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51年,晉惠公(夷吾)在秦國的幫助下繼位。


    自從晉惠公即位後,晉國連年莊稼歉收,到了第五年,即公元前647年,又是顆粒無收的一年,倉庫也空了,百姓都沒有吃的了。


    晉惠公想要向其他國買些糧食(乞糴(di)於他邦),心裏想隻有秦國是近鄰,而且還是姻親關係,可是之前約定割讓五國的事沒有兌現,不好意思開口啊。


    注:【糴(di),買入;糶tiao,賣出。相對應的字詞】


    郤芮(xi rui)說:“我們並不是背棄與秦國的約定,隻是請求暫緩時日而已。如果乞求買糧食而秦國不賣給我們,那就是秦國不給麵子,那麽我們不兌現承諾也就理所當然了。”


    晉惠公同意這個觀點。


    就派大夫慶鄭拿著禮物前往秦國請求買糧(慶鄭持寶玉如秦告糴)。


    秦穆公召集群臣商議:“晉國承諾的五個城池不兌現,如今由於饑荒前來請求援助糧食,給還是不給呢?”


    蹇叔、百裏奚同聲說:“天災流行,哪個國家都有,救災援助鄰國,是正常的天理。順應天理做事,上天必然會賜福給我們。好人有好報嘛。”


    秦穆公說:“我給與晉國的恩惠太多了。”


    公孫枝說:“如果再次幫助他而能得到回報,對於秦國也沒有什麽損失。如果他不回報,理虧的就是他們了。民眾怨恨君主,那樣還能與我們做對嗎?應該援助他們(民憎其上,孰與我敵,君必與之)。”


    丕豹惦記著父親被殺的仇恨,揮舞著手臂說:“晉侯無道,天降之災,乘著他們饑荒饑餓討伐他,把晉國消滅了,這是最好的時機啊!”


    繇餘說:“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僥幸以成功。還是賣給他們糧食吧。”


    秦穆公說:“負心於我的,是晉國的君主,但是遭受饑餓的,卻是百姓啊!我不忍心因為和他們君主有私人恩怨,就把災禍轉嫁到老百姓頭上啊。”


    於是發送數萬斛(hu)的糧食,在渭水(渭河)上用船隻送到河(黃河)、汾(汾河,黃河第二大支流)、雍(陝西鳳翔區)、絳(山西曲沃)等晉國的各個地方,舳舮(zhu lu)相接,稱為“泛舟之役”,以解救晉國的饑荒。


    晉國人民都歡呼雀躍。


    注:1.【斛:hu,量器名。方形,口小,底大。古時以十鬥為一斛】


    2.【渭水:渭河,古稱渭水,是黃河最大支流】


    3.【舳舮:zhu lu,船頭和船尾的並稱】


    這是發生在公元前647年的事。


    史官有詩讚穆公之善雲:


    晉君無道致天災,雍絳紛紛送粟來。


    誰肯將恩施怨者?穆公德量果奇哉!


    第二年,即公元前646年,秦國鬧了災荒,晉國反而大獲豐收。


    秦穆公對蹇叔、百裏奚說:“我今天才明白你倆說的話了,豐收和災荒都會有的啊(豐凶互有)。如果我去年冬天不援助晉國糧食,今年咱們發生饑荒,就不好跟晉國開口了啊。”


    丕豹說:“晉侯貪而無信,就是我們去請求他賣給我們糧食,他也肯定不會答應的。”


    穆公認為他不會這麽做的,於是派冷至也帶著禮物前往晉國求糧。


    晉惠公就要答應把黃河以西收成的糧食,發送到秦國以回報這個情義。


    這時郤芮阻止了,說:“君主您給了秦國糧食,也要將五座城池兌現給他嗎?”


    晉惠公說:“我隻是給他援助糧食,怎麽會給他土地城池呢?”


    郤芮說:“那麽您為什麽給他糧食呢?”


    晉惠公說:“也是報答他的‘泛舟之役’嘛。”


    郤芮說:“如果把泛舟當做秦國的恩德,那麽當年秦國幫助您坐上君主的位子,這個恩德更大。主公您舍棄大的恩德而回報小的恩德,您是怎麽想的呢(君舍其大而報其小,何哉)?”


    慶鄭說:“臣去年奉命去秦國請求買入糧食,秦君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一諾無辭),情真意切。如今反過頭來不賣給他們糧食,秦國就會非常怨恨我們了。”


    呂飴甥說:“秦國賣給晉國糧食,並不是對晉國好,隻是為了希望能夠得到土地城池。現在,不給他糧食,秦國怨恨,給了糧食而不給城池,他還是怨恨,既然都是怨恨,為啥還要給他糧食呢?”


    (死豬不怕開水燙,就得罪到底了,怎麽地吧!這就是小人啊。)


    慶鄭說:“慶幸別人的災禍,就是不仁;背棄別人的恩德,就是不義。不仁不義,怎麽還能守住國土家園(幸人之災,不仁;背人之施,不義。不仁不義,何以守國)?”


    韓簡說:“慶鄭說得對。如果去年秦國不給我們糧食,主公你怎麽想呢(使去歲秦閉我糴,君意何如)?”


    虢射說:“去年老天讓我們鬧饑荒是給秦國機會,秦國不會利用這個機會兼並我晉國,反而賣給我糧食,是他太傻了(去歲天饑晉以授秦,秦弗知取,而貸我粟,是其愚也);今年老天讓他鬧饑荒而給我晉國機會,晉國為何要違背天意而不去攻擊秦國呢(今歲天饑秦以授晉,晉奈何逆天而不取)?依我看,不如約會梁伯(梁國君主),乘這個機會攻擊秦國,勝利後兩家平分土地,這才是上策啊。”


    (又來一個陰損毒辣的小人,盡是陰損的主意)


    晉惠公聽從了虢射的主意,就拒絕了冷至的請求,說:“我們也是連年饑荒,百姓流離,今年稍微好一點,流亡的百姓剛逐漸返鄉,僅僅能夠自己吃飽,還沒有能力幫助你們啊。”


    冷至說:“我家主公考慮到秦晉兩家有姻親關係,沒有追責土地城池的事,也沒有不賣給你們糧食,堅持說:這是‘同病相憐’啊。我家主公在您危急的時刻給予幫助,然而沒有得到您的回報,我很難回去交代啊。”


    呂飴甥、郤芮大喝道:“你上次與丕鄭父合謀,用厚禮引誘我倆,幸虧我識破你的奸計,沒有落入圈套,如今又來花言巧語!你回去告訴你主子,要想吃到我晉國的糧食,除非用武力來取。”


    冷至憤怒地離去。


    慶鄭出了朝堂,對太史郭偃說:“晉侯背德怒鄰,禍立至矣。”


    郭偃說:“今年秋天沙鹿山崩,草木都被湮滅了。夫山川,國之主也,晉將有亡國之禍,其在此乎?”


    注:【沙鹿山,今稱沙麓山,位於冀魯豫三省交界地,河北大名縣。因五隻梅花鹿得名,記載於《穆天子傳》。大名縣現在的南北沙窩廟、沙河路、大龍、土門頭、勸善等村,是沙麓山遺址。周王朝時代,沙麓山高大巍峨,矗立在黃河東岸。西麓的黃河渡口,是東西來往的必經之地。春秋時期,齊桓公在沙麓山修建城郭,名為五鹿城。沙麓山是土山,不斷出現山體滑坡,而五鹿城外的一道高峰被森林覆蓋。公元前646年八月,山崩地裂,這道山峰突然崩塌,五鹿城陷入地下,一日之間,高大秀麗的沙麓山變成了土丘雜亂、溝壑縱橫的沙麓墟。沙麓山的崩塌,在春秋列國引起了很大震動。】


    史臣有詩譏諷晉惠公雲:


    泛舟遠道賑饑窮,偏遇秦饑意不同。


    自古負恩人不少,無如晉惠負秦公。


    冷至回複秦君,說:“晉侯不答應給秦國糧食,反而還要糾結梁伯,一同興兵討伐秦國。”


    秦穆公大怒:“人之無道,乃至出於意料若此!寡人將先破梁,而後伐晉。”


    這是發生在公元前647年的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七文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七文者並收藏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