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目睹著蠔田的滄桑巨變,不知不覺中走進曾常駐足過的老工業區路段。當年,這裏是整個蠔田商賈雲集的唯一地段,如今已遠遠退居緊鄰中心花園廣場的文化街等地段之後。當時還深感蠻不錯的道路,相較於附近的其它道路,已經顯得十分老舊狹窄。曉暉所在的b資電子製造,早已搬進旁邊占地500畝的新建廠區。據說,其員工規模當前大約四萬,天天都在大量擴招,似乎人盡皆知的要擴大到八萬人的製造規模。


    就整個蠔田的企業規模而言,別說老家的一般場鎮,就連一般的縣城,都難以相提並論。這裏的企業,十之八九為外資,機械化程度,其生產效率與老家企業不可同日而語。百十來號人規模的小公司,年產值就可能達數千萬元。換言之,自己老家周邊數縣的工業產值加在一起(不包括少數縣市境內的、非縣市所轄的國營機構),未必能夠超過蠔田村。


    據悉,在這方園五公裏範圍內的行政村中,蠔田的經濟規模,連個中等都還夠不上。在與蠔田接壤的五個行政村中,有兩個村的經濟規模都遠大於蠔田。其中有一個村,因地盤大、起步早,經濟規模最少是蠔田的幾倍甚至十倍。還有一個村,因交通條件限製,至今小型企業還不到十家,務工人員總計百十來名。


    蠔田一帶交通樞紐及其完善速度,實在令人歎為觀止。就以蠔田為例,除蠔田大道以外,另外相同規模的兩條大道已經貫通或即將貫通。每條大道的間隔距離不過三百來米,現有的三條大道橫穿蠔田而過,連接無數不知名的區域。如此密集的道路建設,難不成是每天有數以萬計的車輛要從蠔田過往?


    四五年之前所知曉的廠家或人士,絕大多數已經不知去向,幾乎全都沒法問出個所以然來。曾經與自己交換過雪茄的林生兄弟,如今也問不出個去向。近年新到蠔田的外來者是此前的十數倍,據說很快突破十萬人。其中,也有自己所熟知的,除了自己的幺妹外,還有從小熟知的幾個同鄉。“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資源優化配置條件下的“合理流動”,想必就是這麽個快節奏。


    曾與這裏兩家大型外資高管投過書信,雖然都沒有直接回應,但估計不可能沒有絲毫印象。臨行前本來決心帶些土特產什麽的,然諸如蟲草、天麻之類的產季未到,有些又是自己資金所不允許的。此地能夠買到的,人家肯定不稀罕。


    以從老家剛到蠔田即拜望的理由成熟。可既然是從老家來,兩手空空有不夠尊重之嫌。再者說,如今自己是來找工作的,若別人果真給自己提供一個人生舞台,這樣的人情債卻是一生都難以還清的,還是不去叨擾的好。自己此次來江東,與前一次的最大區別在於,本次必須在這裏站穩腳跟。凡有可能產生負麵影響的言行,必須是寧肯沒有也不可泛濫。


    下班的人潮蜂擁而出,庶盶迅速走向與曉暉事先約定的地點。從人流的縫隙中剛看見曉暉、幺妹,曉暉就迫不及待道:“得抓緊時間去租房子!”


    抬頭見人們潮水般擁進當地村民住宅區。自己當年沿著村內大道走過一圈,所有村民遠遠地就將防範的目光,齊刷刷落在本人身上。那前後左右的人們,停止相互間的交談、停止手中的蒲扇。死死盯住本人不放的目光,令人頓生誤闖禁區的惶恐。原本還想深入一些巷道去看看,卻隻好做賊心虛般趁早溜之大吉。


    轉眼之間,這打工仔、打工妹,下班就一刻不停地蜂擁進入村裏出租屋。這世道,還真是說變就變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Pk時代前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HKcan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HKcanx並收藏Pk時代前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