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9年八月,在宋國盂地(河南睢縣)舉辦的盟會上,楚成王綁架了想要當霸主的宋襄公,然後,集結軍隊,帶上被囚禁的宋襄公,前來攻打睢陽城(河南商丘市轄區)。


    公子目夷從盂地(河南睢縣)盟壇逃回國內,暫時代理國政,組織軍民嚴守城池,楚軍一時間攻不下來。本來想用手中綁架的宋襄公來脅迫宋國投降,可是公子目夷和公孫固態度強硬:被俘的國君我們不要了,想要打仗我們就奉陪。


    楚成王說:“他們既然不想要宋君了,把他殺了,怎麽樣呢?”


    成得臣說:“大王以殺鄫子(鄫國君主)作為宋國的罪過。如今殺了宋公,是效仿他啊。殺宋公就好像殺一個匹夫一樣,還不能得到宋國,隻會增加他們的怨恨,不如釋放他吧。”


    注:1.【目夷:子姓,名目夷,字子魚。目夷是宋桓公庶長子,宋襄公異母兄,為魚姓始祖。


    目夷因是庶子,故無緣太子之位。宋桓公病重時,目夷異母弟太子茲父請求讓目夷作為繼承人,目夷推辭不肯接受(一說是宋桓公不同意)。公元前651年,宋桓公病逝,太子茲父即位,是為宋襄公。宋襄公即位後,目夷擔任左師,處理朝政大事,宋國由此安定太平。


    公元前639年,宋襄公不聽目夷勸諫,以小國身份召開諸侯盟會,結果遭楚國擒獲,後得以釋放回國。公元前638年,宋、楚兩國之間爆發泓水之戰,由於宋襄公不采納目夷的建議,錯失出戰良機,最終導致宋國在此戰慘敗。此後關於目夷的事跡不詳。】


    2.【公孫固:子姓,名固。是宋莊公的孫子,宋襄公的堂兄弟,宋國大司馬。】


    3.【成得臣:羋姓,成氏,名得臣,字子玉。鬥伯比之子,子文之弟】


    楚成王說:“攻打宋國又拿不下來,這會兒釋放他的君主,用什麽名義呢?”


    成得臣回答說:“我有一計,這次沒參加盂之會的,隻有齊、魯兩國,齊與我們已經兩次通好,不多說了;魯國是禮儀之邦,一向輔助齊國成為霸主,眼裏根本就沒有楚國,如果把從宋國俘獲的東西獻給魯國,請魯君來亳都(河南商丘)相會,魯君看到宋國的俘獲,必然恐懼而來,魯、宋是葵邱(河南商丘民權縣)同盟的,況魯侯非常賢德,必然為宋國求情,這樣我們就以魯侯之德而釋放宋公,結果我們就能一舉而得到魯、宋兩國為盟友了。”


    楚成王鼓掌大笑,說:“子玉(成得臣)真有見識!”


    於是退兵,屯於亳都。


    派宜申為使,將俘獲的東西裝載數車,前往曲阜(魯國都城)獻捷給魯僖公。


    注【魯僖公:姬姓,名申,魯莊公之子,魯桓公之孫】


    其書雲:


    宋公傲慢無禮,寡人已幽之於亳,不敢擅功,謹獻捷於上國,望君辱臨,同決其獄。


    魯僖公看完書信後大驚。


    正是:“兔死狐悲,物傷其類。”明明知道楚國派人來獻捷,誇大其詞,其實卻是恐嚇的意思,但魯弱楚強,如果不前去參加會議,恐怕他率兵來攻打,那時就後悔也來不及了。


    於是厚賞來使宜申,寫了回信,回報楚成王,說:“魯侯同意了,馬上來赴會。”


    魯僖公出發,大夫仲遂跟隨同行,來到亳都(河南商丘)。


    注:【仲遂:又稱公子遂、仲遂、襄仲、東門氏、東門遂。魯莊公之庶子,魯文公之叔父。後來擁立魯宣公即位】


    仲遂先聯係了宜申,由宜申引薦拜見了成得臣,送上厚禮,求成得臣在楚成王麵前多說好話。


    成得臣引薦魯僖公與楚成王會麵,都互相表達了敬慕友好的誠意。


    此時,陳、蔡、鄭、許、曹五位諸侯,也都從盂地(河南睢縣)來到這裏相會,加上魯僖公共是六位,聚在一起商議。


    鄭文公先開口說話,提議楚成王為盟主。


    諸侯囁嚅未應。


    注:【囁嚅:nie ru,想說話又吞吞吐吐不敢說出來的樣子】


    魯僖公奮然說:“盟主必須是仁義名聞天下(仁義布聞),人心悅服的才夠資格。如今楚王依仗武力強大,綁架公爵,有威無德,人心疑懼。我們在座各位都與宋國有同盟的友誼(吾等與宋俱有同盟之誼),如果坐視不救,就隻知道奉迎楚國,恐怕會被天下豪傑恥笑。楚國如果能釋放宋公,就此結為盟友,我敢不聽從命令嗎(終此盟好,寡人敢不惟命是聽)?”


    眾諸侯都說:“魯侯說得對。”


    仲遂將這些話私下裏告訴成得臣,成得臣轉告給楚成王。


    楚成王說:“諸侯拿作為盟主的道義來譴責我,我還能違背道義嗎?”


    於是就在亳都郊外重新建築盟壇,定在十二月癸醜日,歃血盟誓,祭拜天地神靈(歃血要神),共同赦勉宋國的罪過。


    約定日子的前一天,把宋公釋放了,與眾諸侯相見,宋公且羞且憤,滿腹不高興,卻又不得不向諸侯道謝。


    當天,鄭文公拉著眾諸侯恭請楚成王登壇主盟。


    楚成王執牛耳,宋、魯以下次第受歃。


    注:【次第受歃:依次喝血。歃,古人盟會時,嘴唇塗上牲畜的血,表示誠意;用嘴吸取】


    宋襄公敢怒不敢言。


    儀式完畢,諸侯歸國。


    宋襄公聽到傳聞(訛聞)公子目夷已即君位,就要逃奔到衛國避難。這時公子目夷派遣的使臣已經來到,轉述說:“臣之所以暫時代理君位,是代替君主守國。國家就是你的國家,為什麽不回來繼續作君主呢(臣所以攝位者,為君守也。國固君之國,何為不入)?”


    不一會兒,法駕齊備,迎接宋襄公回國。


    注:【法駕:天子或君主車駕的一種。天子的鹵簿分大駕、法駕、小駕三種,其儀衛繁簡各有不同】


    目夷卸任臨時君主職務,退回到臣子的班列(目夷退就臣列)。


    胡曾先生論宋襄公之釋,全虧公子目夷定計,神閑氣定,全不以舊君為意。若手忙腳亂,求歸宋襄公,楚益視為奇貨,豈肯輕放。


    有詩讚雲:


    金注何如瓦注奇?新君能解舊君圍。


    為君守位仍推位,千古賢明誦目夷。


    又有詩說六位諸侯公然媚楚以求寬,明明把中國操縱之權,授之於楚,楚目中尚有中國乎?詩雲:


    從來兔死自狐悲。被劫何人劫是誰?


    用夏媚夷全不恥,還誇釋宋得便宜。


    這是公元前639年發生的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七文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七文者並收藏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