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領八國軍隊來到了陘山駐紮,此處離漢水不遠。與漢水南岸的楚國軍隊對峙。


    注:【陘山:又稱邢山,河南許昌市長葛市西北15公裏,屬伏牛山係嵩山山脈。以山為界,北屬新鄭,南屬長葛】


    八國分別是:宋桓公禦說、魯僖公申、陳宣公杵臼、衛文公毀、鄭文公捷、曹昭公班、許穆公新臣,連同霸主齊桓公小白,共是八位諸侯。


    卻說楚國大夫屈完奉楚成王命令,再次來到八國聯軍的軍營,請求麵見齊侯談判。管仲說:“楚國又派來使臣,這次必然是講和的,應該高規格接待。”


    屈完拜見齊桓公,桓公答禮。


    屈完說:“我家主公因為沒有按規定向周王室納貢,還要勞煩您帶兵討伐,我們承認錯誤。您如果能把軍隊往後撤退三十裏,我家主公一定答應您的一切條件。”


    齊桓公說:“你能輔佐你家主公改正錯誤,恪守職責,讓我對天子有個交代就行,再沒有別的奢求了(大夫能輔爾君以修舊職,俾寡人有辭於天子,又何求焉)。”


    屈完感謝,告辭,回報楚成王:“齊侯已經答應退兵了,我也許諾按時向周王室朝貢,主公不可失信啊。”


    不一會,探馬報告:“八路軍馬,已經退兵三十裏,在召陵(河南漯河市召陵區)駐紮了。”


    楚成王說:“他們退兵,這是害怕我們啊。”就打算反悔朝貢的事。


    子文說:“他們八國的君主,尚且都不失信於屈完這樣的小人物,難道您想要屈完失信於八國的君主嗎?”


    楚成王嘿然。


    於是派屈完帶上八車金銀財寶,再去召陵犒賞八路軍馬,再備上箐茅一車,在齊軍麵前檢驗證明,然後帶上表章,進貢給周天子。


    卻說許穆公的喪車回歸本國,世子業繼位,史稱許僖公。


    注:1.【箐茅:在長江與淮河一帶,盛產一種草,名叫‘箐茅’,三條脊梗直貫到根部。古代祭祀的時候,通常用它來過濾酒,去掉在發酵之時的殘渣,這被稱之為縮酒。“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滲下,若神飲之,故謂之縮酒。”】


    2.【許僖公:薑姓,名業,公元前655年-公元前621年在位。許穆公之子。多次參加齊桓公主持的盟會,是齊桓公霸業的擁護者。】


    許僖公感念齊桓公的恩德,派大夫百佗率領軍隊前來,趕到召陵相會。


    齊桓公聽說屈完又來了,吩咐各路諸侯:“將各國的戰車兵士,分為七隊,列陣七方,齊國軍隊,居於南方,擔任先鋒,直麵楚軍。待到齊軍鼓聲響起,七路軍一齊敲鼓,刀槍盔甲,都要十分整齊,以壯大中原軍隊的軍威!”


    屈完拜見。


    齊桓公說:“你見過我們中原威武的軍隊嗎?”


    屈完說:“我居住在南方偏僻的楚國,沒有見識過中原強盛的軍隊,我想見識一下。”


    齊桓公與屈完一同登上戰車,檢閱一番。齊桓公喜形於色,對屈完說:“我擁有這麽強大的軍隊,那真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啊!”


    屈完回答說:“您之所以成為霸主,是因為做了替天子宣布恩德,安撫黎民百姓的事。您能以德統領諸侯,誰敢不服?如果以武力逞強,我楚國雖然弱小,但有方城為城、漢水為池,池深城峻,即使你有百萬之眾,也沒有用武之地呀!”


    注:【方城:即楚方城:是在瀕臨漢水的楚國北部邊塞崇山峻嶺上修築的眾多以方形城寨為主,具有城池防禦功能的軍事設施。因為關於楚方城的曆史記載過於簡略,《左傳·僖公四年》記載楚國大夫屈完“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楚方城故址有多種說法:在南陽市方城縣、葉縣、南召縣等多地說,及荊阮、冥厄、連堤的楚方城邊塞說等的多種說法。】


    齊桓公臉紅了,對屈完說:“你真是楚國的良臣啊!我願意與你家主公友好相處,你看如何?”


    屈完說:“您能和我們楚國社稷分享福澤,願意與我家主公訂立同盟,我家主公當然高興。我們現在就訂立同盟可以嗎(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於同盟,寡君其敢自外?請與君定盟可乎)?”


    齊桓公回答:“可以。”


    當晚,留屈完住在營中,設宴款待。


    次日,在召陵(河南漯河市召陵區)設立高壇,齊桓公執牛耳為主盟,管仲為司盟,屈完代理楚成王,共同在盟書上簽字:“自今以後,世通盟好。”歃血為盟,屈完與八國結為同盟。


    儀式完成。


    注:【執牛耳:古代諸侯舉行盟會,訂立盟約,要每人嚐一點兒牲血,主持盟會的人親手割牛耳取血,並飲或以血塗抹在嘴唇,以示誠意,所以用\"執牛耳\"指做盟主。後來指在某一方麵居領導地位。】


    這是公元前656年的事。


    管仲私下裏請求屈完,把被俘的聃伯放歸鄭國,屈完也代替蔡侯謝罪,雙方都許諾,化解了楚與鄭、齊與蔡各自的矛盾。


    管仲下令班師回國。


    途中鮑叔牙問管仲:“楚國的罪狀,僭越王號是最主要的,你卻用最小的不朝貢包茅作為諒解的理由,我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管仲回答:“楚國僭越王號已經三代人了,我之所以不提這事,是因為楚國是蠻夷之國。倘若問責他除掉王號,那麽楚國能服從嗎?能聽我們的話嗎?如果不聽,勢必要開戰,戰爭打起來,彼此報複,這就多少年都化解不了恩仇了,從此南北之間就會戰禍不息了。我拿包茅說事,使他們輕易就能做到,這就在形式上實現了楚國服從周王室的意義。我們得到了逼迫楚國服從周王室的名聲,就足以在諸侯之間誇耀了,還給了周天子一個交代,這不比連年戰禍、不知道什麽時候結束戰鬥的結局要好嗎(楚僭號已三世矣,我是以擯之,同於蠻夷。倘責其革號,楚肯俯首而聽我乎?若其不聽,勢必交兵;兵端一開,彼此報複,其禍非數年不解,南北從此騷然矣!吾以包茅為辭,使彼易於共命。苟有服罪之名,亦足以誇耀諸侯,還報天子,不愈於兵連禍結,無已時乎)?”


    鮑叔牙嗟歎不已。


    胡曾先生有詩曰:


    楚王南海目無周,仲父當年善運籌。


    不用寸兵成款約,千秋伯業誦齊侯。


    髯翁有詩譏諷齊桓公、管仲這個苟且的結局,對楚國不痛不癢,所以齊兵撤退以後,楚兵還是經常侵犯中原。


    而齊桓公、管仲卻沒有能力再興兵伐楚了。


    詩雲:


    南望躊躇數十年,遠交近合各紛然。


    大聲罪狀謀方壯,直革淫名局始全。


    昭廟孤魂終負痛,江黃義舉但貽愆。


    不知一歃成何事,依舊中原戰血鮮。


    陳國大夫轅濤塗聽到班師的命令,與鄭國大夫申侯商議說:“軍隊返程要是從陳、鄭兩國經過,需要沿途供給糧食、衣物等物資,這也是一大筆開銷啊,會給國家帶來損失。不如往東沿著海邊回歸,經過徐、莒兩國,讓他們供應物資,可以解脫我們兩國的負擔啊。”


    申侯說:“好主意,你試試建議一下。”


    轅濤塗就對齊桓公說:“您北伐戎,南伐楚,南北征戰,如果帶領各路諸侯的軍隊,再去東夷一帶展示一下實力,那麽東方各國,畏懼您的勢力,誰敢不服呢?”


    齊桓公說:“你說的對呀。”


    不一會兒,申侯請求拜見,齊桓公請入,申侯說:“常言道‘師不逾時’(軍隊不能耽擱太久),就是害怕勞民傷財。如今從春到夏,風霜雨雪,兵士都已經疲憊了。如果撤兵直接從陳、鄭兩國經過,獲得糧食物資就像從外邊倉庫拿來一樣方便;如果前往東方,倘若東夷阻擋道路,那就要進行戰鬥,還怎麽能夠獲取物資呢?轅濤塗是私心想著自己國家,不為大家考慮,這不是好辦法,請您仔細考慮考慮。”


    齊桓公說:“如果不是你的提醒,幾乎誤了大事。”


    於是命令把轅濤塗抓起來。


    陳侯送了好多禮,再三請罪,才放了轅濤塗。


    齊桓公還要求鄭伯把虎牢關的地方賞賜給有功的申侯。


    鄭伯雖然照辦,但心中不滿。


    各路諸侯各歸本國。


    齊桓公因為管仲勞苦功高,就把大夫伯氏的駢邑(山東臨朐縣)三百戶采邑給奪了,轉封給了管仲。


    這是發生在公元前656年的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七文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七文者並收藏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