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天漢經
掌洞天福地,建人間仙國 作者:闌風伏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地和氣,清風徐徐拂過,吹散了天空中的朵朵白雲,晴空萬裏之下,一切顯得如此清澈與明淨。
讓人心安神泰,萬物各得其所,共生共榮。
不知不覺間,眾人已經修行至夜晚時分。夜幕低垂,萬籟俱寂,一片寧靜。蒼穹之上悄然展開了一幅壯麗的畫卷。
起初,幾點星辰稀疏地點綴著深邃的藍黑色天幕,如同夜空中閃爍的明珠,仿佛是夜的細語,在寂靜中輕輕呢喃。
漸漸地,夜幕沉沉低垂,一條璀璨的銀河悄然浮現,橫跨天際,宛如一條流淌著光芒的銀色長河,將夜空一分為二。
倬彼雲漢,昭回於天。
倬彼雲漢,為章於天。
正當銀河橫亙於天空之際,夏先衍的識海中,華夏守護之靈開始有所行動。兩漢的曆史在筆端流淌。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兩漢的精神在不斷凝聚。造化為紙,靈氣為墨,一部凝結了漢代曆史文化精神的功法被創作了出來。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星漢燦爛,舒天昭暉。——《天漢經》
這部功法名為《天漢經》,它融合了漢代的曆史、文化和哲學思想,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展現了漢代的輝煌與榮耀。在這部功法中,人們可以感受到漢代的大氣磅礴、豪邁奔放以及對天地自然的感悟。
《人文經》翻開,新的一卷出現,《天漢經》被收入其中,目錄上,在秦朝之下再添一個朝代——漢朝。
至此,《人文經》已收錄周、秦、漢三個朝的功法,以及序章功法《人文心經》。
《天漢經》出世後,夏先衍突然想到,這些天並未看見靈源之地有伴生物誕生。他轉念又一想,龍是夏的圖騰,也可能就是夏朝靈源的伴生物;玄鳥是商朝的圖騰,亦是商朝靈源的伴生物;那麽鳳鷟則就是周朝的圖騰,周朝靈源的伴生物。
這樣看來,每個朝代都有其對應的伴生物存在。而相對於單個靈源而言,就不是那麽確定了,可能會有伴生物,也可能沒有。
他嘀咕道:“而《秦皇經》與《天漢經》會不會就是秦朝與漢朝曆史遺跡另一種形式的靈源伴生物,可惜自己與華夏守護之靈沒辦法溝通,這個問題也就不得而知了,或許以後能夠溝通才能知道答案。”
已經在這裏得到自己了所需要的東西,他帶著一眾人回到了軍區的住處,休息一晚明天繼續。
接下來要探尋的地方就是唐朝留下的曆史遺跡,盛唐將華夏古代文明推到最高峰。唐朝(618年-907年)是華夏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被廣泛認為是華夏民族的鼎盛時期之一。這一時期以其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和對外交流的廣泛性而著稱,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唐朝的疆域遼闊,東起日本海,西至中亞地區,南抵南海,北達貝加爾湖,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在政治方麵,唐朝實行三省六部製,中央政府的權力高度集中。同時,唐朝還推行科舉製度,選拔人才,促進了社會的流動和文化的普及。
隨著經濟的繁榮,商業和手工業蓬勃發展。長安、洛陽這兩個古都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且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使節。絲綢之路的通暢無阻,進一步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在文化方麵,唐朝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唐詩作為中國古代文學的瑰寶,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內涵,成為了後世傳頌的經典。無數詩人用他們的才華和情感,描繪出一個個瑰麗浩瀚、意境深遠的畫麵,抒發著對人生、自然、社會的感悟。出現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眾多文學巨匠。
與此同時,唐代的書法、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書法家們揮毫潑墨,創作出一幅幅精美絕倫的作品;畫家們則以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展現出大唐盛世的風貌;雕塑家們更是通過精湛的技藝,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佛像和人物形象。
除了文學和藝術,唐朝還以其開放包容的國策而聞名於世。在這個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們在唐朝的疆域內和諧共處,相互學習、借鑒,共同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文化成果。
在對外交往方麵,唐朝與周邊各國保持著密切的聯係,通過使者往來、貿易交流等方式,加強了與亞洲其他國家的友好關係。同時,唐朝的文化影響力也輻射到了東亞、東南亞等地,形成了華夏文化圈。
距今千年的唐朝已經化作曆史,雖然唐朝的盛世長安早已湮沒於曆史之中,但而今剩的為數不多的曆史遺跡,依然可以窺探那個強大輝煌的朝代。
有了漢代未央宮遺址的經曆,夏先衍選擇了下午去唐朝的遺址。
首先是興慶宮遺址。
興慶宮,位於三秦省長安市碑林區鹹寧西路55號,是唐玄宗做藩王時期的府邸,並在其登基後進行了大規模擴建,成為長安城三大內(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之一,被稱為“南內”,是唐玄宗開元、天寶時代的華夏政治中心所在地。
從興慶宮公園的南門通陽門進入公園。
進入通陽門後,一條大道向北直通龍堂。道路中間是各色菊花擺成的五彩繽紛的花壇。從龍堂高台上向北望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碧波蕩漾的龍池,它宛如一顆鑲嵌在綠地中的明珠,波光粼粼,映照著藍天白雲與周圍古樸的建築,仿佛能倒映出盛唐時期的繁華景象。
湖畔垂柳依依,輕風拂過,柳絲輕舞,與遠處亭台樓閣的飛簷翹角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動人心魄的古典園林景致。
仿唐建築如龍堂、沉香亭等,還保留著唐代的建築遺址,如勤政務本樓和西南角樓。這些遺跡見證了曆史的變遷,仿佛讓人穿越回“開元天寶”的盛世唐朝。
如今站在它的遺址上,綠樹森森,黃土抱著陳年的石柱沉睡。不知貴妃是否曾在花萼相輝樓翩翩起舞,豔驚四座,內宮的小倌是否急匆匆跑過石路趕著去稟報消息。
這四四方方的土地上早已沒有了昔日的燈火輝煌、歌舞升平,再不見君王威嚴、妃子傾城,一騎紅塵博妃子嬌笑、一杯瓊漿安盛世金戈。
遙望沉香亭,玄宗與貴妃漫步花叢間,李白醉酒,揮毫而就《清平調》詞三首。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一枝穠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登高花萼相輝樓,遠眺長安,作為往昔盛世的見證者,它見證了無數宮廷宴會的輝煌與雅頌之樂的悠揚,那些宴會上的歡聲笑語、觥籌交錯,仿佛還在耳邊回響,卻又如同晨霧般,隨著日光的照耀而逐漸消散,隻留下一片空寂與回響。
朝來花萼樓中宴,數曲賡歌雅頌間。
那些曾經顯赫一時的人物與事件,大多已化為塵土,被曆史煙雲吹得零散凋落,隻留下斑駁的痕跡供後人憑吊。
坐落於唐興慶宮南薰殿舊址之上的唐三彩藝術博物館,這是一條通往曆史的時空通道,從多個維度展示公園的曆史文化價值,近距離觸摸盛唐的輝煌與細膩。
靈源之中不斷湧出的靈氣滲透整個公園,為重新修建後失去參天古木的興慶宮公園,重新帶來了幽靜之感,隔絕了城市的喧囂與躁動,賦予了靈動與靜美的獨特氣質,使其更顯莊重與神秘。此刻,無論人們是靜坐湖畔,還是漫步林間,都能感受到一種超脫塵世的寧靜與和諧,仿佛時間在這一刻凝固,讓人忘卻塵囂。
夏先衍識海之中的華夏守護之靈將文化的記憶存入了造化之氣形成的手稿之中。
他們沒有在這裏過多耽擱,初陽門離開了公園,然後直奔另一處遺址——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這裏承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和輝煌的盛世記憶。
大明宮始建於唐貞觀八年(634年),初稱永安宮,後在貞觀九年(635年)正月改名為大明宮。它作為唐王朝200餘年間的統治中心,見證了唐朝的興衰更迭。
大明宮是唐長安城“三大內”中最為輝煌壯麗的建築群,地處長安城北部的龍首原上,主要有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清思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等宮殿。
唐天佑元年(904年),大明宮因戰亂等原因廢毀,淪為廢墟。
公元2008年,在唐帝國消亡之後一千一百零一年,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工程啟動。歲月的年輪已湮沒了曆史的痕跡,但是,時間抹不掉的是曾經築就的榮耀。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總占地約3.84平方千米,是長安市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園。公園內基本還原了唐代大明宮的曆史原貌,並在文物保護的基礎上融入了旅遊元素。
公園延續唐代大明宮的曆史格局,由南向北沿丹鳳門—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玄武門—重玄門為中軸線,分為殿前區、宮殿區、宮苑區三大區域。
從丹鳳門入口處,步入公園,厚重的氣息襲來,仿佛穿越千年時光,回到了那個萬國來朝、繁榮昌盛的大唐盛世。
這裏,宏偉的宮殿基址雖已化為滄桑的夯土台基,但通過科學的複原展示與精心設計的景觀布局,以1:15的比例還原了整個盛唐時期的大明宮宮殿群,讓人仿佛穿越時空回到那個繁華的年代。
高聳入雲的宮闕,氣勢磅礴的殿堂。
進而仰之,騫龍首而張鳳翼。退而瞻之,岌樹顛而崪雲末。仰觀玉座,若在霄漢。倚欄下視,南山如在掌中。
含元殿的殿基高出地平麵整整十五米,昔日的輝煌與壯麗依舊可窺一斑。高聳的含元殿遺址,以其宏大的規模、嚴謹的布局,讓人不禁遙想當年皇帝登基大典的莊嚴與輝煌。
宮鶯報曉瑞煙開,三島靈禽拂水回,太液池的碧波蕩漾,則又讓人聯想到唐代皇室貴族泛舟遊湖的閑適與雅致。
古樸微縮景觀、精致的雕塑小品、錯落有致的園林景觀與豐富的曆史文化展覽交相輝映,共同編織出一幅幅生動的曆史畫卷。
夏先衍與李風禾肩並肩漫步在公園內,看著一處又一處的遺址。在靈世界中,這裏不單單是蒼涼的廢墟,而是廣野氣成宮闕然,在靈源的作用下,所有的遺跡將塵封的曆史記憶重現天日。
四周的遺址,在靈力的滋養下,不再是冷冰冰的石塊與破碎的瓦礫,而是化作了廣袤無垠的宮殿樓閣,氣勢恢宏,金碧輝煌。
這些宮闕並非虛幻的投影,而是曆史的記憶在靈世界中的具象化,它們以另一種形式存在著,講述著過往的輝煌與滄桑。
靈源的存在讓許多人感受到了,曆史遺跡之中不一樣的氣韻。開始更多的人開始去了解這裏的人文曆史,並逐漸喜歡上了這些遺址。
這個時節正是旅遊的好時候,許多遊客身著古裝穿梭在景區之內。縱使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規模宏大,還是有許多人喜歡一步一步地丈量著腳下的土地,用心去感受那份來自唐朝的厚重與輝煌。或許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他們的腳步會與唐高宗李治足跡重合。
夕陽西下,餘暉灑滿整個公園,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被染上了一層溫柔的金色的光輝,光影交錯間,曆史的厚重與現代的寧靜奇妙地融合在一起,營造出一種超越時空的幻境。
人影綽綽,恍惚之間,眼前好似浮現,層層疊疊的宮殿大門如九重天門,迤邐打開,深邃偉麗,萬國的使節拜倒丹墀,朝見天子,威武莊嚴。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
讓人心安神泰,萬物各得其所,共生共榮。
不知不覺間,眾人已經修行至夜晚時分。夜幕低垂,萬籟俱寂,一片寧靜。蒼穹之上悄然展開了一幅壯麗的畫卷。
起初,幾點星辰稀疏地點綴著深邃的藍黑色天幕,如同夜空中閃爍的明珠,仿佛是夜的細語,在寂靜中輕輕呢喃。
漸漸地,夜幕沉沉低垂,一條璀璨的銀河悄然浮現,橫跨天際,宛如一條流淌著光芒的銀色長河,將夜空一分為二。
倬彼雲漢,昭回於天。
倬彼雲漢,為章於天。
正當銀河橫亙於天空之際,夏先衍的識海中,華夏守護之靈開始有所行動。兩漢的曆史在筆端流淌。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兩漢的精神在不斷凝聚。造化為紙,靈氣為墨,一部凝結了漢代曆史文化精神的功法被創作了出來。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星漢燦爛,舒天昭暉。——《天漢經》
這部功法名為《天漢經》,它融合了漢代的曆史、文化和哲學思想,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展現了漢代的輝煌與榮耀。在這部功法中,人們可以感受到漢代的大氣磅礴、豪邁奔放以及對天地自然的感悟。
《人文經》翻開,新的一卷出現,《天漢經》被收入其中,目錄上,在秦朝之下再添一個朝代——漢朝。
至此,《人文經》已收錄周、秦、漢三個朝的功法,以及序章功法《人文心經》。
《天漢經》出世後,夏先衍突然想到,這些天並未看見靈源之地有伴生物誕生。他轉念又一想,龍是夏的圖騰,也可能就是夏朝靈源的伴生物;玄鳥是商朝的圖騰,亦是商朝靈源的伴生物;那麽鳳鷟則就是周朝的圖騰,周朝靈源的伴生物。
這樣看來,每個朝代都有其對應的伴生物存在。而相對於單個靈源而言,就不是那麽確定了,可能會有伴生物,也可能沒有。
他嘀咕道:“而《秦皇經》與《天漢經》會不會就是秦朝與漢朝曆史遺跡另一種形式的靈源伴生物,可惜自己與華夏守護之靈沒辦法溝通,這個問題也就不得而知了,或許以後能夠溝通才能知道答案。”
已經在這裏得到自己了所需要的東西,他帶著一眾人回到了軍區的住處,休息一晚明天繼續。
接下來要探尋的地方就是唐朝留下的曆史遺跡,盛唐將華夏古代文明推到最高峰。唐朝(618年-907年)是華夏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被廣泛認為是華夏民族的鼎盛時期之一。這一時期以其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和對外交流的廣泛性而著稱,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唐朝的疆域遼闊,東起日本海,西至中亞地區,南抵南海,北達貝加爾湖,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在政治方麵,唐朝實行三省六部製,中央政府的權力高度集中。同時,唐朝還推行科舉製度,選拔人才,促進了社會的流動和文化的普及。
隨著經濟的繁榮,商業和手工業蓬勃發展。長安、洛陽這兩個古都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且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使節。絲綢之路的通暢無阻,進一步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在文化方麵,唐朝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唐詩作為中國古代文學的瑰寶,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內涵,成為了後世傳頌的經典。無數詩人用他們的才華和情感,描繪出一個個瑰麗浩瀚、意境深遠的畫麵,抒發著對人生、自然、社會的感悟。出現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眾多文學巨匠。
與此同時,唐代的書法、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書法家們揮毫潑墨,創作出一幅幅精美絕倫的作品;畫家們則以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展現出大唐盛世的風貌;雕塑家們更是通過精湛的技藝,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佛像和人物形象。
除了文學和藝術,唐朝還以其開放包容的國策而聞名於世。在這個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們在唐朝的疆域內和諧共處,相互學習、借鑒,共同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文化成果。
在對外交往方麵,唐朝與周邊各國保持著密切的聯係,通過使者往來、貿易交流等方式,加強了與亞洲其他國家的友好關係。同時,唐朝的文化影響力也輻射到了東亞、東南亞等地,形成了華夏文化圈。
距今千年的唐朝已經化作曆史,雖然唐朝的盛世長安早已湮沒於曆史之中,但而今剩的為數不多的曆史遺跡,依然可以窺探那個強大輝煌的朝代。
有了漢代未央宮遺址的經曆,夏先衍選擇了下午去唐朝的遺址。
首先是興慶宮遺址。
興慶宮,位於三秦省長安市碑林區鹹寧西路55號,是唐玄宗做藩王時期的府邸,並在其登基後進行了大規模擴建,成為長安城三大內(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之一,被稱為“南內”,是唐玄宗開元、天寶時代的華夏政治中心所在地。
從興慶宮公園的南門通陽門進入公園。
進入通陽門後,一條大道向北直通龍堂。道路中間是各色菊花擺成的五彩繽紛的花壇。從龍堂高台上向北望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碧波蕩漾的龍池,它宛如一顆鑲嵌在綠地中的明珠,波光粼粼,映照著藍天白雲與周圍古樸的建築,仿佛能倒映出盛唐時期的繁華景象。
湖畔垂柳依依,輕風拂過,柳絲輕舞,與遠處亭台樓閣的飛簷翹角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動人心魄的古典園林景致。
仿唐建築如龍堂、沉香亭等,還保留著唐代的建築遺址,如勤政務本樓和西南角樓。這些遺跡見證了曆史的變遷,仿佛讓人穿越回“開元天寶”的盛世唐朝。
如今站在它的遺址上,綠樹森森,黃土抱著陳年的石柱沉睡。不知貴妃是否曾在花萼相輝樓翩翩起舞,豔驚四座,內宮的小倌是否急匆匆跑過石路趕著去稟報消息。
這四四方方的土地上早已沒有了昔日的燈火輝煌、歌舞升平,再不見君王威嚴、妃子傾城,一騎紅塵博妃子嬌笑、一杯瓊漿安盛世金戈。
遙望沉香亭,玄宗與貴妃漫步花叢間,李白醉酒,揮毫而就《清平調》詞三首。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一枝穠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登高花萼相輝樓,遠眺長安,作為往昔盛世的見證者,它見證了無數宮廷宴會的輝煌與雅頌之樂的悠揚,那些宴會上的歡聲笑語、觥籌交錯,仿佛還在耳邊回響,卻又如同晨霧般,隨著日光的照耀而逐漸消散,隻留下一片空寂與回響。
朝來花萼樓中宴,數曲賡歌雅頌間。
那些曾經顯赫一時的人物與事件,大多已化為塵土,被曆史煙雲吹得零散凋落,隻留下斑駁的痕跡供後人憑吊。
坐落於唐興慶宮南薰殿舊址之上的唐三彩藝術博物館,這是一條通往曆史的時空通道,從多個維度展示公園的曆史文化價值,近距離觸摸盛唐的輝煌與細膩。
靈源之中不斷湧出的靈氣滲透整個公園,為重新修建後失去參天古木的興慶宮公園,重新帶來了幽靜之感,隔絕了城市的喧囂與躁動,賦予了靈動與靜美的獨特氣質,使其更顯莊重與神秘。此刻,無論人們是靜坐湖畔,還是漫步林間,都能感受到一種超脫塵世的寧靜與和諧,仿佛時間在這一刻凝固,讓人忘卻塵囂。
夏先衍識海之中的華夏守護之靈將文化的記憶存入了造化之氣形成的手稿之中。
他們沒有在這裏過多耽擱,初陽門離開了公園,然後直奔另一處遺址——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這裏承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和輝煌的盛世記憶。
大明宮始建於唐貞觀八年(634年),初稱永安宮,後在貞觀九年(635年)正月改名為大明宮。它作為唐王朝200餘年間的統治中心,見證了唐朝的興衰更迭。
大明宮是唐長安城“三大內”中最為輝煌壯麗的建築群,地處長安城北部的龍首原上,主要有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清思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等宮殿。
唐天佑元年(904年),大明宮因戰亂等原因廢毀,淪為廢墟。
公元2008年,在唐帝國消亡之後一千一百零一年,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工程啟動。歲月的年輪已湮沒了曆史的痕跡,但是,時間抹不掉的是曾經築就的榮耀。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總占地約3.84平方千米,是長安市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園。公園內基本還原了唐代大明宮的曆史原貌,並在文物保護的基礎上融入了旅遊元素。
公園延續唐代大明宮的曆史格局,由南向北沿丹鳳門—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玄武門—重玄門為中軸線,分為殿前區、宮殿區、宮苑區三大區域。
從丹鳳門入口處,步入公園,厚重的氣息襲來,仿佛穿越千年時光,回到了那個萬國來朝、繁榮昌盛的大唐盛世。
這裏,宏偉的宮殿基址雖已化為滄桑的夯土台基,但通過科學的複原展示與精心設計的景觀布局,以1:15的比例還原了整個盛唐時期的大明宮宮殿群,讓人仿佛穿越時空回到那個繁華的年代。
高聳入雲的宮闕,氣勢磅礴的殿堂。
進而仰之,騫龍首而張鳳翼。退而瞻之,岌樹顛而崪雲末。仰觀玉座,若在霄漢。倚欄下視,南山如在掌中。
含元殿的殿基高出地平麵整整十五米,昔日的輝煌與壯麗依舊可窺一斑。高聳的含元殿遺址,以其宏大的規模、嚴謹的布局,讓人不禁遙想當年皇帝登基大典的莊嚴與輝煌。
宮鶯報曉瑞煙開,三島靈禽拂水回,太液池的碧波蕩漾,則又讓人聯想到唐代皇室貴族泛舟遊湖的閑適與雅致。
古樸微縮景觀、精致的雕塑小品、錯落有致的園林景觀與豐富的曆史文化展覽交相輝映,共同編織出一幅幅生動的曆史畫卷。
夏先衍與李風禾肩並肩漫步在公園內,看著一處又一處的遺址。在靈世界中,這裏不單單是蒼涼的廢墟,而是廣野氣成宮闕然,在靈源的作用下,所有的遺跡將塵封的曆史記憶重現天日。
四周的遺址,在靈力的滋養下,不再是冷冰冰的石塊與破碎的瓦礫,而是化作了廣袤無垠的宮殿樓閣,氣勢恢宏,金碧輝煌。
這些宮闕並非虛幻的投影,而是曆史的記憶在靈世界中的具象化,它們以另一種形式存在著,講述著過往的輝煌與滄桑。
靈源的存在讓許多人感受到了,曆史遺跡之中不一樣的氣韻。開始更多的人開始去了解這裏的人文曆史,並逐漸喜歡上了這些遺址。
這個時節正是旅遊的好時候,許多遊客身著古裝穿梭在景區之內。縱使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規模宏大,還是有許多人喜歡一步一步地丈量著腳下的土地,用心去感受那份來自唐朝的厚重與輝煌。或許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他們的腳步會與唐高宗李治足跡重合。
夕陽西下,餘暉灑滿整個公園,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被染上了一層溫柔的金色的光輝,光影交錯間,曆史的厚重與現代的寧靜奇妙地融合在一起,營造出一種超越時空的幻境。
人影綽綽,恍惚之間,眼前好似浮現,層層疊疊的宮殿大門如九重天門,迤邐打開,深邃偉麗,萬國的使節拜倒丹墀,朝見天子,威武莊嚴。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