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齊(山東臨淄)世子子昭逃奔宋國(河南商丘),見了宋襄公,哭拜在地,述說雍巫(易牙)、豎刁(豎貂)作亂的事。


    宋襄公馬上召集群臣商議,問:“當年齊桓公曾經把公子昭托付給我,讓我幫助他作為世子繼承君位,屈指一算已經十年了。我心裏一直關心這件事,不敢忘記。如今易牙、豎貂發動內亂,世子昭被驅逐,我想要約會諸侯,共同討伐齊國,擁立子昭回國即位,等到齊國安定下來,就撤兵返回。這次行動如果成功,就可以率先倡議主持會盟(倡率會盟),以接替齊桓公的霸主事業(以紹桓公之伯業),各位領導認為怎麽樣呢?”


    忽然有一個大臣出班上奏說:“宋國有三個條件不如齊國,怎麽能夠作為霸主主導諸侯呢(焉能伯諸侯乎)?”


    宋襄公抬眼一看,原來是公子目夷(字子魚),是宋桓公的長子、宋襄公的庶兄,因當年謙讓推辭了君位,讓宋襄公作了君主,宋襄公讓他任上卿。


    宋襄公問:“子魚所說的三個不如齊國的條件,都是什麽呢?”


    目夷說:“齊國有泰山、渤海的險要地形地勢,又有琅琊(山東臨沂)、即墨(山東青島市即墨區)的豐饒土地,而我們國土麵積小,土地貧瘠,兵小糧缺,這是一不如;齊國有國、高兩個上卿世家,管理國家(以幹其國);又有管仲、寧戚、隰朋、鮑叔牙等出謀劃策,施政為民,發展經濟和軍事(以謀其事),而我們文臣武將都比不過他們,賢能人才也提拔不上來(文武不具,賢才不登),這是二不如;桓公北伐山戎,神人‘俞兒’指明道路,郊外打獵,‘委蛇’現身,而我們今年春正月,隕石墜落(五星隕地,俱化為石),二月又有狂風災害,六鷁(yi)退飛,這是國家地位下降,不進反退的征兆(此乃上而降下,求進反退之象),這是三不如。有這三個不如齊國的條件,自保都成問題,還能管得了他人的事嗎?”


    注:【六鷁(yi)退飛:《左傳》中描述,因為風力大而疾,導致六隻益鳥無法飛行。孔子《春秋.僖公十六年》記載了一件怪事:僖公十有六年,春正月戊申朔,隕石於宋,五,是月,六鷁退飛,過宋都】


    宋襄公說:“我以仁義為主,不救助齊桓公的兒子,就是不仁;接受了委托而又拋棄他,就是不義。”


    於是就以幫助太子昭歸國繼位的名義給各路諸侯發送檄文(遂以納太子昭傳檄諸侯),約定明年春正月,在齊國的邊境匯合。


    檄文傳送到衛國,衛大夫寧速對衛文公說:“立子以嫡,無嫡立長,這是常理。無虧是長子,況且有保衛咱們衛國的功勞,對我們是有恩德的,請君主不要答應他。”


    衛文公說:“子昭已經被確立為世子,這件事天下都是知道的。對於保衛我衛國,那是私人的恩德,而立世子繼承君位,才是公禮大義啊。因私廢公,我不能這麽幹。”


    檄文傳送到魯國,魯僖公說:“齊侯把子昭委托給宋國,而沒有委托給我,這是沒瞧得起我。我隻知道繼承君位應該是按照長幼的次序而已,不管他賢呀德呀什麽的。如果宋國討伐(齊國)無虧,我必須幫助齊國。”


    周襄王十年,即公元前642年,齊公子無虧元年三月,宋襄公親自匯合衛、曹、邾三國的軍隊,奉世子昭前來討伐齊國,進軍至齊國邊界,安營紮寨。


    這時易牙已經晉升為中大夫,任司馬的職務,掌管兵權。


    無虧命令易牙率領軍隊出城防禦,豎貂留在城中坐鎮指揮,高、國二卿分別守備城門。


    高虎對國懿仲說:“我之所以立無虧為君,是因為先君一直不被收葬,本意不是擁護他即位的。如今世子已經回來了,又得到宋國的軍事援助,論理他順應民心,論勢力他也很強大,況且易牙、豎貂戕殺百官,專權亂政,必定是齊國的禍患,不如借此機會除掉他倆,迎接世子為君主,那樣就斷絕了眾公子覬覦(ji yu)君位的念頭,齊國就安穩如泰山了。”


    注:1.【戕殺:逆著,反方向。不講道理濫殺無辜】


    2.【覬覦:ji yu,希望得到不該得到的東西;非分的企圖或願望】


    國懿仲說:“易牙現在率兵駐紮在郊外,我們借口找來豎貂,就說商量點事,把他殺了。然後率領百官奉迎世子,代替無虧繼位君主,我料想易牙也不能有什麽作為了。”


    高虎說:“這是個妙計!”


    於是安排勇士在城樓上,借口有機密事情,派人請豎貂前來見麵商議。


    豎貂沒有懷疑,昂首而來。


    高虎在城樓上安排酒宴招待,酒過三巡,高虎說:“現在宋公聯合諸侯,派大軍護送太子來到這裏,如何抵抗他們呢?”


    豎貂說:“易牙已經率領軍隊出城迎敵去了。”


    高虎說:“寡不敵眾,怎麽辦呢?老夫我想借重你來解救齊國的危難,你看怎麽樣?”


    注:【借重:指借用其他的力量,多用作敬辭;借別人的名聲、地位和實力以抬高或加強自己】


    豎貂說:“我豎貂何德何能,如果老大夫有所差遣,唯命是從!”


    高虎說:“我隻是想要借用你的人頭,來向宋國謝罪。”


    豎貂驚愕,馬上站起來了。


    高虎對左右隨從大喝:“還不動手!”


    帷幕之後勇士突然殺出,抓住豎貂,斬首!


    高虎打開城門,派人傳話:“世子已經來到城外,願意迎接的隨我來!”


    國人向來憎恨易牙、豎貂的為人,因此對無虧也不順服。見高虎親自迎接世子,無不歡呼雀躍,隨行者一千多人。


    國懿仲入朝,求見無虧,上奏說:“國人心中思念世子,都蜂擁迎接世子回來了,我也阻擋不住,主公應該立即逃走避難去吧(人心思戴世子,相率奉迎,老臣不能阻當,主公宜速為避難之計)。”


    無虧問:“易牙、豎貂在哪裏呢?”


    國懿仲說:“易牙勝敗未知。豎貂已被國人殺死了。”


    無虧大怒,說:“國人殺豎貂,你怎麽不知道(國人殺豎刁,汝安得不知)?”


    吩咐左右把國懿仲拿下,國懿仲逃出朝堂。


    無虧帶領內侍數十人,乘一輛小車,憤然仗劍出宮,下令把所有人召集起來,配發鎧甲武器,親自前去迎敵。內侍們到處找人,國人沒有一個肯追隨的,反而喊出來許多冤家對手出來了。


    這些冤家,無非是高氏、國氏、管氏、鮑氏、寧氏、陳氏、宴氏、東郭氏、南郭氏、北郭氏、公孫氏、閭邱氏等眾官員子姓(子孫後代)。


    當初隻因為不順服無虧,被易牙、豎貂殺害的,其家屬人人含忿銜冤,今日聽說宋君護送太子入主國家,易牙統兵拒戰,若論私心,巴不得易牙兵敗,可又怕宋國兵到,還有一番殺戮,大家心裏沒底。等聽到高虎老相國殺了豎貂,前往迎接太子,都非常高興,都說:“老天終於開眼了”,一齊帶上武器,到東門探聽太子的消息,恰好遇見無虧乘車到來。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一擁而上,殺死無虧。


    國懿仲分吩咐將無虧屍首抬到別的地方殯葬。


    另外派人飛報高虎。


    再說易牙正屯兵在東關,與宋軍相持,夜間忽然軍中大亂,傳說:“無虧、豎貂都被殺死了,高虎率領國人,迎接太子昭為君,我們不可再幫助逆賊了啊。”


    易牙知道軍心已變,急忙帶幾個心腹人,連夜逃奔魯國去了。


    天亮,高虎到來,安撫易牙所率領的兵士,來到郊外,迎接世子昭,與宋、衛、曹、邾四國請和,四國退兵。


    高虎奉世子昭來到臨淄城外,暫時停留在公館,派人向國懿仲報告,準備法駕,讓百官出來迎接。


    卻說公子元、公子潘得知此事,約會公子商人,一同出城奉迎新君。


    公子商人咈然(不滿、不悅)說:“我們在國內辦理喪事(奔喪),他不在靈前哭喪(我等在國內奔喪,昭不與哭泣之位),如今借助宋國武裝力量,以小弟身份欺淩大哥(以少淩長),強行奪位,這在道理上說不過去。如今聽說諸侯已經退兵,我們不如各自率領家兵,就說為無虧報仇,追殺子昭。我們哥仨,但憑群臣討論,推舉一人為君,也免得受宋國牽製,滅了先公盟主的誌氣。”


    公子元說:“既然如此(若然),就應當奉宮中的命令來執行,才算名正言順。”於是入宮稟告長衛姬。


    長衛姬哭泣著說:“你能夠為無虧報仇,我也就死而無憾了。”


    隨即命令召集無虧的舊日跟隨人員,連同三位公子的人員,一同對抗世子昭。


    豎貂手下也有心腹之人,想要報仇,也前來相助,分頭據守在臨淄城各個城門。


    國懿仲畏懼四家人多勢眾,將府門緊閉,不敢出頭了。


    高虎對世子昭說:“無虧、豎貂雖死,餘黨還在,況有三位公子做主,關閉城門不讓我們進去,如果想要進入城中即位,就必須要戰鬥,倘若戰而不勝,那就前功盡棄了。不如仍舊逃奔去宋國,請求幫助,這才是上策啊。”


    世子昭說:“一切聽從國老的主張。”


    高虎就陪著世子昭又逃奔宋國。


    宋襄公才班師回到國境,見世子昭到來,大驚,問其來意,高虎述說一遍。


    宋襄公說:“這是我班師太早的緣故啊。世子請放心,有我在,還愁進不了臨淄城嗎!”


    隨即命令大將公孫固增添車馬。先前有衛、曹、邾三國助陣,僅用戰車二百乘,這次獨自出戰,增加至四百乘。派公子蕩為先鋒,華禦斷後,親自率領中軍,護送世子昭,再次進入齊國境內。高虎在前麵帶路,一路守關的將吏,看到是高相國,都馬上打開城門,順利通過,一直來到臨淄城外。


    宋襄公吩咐攻城。


    城內公子商人對公子元、公子潘說:“宋軍如果攻城,必然驚動百姓,我們率領四家的人馬,乘其疲憊,合力攻擊,僥幸勝利當然最好,如果不勝,那就各自逃難,然後再做打算。這不比死守在這裏強嗎?萬一各國都來助戰,那就不好辦了。”


    大家同意。


    當晚,打開城門,各自帶領軍士來劫宋軍大營。


    兩軍混戰,直至天明。四家黨羽雖然眾多,但都各為其主,人心不一,怎麽能夠抵擋宋國大軍,被殺得七零八落。


    公子元害怕世子昭做了君主之後,不能寬恕自己,逃奔衛國避難。


    公子潘、公子商人收拾殘兵入城,宋軍緊隨其後,殺入城中。


    國懿仲得知四家兵敗,世子昭已經進城,於是召集百官,同高虎擁立世子昭即位,史稱齊孝公,把本年作為元年。


    齊孝公嗣位,論功行賞,晉封崔夭為大夫。


    大出金帛,犒勞宋軍。


    宋襄公在齊國停留五天,返回本國。


    當時魯僖公已經派出大軍來救援無虧,聽到齊孝公已經即位,半路上就返回去了。


    自此以後,魯國、齊國就不太和睦了。


    再說公子潘玉、公子商人計議,將對抗子昭的事,都推托在公子元身上。


    國、高二老明知是四家同謀,但是考慮到要齊孝公盡釋前嫌,同兄弟們和好,就不再追究了。


    隻是把易牙、豎貂的族人、黨羽全部誅殺。


    其餘的都赦免,不予追究。


    當年秋天,在牛首堈(gang)上安葬了齊桓公。築起三座大墳,另外建起一座小墳把晏蛾兒附葬在旁邊。又因為無虧、公子元的緣故,將長衛姬、少衛姬的兩宮內侍宮人,全部從葬,殉葬的有數百人。


    注:【牛首堈(gang):牛首崗,位於今臨淄區齊陵街道鄭家溝村南,二王塚東南。又名牛首山、牛市山、牛屎山,即‘齊王埋在三山口,臨淄永世不為京’的‘三山’中東南邊的那一座】


    這是發生在公元前642年的事。


    後來到了晉朝的永嘉末年(西晉懷帝司馬熾,公元313年),天下大亂,有村民掘開齊桓公的墳墓,墓道前有水銀池,寒氣逼人,人們不敢入內,消散數日後,牽著狗進入墓中,獲得金蠶數十斛,珠寶玉器,彩鍛兵器,不可勝數,墓內骸骨狼藉,都是殉葬人的屍骨。


    說明當時齊孝公確實厚葬了父親齊桓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七文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七文者並收藏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