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71年。


    申侯聯絡犬戎軍隊一起攻陷京城,周幽王、王後褒姒及太子伯服都被殺害了,忠臣鄭伯友也被殺殉國,城中大亂,火光四起,京城的街道及房屋都被燒毀,軍民大眾也都逃散了,京城已經成為一片廢墟。


    於是申侯派兵救火,恢複社會秩序。


    然後與犬戎軍隊匯合,進入京城,將申後放出冷宮。


    得知周幽王和王後褒姒、太子已被亂軍所殺,懊悔不已,說到:“我原本是起兵糾正周幽王的錯誤,沒想到事情發展到這個程度,後世的不忠不孝之人,都會以我為案例了(孤初心止欲糾正王慝(te過失),不意遂及於此。後世不忠於君者,必以孤為口實矣)!”


    申侯設宴款待犬戎君主,承諾之前的約定,可以把京城中王室府庫的財寶隨意拿走,並請求犬戎退兵,期望他們滿欲而歸。


    誰想犬戎君主一看領兵殺入周王朝的京城、並且擒殺周朝天子和王後竟然如此輕鬆,自以為天下武功第一了,就沒把周王朝的任何諸侯國放在眼裏,於是傲慢的回答:“不走了!留在京城,享受勝利者的快樂!”


    京城百姓都怨恨申侯,這就是開門揖(yi)盜、引狼入室啊!


    申侯無可奈何,於是寫了三封密信,邀約三路諸侯起兵勤王。


    哪三路諸侯?分別是:


    北路晉侯姬仇、東路衛侯姬和、西路秦君贏開。


    又派人到鄭國,將鄭伯死難的事情告知鄭世子掘突(鄭伯友的公子,以後將繼承伯爵的位子,史稱鄭武公),約他一起起兵複仇。


    注:1.【晉侯姬仇(qiu):晉國,姬姓,封地在今山西南部。始祖為周武王之子唐叔虞。侯爵。姬仇即晉文侯(不是之後的晉文公重耳),在位三十五年(公元前780年-公元前746年)。此時為晉文侯十年。】


    2.【衛侯姬和:衛國,姬姓,封地在今河南北部。始祖為周武王之弟康叔封。姬和為衛武公。在位五十五年(公元前812年-公元前758年)。此時為衛武公四十二年。衛國本為伯爵,周夷王時升為侯爵,又因為此次平定犬戎有功,周平王命為公爵。】


    3.【秦君贏開:秦國,贏姓,原為古部落,周孝王時始封於秦,今甘肅天水市。無爵位,作為附庸,故這裏稱為秦君。下文稱秦襄公係後代僭稱,贏開因為此次平定犬戎有功,周平王始封之為伯爵。列為諸侯。】


    4.【鄭伯友:姬姓,名友,周厲王少子,周宣王庶弟。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靜把自己的庶弟封於都城鎬京附近的鹹林(今陝西華縣西北一帶),國號為鄭,伯爵,故稱鄭伯友,諡號桓,亦稱鄭桓公或鄭桓,係鄭國開國之君。周幽王時在朝廷任司徒。】


    5.【世子:帝王或諸侯正妻所生的長子並準備繼承王位(君位)者稱為世子,亦可稱為太子。但後世將太子僅限於帝王嫡長子。而諸侯嫡長子隻稱為世子。】


    6.【公子:諸侯之子,除了世子之外,其他的兒子都稱為公子。而諸侯之孫,稱為公孫。】


    不久,四國的四路軍隊來到京城外圍,約定一起攻城。


    犬戎軍隊大敗,逃回自己的老巢去了。


    申侯與四路諸侯匯聚京城,商議另立新君的事。


    爵位最大的衛武公(衛國、姬和、公爵)建議:“現在還有周幽王的先前立的太子宜臼在申國呢,應該尊奉宜臼為太子,繼承王位。”


    各路諸侯全票讚成。


    鄭世子掘突說:“我這次在勤王的戰鬥中也沒有什麽功勞,就讓我率領軍隊去申國把太子接回來吧。”


    於是鄭世子掘突率兵與申侯的兵士一起,來到申國把太子宜臼迎接回京城,祭告宗廟,穿上袞冕冠帶(服袞冕告廟),即位天子,史稱周平王。


    注:1.【袞冕:古代帝王所穿的禮服和戴的禮帽。】


    2.【告廟:古代天子或諸侯出即位、巡或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廟。】


    3.【周平王:姬宜臼,在位五十一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平王元年,東遷洛邑,史稱東周。】


    周平王升殿,封賞各位勤王的諸侯。


    注:【勤王:君主製國家中,君王有難,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皇帝)。】


    首先要晉升申侯為公爵,申侯覺得有愧,是他首先引狼入室,使京城軍民慘遭塗炭,不能依功掩過,堅辭不受,於是還是位列侯爵。


    衛侯姬和晉爵為公爵。


    晉侯姬仇沒有晉升爵位,隻是加封了附庸之地。(多給了附庸的地盤)


    秦君原來是附庸,加封秦伯,列於諸侯。


    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外,是附庸。】


    小周公晅(xuan)晉升為太宰之職。


    注:【太宰:天官塚宰(zhong zai),官名,又名太宰。太宰原為掌管王室財務及宮內事務的官。周武王死時,成王年少,周公曾以塚宰之職攝政。塚宰為內朝主宰。在《周禮》中作為天官,成為六卿之首,總管全國大事。】


    申後拜為太後。


    褒姒、伯服都貶為庶人。


    虢石父、尹球、祭公,姑念其先世有功,況且死於王事,僅削除本身爵號,仍然可以讓子孫襲稱爵位。


    周平王再封衛侯姬和為司徒,鄭伯掘突為卿士,一同留在朝中與太宰周公晅一同輔政。惟有申侯、秦伯二人,因與犬戎、戎狄交境,需要回國防備,所以帶兵返回。


    注:1.【司徒:《周禮》地官司徒,職掌是“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教,以佐王安擾邦國。”就是掌管土地、人民及教化之事。】


    2.【卿士:周代官名。西周始置。執掌國家政事,權利極大。各諸侯國中,設置卿、大夫、士等級別。】


    申侯見鄭世子掘突是個英雄人物,就把女兒許配給他做妻子,史稱武薑。


    注:【申侯,薑姓,西申國,今陝西寶雞眉縣東北一帶。其女有一位是周幽王的王後,即申後。嫁給鄭世子掘突的是又一位。掘突就是鄭武公,所以他的妻子史稱武薑。】


    卻說犬戎自從上次來到鎬京一番劫掠,熟悉了一些套路,雖然被各路諸侯驅逐出城,其實並沒有損失多少兵力,而且還撈到了大筆錢財。又想到上次去鎬京是去幫助朝廷除去佞臣,反而沒有得到功勞,於是心懷怨恨,就又發兵,侵占了周王室西部的大片土地,並時常來到鎬京附近進行侵占劫掠,連日烽火不絕。


    自從上次犬戎大鬧鎬京,燒殺劫掠,頹牆敗棟,京城市麵一片荒涼。又因府庫空虛,無力重建宮殿,無力恢複經濟,又害怕犬戎的侵擾,於是周平王計劃遷都到洛邑(洛陽)。


    朝廷大臣們說:“以前在周成王的時代,把洛陽列為陪都,是因為洛陽位居天下之中心,各個方向的諸侯向朝廷進貢的路途都很平均。所以成王任命周公相宅,召公興建,被稱為陪都,其宮室形式,與鎬京一樣。每年的國家朝會,天子都會來到洛陽,接見諸侯,這是方便諸侯少走路途的好辦法。”


    注:1.【洛邑:周代都邑名。周成王時,為了鞏固東方殷故土的統治,在周公主持下修築。故址在今河南洛陽市洛河北岸,瀍(chan)水東西。共築二城,在瀍水西者名王城,在瀍水東者名成周。合稱洛邑。平王東遷後,主要都王城。】


    2.【朝會:諸侯定期朝見天子。古代稱臣見君為朝,君見臣為會,合稱朝會。】


    周平王大喜,說到:“那就遷都到洛陽去吧,一是方便朝貢的諸侯,二是免得犬戎打擾。”


    各大臣都舉手讚成。


    惟有司徒衛武公有不同見解:“鎬京的優勢地理位置是,左有殽(xiao)關、函穀關,右有隴(甘肅)、蜀(四川),披山帶河,沃野千裏,天下這樣有利的地形,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了。洛陽雖然在國家的正中心,但是,其地勢平坦,是四麵受敵而無可防禦的地方。所以,先王雖然建造兩個都城,但是卻以鎬(hao)京為主,是居安思危的策略,留著陪都是準備巡視和接見各路諸侯的臨時行宮。如果王上想要放棄鎬京而遷都洛陽,恐怕周朝王室的威信就會減弱,各路諸侯會不服從王室調遣,因而王朝就會要衰落的呀。”


    注:【殽、函:殽山與函穀關,二者地勢險要,為河南進入關中的必經之地。】


    太宰周公晅說到:“先王疏於管理朝政,親近小人,以致招禍賊寇,此事已經過去了。如今新王即位,僅僅是有了名號,而現在宮殿焚毀,府庫空虛,兵力單弱,百姓畏懼犬戎,如同畏懼豺狼,一旦犬戎大軍長驅直入,民心瓦解,誤國誤民,誰能承擔這般責任?”


    最後,周平王拍板決定,都城及軍民,一起遷入洛陽。


    於是張榜通知鎬京的民眾,一起跟隨王駕東遷。


    又命令祝史起草祭文,將都城東遷的原因頌告給先祖,祭告宗廟,然後,由周平王抱著七廟神位,一起遷都洛陽。


    注:1.【祝史:周代主持祭祀祈禱之官。】


    2.【七廟神位:曆代帝王供奉七代祖先的廟宇。《禮記.王製》:“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神主,即祖先牌位。】


    至此,西周結束。之後曆史進入東周列國時代,又稱春秋戰國時代。


    這是公元前770年的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七文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七文者並收藏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