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晉文公獲封四邑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 作者:陳七文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前635年
晉兵屯兵陽樊,陽樊守衛大臣蒼葛出郊外勞軍,晉文公派郤溱包圍溫邑,派趙衰等前往泛地迎接周襄王。
周襄王於夏四月返回都城洛陽,周、召二公迎接入朝。
注:1.【陽樊:河南濟源縣西南。太行之南、黃河之北的陽邑,故曰陽樊】
2.【溫邑:河南焦作市溫縣】
晉文公聽說已經把太叔和叔隗都殺了,就命令駕車親自前往京城洛陽,朝見周王告捷。周襄王設宴款待,又拿出大量金帛贈給晉文公。晉文公再拜謝,說:“臣重耳不敢接受賞賜,但死後得用隧葬,臣沐恩於地下無窮矣!”
周襄王說:“先王禮製,以限隔上下(限製區分上下秩序),止有此生死之交(隻不過這同生共死的交誼),朕不敢以私勞而亂大典,叔父大功,朕不敢忘。”
注:1.【隧葬:sui zang,周代禮製規定,天子墓葬,使用隧道以通墓室;諸侯則隻能用懸棺下葬至墓室】
2.【春秋戰國時期,真正覬覦天子地位但又沒有徹底滅周的事有三件:一,楚國派使臣到周王室,問鼎有多重,後來的成語“問鼎中原”,就是指稱霸中原;二,就是晉文公這件事,申請自己死後按照天子的規格修建墓室;三,就是後來的秦武王來到周王室舉鼎,能夠舉起象征秦國那個地方的鼎就拿走,結果被鼎砸傷,然後就死了。】
於是割讓畿內(國都附近的地方)溫(河南焦作市溫縣)、原(河南濟源市)、陽樊(河南濟源縣西南。太行之南、黃河之北的陽邑,故曰陽樊)、攢茅(河南修武縣西北)四個地方,以益其封。
晉文公謝恩而退,百姓扶老攜幼,填塞街市,爭相來認識晉侯,歎道:“這是齊桓公複出了!”
晉文公下來兩路大軍都班師,大軍屯紮在太行山的南麵,派魏犨去陽樊接管天子所封賞的土地,顛頡接管攢茅、欒枝接管溫邑,晉侯親自率領趙衰前去接管原邑的土地。
為什麽晉文公要親自去接管原邑的土地?因為原邑乃是周王朝卿士原伯貫的封地,原伯貫兵敗無功,周襄王奪了他的封地而賞賜給了晉國。當時原伯貫已經逃回原城,擔心他不服,所以必須親自帶兵前來接收。
顛頡到達攢茅、欒枝到達溫邑,守臣都攜帶酒宴出城迎接。
魏犨到達陽樊,守臣倉葛對部下說:“周王室拋棄了岐山、豐鎬這幾塊地盤,所剩下的土地還有多少了?而晉國又被賞賜了四個城池的土地。我與晉侯都是周王的臣子,怎麽能夠服從他?”
注:1.【岐山:陝西省渭河北岸岐山縣、扶風縣等地區,《國語.周語》‘周之興也,鸑鷟(yu zhuo鳳凰別名)鳴於岐山’。】
2.【豐鎬:豐京與鎬京,西周國都,今陝西省西安市】
於是率領百姓持械登城,堅決抵抗。魏犨大怒,指揮軍隊包圍城池,大喊:“趕快投降,什麽事都好說,如果攻破城池,全部都殺了。”
倉葛在城上說:“我聽說:‘德以柔中國,刑以威四夷’,這裏是王室國都的地盤(此乃王畿之地),境內百姓,不是周王的宗族就是王室的親戚。晉侯也是周王室的臣子,怎麽忍心使用軍隊來搶奪地盤呢?”
注:【德以柔中國,刑以威四夷:以仁德懷柔國內人民,用兵威攝服邊遠的少數民族】
魏犨被他的話所感動,派人向晉文公匯報,晉文公寫了一封信給倉葛,略曰:
四邑之地,乃天子之賜,寡人不敢違命,將軍若念天子之姻親,率以歸國,亦惟將軍之命是聽。
因此命令魏犨暫停進攻,先讓百姓搬遷。
倉葛收到書信,命令城中百姓:“願意回到周王室地盤的都搬走,願意留下加入晉國的留下。”必須願意走的,有一大半,倉葛帶領他們,遷移到軹村,魏犨確定了陽樊的疆界,帶兵返回了。
軹城,為啥叫“軹”?軹的意思是指車轂、軸孔,或車軸的端部,或指車廂兩側的欄木,總之都與古代車輛有關。公元前635年,周襄王以陽樊(今濟源市承留鎮曲陽村)賜晉文公,然陽樊之地民眾不服,晉文公帥軍包圍陽樊。陽樊大夫倉葛率民眾退聚東南二十公裏,先把戰車排列起來以禦敵,繼而築城,故名“軹城”。
注:【軹村:zhi cun,河南濟源市南6公裏的軹城鎮】
再說晉文公同趙衰略地(巡視邊境)至原(河南濟源市),原伯貫紿(dai欺哄)部下說:“晉兵包圍陽樊(河南濟源縣西南。太行之南、黃河之北的陽邑,故曰陽樊),把全城的人都屠殺了。”
原邑的人們恐懼,共同誓死保衛家園。
晉兵包圍了原邑。
趙衰說:“這裏的人們之所以不服晉國的管理,主要還是不相信晉國。主公給他們展示一下誠信,這個城池就會不攻自破了(民所以不服晉者,不信故也。君示之以信,將不攻而下矣)。”
晉文公說:“用什麽展示誠信呢(示信若何)?”
趙衰回答說:“請下令,軍士各自準備三天的糧食,如果三天之內攻不下原城,就退兵。”
晉文公就按照他的話傳令,到了第三天,軍吏稟告:“軍中隻有今日的糧食了。”
晉文公沒有回答,當天半夜,有原邑的居民縋城而下(由城上緣索而下),說:“城中已探知陽樊的民眾並沒有遭到屠殺,都相約明天晚上獻出城門。”
晉文公說:“我原本約定以三日為期攻破城池,三日沒能拿下,就撤兵。今天已滿三日了,我就明早退兵。你們百姓要做好自己守城的工作,不必有別的想法(爾百姓自盡守城之事,不必又懷二念)。”
軍吏請示說:“原邑居民約定明晚獻出城門,主公何不再留一日,把這個城池占有了再回去呢?即便糧食已經耗盡了,陽樊離這裏也不遠,可以很快運來呀。”
晉文公說:“誠信,是國家的根基,是人民為人處事的依據(信,國之寶也,民之所憑也)。限期三天的命令,誰不知道?如果再留下一天,就是失信了。得到原城而失去誠信,人民還憑借怎麽相信我呢(民尚何憑於寡人)?”
黎明,就退兵了。
原邑人們都相互說:“晉侯寧肯失去城池,也不肯失信於民,這是有道之君啊!”於是爭相在城樓上樹立投降的旗子,順著繩子縋下城牆追隨晉文公軍隊的人,紛紛不絕,原伯貫不能禁止,隻得開城投降。
髯翁有詩雲:
口血猶含起戰戈,誰將片語作山河?
去原畢竟原來服,譎詐何如信義多。
注:【口血:古代結盟有歃血儀式,結盟塗血在嘴上,以示信守。這裏指結盟不久就背盟之意】
晉君已經退走三十裏,原民追趕上來,原伯貫的降書也到了。
晉文公命令軍隊駐紮下來,自己單車回到原城,百姓鼓舞稱慶。原伯貫來見,晉文公以王朝卿士之禮,把他的家遷到河北(黃河北岸)。
晉文公選擇了這四個地方的駐守官員,說:“當年子餘(趙衰)拿著盛粥的壺(壺飧sun)在衛國跟隨我流亡,忍著饑餓而自己不肯偷吃,這是誠信的人。我今天用誠信得到原城,還以誠信守備它。”就任命趙衰為原大夫,兼管陽樊。
又對郤溱說:“你行大義不顧家族私利,最先同欒氏給我通報消息,助我複國,我不敢忘記你的恩義(子不私其族,首同欒氏通款於寡人,寡人不敢忘)。”任命郤溱為溫大夫,兼管攢茅。
子不私其族,指郤溱與郤芮同族,郤芮是晉惠公夷吾的死黨,而郤溱卻首先通款於重耳。
各留下二千兵士戍守其地。班師回國。
後人論晉文公納王示義,伐原示信,乃是圖謀伯業(霸業)的第一件事。
這是發生在公元前635年的事。
附注:
濟源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地形北高南低,地貌複雜,山勢陡峭。夏朝時曾作為都城稱為“原”,秦置“軹縣”。濟源市因處於濟水發源地而得名,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原發地。地處“太行八陘(xing)”之首的“古軹道”要衝,是豫晉交通的咽喉要塞,為傳統中原文化的核心區域。地處河南洛陽、焦作和山西晉城、運城四市的中間地帶,素有“豫西北門戶”之稱。
晉兵屯兵陽樊,陽樊守衛大臣蒼葛出郊外勞軍,晉文公派郤溱包圍溫邑,派趙衰等前往泛地迎接周襄王。
周襄王於夏四月返回都城洛陽,周、召二公迎接入朝。
注:1.【陽樊:河南濟源縣西南。太行之南、黃河之北的陽邑,故曰陽樊】
2.【溫邑:河南焦作市溫縣】
晉文公聽說已經把太叔和叔隗都殺了,就命令駕車親自前往京城洛陽,朝見周王告捷。周襄王設宴款待,又拿出大量金帛贈給晉文公。晉文公再拜謝,說:“臣重耳不敢接受賞賜,但死後得用隧葬,臣沐恩於地下無窮矣!”
周襄王說:“先王禮製,以限隔上下(限製區分上下秩序),止有此生死之交(隻不過這同生共死的交誼),朕不敢以私勞而亂大典,叔父大功,朕不敢忘。”
注:1.【隧葬:sui zang,周代禮製規定,天子墓葬,使用隧道以通墓室;諸侯則隻能用懸棺下葬至墓室】
2.【春秋戰國時期,真正覬覦天子地位但又沒有徹底滅周的事有三件:一,楚國派使臣到周王室,問鼎有多重,後來的成語“問鼎中原”,就是指稱霸中原;二,就是晉文公這件事,申請自己死後按照天子的規格修建墓室;三,就是後來的秦武王來到周王室舉鼎,能夠舉起象征秦國那個地方的鼎就拿走,結果被鼎砸傷,然後就死了。】
於是割讓畿內(國都附近的地方)溫(河南焦作市溫縣)、原(河南濟源市)、陽樊(河南濟源縣西南。太行之南、黃河之北的陽邑,故曰陽樊)、攢茅(河南修武縣西北)四個地方,以益其封。
晉文公謝恩而退,百姓扶老攜幼,填塞街市,爭相來認識晉侯,歎道:“這是齊桓公複出了!”
晉文公下來兩路大軍都班師,大軍屯紮在太行山的南麵,派魏犨去陽樊接管天子所封賞的土地,顛頡接管攢茅、欒枝接管溫邑,晉侯親自率領趙衰前去接管原邑的土地。
為什麽晉文公要親自去接管原邑的土地?因為原邑乃是周王朝卿士原伯貫的封地,原伯貫兵敗無功,周襄王奪了他的封地而賞賜給了晉國。當時原伯貫已經逃回原城,擔心他不服,所以必須親自帶兵前來接收。
顛頡到達攢茅、欒枝到達溫邑,守臣都攜帶酒宴出城迎接。
魏犨到達陽樊,守臣倉葛對部下說:“周王室拋棄了岐山、豐鎬這幾塊地盤,所剩下的土地還有多少了?而晉國又被賞賜了四個城池的土地。我與晉侯都是周王的臣子,怎麽能夠服從他?”
注:1.【岐山:陝西省渭河北岸岐山縣、扶風縣等地區,《國語.周語》‘周之興也,鸑鷟(yu zhuo鳳凰別名)鳴於岐山’。】
2.【豐鎬:豐京與鎬京,西周國都,今陝西省西安市】
於是率領百姓持械登城,堅決抵抗。魏犨大怒,指揮軍隊包圍城池,大喊:“趕快投降,什麽事都好說,如果攻破城池,全部都殺了。”
倉葛在城上說:“我聽說:‘德以柔中國,刑以威四夷’,這裏是王室國都的地盤(此乃王畿之地),境內百姓,不是周王的宗族就是王室的親戚。晉侯也是周王室的臣子,怎麽忍心使用軍隊來搶奪地盤呢?”
注:【德以柔中國,刑以威四夷:以仁德懷柔國內人民,用兵威攝服邊遠的少數民族】
魏犨被他的話所感動,派人向晉文公匯報,晉文公寫了一封信給倉葛,略曰:
四邑之地,乃天子之賜,寡人不敢違命,將軍若念天子之姻親,率以歸國,亦惟將軍之命是聽。
因此命令魏犨暫停進攻,先讓百姓搬遷。
倉葛收到書信,命令城中百姓:“願意回到周王室地盤的都搬走,願意留下加入晉國的留下。”必須願意走的,有一大半,倉葛帶領他們,遷移到軹村,魏犨確定了陽樊的疆界,帶兵返回了。
軹城,為啥叫“軹”?軹的意思是指車轂、軸孔,或車軸的端部,或指車廂兩側的欄木,總之都與古代車輛有關。公元前635年,周襄王以陽樊(今濟源市承留鎮曲陽村)賜晉文公,然陽樊之地民眾不服,晉文公帥軍包圍陽樊。陽樊大夫倉葛率民眾退聚東南二十公裏,先把戰車排列起來以禦敵,繼而築城,故名“軹城”。
注:【軹村:zhi cun,河南濟源市南6公裏的軹城鎮】
再說晉文公同趙衰略地(巡視邊境)至原(河南濟源市),原伯貫紿(dai欺哄)部下說:“晉兵包圍陽樊(河南濟源縣西南。太行之南、黃河之北的陽邑,故曰陽樊),把全城的人都屠殺了。”
原邑的人們恐懼,共同誓死保衛家園。
晉兵包圍了原邑。
趙衰說:“這裏的人們之所以不服晉國的管理,主要還是不相信晉國。主公給他們展示一下誠信,這個城池就會不攻自破了(民所以不服晉者,不信故也。君示之以信,將不攻而下矣)。”
晉文公說:“用什麽展示誠信呢(示信若何)?”
趙衰回答說:“請下令,軍士各自準備三天的糧食,如果三天之內攻不下原城,就退兵。”
晉文公就按照他的話傳令,到了第三天,軍吏稟告:“軍中隻有今日的糧食了。”
晉文公沒有回答,當天半夜,有原邑的居民縋城而下(由城上緣索而下),說:“城中已探知陽樊的民眾並沒有遭到屠殺,都相約明天晚上獻出城門。”
晉文公說:“我原本約定以三日為期攻破城池,三日沒能拿下,就撤兵。今天已滿三日了,我就明早退兵。你們百姓要做好自己守城的工作,不必有別的想法(爾百姓自盡守城之事,不必又懷二念)。”
軍吏請示說:“原邑居民約定明晚獻出城門,主公何不再留一日,把這個城池占有了再回去呢?即便糧食已經耗盡了,陽樊離這裏也不遠,可以很快運來呀。”
晉文公說:“誠信,是國家的根基,是人民為人處事的依據(信,國之寶也,民之所憑也)。限期三天的命令,誰不知道?如果再留下一天,就是失信了。得到原城而失去誠信,人民還憑借怎麽相信我呢(民尚何憑於寡人)?”
黎明,就退兵了。
原邑人們都相互說:“晉侯寧肯失去城池,也不肯失信於民,這是有道之君啊!”於是爭相在城樓上樹立投降的旗子,順著繩子縋下城牆追隨晉文公軍隊的人,紛紛不絕,原伯貫不能禁止,隻得開城投降。
髯翁有詩雲:
口血猶含起戰戈,誰將片語作山河?
去原畢竟原來服,譎詐何如信義多。
注:【口血:古代結盟有歃血儀式,結盟塗血在嘴上,以示信守。這裏指結盟不久就背盟之意】
晉君已經退走三十裏,原民追趕上來,原伯貫的降書也到了。
晉文公命令軍隊駐紮下來,自己單車回到原城,百姓鼓舞稱慶。原伯貫來見,晉文公以王朝卿士之禮,把他的家遷到河北(黃河北岸)。
晉文公選擇了這四個地方的駐守官員,說:“當年子餘(趙衰)拿著盛粥的壺(壺飧sun)在衛國跟隨我流亡,忍著饑餓而自己不肯偷吃,這是誠信的人。我今天用誠信得到原城,還以誠信守備它。”就任命趙衰為原大夫,兼管陽樊。
又對郤溱說:“你行大義不顧家族私利,最先同欒氏給我通報消息,助我複國,我不敢忘記你的恩義(子不私其族,首同欒氏通款於寡人,寡人不敢忘)。”任命郤溱為溫大夫,兼管攢茅。
子不私其族,指郤溱與郤芮同族,郤芮是晉惠公夷吾的死黨,而郤溱卻首先通款於重耳。
各留下二千兵士戍守其地。班師回國。
後人論晉文公納王示義,伐原示信,乃是圖謀伯業(霸業)的第一件事。
這是發生在公元前635年的事。
附注:
濟源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地形北高南低,地貌複雜,山勢陡峭。夏朝時曾作為都城稱為“原”,秦置“軹縣”。濟源市因處於濟水發源地而得名,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原發地。地處“太行八陘(xing)”之首的“古軹道”要衝,是豫晉交通的咽喉要塞,為傳統中原文化的核心區域。地處河南洛陽、焦作和山西晉城、運城四市的中間地帶,素有“豫西北門戶”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