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重建衛國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 作者:陳七文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前659年春正月,衛侯毀改元,史稱衛文公。
注;【衛文公:姬姓,衛氏,初名辟疆 ,後改名毀,是衛宣公之孫,衛昭伯(昭伯碩)之子,母宣薑。 衛懿公九年,公元前660年,狄人攻打衛國,殺害毀的堂兄衛懿公。
毀起初由於衛國禍患太多,於是到齊國避難。狄人殺害衛懿公後,宋國國君宋桓公在黃河邊上迎接毀到宋國。】
衛文公剛即位建國,人口五千,戰車三十輛,寄居在民間,境況淒涼。
衛文公布衣帛冠,粗茶淡飯,起早貪黑,與百姓在一起努力建設家園。
注:【布衣帛冠:穿著粗布衣服,戴著官帽】
百姓都很擁戴,誇讚他是個賢人。
齊國的駐軍將領公子無虧看到衛國已經走上正軌,就告辭回到齊國交差去了,臨走前留下三千兵士,協助衛國防衛漕邑(河南滑縣),防備北狄入侵。
公子無虧回見齊桓公,講述說衛國君主身先士卒,深入一線工作生活的情況,並講述了大夫弘演納肝葬主的事跡。
注:【公子無虧:齊桓公的如夫人長衛姬所生。
公元前643年,齊桓公死後,易牙與豎貂殺死諸多大臣,立公子無虧為君,太子昭逃亡宋國。
公元前642年,宋襄公出兵護送太子昭回國為君,史稱齊孝公。齊人殺死無虧。】
齊桓公感歎道:“無道之君(齊懿公),竟然有如此的忠義之臣!這個國家還能崛起強大起來。”
管仲上奏說:“如今在那裏留守軍隊,勞民傷財,不如選個地方建築城池,這樣可以一勞永逸。”
齊桓公認為這個主意不錯。
正想要聯合各路諸侯出工出力幫助衛國建設城池,忽然邢國(河北邢台)派人告急:“北狄軍隊又來侵犯我國,實在抵擋不住了,請求救援。”
注:【邢國:
《史記》《竹書紀年》記載,商代祖乙九年遷都於邢(今邢台市),曆祖辛、沃甲、祖丁至南庚,邢為商代的國都長達129年之久。
西周邢國是周公第四子姬苴(邢靖淵)的封國,為商代邢國舊地,今河北邢台市。
邢國是太行山以東具有征伐權的元侯之國,肩負著阻止戎人東出太行騷擾周疆的重任,同時可聯絡齊、魯、晉、衛,並與北方燕國遙相呼應。
邢國自建國開始,與河北、山西中部的戎狄長期征戰,曆史上多次率領諸侯抗擊戎狄。
春秋之初,邢國仍然大破過北戎。此後狄人所建的中山國越來越強,狄人多次伐邢,導致邢國國勢衰弱,難以獨自抵禦狄人的進攻。齊桓公率領曹宋聯軍救邢,邢遷都夷儀(山東聊城市西南),並與齊國結為盟國。後邢衛交惡,公元前635年,衛國進攻邢國都城,亡國。漢簡《孫子兵法》記載“衛之興也,衛師比在邢”即記載了此事,衛滅同宗,開啟了春秋無義戰的篇章。
今邢國君主墓為全國重點文物單位。】
齊桓公問管仲:“咱們有必要救援邢國嗎?”
管仲回答:“諸侯之所以捧著齊國當大哥,就是因為齊國能拯救他們滅亡的災患。不能救助衛國,又不能救援邢國,那麽齊國的大哥地位就越來越下降了呀。”
齊桓公問:“那麽對於邢、衛兩國的危機,我們先去救誰呢?”
管仲說:“先去把邢國的危機解除了,再去建設衛國的城池,這是百年功德啊。”
齊桓公同意了。
馬上聯絡宋、魯、曹、邾各國,都前往聶北集合。
注:【聶北:山東兗州市茌平縣賈寨村。春秋時期,聶北位於邢、衛、齊三國交界】
宋、曹二國軍隊首先到達。
管仲說:“現在北狄軍隊勢頭正猛,邢國的實力還沒有消耗完。對抗勢頭正猛的軍隊,需要費不少力氣,幫助實力未消耗完的軍隊,顯不出多大的功勞。不如先等等,等到邢國抵擋不住了,必然潰敗,而北狄戰勝了邢國,也必然疲憊不堪,那時,我們再出擊,攻擊疲憊的北狄而援助潰敗的邢國,這就既省了力氣而又彰顯功勞(狄寇方張,邢力未竭,敵方張之寇,其勞倍,助未竭之力,其功少,不如待之,邢不支狄,必潰,狄勝邢,必疲,驅疲狄而援潰邢,所謂力省而功多者也)。”
齊桓公同意了這個策略,借口等魯、邾二國軍隊到齊在出擊。
於是就在聶北駐紮下來,派出偵查兵探聽前方戰場的消息。
史官有詩譏諷管仲不及早救援邢、衛,乃霸者養亂為功之謀也。
詩雲:
救患如同解倒懸,提兵那可複遷延?
從來霸事遜王事,功利偏居道義先!
這三國軍隊駐紮在聶北,坐山觀虎鬥,就是不出手,過了兩個月,狄兵攻打邢國,晝夜不息,邢軍消耗太大,抵擋不住,最終崩潰,棄城突圍,四處逃散。
邢國士兵百姓,都逃奔到齊國軍營求救。
其中一人哭倒在地,竟然是邢國君主邢侯叔顏。
齊桓公扶起,安慰他說:“是我的罪過,沒能及早救援,以致如此。馬上請宋公、曹伯一起商議,驅逐北狄。”
當天,出兵攻擊。
北狄君主瞍瞞(sou man)已經搶掠了大量財物人口牲畜,心滿意得,無心戀戰,聽說三國大軍前來攻擊,就放起一把大火,燒毀城池,往北方飛馳退去。
齊桓公傳令撲滅大火,問邢侯叔顏:“這個被破壞的城池還能居住嗎?”
叔顏說:“百姓多數都逃難去了夷儀(山東聊城市西南)那裏,我願意遷都到夷儀,順應民心民意。”
齊桓公於是就命令宋、曹、齊三國的兵士,都各自準備好工具,建築夷儀城,讓邢侯叔顏居住,又建設了朝堂、宗廟、民房,其它的牛馬家禽、糧食布帛等,都從齊國發送,使這個新城具有生產生活功能(桓公乃命三國各具版築,築夷儀城,使叔顏居之,更為建立朝廟,添設廬舍,牛馬粟帛之類,皆從齊國運至,充牣其中)。
邢國君臣如同回歸到了原來的都城,歡呼雀躍。
竣工之後,宋、曹兩國就要撤退回國,齊桓公說:“衛國還沒有安定下來呢,既然給邢國修建了都城,那麽也應該幫助衛國建設,要不然衛國怎麽看我們呢?”
兩國君主都說:“惟霸君命(一切都聽從大哥的安排)。”
齊桓公傳令,轉移工地,都去衛國進行建設,還是各自攜帶工具(畚鍤ben cha挖運泥土的工具,也借指土建之事)。
出發!
衛文公毀遠遠迎接,齊桓公見其粗布衣服,還身穿喪服,惻然久之(悲傷了很久),就說:“我依靠各位君主的協助,想要為你建造都城,不知道在哪裏修建最好呢?”
衛文公回答說:“我已經占卜了,在楚丘(河南滑縣東)最好。但是建築城池的資金太多,我這敗亡的國家也無力承擔啊(但版築之費,非亡國所能辦耳)!”
齊桓公說:“沒事,不用擔心,全包在我身上了(此事寡人力任之)。”
當時傳令三國的兵士,都前往楚丘進發,動工建設,運送木材,重建宗廟。稱之為“封衛”,衛文公感謝齊侯的再造之恩,寫了首《木瓜》詩來歌頌這件事。詩雲:
投我以木瓜兮,報之以瓊琚。
投我以木桃兮,報之以瓊瑤。
投我以木李兮,報之以瓊玖。
當時稱齊桓公保存三個危亡的國家,即扶立魯僖公以保存魯國、築城夷儀以保存邢國、築城楚丘以保存衛國。有此三大功勞,所以能成為五霸之首。
潛淵先生有詩雲:
周室東遷綱紀摧,桓公糾合振傾頹。
興滅繼絕存三國,大義堂堂五霸魁。
這是發生在周惠王十八年,公元前659年的事。
注;【衛文公:姬姓,衛氏,初名辟疆 ,後改名毀,是衛宣公之孫,衛昭伯(昭伯碩)之子,母宣薑。 衛懿公九年,公元前660年,狄人攻打衛國,殺害毀的堂兄衛懿公。
毀起初由於衛國禍患太多,於是到齊國避難。狄人殺害衛懿公後,宋國國君宋桓公在黃河邊上迎接毀到宋國。】
衛文公剛即位建國,人口五千,戰車三十輛,寄居在民間,境況淒涼。
衛文公布衣帛冠,粗茶淡飯,起早貪黑,與百姓在一起努力建設家園。
注:【布衣帛冠:穿著粗布衣服,戴著官帽】
百姓都很擁戴,誇讚他是個賢人。
齊國的駐軍將領公子無虧看到衛國已經走上正軌,就告辭回到齊國交差去了,臨走前留下三千兵士,協助衛國防衛漕邑(河南滑縣),防備北狄入侵。
公子無虧回見齊桓公,講述說衛國君主身先士卒,深入一線工作生活的情況,並講述了大夫弘演納肝葬主的事跡。
注:【公子無虧:齊桓公的如夫人長衛姬所生。
公元前643年,齊桓公死後,易牙與豎貂殺死諸多大臣,立公子無虧為君,太子昭逃亡宋國。
公元前642年,宋襄公出兵護送太子昭回國為君,史稱齊孝公。齊人殺死無虧。】
齊桓公感歎道:“無道之君(齊懿公),竟然有如此的忠義之臣!這個國家還能崛起強大起來。”
管仲上奏說:“如今在那裏留守軍隊,勞民傷財,不如選個地方建築城池,這樣可以一勞永逸。”
齊桓公認為這個主意不錯。
正想要聯合各路諸侯出工出力幫助衛國建設城池,忽然邢國(河北邢台)派人告急:“北狄軍隊又來侵犯我國,實在抵擋不住了,請求救援。”
注:【邢國:
《史記》《竹書紀年》記載,商代祖乙九年遷都於邢(今邢台市),曆祖辛、沃甲、祖丁至南庚,邢為商代的國都長達129年之久。
西周邢國是周公第四子姬苴(邢靖淵)的封國,為商代邢國舊地,今河北邢台市。
邢國是太行山以東具有征伐權的元侯之國,肩負著阻止戎人東出太行騷擾周疆的重任,同時可聯絡齊、魯、晉、衛,並與北方燕國遙相呼應。
邢國自建國開始,與河北、山西中部的戎狄長期征戰,曆史上多次率領諸侯抗擊戎狄。
春秋之初,邢國仍然大破過北戎。此後狄人所建的中山國越來越強,狄人多次伐邢,導致邢國國勢衰弱,難以獨自抵禦狄人的進攻。齊桓公率領曹宋聯軍救邢,邢遷都夷儀(山東聊城市西南),並與齊國結為盟國。後邢衛交惡,公元前635年,衛國進攻邢國都城,亡國。漢簡《孫子兵法》記載“衛之興也,衛師比在邢”即記載了此事,衛滅同宗,開啟了春秋無義戰的篇章。
今邢國君主墓為全國重點文物單位。】
齊桓公問管仲:“咱們有必要救援邢國嗎?”
管仲回答:“諸侯之所以捧著齊國當大哥,就是因為齊國能拯救他們滅亡的災患。不能救助衛國,又不能救援邢國,那麽齊國的大哥地位就越來越下降了呀。”
齊桓公問:“那麽對於邢、衛兩國的危機,我們先去救誰呢?”
管仲說:“先去把邢國的危機解除了,再去建設衛國的城池,這是百年功德啊。”
齊桓公同意了。
馬上聯絡宋、魯、曹、邾各國,都前往聶北集合。
注:【聶北:山東兗州市茌平縣賈寨村。春秋時期,聶北位於邢、衛、齊三國交界】
宋、曹二國軍隊首先到達。
管仲說:“現在北狄軍隊勢頭正猛,邢國的實力還沒有消耗完。對抗勢頭正猛的軍隊,需要費不少力氣,幫助實力未消耗完的軍隊,顯不出多大的功勞。不如先等等,等到邢國抵擋不住了,必然潰敗,而北狄戰勝了邢國,也必然疲憊不堪,那時,我們再出擊,攻擊疲憊的北狄而援助潰敗的邢國,這就既省了力氣而又彰顯功勞(狄寇方張,邢力未竭,敵方張之寇,其勞倍,助未竭之力,其功少,不如待之,邢不支狄,必潰,狄勝邢,必疲,驅疲狄而援潰邢,所謂力省而功多者也)。”
齊桓公同意了這個策略,借口等魯、邾二國軍隊到齊在出擊。
於是就在聶北駐紮下來,派出偵查兵探聽前方戰場的消息。
史官有詩譏諷管仲不及早救援邢、衛,乃霸者養亂為功之謀也。
詩雲:
救患如同解倒懸,提兵那可複遷延?
從來霸事遜王事,功利偏居道義先!
這三國軍隊駐紮在聶北,坐山觀虎鬥,就是不出手,過了兩個月,狄兵攻打邢國,晝夜不息,邢軍消耗太大,抵擋不住,最終崩潰,棄城突圍,四處逃散。
邢國士兵百姓,都逃奔到齊國軍營求救。
其中一人哭倒在地,竟然是邢國君主邢侯叔顏。
齊桓公扶起,安慰他說:“是我的罪過,沒能及早救援,以致如此。馬上請宋公、曹伯一起商議,驅逐北狄。”
當天,出兵攻擊。
北狄君主瞍瞞(sou man)已經搶掠了大量財物人口牲畜,心滿意得,無心戀戰,聽說三國大軍前來攻擊,就放起一把大火,燒毀城池,往北方飛馳退去。
齊桓公傳令撲滅大火,問邢侯叔顏:“這個被破壞的城池還能居住嗎?”
叔顏說:“百姓多數都逃難去了夷儀(山東聊城市西南)那裏,我願意遷都到夷儀,順應民心民意。”
齊桓公於是就命令宋、曹、齊三國的兵士,都各自準備好工具,建築夷儀城,讓邢侯叔顏居住,又建設了朝堂、宗廟、民房,其它的牛馬家禽、糧食布帛等,都從齊國發送,使這個新城具有生產生活功能(桓公乃命三國各具版築,築夷儀城,使叔顏居之,更為建立朝廟,添設廬舍,牛馬粟帛之類,皆從齊國運至,充牣其中)。
邢國君臣如同回歸到了原來的都城,歡呼雀躍。
竣工之後,宋、曹兩國就要撤退回國,齊桓公說:“衛國還沒有安定下來呢,既然給邢國修建了都城,那麽也應該幫助衛國建設,要不然衛國怎麽看我們呢?”
兩國君主都說:“惟霸君命(一切都聽從大哥的安排)。”
齊桓公傳令,轉移工地,都去衛國進行建設,還是各自攜帶工具(畚鍤ben cha挖運泥土的工具,也借指土建之事)。
出發!
衛文公毀遠遠迎接,齊桓公見其粗布衣服,還身穿喪服,惻然久之(悲傷了很久),就說:“我依靠各位君主的協助,想要為你建造都城,不知道在哪裏修建最好呢?”
衛文公回答說:“我已經占卜了,在楚丘(河南滑縣東)最好。但是建築城池的資金太多,我這敗亡的國家也無力承擔啊(但版築之費,非亡國所能辦耳)!”
齊桓公說:“沒事,不用擔心,全包在我身上了(此事寡人力任之)。”
當時傳令三國的兵士,都前往楚丘進發,動工建設,運送木材,重建宗廟。稱之為“封衛”,衛文公感謝齊侯的再造之恩,寫了首《木瓜》詩來歌頌這件事。詩雲:
投我以木瓜兮,報之以瓊琚。
投我以木桃兮,報之以瓊瑤。
投我以木李兮,報之以瓊玖。
當時稱齊桓公保存三個危亡的國家,即扶立魯僖公以保存魯國、築城夷儀以保存邢國、築城楚丘以保存衛國。有此三大功勞,所以能成為五霸之首。
潛淵先生有詩雲:
周室東遷綱紀摧,桓公糾合振傾頹。
興滅繼絕存三國,大義堂堂五霸魁。
這是發生在周惠王十八年,公元前659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