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魯國政變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 作者:陳七文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注:【魯國,姬(ji)姓,魯氏,侯爵。先祖最初獲得封號的是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周(姬)公旦,因為要留在首都輔佐天子周成王,管理天下自陝西以東各路諸侯。封其長子伯禽在曲阜,建立魯國。】
且說魯隱公,是他父親魯惠公的小妾所生的兒子。
魯惠公的嫡妻孟子是宋國的公主,沒有生育,很早就死了。
魯惠公寵愛的小妾,名仲子,被封為正妻(嫡妻),仲子生的兒子,名軌,魯惠公就想要立公子軌為世子。
不久魯惠公死了,群臣商議,認為魯隱公(這是後來的稱呼,當時名字叫息姑)已經是成年人了,而公子軌年紀還小,所以就擁立魯隱公繼位。
魯隱公一直掛記著父親的願望,所以就對群臣說:“這個君主的位置應該是弟弟公子軌的,因為他現在還小,還沒有能力管理國家,我隻是暫時的替他管理,等他長大了之後,再把君主的位置還給他。”
於是,魯隱公就開始掌權執政,已經有十一年了。
魯隱公為人謙讓寬柔,凡事多隱忍避讓。
注:1.【魯惠公,姬姓,名弗湟。《世本》曰名 “弗皇”,《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曰名 ”弗生“。春秋時期魯國第十三任君主。魯孝公之子,公元前768年-公元前723年在位,在位46年。
魯惠公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國勢大振。
魯惠公夫人孟子,無子早卒。晚年,為庶長子公子息姑娶宋武公之女仲子。仲子至,見仲子漂亮,自納之,並立為夫人,生子軌,並立為太子(即魯桓公)。因太子年幼,魯惠公死後由庶長子息姑攝政,即魯隱公。家庭成員:祖父:魯武公。父親:魯孝公。原配夫人:孟子。 繼室:聲子,宋國之女,生魯隱公。仲子,宋武公之女,生魯桓公。女兒:紀伯姬、紀叔姬】
2.【魯隱公,姬姓,名息姑,魯國第十四任國君,在位十一年。隱,是諡號。惠公死時太子允還年幼,於是隱公代掌國君之位,後為桓公所弑。
孔子所作之《春秋》起於魯隱公元年(前722)。由於春秋以魯國國史為基礎而編,故當時的國際大事都是以魯國紀年來記錄的。
魯隱公也因為其紀年年號常被提及而出名了。
《春秋》沒有記載魯隱公是如何被安葬的,因為要隱瞞隱公被桓公所弑這件事。按照《春秋》的體例,國君被弑,而弑君的壞人不被討伐,就不記載葬禮,認為就像沒有臣子一樣。《春秋》也沒有記載隱公死的地點,是不忍心說明。
按諡法:“不屍其位曰隱”。 部分反映了後世對魯隱公的評價:執政平庸,但沒有野心。不過魯隱公沒有大過失卻不得善終,後世評價除了苛責桓公,筆伐羽父外,基本都認為他是咎由自取。
清高士奇的批評尤其鋒利中肯(見《左傳紀事本末》卷五)。他認為:魯隱公之失,不在於讓位,而在於讓位之道考慮不周。惠公去世時,太子姬軌已經6,7歲了。隱公此時之上策應該是學其祖宗周公輔佐成王之故事,“抱負以臨群臣,聽國政”。
這樣,自己代理國相,行攝政之事就名正言順了,以後想歸政於太子也比較容易,即使有奸人想從中挑撥,也難以找到借口。而現在,隱公成了事實上的國君,不管國人、大臣還是國際輿論,都承認這個事實,並且不知道他對太子的真實打算。
雖然他有退隱的準備,但仍不足以安撫太子的不安,也不足以杜絕羽父之流的野心家的陰謀。所以,隱公有心讓位,或有其事。但貪戀權位,猶豫不決,則是禍根。加上自己的政治能力本身就不足,不但不知如何約束下屬,更不知如何保護自己,處於政治漩渦中心的他最終沉沒也就理所當然了。】
公子翬(hui)執掌兵權,國家大事基本都被其操控,根本沒有把魯隱公放在眼裏。
注:【公子翬:一作公子揮,姬姓,名翬,字羽父。魯宗室。春秋初年魯國大臣。】
有一天,公子翬向魯隱公要求升官晉爵,魯隱公說:“等到公子軌就職君位之後你再請他給你辦這事吧。”
於是公子翬就猜測魯隱公有嫉妒公子軌的心思,就獻媚魯隱公說:“古人所說,利器入手,不可假人(權利到手,不能讓給別人)。現在主公已經繼位成為魯國的君主,國人都心悅誠服。千歲以後(您死後),可以把君主的位子傳給兒子孫子,何必總想著是暫時代替掌權呢?您這樣的想法,會對其他人的心裏產生非分之想。現今公子軌快要長大了,恐怕以後會對您不利呀。我現在就等您發話,去把他殺了,為您解除後患,您看怎麽樣(臣聞利器入手,不可假人。主公已嗣爵為君,國人悅服,千歲而後,便當傳之子孫,何得以居攝為名,起人非望?今軌年長,恐將來不利於主,臣請殺之,為主公除此隱憂,何如)?”
魯隱公趕忙捂住耳朵,說:“你是瘋了嗎?怎麽能這樣亂講話!就當我沒聽見,不許再亂講了啊。我已經派人在菟裘(tu qiu)建設退休養老的房子了。不久就要把位子讓給公子軌,我就回去養老了。”
注:【菟裘:tu qiu,山東泰安樓德鎮】
公子翬自討沒趣,非常後悔自己說錯話了,又擔心魯隱公把這一番話說給公子軌,如果公子軌作了君主,必然會整死我的。想想就後背發涼,後果太可怕了。
於是連忙來求見公子軌,惡人先告狀,對公子軌說:“主公眼見你已經長大了,害怕你來爭奪位子,今天秘密找到我,布置任務,讓我刺殺你。”
公子軌聽後害怕了,忙問:“你是怎麽想的?要殺我呢?還是要幫助我呢?”
公子翬說:“我是來幫助你的。既然他不仁,休怪我不義,公子您要想避免這場大禍,必須要幹件大事,殺了他,把位子搶過來。”
公子軌說:“他繼位做國君已經十一年了,威望還行,國人也都佩服。如果刺殺他這件大事沒有幹成,我們反而會遭到殃禍。”
公子翬說:“我已經為你計劃好了執行的辦法。主公(魯隱公)還沒有繼位作君主的時候,曾經與鄭國在狐壤(hu rang)交戰,被鄭國俘虜了,被囚禁在鄭國大夫尹氏家裏。尹氏信奉神明,供奉一個名字叫鍾巫的神位。主公(魯隱公)被關押期間一直謀劃著逃出鄭國。有一次與尹氏聊天得知,尹氏在鄭國不受待見,生活和工作都很不如意,於是主公想盡一切辦法策反了他,他就找機會幫助主公一起奔逃回咱們魯國。主公感念尹氏的幫助,就在城外給尹氏建了一座寺廟供奉鍾巫,每年年初必須親自前往拜祭。今年馬上就要到拜祭的日子了。每次前往鍾巫廟拜祭,必定在蒍(wei)大夫家的館驛居住。我們預先派遣勇士裝扮成服務員,混雜在館驛內,等他熟睡時刺殺他,必然一擊斃命。”
注:【狐壤:hu rang,今河南長葛】
公子軌說:“這個計劃固然很好,可行性很強,但是後果呢?弑君的罪名怎樣才能洗脫?”
公子翬回答說:“我已經安排妥當了,得手之後,讓勇士潛逃,然後把罪名安排在蒍大夫頭上,他沒有辦法推脫責任的。”
公子軌覺得計劃可行,於是拜謝公子翬,承諾:“事成之後,一定給你高官厚祿,任命你為正卿,全權管理國家事務。”
公子翬按照計劃執行刺殺魯隱公的任務,圓滿完成。
公子軌繼位為國君,史稱魯桓公。
注:【魯桓公:姬姓,名允,《史記》記載名允,《世本》記載名軌,春秋時期魯國第十五位國君,魯惠公之子,魯隱公之弟。魯惠公去世時魯桓公年幼,由魯桓公庶兄魯隱公攝政。
魯隱公十一年(前712),羽父(公子翬)勸魯隱公殺死公子允(魯桓公),魯隱公不同意,羽父(公子翬)擔心此事泄密後對自己不利,就汙蔑魯隱公欲對公子允(魯桓公)不利,勸公子允(魯桓公)殺魯隱公,十一月,羽父(公子翬)派人殺死魯隱公,立公子允為君,是為魯桓公。
魯桓公三年(前709年),娶齊襄公妹妹文薑為夫人。
魯桓公六年(前706年),文薑生公子同(魯莊公)。
魯桓公十八年(前694年),魯桓公與夫人文薑到齊國,齊襄公與文薑通奸,魯桓公知道後怒斥文薑,文薑告訴了齊襄公此事。四月,齊襄公灌醉魯桓公,派公子彭生為魯桓公駕車,魯桓公死於車上。事後迫於魯國壓力,齊襄公殺公子彭生。
子女:
魯莊公:魯國君主,姬姓,名同。
慶父:魯國公子,姬姓,魯國三桓孟孫氏之祖。
叔牙:魯國公子,姬姓,魯國三桓叔孫氏之祖。
季友:魯國公子,姬姓,魯國三桓季孫氏之祖】
對於弑君奪位這件事,魯國民眾人人盡知,隻是畏懼公子翬的勢力,對都不敢發表言論。
不久,魯國使者來到鄭國遞交國書,匯報魯國新君繼位的事情,並約定兩國國君相見,簽訂同盟條約。
鄭伯這些年來一直與魯隱公合作愉快,也是老朋友了。現如今老朋友被殺,新君篡位,不知該怎麽辦了,是替老朋友報仇攻打魯國呢還是與魯國新君友好結交?這件事的利與弊不好權衡,於是召集群臣商議。
上卿祭(zhai)足上奏說:“魯國與鄭國已經好幾代都友好相處了,不如繼續友好相處下去,沒有必要撕破臉皮啊。”
於是鄭莊公賞賜來使,約定今年四月中旬在越地相見,歃血為誓,永好無渝。
注:【越地:今山東曹縣附近】
自此之後,鄭國、魯國睦鄰友好,來往使臣絡繹不絕。
髯翁讀史至此,論公子翬兵權在手,伐鄭伐宋,專行無忌,逆端已見。及請殺弟軌,隱公亦謂其亂言矣,若暴明其罪,肆諸市朝,弟軌亦必感德,乃告以讓位。激成弑逆之惡,豈非優柔不斷,自取其禍?有詩歎雲:
跋扈將軍素橫行,履霜全不戒堅冰!
菟裘空築人難老,寫氏誰為抱不平?
又有詩譏鍾巫之祭無益,詩曰:
狐壤逃歸廟額題,年年設祭報神私。
鍾巫靈感能相助,應起天雷擊子翬。
這是周桓王九年發生的事,也就是公元前711年。
且說魯隱公,是他父親魯惠公的小妾所生的兒子。
魯惠公的嫡妻孟子是宋國的公主,沒有生育,很早就死了。
魯惠公寵愛的小妾,名仲子,被封為正妻(嫡妻),仲子生的兒子,名軌,魯惠公就想要立公子軌為世子。
不久魯惠公死了,群臣商議,認為魯隱公(這是後來的稱呼,當時名字叫息姑)已經是成年人了,而公子軌年紀還小,所以就擁立魯隱公繼位。
魯隱公一直掛記著父親的願望,所以就對群臣說:“這個君主的位置應該是弟弟公子軌的,因為他現在還小,還沒有能力管理國家,我隻是暫時的替他管理,等他長大了之後,再把君主的位置還給他。”
於是,魯隱公就開始掌權執政,已經有十一年了。
魯隱公為人謙讓寬柔,凡事多隱忍避讓。
注:1.【魯惠公,姬姓,名弗湟。《世本》曰名 “弗皇”,《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曰名 ”弗生“。春秋時期魯國第十三任君主。魯孝公之子,公元前768年-公元前723年在位,在位46年。
魯惠公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國勢大振。
魯惠公夫人孟子,無子早卒。晚年,為庶長子公子息姑娶宋武公之女仲子。仲子至,見仲子漂亮,自納之,並立為夫人,生子軌,並立為太子(即魯桓公)。因太子年幼,魯惠公死後由庶長子息姑攝政,即魯隱公。家庭成員:祖父:魯武公。父親:魯孝公。原配夫人:孟子。 繼室:聲子,宋國之女,生魯隱公。仲子,宋武公之女,生魯桓公。女兒:紀伯姬、紀叔姬】
2.【魯隱公,姬姓,名息姑,魯國第十四任國君,在位十一年。隱,是諡號。惠公死時太子允還年幼,於是隱公代掌國君之位,後為桓公所弑。
孔子所作之《春秋》起於魯隱公元年(前722)。由於春秋以魯國國史為基礎而編,故當時的國際大事都是以魯國紀年來記錄的。
魯隱公也因為其紀年年號常被提及而出名了。
《春秋》沒有記載魯隱公是如何被安葬的,因為要隱瞞隱公被桓公所弑這件事。按照《春秋》的體例,國君被弑,而弑君的壞人不被討伐,就不記載葬禮,認為就像沒有臣子一樣。《春秋》也沒有記載隱公死的地點,是不忍心說明。
按諡法:“不屍其位曰隱”。 部分反映了後世對魯隱公的評價:執政平庸,但沒有野心。不過魯隱公沒有大過失卻不得善終,後世評價除了苛責桓公,筆伐羽父外,基本都認為他是咎由自取。
清高士奇的批評尤其鋒利中肯(見《左傳紀事本末》卷五)。他認為:魯隱公之失,不在於讓位,而在於讓位之道考慮不周。惠公去世時,太子姬軌已經6,7歲了。隱公此時之上策應該是學其祖宗周公輔佐成王之故事,“抱負以臨群臣,聽國政”。
這樣,自己代理國相,行攝政之事就名正言順了,以後想歸政於太子也比較容易,即使有奸人想從中挑撥,也難以找到借口。而現在,隱公成了事實上的國君,不管國人、大臣還是國際輿論,都承認這個事實,並且不知道他對太子的真實打算。
雖然他有退隱的準備,但仍不足以安撫太子的不安,也不足以杜絕羽父之流的野心家的陰謀。所以,隱公有心讓位,或有其事。但貪戀權位,猶豫不決,則是禍根。加上自己的政治能力本身就不足,不但不知如何約束下屬,更不知如何保護自己,處於政治漩渦中心的他最終沉沒也就理所當然了。】
公子翬(hui)執掌兵權,國家大事基本都被其操控,根本沒有把魯隱公放在眼裏。
注:【公子翬:一作公子揮,姬姓,名翬,字羽父。魯宗室。春秋初年魯國大臣。】
有一天,公子翬向魯隱公要求升官晉爵,魯隱公說:“等到公子軌就職君位之後你再請他給你辦這事吧。”
於是公子翬就猜測魯隱公有嫉妒公子軌的心思,就獻媚魯隱公說:“古人所說,利器入手,不可假人(權利到手,不能讓給別人)。現在主公已經繼位成為魯國的君主,國人都心悅誠服。千歲以後(您死後),可以把君主的位子傳給兒子孫子,何必總想著是暫時代替掌權呢?您這樣的想法,會對其他人的心裏產生非分之想。現今公子軌快要長大了,恐怕以後會對您不利呀。我現在就等您發話,去把他殺了,為您解除後患,您看怎麽樣(臣聞利器入手,不可假人。主公已嗣爵為君,國人悅服,千歲而後,便當傳之子孫,何得以居攝為名,起人非望?今軌年長,恐將來不利於主,臣請殺之,為主公除此隱憂,何如)?”
魯隱公趕忙捂住耳朵,說:“你是瘋了嗎?怎麽能這樣亂講話!就當我沒聽見,不許再亂講了啊。我已經派人在菟裘(tu qiu)建設退休養老的房子了。不久就要把位子讓給公子軌,我就回去養老了。”
注:【菟裘:tu qiu,山東泰安樓德鎮】
公子翬自討沒趣,非常後悔自己說錯話了,又擔心魯隱公把這一番話說給公子軌,如果公子軌作了君主,必然會整死我的。想想就後背發涼,後果太可怕了。
於是連忙來求見公子軌,惡人先告狀,對公子軌說:“主公眼見你已經長大了,害怕你來爭奪位子,今天秘密找到我,布置任務,讓我刺殺你。”
公子軌聽後害怕了,忙問:“你是怎麽想的?要殺我呢?還是要幫助我呢?”
公子翬說:“我是來幫助你的。既然他不仁,休怪我不義,公子您要想避免這場大禍,必須要幹件大事,殺了他,把位子搶過來。”
公子軌說:“他繼位做國君已經十一年了,威望還行,國人也都佩服。如果刺殺他這件大事沒有幹成,我們反而會遭到殃禍。”
公子翬說:“我已經為你計劃好了執行的辦法。主公(魯隱公)還沒有繼位作君主的時候,曾經與鄭國在狐壤(hu rang)交戰,被鄭國俘虜了,被囚禁在鄭國大夫尹氏家裏。尹氏信奉神明,供奉一個名字叫鍾巫的神位。主公(魯隱公)被關押期間一直謀劃著逃出鄭國。有一次與尹氏聊天得知,尹氏在鄭國不受待見,生活和工作都很不如意,於是主公想盡一切辦法策反了他,他就找機會幫助主公一起奔逃回咱們魯國。主公感念尹氏的幫助,就在城外給尹氏建了一座寺廟供奉鍾巫,每年年初必須親自前往拜祭。今年馬上就要到拜祭的日子了。每次前往鍾巫廟拜祭,必定在蒍(wei)大夫家的館驛居住。我們預先派遣勇士裝扮成服務員,混雜在館驛內,等他熟睡時刺殺他,必然一擊斃命。”
注:【狐壤:hu rang,今河南長葛】
公子軌說:“這個計劃固然很好,可行性很強,但是後果呢?弑君的罪名怎樣才能洗脫?”
公子翬回答說:“我已經安排妥當了,得手之後,讓勇士潛逃,然後把罪名安排在蒍大夫頭上,他沒有辦法推脫責任的。”
公子軌覺得計劃可行,於是拜謝公子翬,承諾:“事成之後,一定給你高官厚祿,任命你為正卿,全權管理國家事務。”
公子翬按照計劃執行刺殺魯隱公的任務,圓滿完成。
公子軌繼位為國君,史稱魯桓公。
注:【魯桓公:姬姓,名允,《史記》記載名允,《世本》記載名軌,春秋時期魯國第十五位國君,魯惠公之子,魯隱公之弟。魯惠公去世時魯桓公年幼,由魯桓公庶兄魯隱公攝政。
魯隱公十一年(前712),羽父(公子翬)勸魯隱公殺死公子允(魯桓公),魯隱公不同意,羽父(公子翬)擔心此事泄密後對自己不利,就汙蔑魯隱公欲對公子允(魯桓公)不利,勸公子允(魯桓公)殺魯隱公,十一月,羽父(公子翬)派人殺死魯隱公,立公子允為君,是為魯桓公。
魯桓公三年(前709年),娶齊襄公妹妹文薑為夫人。
魯桓公六年(前706年),文薑生公子同(魯莊公)。
魯桓公十八年(前694年),魯桓公與夫人文薑到齊國,齊襄公與文薑通奸,魯桓公知道後怒斥文薑,文薑告訴了齊襄公此事。四月,齊襄公灌醉魯桓公,派公子彭生為魯桓公駕車,魯桓公死於車上。事後迫於魯國壓力,齊襄公殺公子彭生。
子女:
魯莊公:魯國君主,姬姓,名同。
慶父:魯國公子,姬姓,魯國三桓孟孫氏之祖。
叔牙:魯國公子,姬姓,魯國三桓叔孫氏之祖。
季友:魯國公子,姬姓,魯國三桓季孫氏之祖】
對於弑君奪位這件事,魯國民眾人人盡知,隻是畏懼公子翬的勢力,對都不敢發表言論。
不久,魯國使者來到鄭國遞交國書,匯報魯國新君繼位的事情,並約定兩國國君相見,簽訂同盟條約。
鄭伯這些年來一直與魯隱公合作愉快,也是老朋友了。現如今老朋友被殺,新君篡位,不知該怎麽辦了,是替老朋友報仇攻打魯國呢還是與魯國新君友好結交?這件事的利與弊不好權衡,於是召集群臣商議。
上卿祭(zhai)足上奏說:“魯國與鄭國已經好幾代都友好相處了,不如繼續友好相處下去,沒有必要撕破臉皮啊。”
於是鄭莊公賞賜來使,約定今年四月中旬在越地相見,歃血為誓,永好無渝。
注:【越地:今山東曹縣附近】
自此之後,鄭國、魯國睦鄰友好,來往使臣絡繹不絕。
髯翁讀史至此,論公子翬兵權在手,伐鄭伐宋,專行無忌,逆端已見。及請殺弟軌,隱公亦謂其亂言矣,若暴明其罪,肆諸市朝,弟軌亦必感德,乃告以讓位。激成弑逆之惡,豈非優柔不斷,自取其禍?有詩歎雲:
跋扈將軍素橫行,履霜全不戒堅冰!
菟裘空築人難老,寫氏誰為抱不平?
又有詩譏鍾巫之祭無益,詩曰:
狐壤逃歸廟額題,年年設祭報神私。
鍾巫靈感能相助,應起天雷擊子翬。
這是周桓王九年發生的事,也就是公元前7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