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13年,鄭莊公吞並了戴國,又降服了宋、衛、蔡入侵戴國的三國軍隊。


    鄭伯大擺宴席,慶功行賞,各將領紛紛敬酒祝賀,都來拍馬屁。


    鄭伯洋洋自得,有點忘乎所以了,舉起酒杯說:“感謝祖宗在天之靈,感謝各位愛卿齊心協力,所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天下誰不服我?我就是當今天下的霸主。(諸將輪番獻卮上壽,莊公麵有得色,舉酒瀝地曰:“寡人賴天地祖宗之靈,諸卿之力,戰則必勝,威加上公,於古之方伯如何?)”


    注:1.【卮:zhi,一種較大的酒杯。】


    2.【麵有得色:臉上顯露出得意或滿足的神色。】


    3.【方伯:周代的一方諸侯之長。出自《禮記·王製》,原指一方諸侯之長,後泛指地方長官。周初,“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即天子分封諸侯國,諸侯分封卿大夫之家。天子在所分封的諸侯國中,委任王室功臣、懿親為諸侯之長,代表王室鎮撫一方,稱為“方伯”。伯,霸也】


    大家都馬屁拍得山響,一起呼喊:“千歲!”


    隻有潁考叔冷眼旁觀、嗤之以鼻(惟潁考叔嘿然)。


    鄭莊公瞪大眼睛看向他,怒氣衝衝。


    潁考叔上前對鄭伯說:“主公酒後失言了。凡是能成為霸主的,必需得到天子的任命而成為管理一個地區的諸侯之長,得專征伐,令無不行,呼無不應。如今主公假托奉天子詔令討伐宋國,命令各國出兵,衛國、蔡國反而幫助宋國來攻打我鄭國,那些郕國、許國等小國,居然都不理會您,霸主的威名,難道就是這個樣子的嗎(夫方伯者,受王命為一方諸侯之長,得專征伐,令無不行,呼無不應。今主公托言王命,聲罪於宋,周天子實不與聞;況傳檄征兵,蔡、衛反助宋侵鄭,郕、許小國,公然不至。方伯之威,固如是乎)?”


    注:【得專征伐:得到征伐的專權】


    鄭莊公笑了,說:“愛卿你說得對。衛國、蔡國入侵的軍隊已經全軍覆沒,也算是給他們一個下馬威了。下一步馬上攻打郕國和許國,你看先拿誰開刀?”


    潁考叔說:“郕國臨近齊國,許國臨近咱們鄭國。主公真想要懲戒他們,必須先找個恰當的理由,就是必須先安排一個罪名。然後派一個大將帶兵幫助齊國攻打郕國,請齊國派一個大將帶兵與我們一同攻打許國。約定如果拿下郕國就把其土地送給齊國,拿下許國就把許國的土地劃歸我鄭國。這樣先把利益劃分清楚,結果就比較公平了。等這件事擺平之後,已既成事實,然後向周天子匯報勝利的結果,這樣,就可以掩蓋各諸侯國的耳目,混淆視聽了(郕鄰於齊,許鄰於鄭。主公既欲加以違命之名,宜正告其罪,遣一將助齊伐郕,請齊兵同來伐許。得郕則歸之齊,得許則歸之鄭,庶不失兩國共事之誼。俟事畢,獻捷於周,亦可遮飾四方之耳目)。”


    注:【1.郕國:姬姓,伯爵,始封君主是周武王弟弟郕叔武。今河南範縣一帶。】


    【2.許國,薑姓,許氏,男爵,它是至今唯一可確定為男爵的周代諸侯國。管轄範圍,從都城向四周輻射,方圓30公裏左右,包括今河南許昌縣及臨潁縣北、鄢陵縣西南這一地域。


    許國在周武王初年,都城在今許昌城東20公裏的張潘古城四周,依《括地誌》記載,周代關於城郭建築的禮製,\"王城方九裏,諸侯城按七、五、三遞減\",許國作為一個五等諸侯國,城池方圓3裏至7裏。


    春秋時期,鄭國、楚國等非常強大,許國經常遭到強國侵略。因力量弱小,無法抵抗,隻好委曲求全。


    公元前654年,楚國攻打許,許君大敗,於是\"肉袒謝罪\",楚國才心滿意足,退兵而去。


    楚成王時,再次進攻許國,許君沒辦法,第二次\"肉袒謝罪\",請求和解。在這種情況下,許國隻能遷徙,以躲避楚國和鄭國的鋒芒。


    公元前576年,許靈公被迫遷到了\"葉\"(今河南葉縣西南)。公元前533年,又遷其國城父(今安徽亳州東南)。公元前529年,遷回葉。公元前524年,遷至容城(今河南魯山東南),成為楚國的附庸。】


    鄭莊公大喜,好,就按照你的計劃辦吧。


    於是派遣使臣前往郕國、許國先去問責,隨後通知齊侯起兵行動。


    齊侯派遣其弟夷仲年率兵攻打郕國,鄭伯派正卿公子呂率兵協助,浩浩蕩蕩的軍隊直接開進小小的郕國都城,郕國君主馬上就請成(求和)了,齊侯答應了郕國的求和。


    於是就派遣使臣與公子呂一同來到鄭國,詢問何時攻打許國?


    鄭莊公約齊侯在時來(河南鄭州市西北)見麵,見麵後央求齊侯約來魯侯一起幹這件事。


    注:【時來;鄭國的地盤,今河南鄭州市西北】


    這是周桓王八年發生的事,也就是公元前712年。


    且說公子呂由於征途辛勞,在率兵回國的途中就病倒了,回到鄭國之後不久,就病死了。


    鄭莊公非常悲痛,說:“子封之死,真真是斷了我的一隻胳膊呀(子封不祿,吾失右臂矣)。”


    注:1.【子封:公子呂,姬姓,字子封。鄭武公之弟、鄭莊公之叔。】


    2.【不祿:士、大夫死均稱“不祿”,意思是不再享受俸祿了。】


    下令給其家屬撫恤大量錢財,並錄用他的弟弟公子元為大夫。


    由於公子呂已逝,朝中正卿的職位空缺,鄭莊公就想要啟用高渠彌來擔任這個職位。


    世子忽私下裏對鄭莊公說:“高渠彌貪婪,心性狠辣,不是正直的人,不能夠擔當大任。”


    鄭莊公點頭同意,於是改用祭足擔任上卿的職位,以代替公子呂死後的空缺。


    任用高渠彌為亞卿。


    注:【卿:古代官名,泛指朝廷大臣。周朝禮製,天子及諸侯皆置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王室與諸侯國均有設置。至春秋初期僅有上、下之別。後分為上、中、下三等六級。上卿位列公之下,卿之首。諸侯國中,次國之於大國,上卿相當其中卿,中卿相當其下卿,下卿相當其上大夫;小國之於大國,上卿相當大國下卿,中卿相當其上大夫,下卿相當其下大夫。】


    時間來到約會的日子,齊侯、魯侯都如約而至,到達時來這個地方相會。


    三位諸侯當麵約定在今年秋天七月初一,在許國周邊集合,匯聚軍隊聯合攻擊許國(以秋七月朔,在許地取齊)。


    注:【七月朔:七月初一。朔日,初一;晦日,月末最後一天。】


    鄭莊公在國都新鄭檢閱軍隊,祭告宗廟,在演兵場聚集眾將軍,新製作一麵“螯弧”(ao hu)大旗豎立在戰車的上麵,用鐵鏈子綁住。


    注:【螯弧(ao hu)大旗:可能是繪有螃蟹、弓箭的旗幟。字麵理解,獨占鼇頭、刀槍箭矢。】


    這麵大旗是用錦緞製作的,長寬各為一丈二尺,旗邊點綴金色鈴鐺二十四個,大旗旗麵繡有“奉天討罪”四個大字,旗杆長三丈三尺。


    鄭莊公傳令:“各位將軍,你們有能夠手持大旗健步如飛的,就任命為先鋒,並贈送戰車一部(即以輅車賜之)。”


    話音未畢,眾將軍奮勇爭先,首先出場的是大夫瑕叔盈,而後是大夫潁考叔,再次出場的是公族大夫公孫閼(yan)。


    公孫閼見大夫潁考叔揮舞著大旗,駕駛戰車,誌得意滿,不僅憤怒,就要與潁考叔比試一番,不料潁考叔見來著不善,又是公族子孫,自不敢放肆,扛著大旗駕駛戰車跑出演兵場了,公孫閼氣呼呼的發誓:“你這是欺負我們姬姓無人了,我一定讓你知道我的厲害,我一定要殺了你。”


    公孫閼是誰?乃是公族大夫,姬姓,名閼,字子都,乃是男子中的第一美男子,深受鄭莊公的喜愛。


    孟子曰:“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


    注:1.【孟子這段話意思是:不知道子都長的又帥又英俊的,都是沒見過世麵的】。


    2.【公孫閼(yan):姬姓,名閼,字子都,公子呂之子,公子呂是鄭武公之弟,鄭莊公之叔。也就是公孫閼與鄭莊公是堂兄弟的關係。公孫閼是當時聞名全國的美男子,而且他性格勇猛,力量很大,心狠手辣。在攻打許國的戰鬥中,他嫉妒潁考叔的功勞和能力,在潁考叔破敵登上城牆的那一刻,射殺了潁考叔,這就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成語典故的出處。】


    鄭莊公讚賞並安撫公孫閼,說:“你們都很勇猛,二虎不可相爭,你們都是我鄭國的悍將。”


    隨即賜給公孫閼、瑕叔盈戰馬戰車。


    七月初一,鄭莊公留下世子忽和祭足守國,親自率領軍隊前往許國進發。


    齊、魯兩國國君已率領軍隊來到離許國邊界二十裏的地方安營紮寨。


    三位國君相見,互相致禮,按照齊侯居中,魯侯居右,鄭伯居左的次序安排營寨和宴席。


    當日,鄭伯大排宴宴,就當做接風宴,歡迎並感謝齊、魯君侯。


    宴席之中,齊侯拿出來擬寫的討伐檄文,列數許男(許國君主,男爵)沒有向朝廷供納稅賦以及沒有向朝廷出工出力的各種罪責,今天我們三國軍隊是奉天子詔令前來討伐。


    魯、鄭二君看過之後,一致同意:“如此,師出有名了。”


    約定明日攻城,先將討伐檄文用弓箭射入城中,以示通告。


    次日一早,三營一起放炮,起兵攻城。


    卻說許國,本是男爵,小小的封地、不大的國都,城池不高,護城河不深,現在被三國大軍鐵桶般圍得水泄不通,炮聲連連,鼓聲陣陣,喊殺聲連天,城內君主民眾都異常恐懼。隻因為許莊公是個有道之君,向來深得民心,都願意為許國守城赴死,所以,雖三國武力強大,卻也一時間攻城不破。


    齊、魯二君,並不是主謀,所以隻是虛張聲勢,不怎麽出力。所以鄭伯下令:“全力攻城,勇者重賞。”於是鄭國將士奮勇爭先,前赴後繼。


    鄭國大夫潁考叔因為公孫閼爭奪軍旗戰車一事,就決心要在戰場上表現出自己的實力。


    激戰攻城到第三天,潁考叔從戰車(轈車)上拿起大旗,夾持在肋下,騰挪跳躍,登上城池,正揮舞軍旗,歡呼勝利,不料,公孫閼看見潁考叔已率先登城,嫉妒其奪取首功,在人群中看準潁考叔,嗖的一聲,冷箭直射潁考叔,正中後心,潁考叔隨著大旗一起跌落城下,死了。


    注:【轈車:chao che兵車的一種,較高,車上加巢,可以了望敵方】


    這就是成語“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的典故。


    瑕叔盈眼見潁考叔戰死,氣血衝天,就地奪過大旗,奮力登城,揮舞大旗,高呼:“鄭國已攻破城池了。”


    眾軍將望見軍旗在城池上方飄揚,士氣振奮,勇氣百倍,蜂擁入城。


    三國軍隊占領城池。


    許男(許莊公)化妝為平民,逃奔到衛國去了。


    齊侯出榜安民,將許國土地讓給魯侯,魯隱公再三推讓沒有接受。


    齊僖公說:“這次的主張是鄭伯做的,魯侯不要,就讓給鄭伯吧。”


    鄭莊公原本就想要許國的地盤,見齊、魯推讓,也跟著假裝推讓。


    這時,有人報告:“有許國的大夫,名百裏,帶著一個小孩來求見。”


    三位君侯齊聲說:“請。”


    大夫百裏哭著磕頭,苦苦哀求:“請延續許國宗廟的一支血脈吧(願延太嶽一線之祀)。”


    注:【願延太嶽一線之祀:希望延續太嶽(可能是指某個古代王朝或家族)的祭祀傳統或香火。】


    齊侯問:“這小孩是誰?”


    百裏回答:“我們君主沒有兒子,這是君主的弟弟,名字叫新臣。”


    齊、魯二侯各自淒然且有憐憫之意,鄭莊公見景生情,將計就計,就轉口說:“我們本來是奉天子詔令,來討伐許男的罪責的,如果奪了他的封地,就顯得不仁義了。現在許男已經逃走了,他的宗廟祭祀不能斷絕了。既然現在他的弟弟還在,況且還有許國的一班老臣輔佐,有君有臣,應當將許國歸還給他們。”


    百裏說:“臣是因為國破君亡,隻求保全許氏宗廟還有後裔祭祀而已。土地已經被您掌控,怎麽還奢望繼續擁有呢(臣止為君亡國破,求保全六尺之孤耳。土地已屬君掌握,豈敢複望)?”


    鄭莊公說:“我是真心想要歸還許國的土地,隻是恐怕許叔年紀太小,不能處理國家大事,那我就暫時派人來協助他吧。”


    注:【許叔:許國男爵許莊公的弟弟,外人稱做許叔。即後來的許桓公,前711年─前698年在位。】


    於是把許國一分為二,其東邊一半,任用百裏擁立新臣為男爵君主居住;西邊一半,任命鄭國大夫公孫獲帶兵駐紮。


    這麽一來,名義上是幫助許國複國,實際上是監視居住,沒有了自主權和話語權。


    齊魯二侯不知是計,認為這樣安置的挺好,都稱讚鄭伯是個好人,做了好事。


    百裏拜謝,領新臣去東部居住。齊、魯二侯告辭回國。


    髯翁有詩單道鄭莊公之詐,詩曰:


    殘忍全無骨肉恩,區區許國有何親?


    二偏分處如監守,卻把虛名哄外人!


    許莊公老死在衛國。


    許叔新臣在東隅,被鄭國控製。


    直到鄭莊公死後,公子忽、公子突相爭數年,突入而複出,忽出而複入。那時鄭國擾亂,公孫獲病死,許叔方才與百裏用計,乘機複入許都,重整宗廟,就是後來的許桓公。


    這是後話。


    這就是鄭國霸占許國的故事。


    鄭莊公得勝回國,大肆封賞功臣。


    感歎潁考叔為了國家而在前線戰死,特地命令在潁考叔的老家穎穀設立宗廟,讓後人祭祀。


    現今,在河南登封縣的穎穀故地,有穎大夫廟,又名純孝廟。


    在河南洧川(今長葛市),鄭莊公“掘地見母”處也有一座純孝廟。


    注:【純孝:猶至孝。《左傳·隱公元年》:“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杜預注:“純,猶篤也”。】


    這是公元前712年的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七文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七文者並收藏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