和造化之氣開始向這裏匯聚,仿佛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正在醞釀。
隨著《商書》的補全,一股前所未有的能量波動自書中湧出,這股力量與夏先衍體內的靈力相互呼應,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旋渦,將周圍的靈氣與造化之氣盡數吸納。
終於,在這股力量的催化下,《商書》完成而後蛻變成《殷商經》。這是一部融合了商朝文化精髓與天地靈氣的修行功法。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殷商經》又名《天命玄鳥經》
在車水馬龍、繁華喧鬧的城市地表下,掩埋著一座3600多年前的規模宏大、布局嚴整的商代早期都城遺址。
商城遺址的發現填補了殷墟之前商文化的空白。
中州商城“亳都”的確認,影響了整個夏商考古文化體係及學術框架的構建,通過中州商城作為支點,可以更好地追尋夏朝的足跡。
譜寫曆史,整理華夏文明的脈絡,是考古學家需要做的事情,夏先衍隻是需要將每個朝代的脈絡串聯起來就可以,看著浩浩蕩蕩的靈氣自商城遺址誕生,他知道自己沒有來錯地方。
大河泱泱,奔騰不息,自西向東滾滾流淌,匯聚萬流形成浩浩蕩蕩的氣勢。當它流經中州城時,湍急的水流突然變得平靜溫和起來。就像一把折扇的軸心一樣,黃河悠然展開,衝積出一片遼闊肥沃的華北平原。
位於中州城市中心區的鄭州商城遺址,見證了3600年來這座城的人脈不息、文脈不斷、城址不移。
夏先衍一行人到達中州市後,已經是深夜了,城市的喧囂被夜色吞噬,夏先衍需要休息,所以其他人也放棄了修行跟著來休息了。
正好可以好好地睡一覺,養精蓄銳。
第二天清晨,天剛亮,眾人就起來了,經過一夜的休整,精神煥發。
在中州市城東路與東裏路交叉口,仍留有一段保存完好的中州商代城牆縱剖麵,斷麵上清晰展示著從商代、戰國一直到近代各個時期的夯土層,每一層都蘊含著不同時代的印記。
深深淺淺的土層間,用白色線條做以區隔,乍看之下恰如樹木的年輪,記錄著城市生長的軌跡。它們承載著古老歲月的記憶,無聲地訴說著時間的故事。
考古證實,中州商城遺址是商湯王之“亳都”所在,是華夏曆史上最早的都城遺址之一。
中州商城遺址的文化內涵不僅代表了早商文明的高度發展,更是華夏文明形成環節中的關鍵一環。它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華夏文明的長河之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夏先衍一行人,徜徉在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感受著曆史的沉澱。雄偉的商代城垣會讓人一眼千年,園中的鬱鬱風光與黃色長龍般的城垣相得益彰。
在靈源的作用下,公園內綠樹如蔭,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與外麵的蕭瑟秋色形成鮮明對比,讓人恍若隔世來到了另一個世界。在這裏,時光似乎倒流,從秋天穿越進了夏天。
遺址公園由多個部分組成,其中包括宮殿區遺址公園、環城垣遺址保護綠帶如東南城垣遺址公園、西南城垣遺址公園、三角地公園、紫荊山遺址公園等。這些遺址公園相互連接,構成了一幅完整的畫卷。
中州通過巧妙的設計和規劃,將那些原本碎片化的現存遺址整合在了一起,向世人展現出一幅“宮殿區+城垣”全景式的大遺址公園畫麵。
在這個遺址公園裏,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這是一座專門為展示考古成果而設立的博物館,它集中展示了70年來的考古發現以及早商文明。走進博物院,人們可以近距離欣賞到那些珍貴的文物和曆史遺跡,了解到商朝時期的社會風貌和文化傳承。
曆史悠久的亳都,如今的中州,古今同地,遺存與現代城市中心區緊密相連,交相輝映。漫步遺址公園,走進博物院,感悟曆史,王都氣派蕩然胸中,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當夏先衍結束對整個遺址公園的遊覽後,玄鳥從西邊飛來。玄黑色的羽翼在陽光的映照下,五彩斑斕,令人目眩神迷。
玄鳥在夏先衍頭頂盤旋了許久,仿佛在告訴他”我來了“,在商城遺址吸收了足夠的靈源氣息,玄鳥隨後振翅高飛,朝著北方遠去。
見玄鳥飛走,夏先衍開口說道:\"走吧,去安陽殷墟遺址看看,看起來玄鳥飛向了那個方向。\"
於是,一群人匆忙離開中州城,趕往安陽,那裏正是殷墟遺址被發現的地方。
中州安陽,洹河之畔,靜水深流。洹水見證了三千多年前華夏青銅文明的繁盛,同樣也見證了生生不息、傳承至今的華夏文明,不遠處的殷墟博物館新館覆以青銅底色,靜靜佇立,莊重大氣。
殷墟西行20餘公裏,即見山巒起伏,從山麓前伸出的低丘,猶如太行山伸出的雙臂,形成一個箕形盆地,殷墟正位於盆地的出口處,麵向的是一望無垠的豫北平原。殷墟還依偎著一條川流不息的河流——洹河,這是華夏北方的一條小型水係。
中州省安陽,洹河之畔,青銅大鼎造型的殷墟博物館新館矗立岸邊,和殷墟宮殿宗廟遺址隔河相望,館體上方“大邑商”3個甲骨文字格外醒目。以商代國之重器“鼎”為設計意向,通過抽象和演變,形成整體大氣、簡練有力的四方之形。
大家來這裏的目的,是為了將華夏守護之靈《商書》中商朝後期的曆史文化脈絡補齊,順便完成根據商朝曆史文化衍生而出的功法。想必在完成這座曆史遺跡的考察之後,商朝的圖騰玄鳥應該會像夏朝和周朝的圖騰那樣,誕生出靈智來。
3300多年前,商王朝建都安陽小屯村一帶。隨著商王朝的滅亡,這座曾經繁榮的都城也逐漸荒廢,最終變成一片廢墟,被淹沒於地下,史稱“殷墟”。
在殷墟被發現之前,商朝隻是一個存在於曆史文獻中的王朝。其中,最為完整地記錄商朝曆史的當屬《史記·殷本紀》。但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典籍實際上是西漢中期的作品,距離商朝的滅亡已經過去了千年。
在此之前,盡管也有一些傳世文獻提及過商朝,但這些文獻無一例外都是西周以後才出現的。因此,如果沒有對殷墟的發掘工作,那麽商朝的曆史恐怕仍將繼續籠罩在一層迷霧之中。
殷墟,是華夏曆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且被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填補了殷商曆史的空白,還通過發掘的大量遺跡和遺物,全麵展現了商代晚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風貌。
考古工作就像一座橋梁,將現實與想象緊密相連,把文獻資料與遺跡一一對應起來,讓書寫在甲骨文上的人物有了血肉。
1928年,考古學家董作賓在安陽市西北郊小屯村揮出第一鍬,拉開了華夏考古人持續科學發掘殷墟的序幕,至今已近百年。殷墟,成為華夏發掘時間最長、次數最多、麵積最大的古代都城遺址。在一代代考古人的手中,“大邑商”的輪廓漸漸清晰。
根據《史記》中的記載,商王朝的創立者稱為“湯”,立國後傳承17代31位王。文獻資料顯示,商朝建立後經曆過五次遷都,興建六座都城。
最後一次遷都約為公元前1290年,第20位商王盤庚率領臣民遷至洹水之濱,此後沿襲270餘年直到商朝滅亡,都沒有再次遷都,迎來晚商盛世。
位於中州省安陽市的殷墟,是商朝晚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它見證了商朝從興盛走向衰落的整個曆程。
在華夏古代曆史上,許多重要的曆史事件如盤庚遷殷、武丁中興、帝乙征夷、帝辛失國等重大的曆史事件均與此地有關。
《詩經·商頌》記載:“商邑翼翼,四方之極。”被洹水縈繞的殷墟王城逐漸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號稱“大邑商”。
當夜幕降臨,眾人抵達了安陽市。秋雨不期而至,斷了一行人想去修行的想法,於是他們決定先在殷墟遺址附近轉轉,明天再進去。
次日清晨,天公作美,居然晴天了。
一場秋雨一場寒,推開窗戶,迎麵而來的是夾雜著絲絲涼意的清新空氣。時間不著急,夏先衍一行人並未太早起來。
吃過早飯太陽剛剛升起,經過一場秋雨,不少樹葉被打落,環衛工人來不及打掃,地麵一層金黃,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地麵上,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煞是好看。
空氣中彌漫著清冽而微涼的氣息,夾雜著雨後的清新,讓人感到清爽宜人。
進入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一片綠意盎然。這裏的景色與外界截然不同,得益於靈源的保護,這裏的植被依舊鬱鬱蔥蔥,猶如綠色的海洋。
走進殷墟,就會被形製闊大、氣勢恢宏、布局嚴整的80餘座宮殿宗廟區已發現大型夯土建築基址所震撼。
殷墟有大量的宮殿宗廟遺址、王陵遺址、後岡遺址、洹北商城遺址以及許多族邑聚落遺址、家族墓地群、祭祀坑、甲骨窖穴、手工業作坊遺址等,這裏出土了數以萬計的精美文物,包括甲骨文、青銅器、玉器等等。
其中,1973 年之前發掘的 53 座建築基址更是重中之重,它們是殷墟宮殿宗廟區的核心部分,也是殷王都全盤規劃、布局結構的關鍵所在。
這 53 座建築基址中有 15 座是王室的宮室、寢居之所,還有 21 座是王室的宗廟建築,另有 17 座則是王室的祭壇建築。
這些建築基址按照華夏古代宮殿建築的傳統格局——\"前朝後寢、左祖右社\"的格局依次排列,分布在以宮殿區為中心的範圍內。
殷墟遺址中的婦好墓,是自殷墟發掘以來所發現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這座古墓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它的完整性,更在於其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和曆史信息。
通過對該墓的地層關係以及大部分青銅器上的\"婦好\"銘文研究,考古學家們確定了墓主人的身份——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
婦好在華夏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她是華夏有文字記載以來的第一位女政治家和軍事家,其墓葬隨葬品數量巨大、種類豐富,且造型新穎,工藝精湛,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發達的手工業製造水平。
例如中國家博物館之中的夏先衍選擇觀想的鳳玉佩,就是出自婦好墓。
在殷墟,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禮樂文明、舉世矚目的甲骨文字以及高度發展的手工業等,共同構築了早期華夏的出彩時代;在殷墟,燦爛精美的青銅器皿、琳琅華貴的玉石雕刻、裝飾精美的馬車,是3300多年前殷商文明的生動詮釋。
刀筆留痕,甲骨呈奇。在殷墟諸多考古發現中,甲骨文是重中之重。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為我們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華夏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
在殷墟出土的刻辭甲骨至今已有約15萬片,記有5000餘單字,卜辭10餘萬條,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天文、氣象等各個方麵。
以甲骨文為主體的殷墟文字體係一脈相承數千年,對華夏文明的傳播與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甲骨文以形、音、義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語法基本保留下來,成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塊字。
殷墟青銅器代表了華夏古代青銅文化的最高成就。目前,殷墟出土的青銅器數量已經超過5000件,可分為禮器、樂器、兵器、工具、裝飾品和車馬器等。
其中,青銅禮器厚重精美,發現有後母戊鼎、牛方鼎、鹿方鼎等一大批工藝高超的重器。在造型上常常以實際的或想象中的動物形象作為模型,如婦好鴞尊、婦好圈足觥、鴞卣等等。器表的花紋裝飾崇尚繁縟,流行以雷紋為底紋,饕餮紋、夔紋為主體的通體裝飾,給人以穩重、莊嚴而又神秘的感覺。
殷墟玉器體現出華夏青銅時代高超的工藝水平和藝術想象力,同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據不完全統計,殷墟科學發掘出土的玉器已超過2600件。它以圓雕、俏色、雙勾陰線為主要技法,表現出栩栩如生的人或動物形象。
商邑翼翼,四方之極,各地文化異彩紛呈,而又交融匯聚。注視著那些表麵滿布獰厲的饕餮、蜷曲的夔龍、昂首的鳳鳥、重生的蛻蟬等複雜紋飾的青銅禮器,可以想見商人浩蕩而深窈的精神世界。
這裏的靈源全部考察完畢,夏先衍帶著隊友從博物館出來。重新回到入口處,看著四方之形莊重大氣殷墟博物館新館,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
就在夏先衍好奇玄鳥為何沒現身的時候,華夏守護之靈從識海之中出來了,守護之靈手持《商書》手稿,立於空中。
就在這時,夏先衍感覺到了博物館內的異常動靜。他運用神識探查,看到殷墟博物館新館大廳,那隻代表商朝圖騰的玄鳥,在盤旋飛翔之中,活了過來。
一隻黑中帶微赤的玄鳥從博物館中飛出,夏先衍心中的疑惑得到了解答:原來她一直在這裏!
現在的玄鳥與傳說中的蒼龍和鳳鷟一樣,擁有了智慧。當她看到夏先衍帶著華夏守護之靈到來時,她興奮地飛舞起來,感謝他們幫助自己誕生神誌。
玄鳥在空中翱翔,其鳴喈喈,響徹雲霄,它不僅僅是一種圖騰的象征,更是商朝文明與精神的化身。它圍繞著夏先衍與華夏守護之靈盤旋,每一次振翅都似乎在傳遞著古老的信息。
華夏守護之靈也開始行動,他開始補全手中的《商書》。夏先衍見狀,趕緊盤坐在地上,準備接受即將到來的變化。周圍的靈氣和造化之氣開始向這裏匯聚,仿佛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正在醞釀。
隨著《商書》的補全,一股前所未有的能量波動自書中湧出,這股力量與夏先衍體內的靈力相互呼應,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旋渦,將周圍的靈氣與造化之氣盡數吸納。
終於,在這股力量的催化下,《商書》完成而後蛻變成《殷商經》。這是一部融合了商朝文化精髓與天地靈氣的修行功法。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殷商經》又名《天命玄鳥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