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秦國晉封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 作者:陳七文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前771年。
周平王東遷,車駕來到洛陽,見市井稠密,宮闕壯麗,與鎬京無異,心中大喜。
京城安定下來了,各國諸侯都派遣使臣帶著國書來到洛陽京城表示祝賀,並送上本國的土特產等禮物(進表稱賀,貢獻方物)。
隻有荊國沒有派遣使臣前來祝賀。
周平王很生氣,就打算帶兵討伐他,前去問罪。
注:【荊國:即楚國,羋(mi)姓,始祖鬻熊(yu xiong),原為商的與國。西周初立國於荊山一帶,今湖北南漳西,故周人稱之為荊國、荊蠻。】
群臣勸諫說:“蠻荊久在化外,宣王時期征討他,才開始順服,每年僅僅貢奉菁茅一車,以供祭祀縮酒之用,沒有強製他進貢其它的東西,僅僅是表達維係歸屬關係而已(不責他物,所以示羈縻之意)。如今遷都剛穩定下來,人心未定,倘若朝廷的軍隊去那麽遠的地方征討他,還不知道遇到什麽情況,暫且原諒他吧,讓他知道感恩,之後再前來道歉,如果他始終都不知道悔改,那時等到我們兵力充足,再去討伐他也不晚啊(王師遠討,未卜順逆,且宜包容,使彼懷德而來。如或始終不悛,俟兵力既足,討之未晚)。”
自此就不再討論南征的事了。
注:1.【化外:指政令教化所達不到的、脫離現實社會的偏遠落後的地方。】
2.【宣王:周宣王,姬姓,名靖,西周第十一代國王,公元前828年-公元前782年在位。周宣王繼位後,政治上任用一幫賢臣輔佐朝政,軍事上借助諸侯之力,陸續討伐反叛的諸侯國,使西周的國力得到短暫恢複,史稱“宣王中興”。宣王晚年對外用兵接連遭受失敗,尤其在“千畝之戰”大敗於薑戎,南國(今長江與漢江之間的區域)之師全軍覆沒。加上獨斷專行、不進忠言、濫殺大臣,宣王中興也隻是曇花一現,也為西周在周幽王時期的滅亡埋下伏筆。】
3.【菁茅:jing mao,草名。亦稱包茅、三脊茅。古代祭祀時用以縮酒。】
4.【縮酒:古代祭祀,束茅立於祭前,沃酒於茅上,酒滲而下,如神之飲酒。故稱縮酒。】
5.【羈縻:ji mi,羈為馬籠頭,縻為牛韁繩。比喻聯絡、維係。】
6.【不悛:bu quan,不悔改。】
秦襄公告辭回國。
周平王說:“如今岐豐之地,半被犬戎侵據,卿若能驅逐犬戎,此地盡以賜卿,少酬扈從之勞。永作西藩,豈不美哉?”
秦襄公稽首受命而歸,即整頓戎馬,為滅戎之計。
注:1.【岐豐之地:即西周過去的岐邑和豐京,也就是今天的整個關中平原,當時被戎狄所占,秦建國的受封之地實際上是一紙空文,即周平王所謂“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從秦襄公開始,秦人為了取得名義上屬於自己的土地,操戈執矛,同仇敵愾,一步一步地從隴西向關中推進,與戎狄展開了長期的鏖戰。這是一個充滿血腥和悲壯的年代,不知有多少秦人戰死在疆場上。《詩經·秦風》對這一時期的曆史風雲有著生動而感人的描述,其中既有勝利的樂章,也有失敗的悲歌。經過四代國君、80餘年的不懈努力,秦人終於趕走了關中的戎狄,建立起一個以周原為中心,西起今甘肅天水,東至今陝西華州的千裏之國。又經過上百年的苦心經營,秦穆公時甚至名列春秋五霸之一,同東方強國齊、楚、晉等一起進入當時的最強者俱樂部。】
2.【扈從:隨從,侍從。】
不到三年,秦襄公就把犬戎殺得七零八落,其大將孛丁、滿也速等,都戰死沙場,戎主遠遁西荒,岐豐一片,盡為秦有。
辟地千裏,遂成大國。
髯翁有詩雲:
文武當年發跡鄉,如何輕棄畀秦邦。(畀bi,給予、賜予)
岐豐形勝如依舊,安得秦強號始皇?
秦國的祖先乃是顓頊(zhuan xu)帝的後裔。其後人名叫皋陶(gao yao),在堯帝時擔任士師(掌管訴訟刑獄的官),皋陶的兒子,名字叫伯翳(bo yi),輔佐大禹治水,因為有功勞,被賜姓“贏”,在舜帝時主管畜牧的事情。
其後代在夏朝和商朝都被封為諸侯。
直到商朝末年商紂王時,其後裔名字叫蜚廉(fei lian)、惡來(wui)的二人,因勇猛而受到商紂王的任用,是對抗周武王的主力。
周武王取得勝利後,把這二人給殺了。
蜚廉的小兒子名字叫季勝,季勝的曾孫名字叫造父,由於駕駛馬車的技術高超,被周穆王所賞識,被賜姓趙,這就是晉國的趙氏的先祖。
造父的後代有個名字叫非子的,住在犬丘(陝西興平市東南),養馬的技術一流,被周孝王所賞識,任命非子在涇水、渭水這一地帶專門喂養戰馬。非子所喂養的戰馬,膘肥體壯、善於衝鋒陷陣,所向無敵。周孝王大喜,將秦地賜封非子為附庸(五等爵位之外為附庸)之君,設立宗廟,繼承嬴嗣,號稱秦贏。
秦非子的附庸之位,傳承六世至贏開(秦襄公),由於擁立周平王及護駕東遷有功,被賜封為伯爵。隨後又打敗犬戎,收獲大片土地,實力大增,在雍城(陝西寶雞)建設秦國國都,並與各路諸侯通婚,確立大國的地位了。
周平王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756年(注:《東周列國誌》此處有誤。應為周平王五年,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去世,其子繼位,史稱秦文公。
注:1.【顓頊(zhuan xu):遠古帝王,五帝之一。相傳為炎帝之孫,昌意之子。號高陽氏,生於若水(今四川雅礱江),居於帝丘(今河南濮陽)。】
2.【皋陶(gao yao):(公元前2220年-公元前2113年),偃姓(一說為嬴姓),皋氏,名繇(yao),字庭堅。上古時期華夏部落首領,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聖”(堯、舜、禹、皋陶)之一,後世尊為“中國司法始祖”。】
3.【伯翳(bo yi):即伯益 。《國語·鄭語》:“ 嬴,伯翳之後也。” 韋昭注:“伯翳,舜虞官, 少皥之後,伯益也”。漢桓寬 《鹽鐵論·結和》:“伯翳之始封秦,地為七十裏。”《後漢書·蔡邕傳》:“昔伯翳綜聲於鳥語。” 李賢注:“伯翳即秦之先伯益也,能與鳥語。”】
4.【秦襄公,嬴姓,名失傳。莊公次子。秦襄公是春秋初期的一位傑出君主,在位時日雖不算很長,但他開創的基業極其雄才大略,為秦國社會發展和強盛奠定了基礎。因此,司馬遷評說:“秦起襄公,章於文、穆、獻、孝之後,稍以蠶食六國,百有餘載,至始皇乃能並冠帶之倫”。】
5.【秦文公: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16年在位,是春秋時期秦國的君主,為秦襄公的兒子,其在位達50年。】
有一天,秦文公夢見在鄜邑(fu yi)(陝西富縣)的地方,有一條大黃蛇從天而降,在山坡停住,變化為一個小孩,對秦文公說:“我是上帝的兒子,上帝任命你為白帝,主持西方的祭祀。說完就不見了。”
秦文公夢醒後找來太史占卜。
太史占卜後說:“白者,西方之色,國君應當擁有西方的疆土,上帝所命,應當建廟祭祀,必然會有福報。”
於是秦文公就在鄜邑築高台,立白帝廟,稱為鄜畤(fu zhi)
注:【畤zhi:祭天地的處所、古代帝王的處所】。
又有陳倉人獵得一獸,似豬而多刺,擊之不死,不知道是什麽東西,就要牽著它獻給秦文公。
行路途中,遇見兩個童子,指著這個東西說:“此獸名叫‘蝟’。常潛伏在地下,吃死人的腦子,如果捶它的腦袋就死了。”這個蝟也說人話了:“這兩個童子乃是雉精,名叫‘陳寶’,得雄者王,得雌者霸。”二童子被說破,即化為野雞飛去。其雌者,停留在陳倉山之北坡,化作石雞。再找這蝟時,也跑了。
獵人驚異,急忙前來匯報給秦文公,秦文公就又在陳倉山立陳寶祠。
在終南山(秦嶺主峰),有棵大梓樹,秦文公想要砍伐它做為宮殿的材料,鋸之不斷,砍之不入。忽然刮起大風下起大雨,於是就停工不砍伐了。
有一人夜宿山下,聽到眾鬼向樹神賀喜,樹神也回應了,一鬼說:“秦君如果讓人披頭散發,用紅繩纏繞大樹,你該怎麽辦?”
樹神默然。
次日,這個人把昨晚聽到的鬼話匯報給秦文公。
秦文公依照他說的話,派人用紅繩纏住大樹,然後開始伐木,樹隨鋸而斷,有一頭青牛從樹中走出來,徑直投奔雍水。
注:【雍水:渭水支流,源出陝西鳳翔縣西北,經岐山、扶風、武功等縣流入渭水】
之後靠近水邊的居民,時常看見青牛出入水中,秦文公聽到後,就派騎士埋伏下來,等到它出來,擊殺它,青牛力氣很大,把騎士撞到在地,騎士發散被麵,青牛畏懼了,就不敢再出來了,秦文公於是在軍隊中設置披發的騎士毛頭軍(製髦頭於軍中),又建立怒特祠,以祭大梓之神。
注:1.【髦頭:亦作旄頭,指披發的騎士。秦時所設髦頭軍,後代作為帝王的依仗。】
2.【怒特:指健壯勇武的公牛。特的本意為公牛。】
在當時,魯國的魯惠公得知秦國僭越(jian yue)祭祀上帝的事,就派下屬到周平王那裏,也要求在魯國建立廟宇,自己祭祀上帝。
周平王表示反對、沒有批準。
但是魯惠公卻認為:我的祖上對朝廷有大功勞,禮樂也是祖上所製定的,子孫使用又有何妨?況且天子不能製止秦國使用,還能拿我怎麽樣?
於是也僭越祭祀,按照王室的規格建立祠廟,並僭用郊禘。
注:1.【魯惠公:姬姓,名弗涅。公元前768年-公元前723年在位,在位46年。】
2.【郊禘(di):在國都南郊祭祀天神。禘,即帝王祭天之禮。】
周平王知道此事後,也不敢責問。
自此以後,王室的威望和統治力就越來越弱了,各國諸侯各自擅權,互相侵伐,天下紛爭不休。
史官有詩歎曰:
自古王侯禮數懸,未聞侯國可郊天。
一從秦魯開端僭,列國紛紛竊大權。
這就是春秋戰國的開始。
這是公元前771年的事。
周平王東遷,車駕來到洛陽,見市井稠密,宮闕壯麗,與鎬京無異,心中大喜。
京城安定下來了,各國諸侯都派遣使臣帶著國書來到洛陽京城表示祝賀,並送上本國的土特產等禮物(進表稱賀,貢獻方物)。
隻有荊國沒有派遣使臣前來祝賀。
周平王很生氣,就打算帶兵討伐他,前去問罪。
注:【荊國:即楚國,羋(mi)姓,始祖鬻熊(yu xiong),原為商的與國。西周初立國於荊山一帶,今湖北南漳西,故周人稱之為荊國、荊蠻。】
群臣勸諫說:“蠻荊久在化外,宣王時期征討他,才開始順服,每年僅僅貢奉菁茅一車,以供祭祀縮酒之用,沒有強製他進貢其它的東西,僅僅是表達維係歸屬關係而已(不責他物,所以示羈縻之意)。如今遷都剛穩定下來,人心未定,倘若朝廷的軍隊去那麽遠的地方征討他,還不知道遇到什麽情況,暫且原諒他吧,讓他知道感恩,之後再前來道歉,如果他始終都不知道悔改,那時等到我們兵力充足,再去討伐他也不晚啊(王師遠討,未卜順逆,且宜包容,使彼懷德而來。如或始終不悛,俟兵力既足,討之未晚)。”
自此就不再討論南征的事了。
注:1.【化外:指政令教化所達不到的、脫離現實社會的偏遠落後的地方。】
2.【宣王:周宣王,姬姓,名靖,西周第十一代國王,公元前828年-公元前782年在位。周宣王繼位後,政治上任用一幫賢臣輔佐朝政,軍事上借助諸侯之力,陸續討伐反叛的諸侯國,使西周的國力得到短暫恢複,史稱“宣王中興”。宣王晚年對外用兵接連遭受失敗,尤其在“千畝之戰”大敗於薑戎,南國(今長江與漢江之間的區域)之師全軍覆沒。加上獨斷專行、不進忠言、濫殺大臣,宣王中興也隻是曇花一現,也為西周在周幽王時期的滅亡埋下伏筆。】
3.【菁茅:jing mao,草名。亦稱包茅、三脊茅。古代祭祀時用以縮酒。】
4.【縮酒:古代祭祀,束茅立於祭前,沃酒於茅上,酒滲而下,如神之飲酒。故稱縮酒。】
5.【羈縻:ji mi,羈為馬籠頭,縻為牛韁繩。比喻聯絡、維係。】
6.【不悛:bu quan,不悔改。】
秦襄公告辭回國。
周平王說:“如今岐豐之地,半被犬戎侵據,卿若能驅逐犬戎,此地盡以賜卿,少酬扈從之勞。永作西藩,豈不美哉?”
秦襄公稽首受命而歸,即整頓戎馬,為滅戎之計。
注:1.【岐豐之地:即西周過去的岐邑和豐京,也就是今天的整個關中平原,當時被戎狄所占,秦建國的受封之地實際上是一紙空文,即周平王所謂“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從秦襄公開始,秦人為了取得名義上屬於自己的土地,操戈執矛,同仇敵愾,一步一步地從隴西向關中推進,與戎狄展開了長期的鏖戰。這是一個充滿血腥和悲壯的年代,不知有多少秦人戰死在疆場上。《詩經·秦風》對這一時期的曆史風雲有著生動而感人的描述,其中既有勝利的樂章,也有失敗的悲歌。經過四代國君、80餘年的不懈努力,秦人終於趕走了關中的戎狄,建立起一個以周原為中心,西起今甘肅天水,東至今陝西華州的千裏之國。又經過上百年的苦心經營,秦穆公時甚至名列春秋五霸之一,同東方強國齊、楚、晉等一起進入當時的最強者俱樂部。】
2.【扈從:隨從,侍從。】
不到三年,秦襄公就把犬戎殺得七零八落,其大將孛丁、滿也速等,都戰死沙場,戎主遠遁西荒,岐豐一片,盡為秦有。
辟地千裏,遂成大國。
髯翁有詩雲:
文武當年發跡鄉,如何輕棄畀秦邦。(畀bi,給予、賜予)
岐豐形勝如依舊,安得秦強號始皇?
秦國的祖先乃是顓頊(zhuan xu)帝的後裔。其後人名叫皋陶(gao yao),在堯帝時擔任士師(掌管訴訟刑獄的官),皋陶的兒子,名字叫伯翳(bo yi),輔佐大禹治水,因為有功勞,被賜姓“贏”,在舜帝時主管畜牧的事情。
其後代在夏朝和商朝都被封為諸侯。
直到商朝末年商紂王時,其後裔名字叫蜚廉(fei lian)、惡來(wui)的二人,因勇猛而受到商紂王的任用,是對抗周武王的主力。
周武王取得勝利後,把這二人給殺了。
蜚廉的小兒子名字叫季勝,季勝的曾孫名字叫造父,由於駕駛馬車的技術高超,被周穆王所賞識,被賜姓趙,這就是晉國的趙氏的先祖。
造父的後代有個名字叫非子的,住在犬丘(陝西興平市東南),養馬的技術一流,被周孝王所賞識,任命非子在涇水、渭水這一地帶專門喂養戰馬。非子所喂養的戰馬,膘肥體壯、善於衝鋒陷陣,所向無敵。周孝王大喜,將秦地賜封非子為附庸(五等爵位之外為附庸)之君,設立宗廟,繼承嬴嗣,號稱秦贏。
秦非子的附庸之位,傳承六世至贏開(秦襄公),由於擁立周平王及護駕東遷有功,被賜封為伯爵。隨後又打敗犬戎,收獲大片土地,實力大增,在雍城(陝西寶雞)建設秦國國都,並與各路諸侯通婚,確立大國的地位了。
周平王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756年(注:《東周列國誌》此處有誤。應為周平王五年,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去世,其子繼位,史稱秦文公。
注:1.【顓頊(zhuan xu):遠古帝王,五帝之一。相傳為炎帝之孫,昌意之子。號高陽氏,生於若水(今四川雅礱江),居於帝丘(今河南濮陽)。】
2.【皋陶(gao yao):(公元前2220年-公元前2113年),偃姓(一說為嬴姓),皋氏,名繇(yao),字庭堅。上古時期華夏部落首領,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聖”(堯、舜、禹、皋陶)之一,後世尊為“中國司法始祖”。】
3.【伯翳(bo yi):即伯益 。《國語·鄭語》:“ 嬴,伯翳之後也。” 韋昭注:“伯翳,舜虞官, 少皥之後,伯益也”。漢桓寬 《鹽鐵論·結和》:“伯翳之始封秦,地為七十裏。”《後漢書·蔡邕傳》:“昔伯翳綜聲於鳥語。” 李賢注:“伯翳即秦之先伯益也,能與鳥語。”】
4.【秦襄公,嬴姓,名失傳。莊公次子。秦襄公是春秋初期的一位傑出君主,在位時日雖不算很長,但他開創的基業極其雄才大略,為秦國社會發展和強盛奠定了基礎。因此,司馬遷評說:“秦起襄公,章於文、穆、獻、孝之後,稍以蠶食六國,百有餘載,至始皇乃能並冠帶之倫”。】
5.【秦文公: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16年在位,是春秋時期秦國的君主,為秦襄公的兒子,其在位達50年。】
有一天,秦文公夢見在鄜邑(fu yi)(陝西富縣)的地方,有一條大黃蛇從天而降,在山坡停住,變化為一個小孩,對秦文公說:“我是上帝的兒子,上帝任命你為白帝,主持西方的祭祀。說完就不見了。”
秦文公夢醒後找來太史占卜。
太史占卜後說:“白者,西方之色,國君應當擁有西方的疆土,上帝所命,應當建廟祭祀,必然會有福報。”
於是秦文公就在鄜邑築高台,立白帝廟,稱為鄜畤(fu zhi)
注:【畤zhi:祭天地的處所、古代帝王的處所】。
又有陳倉人獵得一獸,似豬而多刺,擊之不死,不知道是什麽東西,就要牽著它獻給秦文公。
行路途中,遇見兩個童子,指著這個東西說:“此獸名叫‘蝟’。常潛伏在地下,吃死人的腦子,如果捶它的腦袋就死了。”這個蝟也說人話了:“這兩個童子乃是雉精,名叫‘陳寶’,得雄者王,得雌者霸。”二童子被說破,即化為野雞飛去。其雌者,停留在陳倉山之北坡,化作石雞。再找這蝟時,也跑了。
獵人驚異,急忙前來匯報給秦文公,秦文公就又在陳倉山立陳寶祠。
在終南山(秦嶺主峰),有棵大梓樹,秦文公想要砍伐它做為宮殿的材料,鋸之不斷,砍之不入。忽然刮起大風下起大雨,於是就停工不砍伐了。
有一人夜宿山下,聽到眾鬼向樹神賀喜,樹神也回應了,一鬼說:“秦君如果讓人披頭散發,用紅繩纏繞大樹,你該怎麽辦?”
樹神默然。
次日,這個人把昨晚聽到的鬼話匯報給秦文公。
秦文公依照他說的話,派人用紅繩纏住大樹,然後開始伐木,樹隨鋸而斷,有一頭青牛從樹中走出來,徑直投奔雍水。
注:【雍水:渭水支流,源出陝西鳳翔縣西北,經岐山、扶風、武功等縣流入渭水】
之後靠近水邊的居民,時常看見青牛出入水中,秦文公聽到後,就派騎士埋伏下來,等到它出來,擊殺它,青牛力氣很大,把騎士撞到在地,騎士發散被麵,青牛畏懼了,就不敢再出來了,秦文公於是在軍隊中設置披發的騎士毛頭軍(製髦頭於軍中),又建立怒特祠,以祭大梓之神。
注:1.【髦頭:亦作旄頭,指披發的騎士。秦時所設髦頭軍,後代作為帝王的依仗。】
2.【怒特:指健壯勇武的公牛。特的本意為公牛。】
在當時,魯國的魯惠公得知秦國僭越(jian yue)祭祀上帝的事,就派下屬到周平王那裏,也要求在魯國建立廟宇,自己祭祀上帝。
周平王表示反對、沒有批準。
但是魯惠公卻認為:我的祖上對朝廷有大功勞,禮樂也是祖上所製定的,子孫使用又有何妨?況且天子不能製止秦國使用,還能拿我怎麽樣?
於是也僭越祭祀,按照王室的規格建立祠廟,並僭用郊禘。
注:1.【魯惠公:姬姓,名弗涅。公元前768年-公元前723年在位,在位46年。】
2.【郊禘(di):在國都南郊祭祀天神。禘,即帝王祭天之禮。】
周平王知道此事後,也不敢責問。
自此以後,王室的威望和統治力就越來越弱了,各國諸侯各自擅權,互相侵伐,天下紛爭不休。
史官有詩歎曰:
自古王侯禮數懸,未聞侯國可郊天。
一從秦魯開端僭,列國紛紛竊大權。
這就是春秋戰國的開始。
這是公元前771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