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宋鄭反目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 作者:陳七文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前700年。
宋莊公(就是流亡在鄭國的宋國公子馮,華督殺了宋殤公助其奪位)脅迫鄭國正卿大夫祭(zhai)足幫助公子突把鄭昭公(就是世子忽)趕下台(逃奔衛國流亡),確立公子突為鄭國君主,即鄭厲公。
等到鄭厲公政權穩定後,宋莊公就派遣使臣來到鄭國祝賀,然後就索要當初鄭厲公在宋國流亡時承諾的,一旦歸國即位,就會酬謝宋國三座城池、白璧、黃金以及稅賦糧食等約定事項。你的國君的位置已經得到了,那麽就應該兌現你的承諾了。
注:1.【宋莊公:子姓,宋氏,名馮,公元前710年-公元前691年在位,在位20年。宋穆公之子。
宋穆公之位傳自其兄宋宣公,宋穆公為報兄恩,傳位於宋宣公之子宋殤公,命公子馮出居鄭國。公元前710年,華督殺死宋殤公,迎立公子馮繼位,是為宋莊公。
宋莊公在位時期,任用華督為國相;幹預鄭國國政,迫使鄭昭公逃亡衛國,擁立鄭厲公為君。此後數年,宋國與鄭國之間多次發生戰爭。公元前691年,宋莊公去世,其子宋後湣公繼位。】
2.【鄭厲公:姬姓,鄭氏,名突,鄭莊公次子,鄭昭公異母弟,母雍姞,前701年─前697年及前680年─前673年在位。
鄭莊公死後,鄭昭公即位,宋莊公威逼利誘祭仲幫公子突奪位,是為鄭厲公。鄭厲公因祭仲專權,打算鏟除他,但事敗外奔。鄭厲公流亡在外17年後,再度複位。鄭厲公複位後,正值齊桓公開始稱霸,他曾幫助周惠王平定王子頹及五大夫之亂。周惠王因鄭厲公勤王有功,便將虎牢以東土地賜給鄭國,鄭國由此複興。鄭厲公死後,其子踕繼位,是為鄭文公。】
鄭厲公召群臣商議:“當初急於得到君位,因此不加思考就都答應了,當時也是被逼無奈,不敢不答應。現在我剛剛坐上君主的位置,他們就來要求兌現承諾。如果按照當時的承諾兌現,那樣我們鄭國就府庫一空、彈盡糧絕了,還拿什麽發展經濟、安撫百姓?況且剛一繼承君位,就割讓三個城池,豈不讓天下人恥笑?”
祭足說:“可以這樣推辭,就說人心未定,割讓城池恐怕會引發民憤,發生叛亂,所以願意先以三城的貢稅奉獻給宋國,其餘的白璧、黃金,暫時先支付三分之一,說些好話先應付過去。至於每年供奉的穀物糧食,請求從明年開始兌現”。
鄭厲公同意這個方案,寫了書信讓使臣帶回去。
宋莊公看到回信後大怒:“子突的性命和君主之位都是我給他的,他的榮華富貴也是我給他創造的。他所承諾的那點兒酬謝之物,其實都是子忽的,於他何幹?他竟然敢吝嗇這些東西來了,真是可恨(突死而吾生之,突貧賤而吾富貴之,區區所許,乃子忽之物,於突何與,而敢吝惜)”。
馬上又派遣使臣,前往鄭國索要,必須如數兌現,另外,三座城池,也必須馬上交割,不接受三城貢稅的條件。
鄭厲公就召來群臣商議,祭足建議,再增加穀物錢糧,隻是不同意交割城池。
宋國使臣又跑一個來回。
回複:“如果不滿足當初的約定,就讓祭足過來親自回話”。
祭足對鄭厲公說:“宋公當初受過我們先君的大恩大德,幫助他站台撐腰,卻未見分毫回報,如今他以扶立您即位君主為功勞,貪得無厭,且傲慢無禮,口出狂言,不能再聽他的。我想,馬上派遣使臣前往齊國、魯國,請求這兩個國君為咱們從中婉轉一下、調解一下,這件事就可以解決了”。
鄭厲公問:“齊、魯兩國能給咱們說話嗎(齊、魯肯為鄭用乎)?”
祭足說:“以前先君(鄭莊公)攻打許國、宋國,所有的戰鬥場麵都有齊、魯兩國協助。況且魯侯剛繼位時,是先君出力幫助了他(魯桓公,就是公子軌,公子翬刺殺魯隱公後擁立的君主。鄭莊公曾為其站台撐腰,簽約同盟)。所以即便是齊國不幫助我們,魯國肯定沒的說,義不容辭。”
鄭厲公問到:“婉轉的策略是什麽呢?”
祭足回答:“當初華督弑君而立公子馮(就是現在逼著兌現的宋莊公),先君(鄭莊公)和齊侯、魯侯都接受了宋國的賄賂,幫助他站台撐腰。當初魯國受賄了郜之大鼎,我鄭國接受了商彝(yi)。現在我們通告齊魯兩國,讓他倆給做個見證,我們把商彝歸還給宋國,用以抵消以前承諾的酬謝約定。想必宋公一定會回想起他自己當時的不堪處境,心中必然慚愧,也就不會再難為咱們了(當初華督弑君而立子馮,吾先君與齊、魯,並受賄賂,玉成其事。魯受郜之大鼎,吾國亦受商彝。今當訴告齊、魯,以商彝還宋,宋公追想前情,必愧而自止)。”
注:1.【齊侯、魯侯、鄭伯一起在稷(ji)會晤,舉行新聞發布會,為宋莊公站台撐腰,以確立其合法的國君地位。稷:可能是諸稽國的舊地。有說法認為諸稽國與豕韋國一樣,出自大彭國,認為諸稽國在今山東棗莊市山亭區一帶。春秋時稱為‘蔇’ji,據《左傳》記載這裏曾為古蔇國。杜預注《春秋左傳集解》:“蔇,魯地,琅琊繒縣北有蔇亭。”繒縣,今山東蘭陵縣。】
2.【郜之大鼎:郜國造的宗廟祭器,郜國國寶,後來被宋國奪取】
3.【商彝(yi);商代的宗廟祭器,國寶。所謂商彝周鼎,都是代表王朝祭祀宗廟的祭器,是國之重器,在後世是皇權的象征】
鄭厲公聽後大喜。
馬上派遣使臣,帶著厚禮,前往齊國、魯國,通告鄭國新君即位,並且控訴宋國忘恩負義、索賄不休的事情。
魯桓公笑著說:“當年,宋君(宋莊公)隻賄賂了我一個大鼎。現在,宋國已經得到了那麽多好處還嫌不夠,真是貪得無厭。我親自去找宋公談談,為你們調解調解。”
於是魯桓公派公子柔前往宋國,約個時間見個麵,調解一下鄭、宋兩國的矛盾。
宋莊公對公子柔說:“既然是魯侯有事情要商談,那我就親自前往魯國走一趟,不必勞煩魯侯跑這麽遠的路。”
於是約定在了日期,選擇在兩國中間地帶,在扶鍾見麵相會(酌地之中,在扶鍾為會)。
注:【扶鍾:山東汶上縣東北,春秋時期是郕國的地盤,後歸魯國。】
這是周桓王二十年,即公元前700年秋九月發生的事。
宋莊公與魯侯如約在扶鍾相會,魯侯對宋莊公的到來表示歡迎,然後就替鄭國求情,希望宋公給個麵子,就把索要酬謝的事免了吧。
宋公說:“我是對鄭君(子突)幫了很大忙的,出謀劃策,出人出力,竭盡全力幫助他坐上君主的位子。就好比把雞蛋孵化成長為小雞,他是在我的羽翼下發展壯大起來的,所以他所承諾的酬謝之物,都是出於他的本心,而不是我強求的。現如今他歸國篡位成功,就馬上反悔了,做人也不能這樣啊?這不就是忘恩負義嗎?真是太讓我傷心、氣憤了。”
魯侯說:“你當大哥的照顧、扶持一下小弟是應該的,他也不會忘記的。隻是現在他剛掌管國家,府庫空虛,一時間可能拿不出來那麽多,但是他遲早會兌現承諾的,再請求給他寬限一些時間,這件事我來擔保,您看如何(大國所以賜鄭者,鄭豈忘之?但以嗣服未久,府庫空虛,一時未得如約,然遲速之間,決不負諾,此事寡人可以力保)?”
宋公又說:“金錢糧食這些東西,倒是可以用一時湊不出來當做理由,難道城池不是現成的嗎,就是一句話簽一紙文書的事,這還兌現不了嗎?”
魯侯說:“鄭君是顧忌把祖宗基業弄丟了會被諸侯恥笑。所以把那三城的貢稅都給您不是一樣嗎?”
宋公說:“除了城池之外,到現在所承諾的其他東西也隻是兌現了一小部分。現今尚且如此,以後日子久了,那就更要賴賬了啊。還希望您魯侯為我籌劃一下怎麽辦呢?”
魯侯見宋公如此固執,也談不下去了,就此作罷。
魯侯隨即派公子柔前往鄭國,告知宋公不給麵子,減免寬限都沒有談成。
鄭伯(鄭厲公子突)就又派大夫雍糾捧著商彝前往魯國麵見魯侯,說:“這個商彝原本是宋國的國寶,請您幫忙把它轉交給宋國,用來交換許諾的三座城池。”
又奉上白璧、黃金請魯侯一起轉交宋國。
魯侯就又親自前往宋國,約定在穀丘(河南商丘東南)與宋公見麵。
二位君主見麵,相互問候,魯侯就代表鄭伯道歉,並如數奉上白璧、黃金等禮物。
宋公收了禮物,並沒有感謝,而且還追問那三座城池何日交割。
魯侯說:“鄭伯感念祖先世代守候的土地,不敢以私人的恩德而放棄所擁有的疆土。如今奉上一件寶物,可以抵當城池。”然後讓隨從把商彝獻給宋公。
魯侯說:“這是你宋國原來府內的珍寶,鄭先君莊公,以前曾為您辦事,蒙上國貺(kuang,賜予、贈與)以重器,藏為世寶,嗣君(鄭厲公)不敢自己珍藏,仍舊歸還給上國。請念及當年扶立您即位的感情,免除了他們割地的事吧。鄭先君莊公也能感受到您的恩賜,何況嗣君鄭厲公呢?。”
宋公認識這個商彝,正是當年為了幫助自己穩固君位而賄賂給鄭國的。今日一見,便覺慚愧,不僅麵紅耳赤,十分不好意思地說:“那些陳年往事我都已經忘記了。那就把它收下放回原處吧。”
兩人正在談話期間,有人來報告:“燕伯來了,要拜見宋公”。
於是兩人談判草草收場,也沒有談成什麽實質性的解決方案。
宋公請燕伯與魯侯一起相見。
燕伯對宋公說:“我燕國的邊界與齊國接壤,一直受齊國的欺負,還曾經被齊國入侵過。所以我想請您出麵,跟齊國和談,為了能保住宗廟社稷,我燕國願意服從齊國的調遣。”
宋公答應了。
注:【燕伯:此指南燕。與召公奭始封之北燕並非一國。南燕為姞姓,開國之君乃伯儵(su),相傳為皇帝後裔。故址在今河南延津縣東北。】
魯侯對宋公說:“齊國與紀國世代有仇,齊國一直有攻打紀國的想法。如果您給燕國講和,那我也要為紀國講和。都和平相處唄,何必興兵動武呢?”。
於是三位君主就在穀丘結盟。
史稱“穀丘之盟”。
注:【紀國,薑姓,侯爵,國都在今山東壽光縣紀台鄉。】
再說派往齊國的使臣來到齊國,表述了鄭厲公的意思。
齊僖公一直因為鄭國幫助齊國打敗北戎而感謝公子忽,甚至要嫁文薑給公子忽為妻,所以對鄭國公子忽有感情。今日忽然聽到公子忽被迫出逃流亡,而公子突即位,心中老大不高興。
就對使者說:“鄭君子忽有什麽過錯而被迫讓位流亡?你們現在的君主實在是不怎麽地道。我現在就馬上聯絡各路諸侯,率兵到你們家門口決戰。”
拒絕接受國書和禮物,把使者驅逐出去了。
鄭厲公聽到使者回來報告,大驚,對祭足說:“齊侯要對咱們問責,率兵來攻打我們,怎麽辦呀?”
祭足回答:“臣請簡兵蒐乘,提前做好防備,敵人來了,我們就迎戰回擊,還能怎麽樣呢?我們還懼怕他們不成?”
注:【簡兵蒐乘:jian bing sou sheng,通過演習挑選士兵、檢閱兵車】
再說自上次魯侯與宋公在穀丘見麵為鄭國求情減免的事,沒談出什麽結果,宋國還是總派人來討要,鄭伯沒辦法,就再次懇求魯侯出麵與宋公談判。
魯侯就再次約宋公在虛龜見麵,結果宋公不給魯侯麵子了,就派個人來對魯侯說:“我們與鄭國的條約都是簽字畫押的,不可反駁。請您不要在插手幹預此事了。”
注:【虛龜:據《春秋》及《左傳》,虛龜應為兩地。魯侯會宋公於虛,在公元前700年八月,會宋公於龜則在同年十一月。虛,在今河南延津縣東。龜,在今河南雎縣境內。】
魯侯大怒,罵道:“平常的人貪婪不講信用都不可以呢,何況是一國的君主呢(匹夫貪而無信,尚然不可,況國君乎)?”
於是率領車駕直接來到鄭國,在武父(山東東明縣西南)與鄭伯見麵,商議聯合軍隊攻打宋國。
髯翁有詩雲:
逐忽弑隱並元凶,同惡相求意自濃。
隻為宋莊貪詐甚,致令魯鄭起兵鋒。
注:【逐忽弑隱:指鄭厲公姬突由宋返國趕走鄭昭公姬忽,以及公子翬串通魯桓公殺掉魯隱公這兩件事。說明鄭伯、魯侯都是元凶。】
宋莊公聽說魯侯發怒,就想到這個交情已經結束了。
又聽說齊侯不肯幫助鄭伯子突,心裏挺慶幸,趕緊派公子遊前往齊國結交,訴說子突忘恩負德的事情經過,希望與齊國結為友好盟友,願意協助齊國一起攻打鄭國,幫助流亡的公子忽歸國複位,並請求為燕國講和。
去往齊國的使者還沒回來呢,魯、鄭魯國的軍隊就已經殺到宋國的邊界了。
宋公急忙召集眾大臣開會,商議迎敵的事情。
公子禦說勸諫道:“軍隊士氣衰落與旺盛,在於是否理直氣壯。我鄭國貪戀鄭國的賄賂,又把魯國給得罪了,現在正義都被他們掌握了。如今不如道歉講和,息兵罷戰,才是上策啊(師之老壯,在乎曲直。我貪鄭賂,又棄魯好,彼有詞矣。不如請罪求和,息兵罷戰,乃為上策)。”
注:【師之老壯,在乎曲直:指軍隊士氣衰落與旺盛。《左傳.僖二十八年》:“師直為壯,曲為老。”】
大將南宮長萬說:“兵臨城下,而我們還沒有上場較量較量就投降,那不就太慫包蛋了嗎?把我們國家的麵子往哪放(兵至城下,不發一矢自救,是示弱也,何以為國)?”
太宰華督讚成迎戰。
宋公於是任命南宮長萬為將領兵出戰。南宮長萬推薦猛獲為先鋒。
兩軍對陣,魯國將領公子、秦子、梁子,鄭國將領原繁、檀伯,紛紛出戰。
宋國先鋒猛獲不敵,被俘虜了,同時還俘獲了大量士兵和戰車。
南宮長萬見先鋒部隊戰敗,親自率領大軍反擊,一場混戰,擒獲鄭國將領一名。
然後點起火把,夜戰到天明。雙方都死傷慘重。
卻說公子遊在齊國與齊侯談的挺好,公子遊就請求齊侯發兵相助,齊侯說:“鄭突驅逐哥哥篡位,我最恨這種人了,本來想要去攻打鄭國的,可是現在我齊國與紀國發生了衝突,顧及不到你們了。如果你們能出兵幫助我攻打紀國,那麽我肯定要幫助你們攻打鄭國的。”
此時魯侯與鄭伯正在軍營商議如何進行下一步的攻擊,忽然有人報告紀國告急求助。
魯侯召見,奉上國書,寫到:“齊國軍隊攻打紀國,紀國危在旦夕,請看在世代姻親關係的份上,馬上派兵救急。”
魯桓公大驚,對鄭厲公說:“紀國告急,我不得不救。宋國也不是馬上就能拿下的,不如撤兵。今後他宋國是不會再敢來索要賄賂了。”
鄭厲公說:“您既然要領兵去救助紀國,那麽我也願意率領全部人馬跟您一起去(君既移兵救紀,寡人亦願悉率敝賦以從)。”
注:【悉率敝賦:率領我國全部士卒。賦,兵源。古時按田賦出兵,故稱兵為賦。】
魯侯大喜,傳令起兵拔營,前往紀國進發。
宋公也得到了齊國與紀國交戰的消息。
太宰華督上奏說:“齊國既然許諾幫助我們,那麽我們現在也要發兵幫助齊國去攻打紀國。”於是派南宮長萬率兵前往齊國相助。
這就是宋國、鄭國反目成仇的前因後果。
魯桓公作為當時的大國,實力很強大,以大國的身份前往宋國談判,為鄭國求情,要求免除債務,誰知宋莊公根本不給麵子。結果就拉幫結派,大打出手。以後的形勢發展更加複雜,後麵接著說。
這是公元前700年發生的事。
宋莊公(就是流亡在鄭國的宋國公子馮,華督殺了宋殤公助其奪位)脅迫鄭國正卿大夫祭(zhai)足幫助公子突把鄭昭公(就是世子忽)趕下台(逃奔衛國流亡),確立公子突為鄭國君主,即鄭厲公。
等到鄭厲公政權穩定後,宋莊公就派遣使臣來到鄭國祝賀,然後就索要當初鄭厲公在宋國流亡時承諾的,一旦歸國即位,就會酬謝宋國三座城池、白璧、黃金以及稅賦糧食等約定事項。你的國君的位置已經得到了,那麽就應該兌現你的承諾了。
注:1.【宋莊公:子姓,宋氏,名馮,公元前710年-公元前691年在位,在位20年。宋穆公之子。
宋穆公之位傳自其兄宋宣公,宋穆公為報兄恩,傳位於宋宣公之子宋殤公,命公子馮出居鄭國。公元前710年,華督殺死宋殤公,迎立公子馮繼位,是為宋莊公。
宋莊公在位時期,任用華督為國相;幹預鄭國國政,迫使鄭昭公逃亡衛國,擁立鄭厲公為君。此後數年,宋國與鄭國之間多次發生戰爭。公元前691年,宋莊公去世,其子宋後湣公繼位。】
2.【鄭厲公:姬姓,鄭氏,名突,鄭莊公次子,鄭昭公異母弟,母雍姞,前701年─前697年及前680年─前673年在位。
鄭莊公死後,鄭昭公即位,宋莊公威逼利誘祭仲幫公子突奪位,是為鄭厲公。鄭厲公因祭仲專權,打算鏟除他,但事敗外奔。鄭厲公流亡在外17年後,再度複位。鄭厲公複位後,正值齊桓公開始稱霸,他曾幫助周惠王平定王子頹及五大夫之亂。周惠王因鄭厲公勤王有功,便將虎牢以東土地賜給鄭國,鄭國由此複興。鄭厲公死後,其子踕繼位,是為鄭文公。】
鄭厲公召群臣商議:“當初急於得到君位,因此不加思考就都答應了,當時也是被逼無奈,不敢不答應。現在我剛剛坐上君主的位置,他們就來要求兌現承諾。如果按照當時的承諾兌現,那樣我們鄭國就府庫一空、彈盡糧絕了,還拿什麽發展經濟、安撫百姓?況且剛一繼承君位,就割讓三個城池,豈不讓天下人恥笑?”
祭足說:“可以這樣推辭,就說人心未定,割讓城池恐怕會引發民憤,發生叛亂,所以願意先以三城的貢稅奉獻給宋國,其餘的白璧、黃金,暫時先支付三分之一,說些好話先應付過去。至於每年供奉的穀物糧食,請求從明年開始兌現”。
鄭厲公同意這個方案,寫了書信讓使臣帶回去。
宋莊公看到回信後大怒:“子突的性命和君主之位都是我給他的,他的榮華富貴也是我給他創造的。他所承諾的那點兒酬謝之物,其實都是子忽的,於他何幹?他竟然敢吝嗇這些東西來了,真是可恨(突死而吾生之,突貧賤而吾富貴之,區區所許,乃子忽之物,於突何與,而敢吝惜)”。
馬上又派遣使臣,前往鄭國索要,必須如數兌現,另外,三座城池,也必須馬上交割,不接受三城貢稅的條件。
鄭厲公就召來群臣商議,祭足建議,再增加穀物錢糧,隻是不同意交割城池。
宋國使臣又跑一個來回。
回複:“如果不滿足當初的約定,就讓祭足過來親自回話”。
祭足對鄭厲公說:“宋公當初受過我們先君的大恩大德,幫助他站台撐腰,卻未見分毫回報,如今他以扶立您即位君主為功勞,貪得無厭,且傲慢無禮,口出狂言,不能再聽他的。我想,馬上派遣使臣前往齊國、魯國,請求這兩個國君為咱們從中婉轉一下、調解一下,這件事就可以解決了”。
鄭厲公問:“齊、魯兩國能給咱們說話嗎(齊、魯肯為鄭用乎)?”
祭足說:“以前先君(鄭莊公)攻打許國、宋國,所有的戰鬥場麵都有齊、魯兩國協助。況且魯侯剛繼位時,是先君出力幫助了他(魯桓公,就是公子軌,公子翬刺殺魯隱公後擁立的君主。鄭莊公曾為其站台撐腰,簽約同盟)。所以即便是齊國不幫助我們,魯國肯定沒的說,義不容辭。”
鄭厲公問到:“婉轉的策略是什麽呢?”
祭足回答:“當初華督弑君而立公子馮(就是現在逼著兌現的宋莊公),先君(鄭莊公)和齊侯、魯侯都接受了宋國的賄賂,幫助他站台撐腰。當初魯國受賄了郜之大鼎,我鄭國接受了商彝(yi)。現在我們通告齊魯兩國,讓他倆給做個見證,我們把商彝歸還給宋國,用以抵消以前承諾的酬謝約定。想必宋公一定會回想起他自己當時的不堪處境,心中必然慚愧,也就不會再難為咱們了(當初華督弑君而立子馮,吾先君與齊、魯,並受賄賂,玉成其事。魯受郜之大鼎,吾國亦受商彝。今當訴告齊、魯,以商彝還宋,宋公追想前情,必愧而自止)。”
注:1.【齊侯、魯侯、鄭伯一起在稷(ji)會晤,舉行新聞發布會,為宋莊公站台撐腰,以確立其合法的國君地位。稷:可能是諸稽國的舊地。有說法認為諸稽國與豕韋國一樣,出自大彭國,認為諸稽國在今山東棗莊市山亭區一帶。春秋時稱為‘蔇’ji,據《左傳》記載這裏曾為古蔇國。杜預注《春秋左傳集解》:“蔇,魯地,琅琊繒縣北有蔇亭。”繒縣,今山東蘭陵縣。】
2.【郜之大鼎:郜國造的宗廟祭器,郜國國寶,後來被宋國奪取】
3.【商彝(yi);商代的宗廟祭器,國寶。所謂商彝周鼎,都是代表王朝祭祀宗廟的祭器,是國之重器,在後世是皇權的象征】
鄭厲公聽後大喜。
馬上派遣使臣,帶著厚禮,前往齊國、魯國,通告鄭國新君即位,並且控訴宋國忘恩負義、索賄不休的事情。
魯桓公笑著說:“當年,宋君(宋莊公)隻賄賂了我一個大鼎。現在,宋國已經得到了那麽多好處還嫌不夠,真是貪得無厭。我親自去找宋公談談,為你們調解調解。”
於是魯桓公派公子柔前往宋國,約個時間見個麵,調解一下鄭、宋兩國的矛盾。
宋莊公對公子柔說:“既然是魯侯有事情要商談,那我就親自前往魯國走一趟,不必勞煩魯侯跑這麽遠的路。”
於是約定在了日期,選擇在兩國中間地帶,在扶鍾見麵相會(酌地之中,在扶鍾為會)。
注:【扶鍾:山東汶上縣東北,春秋時期是郕國的地盤,後歸魯國。】
這是周桓王二十年,即公元前700年秋九月發生的事。
宋莊公與魯侯如約在扶鍾相會,魯侯對宋莊公的到來表示歡迎,然後就替鄭國求情,希望宋公給個麵子,就把索要酬謝的事免了吧。
宋公說:“我是對鄭君(子突)幫了很大忙的,出謀劃策,出人出力,竭盡全力幫助他坐上君主的位子。就好比把雞蛋孵化成長為小雞,他是在我的羽翼下發展壯大起來的,所以他所承諾的酬謝之物,都是出於他的本心,而不是我強求的。現如今他歸國篡位成功,就馬上反悔了,做人也不能這樣啊?這不就是忘恩負義嗎?真是太讓我傷心、氣憤了。”
魯侯說:“你當大哥的照顧、扶持一下小弟是應該的,他也不會忘記的。隻是現在他剛掌管國家,府庫空虛,一時間可能拿不出來那麽多,但是他遲早會兌現承諾的,再請求給他寬限一些時間,這件事我來擔保,您看如何(大國所以賜鄭者,鄭豈忘之?但以嗣服未久,府庫空虛,一時未得如約,然遲速之間,決不負諾,此事寡人可以力保)?”
宋公又說:“金錢糧食這些東西,倒是可以用一時湊不出來當做理由,難道城池不是現成的嗎,就是一句話簽一紙文書的事,這還兌現不了嗎?”
魯侯說:“鄭君是顧忌把祖宗基業弄丟了會被諸侯恥笑。所以把那三城的貢稅都給您不是一樣嗎?”
宋公說:“除了城池之外,到現在所承諾的其他東西也隻是兌現了一小部分。現今尚且如此,以後日子久了,那就更要賴賬了啊。還希望您魯侯為我籌劃一下怎麽辦呢?”
魯侯見宋公如此固執,也談不下去了,就此作罷。
魯侯隨即派公子柔前往鄭國,告知宋公不給麵子,減免寬限都沒有談成。
鄭伯(鄭厲公子突)就又派大夫雍糾捧著商彝前往魯國麵見魯侯,說:“這個商彝原本是宋國的國寶,請您幫忙把它轉交給宋國,用來交換許諾的三座城池。”
又奉上白璧、黃金請魯侯一起轉交宋國。
魯侯就又親自前往宋國,約定在穀丘(河南商丘東南)與宋公見麵。
二位君主見麵,相互問候,魯侯就代表鄭伯道歉,並如數奉上白璧、黃金等禮物。
宋公收了禮物,並沒有感謝,而且還追問那三座城池何日交割。
魯侯說:“鄭伯感念祖先世代守候的土地,不敢以私人的恩德而放棄所擁有的疆土。如今奉上一件寶物,可以抵當城池。”然後讓隨從把商彝獻給宋公。
魯侯說:“這是你宋國原來府內的珍寶,鄭先君莊公,以前曾為您辦事,蒙上國貺(kuang,賜予、贈與)以重器,藏為世寶,嗣君(鄭厲公)不敢自己珍藏,仍舊歸還給上國。請念及當年扶立您即位的感情,免除了他們割地的事吧。鄭先君莊公也能感受到您的恩賜,何況嗣君鄭厲公呢?。”
宋公認識這個商彝,正是當年為了幫助自己穩固君位而賄賂給鄭國的。今日一見,便覺慚愧,不僅麵紅耳赤,十分不好意思地說:“那些陳年往事我都已經忘記了。那就把它收下放回原處吧。”
兩人正在談話期間,有人來報告:“燕伯來了,要拜見宋公”。
於是兩人談判草草收場,也沒有談成什麽實質性的解決方案。
宋公請燕伯與魯侯一起相見。
燕伯對宋公說:“我燕國的邊界與齊國接壤,一直受齊國的欺負,還曾經被齊國入侵過。所以我想請您出麵,跟齊國和談,為了能保住宗廟社稷,我燕國願意服從齊國的調遣。”
宋公答應了。
注:【燕伯:此指南燕。與召公奭始封之北燕並非一國。南燕為姞姓,開國之君乃伯儵(su),相傳為皇帝後裔。故址在今河南延津縣東北。】
魯侯對宋公說:“齊國與紀國世代有仇,齊國一直有攻打紀國的想法。如果您給燕國講和,那我也要為紀國講和。都和平相處唄,何必興兵動武呢?”。
於是三位君主就在穀丘結盟。
史稱“穀丘之盟”。
注:【紀國,薑姓,侯爵,國都在今山東壽光縣紀台鄉。】
再說派往齊國的使臣來到齊國,表述了鄭厲公的意思。
齊僖公一直因為鄭國幫助齊國打敗北戎而感謝公子忽,甚至要嫁文薑給公子忽為妻,所以對鄭國公子忽有感情。今日忽然聽到公子忽被迫出逃流亡,而公子突即位,心中老大不高興。
就對使者說:“鄭君子忽有什麽過錯而被迫讓位流亡?你們現在的君主實在是不怎麽地道。我現在就馬上聯絡各路諸侯,率兵到你們家門口決戰。”
拒絕接受國書和禮物,把使者驅逐出去了。
鄭厲公聽到使者回來報告,大驚,對祭足說:“齊侯要對咱們問責,率兵來攻打我們,怎麽辦呀?”
祭足回答:“臣請簡兵蒐乘,提前做好防備,敵人來了,我們就迎戰回擊,還能怎麽樣呢?我們還懼怕他們不成?”
注:【簡兵蒐乘:jian bing sou sheng,通過演習挑選士兵、檢閱兵車】
再說自上次魯侯與宋公在穀丘見麵為鄭國求情減免的事,沒談出什麽結果,宋國還是總派人來討要,鄭伯沒辦法,就再次懇求魯侯出麵與宋公談判。
魯侯就再次約宋公在虛龜見麵,結果宋公不給魯侯麵子了,就派個人來對魯侯說:“我們與鄭國的條約都是簽字畫押的,不可反駁。請您不要在插手幹預此事了。”
注:【虛龜:據《春秋》及《左傳》,虛龜應為兩地。魯侯會宋公於虛,在公元前700年八月,會宋公於龜則在同年十一月。虛,在今河南延津縣東。龜,在今河南雎縣境內。】
魯侯大怒,罵道:“平常的人貪婪不講信用都不可以呢,何況是一國的君主呢(匹夫貪而無信,尚然不可,況國君乎)?”
於是率領車駕直接來到鄭國,在武父(山東東明縣西南)與鄭伯見麵,商議聯合軍隊攻打宋國。
髯翁有詩雲:
逐忽弑隱並元凶,同惡相求意自濃。
隻為宋莊貪詐甚,致令魯鄭起兵鋒。
注:【逐忽弑隱:指鄭厲公姬突由宋返國趕走鄭昭公姬忽,以及公子翬串通魯桓公殺掉魯隱公這兩件事。說明鄭伯、魯侯都是元凶。】
宋莊公聽說魯侯發怒,就想到這個交情已經結束了。
又聽說齊侯不肯幫助鄭伯子突,心裏挺慶幸,趕緊派公子遊前往齊國結交,訴說子突忘恩負德的事情經過,希望與齊國結為友好盟友,願意協助齊國一起攻打鄭國,幫助流亡的公子忽歸國複位,並請求為燕國講和。
去往齊國的使者還沒回來呢,魯、鄭魯國的軍隊就已經殺到宋國的邊界了。
宋公急忙召集眾大臣開會,商議迎敵的事情。
公子禦說勸諫道:“軍隊士氣衰落與旺盛,在於是否理直氣壯。我鄭國貪戀鄭國的賄賂,又把魯國給得罪了,現在正義都被他們掌握了。如今不如道歉講和,息兵罷戰,才是上策啊(師之老壯,在乎曲直。我貪鄭賂,又棄魯好,彼有詞矣。不如請罪求和,息兵罷戰,乃為上策)。”
注:【師之老壯,在乎曲直:指軍隊士氣衰落與旺盛。《左傳.僖二十八年》:“師直為壯,曲為老。”】
大將南宮長萬說:“兵臨城下,而我們還沒有上場較量較量就投降,那不就太慫包蛋了嗎?把我們國家的麵子往哪放(兵至城下,不發一矢自救,是示弱也,何以為國)?”
太宰華督讚成迎戰。
宋公於是任命南宮長萬為將領兵出戰。南宮長萬推薦猛獲為先鋒。
兩軍對陣,魯國將領公子、秦子、梁子,鄭國將領原繁、檀伯,紛紛出戰。
宋國先鋒猛獲不敵,被俘虜了,同時還俘獲了大量士兵和戰車。
南宮長萬見先鋒部隊戰敗,親自率領大軍反擊,一場混戰,擒獲鄭國將領一名。
然後點起火把,夜戰到天明。雙方都死傷慘重。
卻說公子遊在齊國與齊侯談的挺好,公子遊就請求齊侯發兵相助,齊侯說:“鄭突驅逐哥哥篡位,我最恨這種人了,本來想要去攻打鄭國的,可是現在我齊國與紀國發生了衝突,顧及不到你們了。如果你們能出兵幫助我攻打紀國,那麽我肯定要幫助你們攻打鄭國的。”
此時魯侯與鄭伯正在軍營商議如何進行下一步的攻擊,忽然有人報告紀國告急求助。
魯侯召見,奉上國書,寫到:“齊國軍隊攻打紀國,紀國危在旦夕,請看在世代姻親關係的份上,馬上派兵救急。”
魯桓公大驚,對鄭厲公說:“紀國告急,我不得不救。宋國也不是馬上就能拿下的,不如撤兵。今後他宋國是不會再敢來索要賄賂了。”
鄭厲公說:“您既然要領兵去救助紀國,那麽我也願意率領全部人馬跟您一起去(君既移兵救紀,寡人亦願悉率敝賦以從)。”
注:【悉率敝賦:率領我國全部士卒。賦,兵源。古時按田賦出兵,故稱兵為賦。】
魯侯大喜,傳令起兵拔營,前往紀國進發。
宋公也得到了齊國與紀國交戰的消息。
太宰華督上奏說:“齊國既然許諾幫助我們,那麽我們現在也要發兵幫助齊國去攻打紀國。”於是派南宮長萬率兵前往齊國相助。
這就是宋國、鄭國反目成仇的前因後果。
魯桓公作為當時的大國,實力很強大,以大國的身份前往宋國談判,為鄭國求情,要求免除債務,誰知宋莊公根本不給麵子。結果就拉幫結派,大打出手。以後的形勢發展更加複雜,後麵接著說。
這是公元前700年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