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領八國軍隊討伐楚國。由於楚國大夫屈完的斡旋,最終在召陵(河南漯河市召陵區)簽訂盟約,楚國同意結盟,並承諾承認周王室的統治地位,答應向周王室稱臣納貢。


    等到齊桓公帶領八國聯軍撤退回國,楚成王又反悔了,就不想給周王室供奉包茅(茅草,箐茅)了,也就是不想向周王室稱臣納貢了。


    屈完說:“不能對齊國失信。如果我國與周王室斷絕了關係,那就是把齊國推向了周王室,使齊國獨自受寵。現在就借此機會與周王室交好,那麽我國就與齊國共同在朝廷有話語權了(不可以失信於齊。且楚惟絕周,故使齊得私之以為重,若假此以自通於周,則我與齊共之矣)。”


    楚成王說:“我和周王都是王,這要是碰在一起怎麽稱呼呢(奈二王何)?”


    屈完說:“那就避開涉及爵位的事,您隻自稱遠臣某就行了(不序爵,但稱遠臣某可也)。”


    楚成王同意了。


    於是派屈完為使臣,帶著箐茅十車,加上金銀財寶,前往京城送給周天子。


    周惠王大喜,說:“楚國已經很久不來朝貢了,今天如此忠順,是先王保佑顯靈了嗎(楚不共職久矣,今效順如此,殆先王之靈乎)?”


    於是祭告宗廟,並把祭祀的肉賜給楚國使臣(因以胙賜楚),對屈完說:“你們要好好鎮守南方,不要侵擾中原(鎮爾南方,毋侵中國)。”


    屈完再拜,施禮後退出。


    屈完剛走,齊桓公派來的使臣隰朋就來了,把收服楚國的事情匯報給周惠王。


    周惠王對隰朋更加客氣。


    隰朋請求拜見太子,周惠王臉色就陰沉下來,很不高興,但還是讓次子帶與太子一同出來會見隰朋。隰朋暗中觀察周惠王的神色,似有倉皇無主的意思。


    隰朋回到齊國,對齊桓公說:“周王室將要發生變故了。”


    桓公問:“為什麽呢?”


    隰朋說:“周王長子名鄭,是已故皇後薑氏所生,已立為太子多年了。薑皇後死後,次妃陳媯(gui)受寵,繼立為皇後,有個兒子,名帶,皇子帶善於溜須拍馬,周王很是喜愛,稱之為‘太叔’,於是就想要廢太子而立帶。我觀察周王神色倉皇,必然這事正在預謀之中,恐怕‘小弁(bian)’的故事,今後又要重演了。主公您作為盟主,不能不幹涉一下呀。”


    注:【小弁;出自《詩經》中的《小雅.小弁》。這是一首充滿著憂憤情緒的哀怨詩,抒情主人公遭受父母拋棄,而內心憂憤哀怨,詩中寫了主人公的孤獨、流浪、失落、痛苦、思考、質問。】


    齊桓公於是找來管仲出謀劃策,管仲回答說:“我有一計,可以保全太子。”


    桓公問到:“啥計策?快說出來聽聽。”


    管仲回答說:“太子受到排擠和質疑,且勢單力孤,主公您現在寫個奏章,就說‘諸侯願意與太子溝通一下感情,請太子出來會見諸侯!’太子一旦出來,與眾諸侯在一起,那麽我們擁戴他,尊敬他,行君臣之禮,確立他的威望,那麽周王就是想要廢掉他,也很難辦到啊。”


    齊桓公讚成。


    於是邀請各路諸侯,約定明年夏天,在首止(河南雎陽縣東南。當時屬於衛國地盤)召開同盟大會。


    又派隰朋去見周惠王,說:“諸侯願意跟太子聯絡感情,以表達尊重君王的情分。”周惠王本來不想讓太子鄭參加聚會,可是齊國說話有力度,且名正言順,不好拒絕,隻好同意了。


    次年春,齊桓公派陳敬仲(陳國公子完)先去首止,建築公館用以接待太子駕臨。


    注:【陳敬仲:陳國公子完,在齊國任職,齊桓公很寵愛。公子完采邑在田邑,後改為田氏。田氏四世孫驅逐齊國宗室和國、高氏,發動政變,取代齊薑氏】


    公元前655年,夏五月,齊、宋、魯、陳、衛、鄭、許、曹八國諸侯齊聚首止。


    周太子鄭也到了,齊桓公率領眾諸侯叩拜。


    子鄭再三謙讓,想以賓主之禮相見。


    齊桓公說:“小白(齊桓公的名)等忝(tian)在藩室(慚愧地居住在封地),見到太子如同見到周王天子一樣,哪敢不磕頭呢?”


    子鄭答謝,說:“大家都休息去吧。”


    當晚,子鄭邀請齊桓公來到自己的臥室,述說太叔帶陰謀奪權的事。


    齊桓公說:“我小白邀請各位大臣、諸侯訂立同盟,共同擁戴太子,請您放心。”


    子鄭感謝不已,就留下齊桓公同住在行宮。


    各諸侯也不敢回國,各自安排食宿,輪番陪伴太子,進獻酒菜,並為隨行人員提供一切開銷。


    子鄭怕時間太長,一直在勞煩諸侯,就要辭別返回京城。


    齊桓公說:“之所以留下與太子相處這麽長時間,就是想要周王天子知道我們愛戴太子,不舍得分開,用以破壞他們的陰謀。如今正是夏季酷熱,稍微等到秋季涼爽,我們就護送太子回到京城。”


    於是定下秋八月回程。


    卻說周惠王見太子鄭這麽長時間了還不回來,知道是齊侯愛戴,就心裏不痛快,加上皇後與叔帶天天在身邊說太子的壞話,心中更加煩悶。


    太宰周公孔來見,周惠王就對他說:“齊侯名義上討伐楚國,實際上沒能使楚國屈服;現在楚國供奉順服,今非昔比,也不見得楚國的威望就不如齊國。齊侯又帶領諸侯容留太子,不知道是何用意,他還把我放在眼裏嗎?我想麻煩太宰寫一封密信給鄭伯,讓他離開齊國而投靠楚國,告訴楚君,同我周王室搞好關係,不要辜負了我的一番好意。”


    太宰周公孔上奏說:“楚國的供奉順服也是在齊國的努力下才這麽做的,吾王怎麽能夠拋棄老交情的伯舅(指齊侯)而親近剛歸順的蠻夷呢(楚之效順亦齊力也,王奈何棄久昵之伯舅,而就乍附之蠻夷乎)?”


    周惠王說:“鄭伯不離開那個聯盟,諸侯就不會散去,誰能保證齊國沒有什麽陰謀呢?我已經決定了,你就照辦吧。”


    太宰沒話說了。


    周惠王寫了一封加蓋玉璽的密信,封貼牢固,交給太宰周公孔,太宰不知道信中寫的啥,隻得派人星夜給鄭伯送到了。


    鄭文公(捷)拆開信,信中寫到:“子鄭(太子)違背父命,結黨營私,不能接替王位了,朕想要立次子帶為太子,叔父(鄭伯)你如果能夠離開齊國的同盟而投靠楚國,與楚國共同輔佐次子,朕願意委任你主管朝政大事。”


    鄭伯大喜,說:“我先君武公、莊公,幾代人在朝廷為官,領導諸侯,沒想到被小國(指虢國)給搶走了位置。厲公有接納、複位周王的功勞,也沒得到重用,如今周王單獨授權給我,朝政大權就要來了,諸大夫諸侯都得向我討好了。”


    大夫孔叔勸諫說:“齊國為了解救我們,出兵伐楚,如今您要背叛齊國而結交楚國,是有悖道德的。況且保護、愛戴太子,是天下的大義,您不能夠特立獨行啊。”


    鄭伯說:“追隨霸主不如追隨周王,況且周王的意思想要廢了太子,我還擁戴太子幹什麽?”


    孔叔說:“周朝廷的王位繼承,隻能是嫡子或長子。周幽王寵愛伯服、周桓王寵愛子克、周莊王寵愛子頹,這幾件事的後果您都是知道的,人心不附,身死無成。您不順從大義,而重蹈五大夫的覆轍,您一定會後悔的呀!”


    大夫申侯說:“天子的命令,誰敢違抗?如果追隨齊侯結盟,是違抗王命,我們離開齊侯後,諸侯必然心疑,心疑就必然離散,那樣這個結盟就不會成功了嘛。”


    鄭文公聽從申侯的意見,假借國內有事,不辭而別。


    齊桓公聽說鄭伯私自逃走,大怒,就要奉太子前去討伐鄭國。


    管仲上奏道:“鄭與周(王室地盤)接壤,這一定是周王室有人引誘他,一個人的去留,不足以阻擋我們的計劃,況且結盟日期快到了,等結盟之後再討伐他吧。”


    齊桓公同意了。


    到了約定結盟的日期,就在首止原有的高壇上,齊、宋、魯、陳、衛、許、曹,共是七國諸侯,歃血為盟。


    太子鄭親自參加,但是不參與歃血,以表示諸侯不敢與太子平起平坐。


    盟詞曰:“凡我同盟,共翼王儲,匡靖王室,有背盟者,申明殛(ji)之!”


    結盟儀式完畢,太子鄭走下台階拱手道謝,說:“諸君以先王之靈,不忘周室,昵就寡人,自文武以下,鹹嘉賴之!況寡人豈敢忘諸君之賜?”


    諸侯都磕頭拜謝。


    次日,太子鄭要返程回京城了,各國都派出戰車兵士護送,齊桓公與衛侯親自送出衛國邊境,太子鄭垂淚而別。


    史官有詩讚雲:


    君王溺愛塚嗣危,鄭伯甘將大義違。


    首止一盟儲位定,綱常賴此免淩夷。


    這就是“首止之盟”。


    這是發生在公元前655年的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七文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七文者並收藏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