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寧母之盟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 作者:陳七文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前655年的“首止之盟”,是由齊桓公發起的,為了擁戴周太子鄭能夠順利繼位,樹立太子的威望,打擊篡位謀權的周王次子帶,所以聯合八國諸侯,在首止舉行擁護太子鄭的集會。
可是在正式開會前,鄭伯接到周天子的密信,要求鄭伯與這個聯盟分手,回頭去投靠楚國,與楚國聯合起來幫助次子帶繼承周朝的王位。
盡管鄭國沒有參加這個“首止之盟”的大會,齊桓公還是如期舉行,成功地與宋、魯、陳、衛、許、曹等諸侯簽約,共是七國諸侯,歃血為盟。
太子鄭親自參加,但是不參與歃血,以表示諸侯不敢與太子平起平坐。
盟詞曰:“凡我同盟,共翼王儲,匡靖王室,有背盟者,申明殛(ji)之!”
次日,太子鄭要返程回京城了,各國都派出戰車兵士護送,齊桓公與衛侯親自送出衛國邊境,太子鄭垂淚而別。
史官有詩讚雲:
君王溺愛塚嗣危,鄭伯甘將大義違。
首止一盟儲位定,綱常賴此免淩夷。
鄭文公(鄭伯)聽說諸侯會盟後,將要討伐鄭國,心裏害怕了,就打算違抗周王的密令,不去投靠楚國了。
楚成王得知鄭伯沒有加入“首止之盟”的團隊,大喜:“這樣一來,鄭國就得向我靠攏了。”
於是派使者前往鄭國先聯係申侯,表達想要與鄭國處好關係的心意。
這裏先介紹一下申侯。
申侯,春秋時期楚國申地人,以前在楚國為官,口才好,討好領導,貪汙受賄,楚文王挺喜歡他,寵信他,到楚文王死的時候,楚文王害怕後來的君主不能容忍他,就給了他大量財物,讓他投奔別的國家避禍,於是申侯逃奔到鄭國,在櫟邑(河南禹州)為鄭厲公做事,鄭厲公也非常寵信他,就跟楚文王寵信他一樣。
等到鄭厲公複辟即位,就任命他為大夫。
由於申侯的這些工作經曆,所以楚國的官員都認識他,跟他關係很好。
注:【申國:薑姓,初封為伯爵。其封地在宗周(周王室京城周邊的區域)以西,在今陝西省眉縣東北,因位於宗周以西,故別稱“西申”。後來申侯之女(就是周平王的母親)成為王後。之後,申伯晉爵為申侯。在周宣王時期,改封申國在南陽,稱為“南申國”,後來南申國被楚國滅亡,所以這裏的地盤就成為楚國的申地了。
南申國被滅亡後,其族人東遷徙到信陽,形成“東申國 ”。
一說申國始封地在河南南陽的唐河、白河流域,建都在今南陽市北謝地。
周宣王改封的“謝地”,位於淮河上遊的今河南信陽,形成“東申國”,而仍以“謝”命名其城,以不忘舊地也。】
申侯私下裏對鄭伯說:“當今天下諸侯,隻有楚國才能夠抗衡齊國,況且還有周王的指示要你投靠楚國呢?您如果不投靠楚國的話,齊、楚兩國都會對你不利,那樣,鄭國就完蛋了!”
鄭文公被他忽悠的相信了這個理論,於是暗地裏派申侯輸款於楚(向楚國暗通情誼)。
注:【輸款:暗通情誼】
周惠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54年
注:【《東周列國誌》原文周惠王二十六年,有誤。周惠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52年薨。】
齊桓公率領同盟諸侯討伐鄭國,圍攻新密(河南鄭州新密市)。
當時申侯還在楚國,聽到這個消息,就對楚成王說:“鄭國之所以願意歸附楚國,是信奉隻有楚國才能夠抗衡齊國的信念。現在鄭國在我的勸說下,已歸附於楚國了,危難時刻您不去救援鄭國,那麽我拿什麽說辭去交差呢?”
楚成王向眾官員詢問對策,令尹子文說:“召陵(河南漯河市召陵區)戰役,許穆公病死在前線軍營中,齊侯愛惜,給與高規格厚葬,所以許國對齊侯感激,關係親密。如果您現在出兵攻打許國,諸侯必然來救,那樣鄭國就可以解圍了嘛。”
楚成王同意這個建議,親自率兵攻打許國,圍困許國都城(河南許昌)。
齊桓公聽說許國被圍攻,就撤出圍攻鄭國的軍隊,前去救援許國。
楚國得到消息,也退兵了。
申侯回到鄭國,自認為說服了楚軍出兵許國,從而保全了鄭國,這是個大功勞啊!因此洋洋得意,滿心指望鄭伯封賞呢,誰知鄭伯因為上次被齊侯脅迫把虎牢關(河南滎陽市西北)賞賜給申侯而非常不滿,所以這次就沒有封賞。
申侯不免口出怨言,牢騷不斷。
次年,公元前653年,春,齊桓公又帶領軍隊攻打鄭國。
卻說陳國大夫轅濤塗,自從公元前656年“召陵之盟”撤軍時,就返程路程的選擇發生分歧,對申侯就有反感。
這時就給鄭國大夫孔叔寫了一封信,意思是說:申侯以前巴結齊國,獨自享受了虎牢關封地的賞賜,現在又巴結楚國,讓你的君主負德背義,招致戰禍,殃及民眾。隻有殺了申侯,才能使齊國退兵,避免戰爭。
孔叔就把這封書信給鄭文公看了。
鄭伯因為以前沒有聽從孔叔的建議,在“首止之盟”開會前不辭而別,以致招來齊國的兩次派兵討伐,心中悔恨,同時也歸罪於申侯。
於是就把申侯找來了,斥責道:“你說隻有楚國能抗衡齊國,現在齊國又派兵來了,楚國的救援軍隊在哪裏呢?”
申侯正要辯解,鄭伯喝令武士推出斬首。
然後把申侯的首級裝在盒子裏,派孔叔送到齊軍的大營,說:“我家主公當初錯誤地相信了申侯的話,沒能一直跟齊國交好,現在把這個小人給殺了,以此前來謝罪,希望君侯能夠原諒我鄭國。”
齊侯了解孔叔的人品,很佩服他,於是就答應了鄭國歸順的請求。
然後邀請各路諸侯在寧母(山東濟寧)召開同盟大會。
(好家夥,齊桓公就喜歡主持開會呀!)
注:【寧母:山東濟寧市金鄉東南,春秋時期魯國地盤】
鄭文公心中始終掛記周惠王密信的事,所以不敢公開出麵去參加這次同盟大會,就派世子華代替自己前去參會。
再說說鄭文公的兒子,子華和弟弟子藏都是嫡夫人所生,夫人最初受到寵愛,所以立子華為世子。後來又立了兩個夫人,也都有兒子,嫡夫人逐漸失寵,沒多久病死了。
有南燕國(姞姓,河南延津)姞(ji)氏之女,作為陪嫁來到鄭國的後宮,還從來沒被寵幸過呢。
注:【南燕國:姞姓,軒轅黃帝的後裔,始封君為伯儵(shu)。小國無世家,沒有君號。今河南延津東北45裏處,小地名‘城上’。南燕國與北燕國不同,北燕國是召公的後代,姬姓,其地在河北、遼東,都城薊,即北京。】
一天夜裏,夢見一個偉岸的男人,手持蘭草對她說:“我是伯儵(shu),是你的先祖。今天把國香贈給你作為兒子,幫助你的國家發展壯大。”
然後就把蘭草交給她了。
醒來後,滿屋子都是香氣,就把夢裏的事說給同伴聽,同伴都笑著嘲諷說:“當生貴子!”
當日,鄭文公來到後宮,看到這個女的,很喜歡,很有好感,左右同伴就都嘻嘻地笑了,鄭文公問怎麽的了都這麽高興?大家就把夢裏的事說給鄭文公聽,鄭文公說:“這是吉兆啊,那我就成全你吧。”
於是就采摘蘭花給她佩戴,說:“以蘭花為信物,晚上召見。”
共度一晚,懷孕,生下一子,名蘭。
此女也漸漸受寵,稱為燕姞。
注:【生下一子,名蘭:即後來的鄭穆公。
鄭穆公:姬姓,鄭氏,名蘭,亦稱子蘭,春秋時期鄭國第11任國君,公元前627年-公元前606年在位,在位22年。鄭文公庶子,母燕姞。
鄭穆公生於公元前649年,幼年居住晉國,為晉國大夫。公元前630年被迎回鄭國立為太子。公元前628年,鄭文公去世,鄭穆公繼任鄭國國君之位。公元前606年,鄭穆公去世,其子鄭靈公繼位。】
世子華眼見父親寵愛那麽多庶母,擔心以後會發生廢立的事情,就私下裏跟叔詹(鄭文公的弟弟)商議對策。
叔詹說:“得失有命,你隻盡心行孝就好了,別擔心那麽多未來的事(得失有命,子亦行孝而已)。”
世子華又向孔叔請教,孔叔也勸他盡心行孝。
子華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悻悻離去。
子藏性格喜歡稀奇古怪的東西,收集鷸(yu)羽(鷸蚌相爭的鷸)做成帽子,師叔說:“這東西不符合禮儀,請你不要再佩戴了。”
子藏討厭他的話,就跟哥哥子華說了。
所以子華就對叔詹、孔叔、師叔這三個大夫心存芥蒂。
寧母盟會就要召開了,鄭伯派世子華前去參會,子華顧慮齊侯會責怪,就不願意參加。叔詹督促抓緊時間,快去!子華心中怨恨,思量保全自己的辦法。
子華來到寧母,見到齊桓公,私下裏對齊侯說:“鄭國的政權,都掌握在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之中。‘召陵之盟’提前逃走,都是這三族人主謀的。如果在您的幫助下,除掉這三族,我願意率領鄭國歸附您齊國,就算做個附庸也行。”
齊桓公說:“好的。”
然後齊桓公對管仲說起這件事,管仲連聲說:“不可不可!諸侯之所以歸附齊國的原因,是我們一直堅守禮法與誠信這兩條基本原則。兒子違背老爹的命令,這是不遵守禮法;以個人的喜好謀亂國家,這是不誠信。況且聽說此三族都是賢能的好官,鄭國人們稱為‘三良’。所以,盟主的可貴之處,是順應人心。違背人心的,必然遭到災禍。所以依我看,子華恐怕今後將會招致災禍,您別答應他這件事。”
齊桓公於是對子華說:“世子你所說的,那是國家大事,等你的君主來了,我再與他商議。”
子華滿臉通紅,汗流浹背,於是告辭,返回鄭國。
管仲厭惡子華的奸詐不道德的做法,就故意向鄭國人透露子華的不當言論,馬上就有人飛快的向鄭伯匯報去了。
等到子華回國交差,就對鄭伯撒謊說:“齊侯怪罪您不親自參會,不肯接受投降歸順。那咱們就不如投靠楚國。”
鄭伯大喝道:“你這逆子!差點把我國家出賣了,還敢在這扯謊嗎?”
叱令左右衛士將子華囚禁在小黑屋子裏。
子華在囚室中挖掘牆洞,想要逃跑,未遂,被鄭伯殺了。
公子藏逃奔宋國,在途中被鄭伯派人殺死。
鄭伯感謝齊侯沒有聽子華蠱惑的恩德,再次派孔叔來到齊國,表示感謝,並請求接受結盟條件,歸順齊國。
胡曾先生詠史詩曰:
鄭用“三良”似屋楹,一朝楹撤屋難撐。
子華奸命思專國,身死徒留不孝名。
這是周惠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53年發生的事。
注:【《東周列國誌》原文周惠王二十二年,有誤】
可是在正式開會前,鄭伯接到周天子的密信,要求鄭伯與這個聯盟分手,回頭去投靠楚國,與楚國聯合起來幫助次子帶繼承周朝的王位。
盡管鄭國沒有參加這個“首止之盟”的大會,齊桓公還是如期舉行,成功地與宋、魯、陳、衛、許、曹等諸侯簽約,共是七國諸侯,歃血為盟。
太子鄭親自參加,但是不參與歃血,以表示諸侯不敢與太子平起平坐。
盟詞曰:“凡我同盟,共翼王儲,匡靖王室,有背盟者,申明殛(ji)之!”
次日,太子鄭要返程回京城了,各國都派出戰車兵士護送,齊桓公與衛侯親自送出衛國邊境,太子鄭垂淚而別。
史官有詩讚雲:
君王溺愛塚嗣危,鄭伯甘將大義違。
首止一盟儲位定,綱常賴此免淩夷。
鄭文公(鄭伯)聽說諸侯會盟後,將要討伐鄭國,心裏害怕了,就打算違抗周王的密令,不去投靠楚國了。
楚成王得知鄭伯沒有加入“首止之盟”的團隊,大喜:“這樣一來,鄭國就得向我靠攏了。”
於是派使者前往鄭國先聯係申侯,表達想要與鄭國處好關係的心意。
這裏先介紹一下申侯。
申侯,春秋時期楚國申地人,以前在楚國為官,口才好,討好領導,貪汙受賄,楚文王挺喜歡他,寵信他,到楚文王死的時候,楚文王害怕後來的君主不能容忍他,就給了他大量財物,讓他投奔別的國家避禍,於是申侯逃奔到鄭國,在櫟邑(河南禹州)為鄭厲公做事,鄭厲公也非常寵信他,就跟楚文王寵信他一樣。
等到鄭厲公複辟即位,就任命他為大夫。
由於申侯的這些工作經曆,所以楚國的官員都認識他,跟他關係很好。
注:【申國:薑姓,初封為伯爵。其封地在宗周(周王室京城周邊的區域)以西,在今陝西省眉縣東北,因位於宗周以西,故別稱“西申”。後來申侯之女(就是周平王的母親)成為王後。之後,申伯晉爵為申侯。在周宣王時期,改封申國在南陽,稱為“南申國”,後來南申國被楚國滅亡,所以這裏的地盤就成為楚國的申地了。
南申國被滅亡後,其族人東遷徙到信陽,形成“東申國 ”。
一說申國始封地在河南南陽的唐河、白河流域,建都在今南陽市北謝地。
周宣王改封的“謝地”,位於淮河上遊的今河南信陽,形成“東申國”,而仍以“謝”命名其城,以不忘舊地也。】
申侯私下裏對鄭伯說:“當今天下諸侯,隻有楚國才能夠抗衡齊國,況且還有周王的指示要你投靠楚國呢?您如果不投靠楚國的話,齊、楚兩國都會對你不利,那樣,鄭國就完蛋了!”
鄭文公被他忽悠的相信了這個理論,於是暗地裏派申侯輸款於楚(向楚國暗通情誼)。
注:【輸款:暗通情誼】
周惠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54年
注:【《東周列國誌》原文周惠王二十六年,有誤。周惠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52年薨。】
齊桓公率領同盟諸侯討伐鄭國,圍攻新密(河南鄭州新密市)。
當時申侯還在楚國,聽到這個消息,就對楚成王說:“鄭國之所以願意歸附楚國,是信奉隻有楚國才能夠抗衡齊國的信念。現在鄭國在我的勸說下,已歸附於楚國了,危難時刻您不去救援鄭國,那麽我拿什麽說辭去交差呢?”
楚成王向眾官員詢問對策,令尹子文說:“召陵(河南漯河市召陵區)戰役,許穆公病死在前線軍營中,齊侯愛惜,給與高規格厚葬,所以許國對齊侯感激,關係親密。如果您現在出兵攻打許國,諸侯必然來救,那樣鄭國就可以解圍了嘛。”
楚成王同意這個建議,親自率兵攻打許國,圍困許國都城(河南許昌)。
齊桓公聽說許國被圍攻,就撤出圍攻鄭國的軍隊,前去救援許國。
楚國得到消息,也退兵了。
申侯回到鄭國,自認為說服了楚軍出兵許國,從而保全了鄭國,這是個大功勞啊!因此洋洋得意,滿心指望鄭伯封賞呢,誰知鄭伯因為上次被齊侯脅迫把虎牢關(河南滎陽市西北)賞賜給申侯而非常不滿,所以這次就沒有封賞。
申侯不免口出怨言,牢騷不斷。
次年,公元前653年,春,齊桓公又帶領軍隊攻打鄭國。
卻說陳國大夫轅濤塗,自從公元前656年“召陵之盟”撤軍時,就返程路程的選擇發生分歧,對申侯就有反感。
這時就給鄭國大夫孔叔寫了一封信,意思是說:申侯以前巴結齊國,獨自享受了虎牢關封地的賞賜,現在又巴結楚國,讓你的君主負德背義,招致戰禍,殃及民眾。隻有殺了申侯,才能使齊國退兵,避免戰爭。
孔叔就把這封書信給鄭文公看了。
鄭伯因為以前沒有聽從孔叔的建議,在“首止之盟”開會前不辭而別,以致招來齊國的兩次派兵討伐,心中悔恨,同時也歸罪於申侯。
於是就把申侯找來了,斥責道:“你說隻有楚國能抗衡齊國,現在齊國又派兵來了,楚國的救援軍隊在哪裏呢?”
申侯正要辯解,鄭伯喝令武士推出斬首。
然後把申侯的首級裝在盒子裏,派孔叔送到齊軍的大營,說:“我家主公當初錯誤地相信了申侯的話,沒能一直跟齊國交好,現在把這個小人給殺了,以此前來謝罪,希望君侯能夠原諒我鄭國。”
齊侯了解孔叔的人品,很佩服他,於是就答應了鄭國歸順的請求。
然後邀請各路諸侯在寧母(山東濟寧)召開同盟大會。
(好家夥,齊桓公就喜歡主持開會呀!)
注:【寧母:山東濟寧市金鄉東南,春秋時期魯國地盤】
鄭文公心中始終掛記周惠王密信的事,所以不敢公開出麵去參加這次同盟大會,就派世子華代替自己前去參會。
再說說鄭文公的兒子,子華和弟弟子藏都是嫡夫人所生,夫人最初受到寵愛,所以立子華為世子。後來又立了兩個夫人,也都有兒子,嫡夫人逐漸失寵,沒多久病死了。
有南燕國(姞姓,河南延津)姞(ji)氏之女,作為陪嫁來到鄭國的後宮,還從來沒被寵幸過呢。
注:【南燕國:姞姓,軒轅黃帝的後裔,始封君為伯儵(shu)。小國無世家,沒有君號。今河南延津東北45裏處,小地名‘城上’。南燕國與北燕國不同,北燕國是召公的後代,姬姓,其地在河北、遼東,都城薊,即北京。】
一天夜裏,夢見一個偉岸的男人,手持蘭草對她說:“我是伯儵(shu),是你的先祖。今天把國香贈給你作為兒子,幫助你的國家發展壯大。”
然後就把蘭草交給她了。
醒來後,滿屋子都是香氣,就把夢裏的事說給同伴聽,同伴都笑著嘲諷說:“當生貴子!”
當日,鄭文公來到後宮,看到這個女的,很喜歡,很有好感,左右同伴就都嘻嘻地笑了,鄭文公問怎麽的了都這麽高興?大家就把夢裏的事說給鄭文公聽,鄭文公說:“這是吉兆啊,那我就成全你吧。”
於是就采摘蘭花給她佩戴,說:“以蘭花為信物,晚上召見。”
共度一晚,懷孕,生下一子,名蘭。
此女也漸漸受寵,稱為燕姞。
注:【生下一子,名蘭:即後來的鄭穆公。
鄭穆公:姬姓,鄭氏,名蘭,亦稱子蘭,春秋時期鄭國第11任國君,公元前627年-公元前606年在位,在位22年。鄭文公庶子,母燕姞。
鄭穆公生於公元前649年,幼年居住晉國,為晉國大夫。公元前630年被迎回鄭國立為太子。公元前628年,鄭文公去世,鄭穆公繼任鄭國國君之位。公元前606年,鄭穆公去世,其子鄭靈公繼位。】
世子華眼見父親寵愛那麽多庶母,擔心以後會發生廢立的事情,就私下裏跟叔詹(鄭文公的弟弟)商議對策。
叔詹說:“得失有命,你隻盡心行孝就好了,別擔心那麽多未來的事(得失有命,子亦行孝而已)。”
世子華又向孔叔請教,孔叔也勸他盡心行孝。
子華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悻悻離去。
子藏性格喜歡稀奇古怪的東西,收集鷸(yu)羽(鷸蚌相爭的鷸)做成帽子,師叔說:“這東西不符合禮儀,請你不要再佩戴了。”
子藏討厭他的話,就跟哥哥子華說了。
所以子華就對叔詹、孔叔、師叔這三個大夫心存芥蒂。
寧母盟會就要召開了,鄭伯派世子華前去參會,子華顧慮齊侯會責怪,就不願意參加。叔詹督促抓緊時間,快去!子華心中怨恨,思量保全自己的辦法。
子華來到寧母,見到齊桓公,私下裏對齊侯說:“鄭國的政權,都掌握在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之中。‘召陵之盟’提前逃走,都是這三族人主謀的。如果在您的幫助下,除掉這三族,我願意率領鄭國歸附您齊國,就算做個附庸也行。”
齊桓公說:“好的。”
然後齊桓公對管仲說起這件事,管仲連聲說:“不可不可!諸侯之所以歸附齊國的原因,是我們一直堅守禮法與誠信這兩條基本原則。兒子違背老爹的命令,這是不遵守禮法;以個人的喜好謀亂國家,這是不誠信。況且聽說此三族都是賢能的好官,鄭國人們稱為‘三良’。所以,盟主的可貴之處,是順應人心。違背人心的,必然遭到災禍。所以依我看,子華恐怕今後將會招致災禍,您別答應他這件事。”
齊桓公於是對子華說:“世子你所說的,那是國家大事,等你的君主來了,我再與他商議。”
子華滿臉通紅,汗流浹背,於是告辭,返回鄭國。
管仲厭惡子華的奸詐不道德的做法,就故意向鄭國人透露子華的不當言論,馬上就有人飛快的向鄭伯匯報去了。
等到子華回國交差,就對鄭伯撒謊說:“齊侯怪罪您不親自參會,不肯接受投降歸順。那咱們就不如投靠楚國。”
鄭伯大喝道:“你這逆子!差點把我國家出賣了,還敢在這扯謊嗎?”
叱令左右衛士將子華囚禁在小黑屋子裏。
子華在囚室中挖掘牆洞,想要逃跑,未遂,被鄭伯殺了。
公子藏逃奔宋國,在途中被鄭伯派人殺死。
鄭伯感謝齊侯沒有聽子華蠱惑的恩德,再次派孔叔來到齊國,表示感謝,並請求接受結盟條件,歸順齊國。
胡曾先生詠史詩曰:
鄭用“三良”似屋楹,一朝楹撤屋難撐。
子華奸命思專國,身死徒留不孝名。
這是周惠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53年發生的事。
注:【《東周列國誌》原文周惠王二十二年,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