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國高氏主喪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 作者:陳七文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前643年冬十月,齊桓公被易牙、豎貂封鎖寢宮,趕走侍從,築起高牆,不給飲食,餓死在宮中。
此時齊桓公的六個兒子的態度及動作如下:
太子(世子)昭被易牙、豎貂追殺,跑了,逃亡去了宋國;
長衛姬之子無虧,在豎貂、易牙的擁護下坐住正殿的位置;
葛贏之子潘,在衛公子開方的擁護下,在右側大殿紮營;
少衛姬之子元,在左殿紮營;
密姬之子商人,在朝門紮營;
宋華子之子雍,怕事,逃奔秦國。秦穆公任命為大夫。
注:【五子奪位:
公元前643年,齊桓公死後,易牙與豎貂殺死諸多大臣,立公子無虧為君,太子昭逃亡宋國。
公元前642年,宋襄公出兵護送太子昭回國為君,史稱齊孝公。齊人殺死無虧。
公元前633年,齊孝公十年,齊孝公死了。公子潘殺死齊孝公兒子公子舍,自立為君,史稱齊昭公。這一年,晉文公重耳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軍,周天子封晉文公為霸主,晉文公稱霸時代開始。
公元前614年,即齊昭公十九年,齊昭公卒。公子商人在齊昭公墓前殺死齊昭公兒子公子舍,自立為君,史稱齊懿公。
公元前609年,即齊懿公四年,齊懿公被丙戎、庸職殺死,齊人迎立公子元即位,史稱齊惠公。公元前599年,即齊惠公十年,齊惠公卒。至此,齊桓公的兒子們爭奪君位的戰鬥終於落下帷幕。共曆時44年。】
六人之中逃跑兩個,剩下四人都在宮殿中各自占據位置,率領家兵列隊紮營,誰也不管老爹齊桓公的喪葬之事。
眾官員得知世子逃亡,不知道朝覲哪個主子了(無所朝宗),就都關上自家大門,不去上班了。
隻有周王室任命的監國上卿國懿仲、高虎兩位老臣心如刀割,就想著解決這件事,可是沒有想到好的辦法。
就這樣,四位公子在朝堂中率兵對峙,不覺間已兩個多月了。
高虎找到國懿仲,說:“諸位公子隻想著爭奪君位,沒有一個人想著為先君治喪,我今天以死力爭,說啥也得給先君收殮了,舉辦葬禮。”
國懿仲說:“你先進去說明,我緊隨在你身後,咱倆一齊舍了老命,來報答齊國世代給予我們高官厚祿的恩德吧(以報累朝爵祿之恩可也)。”
高虎說:“就我們兩個人出麵說話,影響力還不夠大,凡是拿齊國俸祿的,都是臣子,我們就挨家招呼,一齊匯聚朝堂,暫且奉公子無虧主喪,讓他即位,你看怎麽樣?”
國懿仲說:“‘立子以長’,立無虧也說得過去。”
於是四下分頭招呼群臣,約定好時間,一起去哭靈(舉辦喪禮)。
眾官員見兩位老大夫做主,都放開膽子穿上喪服,陸續來到朝堂。
寺貂(寺人豎貂)攔住問道:“老大夫這次來是什麽意思啊?”
高虎說:“眾公子相持對峙,沒完沒了,也沒有結束的日期。我們是專門為了請公子主喪而來,沒有別的意思。”
豎貂施禮,請進來,國懿仲及群臣都跟隨入內,直接來到朝堂,對無虧說:“我們都知道:‘父母之恩,猶天地也。’所以當兒子的,生前就好好孝敬,死後就以禮安葬,還沒有聽說父親死後不給安葬,隻顧爭權奪利的呢?(故為人子者,生則致敬,死則殯葬,未聞父死不殮,而爭富貴者)。況且,君主是臣子的榜樣,是表率,君主既然不孝,臣子怎麽會忠誠呢?今天先君已死六十七天了,還沒有收殮入棺,公子你雖然坐在正殿的位置,難道心裏就安寧嗎(且君者臣之表,君既不孝,臣何忠焉,今先君已死六十七日矣,尚未入棺,公子雖禦正殿,於心安乎)?”
說完,群臣都伏地痛哭。
無虧也哭了,說:“我太不孝了,老天都知道我的罪過了。我不是不想主辦喪禮,怎奈被其他公子逼迫的沒有辦法啊(孤之不孝。罪通於天。孤非不欲成喪禮,其如元等之見逼何)?”
國懿仲說:“太子已逃亡國外,眾公子中隻有你年紀最大,你如果能夠主持喪事,收殮先君,那麽君主的位子就是你的了。其他的公子,雖然占據在殿門,我去以忠義勸說他們,誰還敢與你爭奪呢?”
無虧收淚下拜,說:“這正是我的心願啊。”
高虎吩咐雍巫(易牙)仍然把守殿廡。眾公子隻要披麻戴孝進來的,就放行,如有攜帶武器的,就立即捉拿處斬。
注:【殿廡:大殿四周的走廊、廊屋】
豎貂進入寢宮,安排殮葬。
卻說齊桓公的屍身在床上,時間太久了,雖然是在冬天,依然血肉狼藉,屍身腐爛,生出很多的蛆蟲,都爬到牆外了。起初大家還不知道這些蛆蟲是從哪裏來的呢,等到進入寢宮,打開窗槅(ge窗上的格子),隻見蟲攢(cuan)屍骨(蛆蟲成堆的爬滿屍體),太淒慘了。無虧放聲大哭,群臣也都哭了。
當天就用棺材盛殮,皮肉都腐爛了,就用衣服、帶子包裹著,草草地放入棺槨。
隻有晏蛾兒麵色如生,形體不變。高虎等人知道這是忠烈的女人,歎息不已,也命令用棺槨入殮。
高虎等率領群臣奉無虧坐在主喪的位置,眾人各個按照職位大小依次哭臨。當晚,大家都在靈柩旁邊安歇。
注:【哭臨:指帝後或其他重要人物死喪時,在特定時間內眾人集體在靈前吊祭哭泣以表達哀悼】
卻說公子元、潘、商人,率領家丁列營在外,見高、國老臣率領群臣喪服入內,不知道發生什麽事了,後來聽說桓公已經入殮,舉辦喪禮了,並且擁戴無虧為君,都互相傳話說:“高、國二老主持大事,我們就不能與無虧爭奪了。”
於是都把家丁遣散,也都披麻戴孝,進入宮中參加葬禮,都大哭不止。
當時若沒有國、高二老勸說無虧,這件事真不知道如何收場呢。
胡曾先生有詩歎曰:
違背忠臣寵佞臣,致令骨肉肆紛爭。
若非高國行和局,白骨堆床葬不成。
這是發生在公元前643年的事。
此時齊桓公的六個兒子的態度及動作如下:
太子(世子)昭被易牙、豎貂追殺,跑了,逃亡去了宋國;
長衛姬之子無虧,在豎貂、易牙的擁護下坐住正殿的位置;
葛贏之子潘,在衛公子開方的擁護下,在右側大殿紮營;
少衛姬之子元,在左殿紮營;
密姬之子商人,在朝門紮營;
宋華子之子雍,怕事,逃奔秦國。秦穆公任命為大夫。
注:【五子奪位:
公元前643年,齊桓公死後,易牙與豎貂殺死諸多大臣,立公子無虧為君,太子昭逃亡宋國。
公元前642年,宋襄公出兵護送太子昭回國為君,史稱齊孝公。齊人殺死無虧。
公元前633年,齊孝公十年,齊孝公死了。公子潘殺死齊孝公兒子公子舍,自立為君,史稱齊昭公。這一年,晉文公重耳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軍,周天子封晉文公為霸主,晉文公稱霸時代開始。
公元前614年,即齊昭公十九年,齊昭公卒。公子商人在齊昭公墓前殺死齊昭公兒子公子舍,自立為君,史稱齊懿公。
公元前609年,即齊懿公四年,齊懿公被丙戎、庸職殺死,齊人迎立公子元即位,史稱齊惠公。公元前599年,即齊惠公十年,齊惠公卒。至此,齊桓公的兒子們爭奪君位的戰鬥終於落下帷幕。共曆時44年。】
六人之中逃跑兩個,剩下四人都在宮殿中各自占據位置,率領家兵列隊紮營,誰也不管老爹齊桓公的喪葬之事。
眾官員得知世子逃亡,不知道朝覲哪個主子了(無所朝宗),就都關上自家大門,不去上班了。
隻有周王室任命的監國上卿國懿仲、高虎兩位老臣心如刀割,就想著解決這件事,可是沒有想到好的辦法。
就這樣,四位公子在朝堂中率兵對峙,不覺間已兩個多月了。
高虎找到國懿仲,說:“諸位公子隻想著爭奪君位,沒有一個人想著為先君治喪,我今天以死力爭,說啥也得給先君收殮了,舉辦葬禮。”
國懿仲說:“你先進去說明,我緊隨在你身後,咱倆一齊舍了老命,來報答齊國世代給予我們高官厚祿的恩德吧(以報累朝爵祿之恩可也)。”
高虎說:“就我們兩個人出麵說話,影響力還不夠大,凡是拿齊國俸祿的,都是臣子,我們就挨家招呼,一齊匯聚朝堂,暫且奉公子無虧主喪,讓他即位,你看怎麽樣?”
國懿仲說:“‘立子以長’,立無虧也說得過去。”
於是四下分頭招呼群臣,約定好時間,一起去哭靈(舉辦喪禮)。
眾官員見兩位老大夫做主,都放開膽子穿上喪服,陸續來到朝堂。
寺貂(寺人豎貂)攔住問道:“老大夫這次來是什麽意思啊?”
高虎說:“眾公子相持對峙,沒完沒了,也沒有結束的日期。我們是專門為了請公子主喪而來,沒有別的意思。”
豎貂施禮,請進來,國懿仲及群臣都跟隨入內,直接來到朝堂,對無虧說:“我們都知道:‘父母之恩,猶天地也。’所以當兒子的,生前就好好孝敬,死後就以禮安葬,還沒有聽說父親死後不給安葬,隻顧爭權奪利的呢?(故為人子者,生則致敬,死則殯葬,未聞父死不殮,而爭富貴者)。況且,君主是臣子的榜樣,是表率,君主既然不孝,臣子怎麽會忠誠呢?今天先君已死六十七天了,還沒有收殮入棺,公子你雖然坐在正殿的位置,難道心裏就安寧嗎(且君者臣之表,君既不孝,臣何忠焉,今先君已死六十七日矣,尚未入棺,公子雖禦正殿,於心安乎)?”
說完,群臣都伏地痛哭。
無虧也哭了,說:“我太不孝了,老天都知道我的罪過了。我不是不想主辦喪禮,怎奈被其他公子逼迫的沒有辦法啊(孤之不孝。罪通於天。孤非不欲成喪禮,其如元等之見逼何)?”
國懿仲說:“太子已逃亡國外,眾公子中隻有你年紀最大,你如果能夠主持喪事,收殮先君,那麽君主的位子就是你的了。其他的公子,雖然占據在殿門,我去以忠義勸說他們,誰還敢與你爭奪呢?”
無虧收淚下拜,說:“這正是我的心願啊。”
高虎吩咐雍巫(易牙)仍然把守殿廡。眾公子隻要披麻戴孝進來的,就放行,如有攜帶武器的,就立即捉拿處斬。
注:【殿廡:大殿四周的走廊、廊屋】
豎貂進入寢宮,安排殮葬。
卻說齊桓公的屍身在床上,時間太久了,雖然是在冬天,依然血肉狼藉,屍身腐爛,生出很多的蛆蟲,都爬到牆外了。起初大家還不知道這些蛆蟲是從哪裏來的呢,等到進入寢宮,打開窗槅(ge窗上的格子),隻見蟲攢(cuan)屍骨(蛆蟲成堆的爬滿屍體),太淒慘了。無虧放聲大哭,群臣也都哭了。
當天就用棺材盛殮,皮肉都腐爛了,就用衣服、帶子包裹著,草草地放入棺槨。
隻有晏蛾兒麵色如生,形體不變。高虎等人知道這是忠烈的女人,歎息不已,也命令用棺槨入殮。
高虎等率領群臣奉無虧坐在主喪的位置,眾人各個按照職位大小依次哭臨。當晚,大家都在靈柩旁邊安歇。
注:【哭臨:指帝後或其他重要人物死喪時,在特定時間內眾人集體在靈前吊祭哭泣以表達哀悼】
卻說公子元、潘、商人,率領家丁列營在外,見高、國老臣率領群臣喪服入內,不知道發生什麽事了,後來聽說桓公已經入殮,舉辦喪禮了,並且擁戴無虧為君,都互相傳話說:“高、國二老主持大事,我們就不能與無虧爭奪了。”
於是都把家丁遣散,也都披麻戴孝,進入宮中參加葬禮,都大哭不止。
當時若沒有國、高二老勸說無虧,這件事真不知道如何收場呢。
胡曾先生有詩歎曰:
違背忠臣寵佞臣,致令骨肉肆紛爭。
若非高國行和局,白骨堆床葬不成。
這是發生在公元前643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