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四公子對峙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 作者:陳七文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前643年冬十月,齊桓公被易牙、豎貂封鎖寢宮,趕走侍從,築起高牆,不給飲食,餓死在宮中。
死時身邊隻有一個賤妾晏蛾兒,還是偷著翻牆進來的,晏蛾兒隨後自殺殉葬。
齊桓公在位共四十三年,壽七十三歲。
當晚,小內侍鑽牆洞進去查看,見寢室堂柱之下,血泊中死了一個人,驚慌跑出來,報告給易牙、豎貂二人,說:“主公已經觸柱自盡了。”
易牙、豎貂二人不相信,命令內侍把牆洞挖大一些,二人親自進來查看,見是一個女人的屍體,大驚。
內侍有認識的,說:“這是晏蛾兒。”
再看床上,兩扇窗欞,掩蓋著齊桓公屍體,不知道是什麽時候死的。
豎貂就商議發喪的事情,易牙說:“先別急,等等,必須先確定了長公子的君位,然後發喪,以免眾公子爭奪。”
豎貂同意這個觀點。
二人來到長衛姬宮中,私下裏報告說:“先公已薨逝了。按照長幼的次序,應該夫人的兒子為君。但先公在世時,曾將公子昭托付給宋公,讓他在先公死後扶立為太子,以繼承君位,群臣多有知道這件事的人。倘若聽到先公死了,必然會擁立公子昭為君。依我看,不如乘今晚都不知道先公死訊的時候,率領本宮甲士,追殺太子昭,然後奉長公子無虧即位,那麽這件大事就算確定下來了。”
長衛姬說:“我一個女人,不知道這事該怎麽辦,一切都按照你們二位的意見辦吧。”
於是易牙、豎貂二人率領宮中甲士數百人,殺入東宮,捉拿世子昭。
注:1.【宮中甲士:宮中的衛隊,宮中的私人武裝】
2.【東宮:太子、世子的居住宮殿】
且說世子昭,連日來不能進入宮中探望父親的病情,心中悶悶不樂。
當晚正挑燈獨坐,恍惚之間,似夢非夢,見一個女人來到跟前,對他說:“太子還不趕快逃走,大禍臨頭了!我是晏蛾兒,奉先公的命令,特意前來報信。”
公子昭就要磕頭拜謝,晏蛾兒就把他一推,如墜萬丈深淵,忽然驚醒,不見了晏蛾兒。
這個夢境太離奇了,不可不信。
急忙呼喚內侍拿著行燈(燈籠)跟隨,打開小門,徒步來到上卿高虎的家中。
高虎迎接進入廳堂,問這麽晚了,發生什麽事了?公子昭就把事情敘述一遍。
高虎說:“主公生病半個多月了,被奸臣阻擋,什麽信息也不知道。世子的這個夢,凶多吉少,夢中口稱先公,主公必定已經薨逝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世子應該暫時離開國內,以防不測。”
公子昭問:“到哪裏可以安身呢?”
高虎說:“主公曾將世子托付給宋公,如今應該前往宋國,宋公必然能夠幫助。我是守國的大臣,不敢與世子一同出逃。我有門下士人崔夭,現在掌管都城東門鑰匙,我讓他打開城門,世子可以乘著夜色,出城逃亡去吧。”
剛說完這些話,門衛來報告:“宮中甲士包圍了東宮。”
世子昭聽後嚇得麵色如土。
高虎讓世子昭換了衣服,打扮成隨從模樣,派心腹人跟隨,來到東門,傳達高虎的命令,讓崔夭打開城門,放世子昭出去。
崔夭說:“主公死活的消息還不知道呢,我私自放走了世子,這罪過肯定是免不了了,世子還沒有人服侍,如果不嫌棄我崔夭,我願意追隨世子一起流亡。”
世子昭大喜,說:“你願意跟隨我,太好了。”
當即打開城門,崔夭見有隨行車仗(車輿和兵仗),讓世子登車,自己執轡(手持馬韁繩駕車),前往宋國急急而去。
卻說易牙、豎貂二人,率領宮甲,包圍了東宮,四處搜尋,也沒有見到世子的蹤影。
看看天色將明,易牙說:“我們擅自包圍東宮,隻是要出其不意捉拿世子,如若天明,被其他公子發覺,搶先占據朝堂,那就壞了大事了。不如暫且退回宮中,擁立長公子無虧,看看群臣的反應如何,再做其他的打算吧。”
二人收兵,還沒有回到宮中,就看到朝門大開,百官紛紛到來,有:高氏、國氏、管氏、鮑氏、陳氏、隰氏、南郭氏、北郭氏、閭丘氏這一班子孫臣庶(臣民),這些人名就不提了。這些眾官員聽到易牙、豎貂二人率領許多甲士出宮,料想到宮中必然有事,就都到朝房打探消息,這時宮中已經傳出齊侯去世的消息了。
又聽到東宮被包圍,不用說,就是奸臣乘機作亂。“那世子是先公所立,若世子有個好歹,我們這幫人還有啥臉麵做齊國的臣子?”
大家議論紛紛,正商議去救援世子,恰好易牙、豎貂二人帶兵回來,眾官員一擁而上,七嘴八舌,問到:“世子在哪裏?”
易牙拱手答禮說:“世子無虧,就在宮中。”
眾人說:“無虧未曾受命冊立,並不是我們的君主!快還我們世子昭來!”
豎貂手持寶劍,大聲說:“昭已經逃跑了,現在奉先公遺命,立長公子無虧為君,有不服從的,斬!”
眾人憤憤不平,亂嚷亂罵:“都是你這班奸佞,欺死蔑生,擅權廢置。你若立了無虧,我等誓不為臣!”
注:1.【奸佞:奸邪獻媚的小人】
2.【欺死蔑生:欺負死去的,蔑視活著的】
3.【擅權廢置:擅自使用權利幹預君位的罷免和確立】
大夫管平挺身而出,說:“今天先打死這兩個奸臣,除掉禍根,然後再說!”
手挺牙芴(wu把象牙手板當武器了),望豎貂腦門就打來,豎貂用寶劍架住。
眾官員都要上前相助,隻見易牙大聲喝到:“甲士們,趕快動手!”
數百名甲士,一起向前,將眾官員一頓亂砍。
眾官員手無寸鐵,寡不敵眾,弱不強敵,如何招架得住。
百官死於亂軍之中者,十分之三,帶傷者更多,都亂竄逃出朝門去了。
易牙、豎貂二人,殺散眾官員,天已經大亮了。
於是從宮中扶出公子無虧,來到朝堂即位。
內侍們擊鼓鳴鍾,甲士環列兩邊,階下拜舞稱賀者,隻有易牙、豎貂二人,無虧又慚又怒。
易牙上奏說:“大喪未發,群臣還不知道送舊,怎麽知道迎新呢。這件事必須召國、高二老入朝,才能號召百官,用以壓服眾人。”
無虧同意,派遣內侍分頭宣召右卿國懿仲、左卿高虎。
國、高二氏是周天子所任命的監國之臣,世代襲承上卿的職位,群僚欽服(眾官員都欽佩、服從)。
國懿仲、高虎聽到內侍傳話,知道齊侯已死,就不穿朝服了,而是披麻戴孝,入朝奔喪。
易牙、豎貂二人急忙迎出門外,說:“今天新君禦殿,老大夫權且從吉。”
注:1.【禦殿:禦朝,主持朝會】
2.【權且從吉:暫且順從吉利這方麵的事,扶立新君的事為吉】
國、高二老齊聲回答說:“還沒有給舊的君主辦理喪事,就先拜見新的君主,這不符合禮法。誰不是先公的兒子?你讓老夫如何選擇?隻有能夠主持喪禮的,才能有資格成為新的君主!”
易牙、豎貂無話可說。
國、高二老就在門外,望空再拜,大哭而出。
無虧說:“大喪沒有舉行葬禮,群臣又不服,如今怎麽辦呢?”
豎貂說:“今天這事,就如與老虎搏鬥,有力量的才能勝出。主上你就隻管坐住正殿的位置,我等列兵在兩邊廊下,等待有公子入朝的,就用武力劫持他。”
無虧同意按照他的計劃執行。
長衛姬把所有的本宮甲士都派出去了,凡是內侍都穿上軍裝,宮女中長得高大有力氣的,也武裝起來,湊數。
易牙、豎貂各統帥一半,分別布置在宮殿兩邊廊下。
且說衛公子開方,聽到易牙、豎貂擁立無虧,就對葛贏之子潘說:“太子昭不知道跑哪裏去了。若是無虧可以立為君主,為什麽你不能呢?”
於是也把全部家丁武裝起來,來到宮殿列隊紮營在右側大殿。
密姬之子商人,與少衛姬之子元共同商議:“都是先公骨血,江山也都有我們一份。公子潘已經占據右殿,我們就占據左殿。世子昭如果前來,大家讓位給他。如果他不來,就把齊國分為四份,大家均分。”
公子元認為有道理,於是也各自帶領門下所養勇士,成隊而來。
公子元列隊紮營在左殿。
公子商人列隊紮營在朝門。互為犄角之勢。
易牙、豎貂畏懼三公子人多勢眾,牢牢把持正殿,不敢主動出擊。
三個公子又畏懼易牙、豎貂勢力強大,也不敢動作。
於是各守軍營,謹防衝突。
當時隻有公子雍怕事,逃奔秦國,秦穆公任命為大夫。
正是:“朝中成敵國,路上行人絕。”
有詩為證:
鳳閣龍樓虎豹嘶,紛紛戈甲滿丹樨。
分明四虎爭殘肉,那個降心肯伏低。
這是發生在公元前643年的事。
死時身邊隻有一個賤妾晏蛾兒,還是偷著翻牆進來的,晏蛾兒隨後自殺殉葬。
齊桓公在位共四十三年,壽七十三歲。
當晚,小內侍鑽牆洞進去查看,見寢室堂柱之下,血泊中死了一個人,驚慌跑出來,報告給易牙、豎貂二人,說:“主公已經觸柱自盡了。”
易牙、豎貂二人不相信,命令內侍把牆洞挖大一些,二人親自進來查看,見是一個女人的屍體,大驚。
內侍有認識的,說:“這是晏蛾兒。”
再看床上,兩扇窗欞,掩蓋著齊桓公屍體,不知道是什麽時候死的。
豎貂就商議發喪的事情,易牙說:“先別急,等等,必須先確定了長公子的君位,然後發喪,以免眾公子爭奪。”
豎貂同意這個觀點。
二人來到長衛姬宮中,私下裏報告說:“先公已薨逝了。按照長幼的次序,應該夫人的兒子為君。但先公在世時,曾將公子昭托付給宋公,讓他在先公死後扶立為太子,以繼承君位,群臣多有知道這件事的人。倘若聽到先公死了,必然會擁立公子昭為君。依我看,不如乘今晚都不知道先公死訊的時候,率領本宮甲士,追殺太子昭,然後奉長公子無虧即位,那麽這件大事就算確定下來了。”
長衛姬說:“我一個女人,不知道這事該怎麽辦,一切都按照你們二位的意見辦吧。”
於是易牙、豎貂二人率領宮中甲士數百人,殺入東宮,捉拿世子昭。
注:1.【宮中甲士:宮中的衛隊,宮中的私人武裝】
2.【東宮:太子、世子的居住宮殿】
且說世子昭,連日來不能進入宮中探望父親的病情,心中悶悶不樂。
當晚正挑燈獨坐,恍惚之間,似夢非夢,見一個女人來到跟前,對他說:“太子還不趕快逃走,大禍臨頭了!我是晏蛾兒,奉先公的命令,特意前來報信。”
公子昭就要磕頭拜謝,晏蛾兒就把他一推,如墜萬丈深淵,忽然驚醒,不見了晏蛾兒。
這個夢境太離奇了,不可不信。
急忙呼喚內侍拿著行燈(燈籠)跟隨,打開小門,徒步來到上卿高虎的家中。
高虎迎接進入廳堂,問這麽晚了,發生什麽事了?公子昭就把事情敘述一遍。
高虎說:“主公生病半個多月了,被奸臣阻擋,什麽信息也不知道。世子的這個夢,凶多吉少,夢中口稱先公,主公必定已經薨逝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世子應該暫時離開國內,以防不測。”
公子昭問:“到哪裏可以安身呢?”
高虎說:“主公曾將世子托付給宋公,如今應該前往宋國,宋公必然能夠幫助。我是守國的大臣,不敢與世子一同出逃。我有門下士人崔夭,現在掌管都城東門鑰匙,我讓他打開城門,世子可以乘著夜色,出城逃亡去吧。”
剛說完這些話,門衛來報告:“宮中甲士包圍了東宮。”
世子昭聽後嚇得麵色如土。
高虎讓世子昭換了衣服,打扮成隨從模樣,派心腹人跟隨,來到東門,傳達高虎的命令,讓崔夭打開城門,放世子昭出去。
崔夭說:“主公死活的消息還不知道呢,我私自放走了世子,這罪過肯定是免不了了,世子還沒有人服侍,如果不嫌棄我崔夭,我願意追隨世子一起流亡。”
世子昭大喜,說:“你願意跟隨我,太好了。”
當即打開城門,崔夭見有隨行車仗(車輿和兵仗),讓世子登車,自己執轡(手持馬韁繩駕車),前往宋國急急而去。
卻說易牙、豎貂二人,率領宮甲,包圍了東宮,四處搜尋,也沒有見到世子的蹤影。
看看天色將明,易牙說:“我們擅自包圍東宮,隻是要出其不意捉拿世子,如若天明,被其他公子發覺,搶先占據朝堂,那就壞了大事了。不如暫且退回宮中,擁立長公子無虧,看看群臣的反應如何,再做其他的打算吧。”
二人收兵,還沒有回到宮中,就看到朝門大開,百官紛紛到來,有:高氏、國氏、管氏、鮑氏、陳氏、隰氏、南郭氏、北郭氏、閭丘氏這一班子孫臣庶(臣民),這些人名就不提了。這些眾官員聽到易牙、豎貂二人率領許多甲士出宮,料想到宮中必然有事,就都到朝房打探消息,這時宮中已經傳出齊侯去世的消息了。
又聽到東宮被包圍,不用說,就是奸臣乘機作亂。“那世子是先公所立,若世子有個好歹,我們這幫人還有啥臉麵做齊國的臣子?”
大家議論紛紛,正商議去救援世子,恰好易牙、豎貂二人帶兵回來,眾官員一擁而上,七嘴八舌,問到:“世子在哪裏?”
易牙拱手答禮說:“世子無虧,就在宮中。”
眾人說:“無虧未曾受命冊立,並不是我們的君主!快還我們世子昭來!”
豎貂手持寶劍,大聲說:“昭已經逃跑了,現在奉先公遺命,立長公子無虧為君,有不服從的,斬!”
眾人憤憤不平,亂嚷亂罵:“都是你這班奸佞,欺死蔑生,擅權廢置。你若立了無虧,我等誓不為臣!”
注:1.【奸佞:奸邪獻媚的小人】
2.【欺死蔑生:欺負死去的,蔑視活著的】
3.【擅權廢置:擅自使用權利幹預君位的罷免和確立】
大夫管平挺身而出,說:“今天先打死這兩個奸臣,除掉禍根,然後再說!”
手挺牙芴(wu把象牙手板當武器了),望豎貂腦門就打來,豎貂用寶劍架住。
眾官員都要上前相助,隻見易牙大聲喝到:“甲士們,趕快動手!”
數百名甲士,一起向前,將眾官員一頓亂砍。
眾官員手無寸鐵,寡不敵眾,弱不強敵,如何招架得住。
百官死於亂軍之中者,十分之三,帶傷者更多,都亂竄逃出朝門去了。
易牙、豎貂二人,殺散眾官員,天已經大亮了。
於是從宮中扶出公子無虧,來到朝堂即位。
內侍們擊鼓鳴鍾,甲士環列兩邊,階下拜舞稱賀者,隻有易牙、豎貂二人,無虧又慚又怒。
易牙上奏說:“大喪未發,群臣還不知道送舊,怎麽知道迎新呢。這件事必須召國、高二老入朝,才能號召百官,用以壓服眾人。”
無虧同意,派遣內侍分頭宣召右卿國懿仲、左卿高虎。
國、高二氏是周天子所任命的監國之臣,世代襲承上卿的職位,群僚欽服(眾官員都欽佩、服從)。
國懿仲、高虎聽到內侍傳話,知道齊侯已死,就不穿朝服了,而是披麻戴孝,入朝奔喪。
易牙、豎貂二人急忙迎出門外,說:“今天新君禦殿,老大夫權且從吉。”
注:1.【禦殿:禦朝,主持朝會】
2.【權且從吉:暫且順從吉利這方麵的事,扶立新君的事為吉】
國、高二老齊聲回答說:“還沒有給舊的君主辦理喪事,就先拜見新的君主,這不符合禮法。誰不是先公的兒子?你讓老夫如何選擇?隻有能夠主持喪禮的,才能有資格成為新的君主!”
易牙、豎貂無話可說。
國、高二老就在門外,望空再拜,大哭而出。
無虧說:“大喪沒有舉行葬禮,群臣又不服,如今怎麽辦呢?”
豎貂說:“今天這事,就如與老虎搏鬥,有力量的才能勝出。主上你就隻管坐住正殿的位置,我等列兵在兩邊廊下,等待有公子入朝的,就用武力劫持他。”
無虧同意按照他的計劃執行。
長衛姬把所有的本宮甲士都派出去了,凡是內侍都穿上軍裝,宮女中長得高大有力氣的,也武裝起來,湊數。
易牙、豎貂各統帥一半,分別布置在宮殿兩邊廊下。
且說衛公子開方,聽到易牙、豎貂擁立無虧,就對葛贏之子潘說:“太子昭不知道跑哪裏去了。若是無虧可以立為君主,為什麽你不能呢?”
於是也把全部家丁武裝起來,來到宮殿列隊紮營在右側大殿。
密姬之子商人,與少衛姬之子元共同商議:“都是先公骨血,江山也都有我們一份。公子潘已經占據右殿,我們就占據左殿。世子昭如果前來,大家讓位給他。如果他不來,就把齊國分為四份,大家均分。”
公子元認為有道理,於是也各自帶領門下所養勇士,成隊而來。
公子元列隊紮營在左殿。
公子商人列隊紮營在朝門。互為犄角之勢。
易牙、豎貂畏懼三公子人多勢眾,牢牢把持正殿,不敢主動出擊。
三個公子又畏懼易牙、豎貂勢力強大,也不敢動作。
於是各守軍營,謹防衝突。
當時隻有公子雍怕事,逃奔秦國,秦穆公任命為大夫。
正是:“朝中成敵國,路上行人絕。”
有詩為證:
鳳閣龍樓虎豹嘶,紛紛戈甲滿丹樨。
分明四虎爭殘肉,那個降心肯伏低。
這是發生在公元前643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