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寒食節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 作者:陳七文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前636年。
晉侯大會群臣,論功行賞,隻是不見介子推前來,偶爾忘懷,竟然不再提及他了。
介子推,也是追隨流亡的人,為人狷(juan)介無比,隻因為在從秦國回歸晉國,渡過黃河時,見狐偃有居功自傲的那番話語,心中鄙視他,認為與這種人同朝為官是自己的恥辱。所以歸國後,就上朝點過一次卯,借口有病,回家不來上班了,甘守清貧,躬自織屨(ju),以侍奉老母親。
注:【狷(juan)介無比: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汙】
鄰居解張,見介子推沒有被封賞,心懷不平。又見城門上懸掛君主的告示:“倘有遺漏下有功勞而沒有被封賞的,可以自己上報。”
解張就來到介子推家裏,報告這個消息,介子推笑了笑,沒有說話。
老母親在廚房裏聽到後,對介子推說:“你追隨君主效勞十九年,而且又曾割股啖君,勞苦不小,今天為啥不自己去表白一下?也能夠賞賜幾鬥米,解決一下吃喝問題,豈不是比織布做鞋強(亦可翼數鍾之粟米,共朝夕之饔飧,豈不勝於織屨乎)?”
注:1.【饔飧yong sun,做早飯晚飯;】
【織屨ju,是指用麻、草、絲、革等材料編織成鞋子的一種傳統手工藝。】
介子推說:“晉獻公有九個兒子,隻有主公最有賢德。惠公、懷公沒有賢德,上天讓他失去了君位,而把國家君主之位給了主公。諸位大臣不知道這是天意,竟然以為是自己的功勞而爭相表現,所以我不恥於去表白。寧肯終身織鞋,也不敢把上天的功勞當做是自己的能力(惠、懷不德,天奪其助,以國屬於主公。諸臣不知天意,爭據其功,吾方恥之。吾寧終身織屨,不敢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也)。”
老母親說:“你雖然不想得到功名利祿,也應該上朝堂露個麵,也別埋沒了你割股啖君的功勞。”
介子推說:“孩兒我既然對君主無所求,為啥要去見他呢(何以見為)?”
老母親說:“既然你能做廉潔之士,我就不能做廉士之母嗎?我母子應當去深山中隱居,遠離這渾濁混亂的人世間吧(毋溷於市井中也)。”
注:【溷hun,廁所。混亂】
介子推大喜,說:“孩兒一向喜愛綿上(山西介休東南)那個地方,高山深穀,今天就去那裏隱居。”
於是就背著母親來到綿上,在深穀之中搭建草木屋,粗茶淡飯,決心在這裏終老了(結廬於深穀之中,草衣木食,將終其身焉)。
注:【綿上,山西介休東南,古地名。春秋時期晉國地盤。公元前636年,介子推隱居於此而死,晉文公以綿上之田作為介子推的祭田。】
鄰居們都不知道介子推去了哪裏,隻有解張知道,於是寫了一封信,在夜間懸掛在朝堂的門上。
次日早朝,小太監得到書信,獻給晉文公。書上寫道:
有龍矯矯,悲失其所;
數蛇從之,周流天下。
龍饑乏食,一蛇割股,
龍返於淵,安其壤土;
數蛇入穴,皆有寧宇,
一蛇無穴,號於中野。
晉文公看完,大驚,說:“這是介子推的怨言啊。當年我路過衛國,沒錢沒吃的,饑餓難忍,介子推把自己大腿肉割下來做成肉湯給我充饑。今天我大賞功臣,而單單遺漏了介子推,這是我不可推卸的過錯啊!”
立即派人召介子推入朝,已經找不到介子推了。
晉文公把鄰居找來,詰問介子推到底去哪裏了,“有知道介子推下落的,有賞並提拔做官(有能言者,寡人並官之)。”
注:【詰問:追問、責問】
解張上報說:“這封書信也不是介子推所寫,而是我代寫的。介子推恥於求賞,背著母親隱居在綿上深穀中去了。我恐怕他的功勞被泯沒,所以才寫封信代替他表白。”
晉文公說:“若不是你寫信,我幾乎都忘了介子推的功勞了。”
於是拜解張為下大夫,當天駕車,讓解張為向導,親自前往綿山,尋訪介子推。
隻見:
峰巒疊疊,草樹萋萋,
流水潺潺,行雲片片,
林鳥群噪,山穀應聲。
竟然沒有尋找到介子推的蹤跡。
正是: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隨從帶來幾位當地的農夫,晉文公親自詢問。
農夫說:“幾天前,曾經有人看見一個漢子,背著一個老婦人,在這個山腳下歇息,打點水喝了,又背著登山而去。如今不知道他們在哪裏。”
晉文公命令把車都停在山下,派人山上尋找,好幾天都沒有找到。
晉文公臉上露出不滿的神色,對解張說:“介子推為什麽這麽恨我呢?我聽說介子推非常孝順,如果放火燒山,他必然會背著母親跑出來的。”
魏犨(chou)上奏說:“流亡的那些日子,大家都有辛苦的功勞,難道隻有他一個人嗎?如今介子推隱藏起來要挾君主,讓這麽多的人員車輛停留在這裏好多天,浪費時間和金錢,等到他被大火燒出來的,我要好好罵他一頓。”
於是命令士兵在山前山後,一起放火,火烈風猛,燃燒連綿不絕,三天後大火才熄滅。
介子推始終不肯出來,母子相擁,死在枯柳樹下。
兵士尋找到他的骸骨,晉文公看見後,痛哭流涕,命令安葬在綿山之下,立祠祭祀,環山這一帶的田地,都作為祭祀介子推所用,讓農夫掌管,每年祭祀。
並命令:“改綿山為介山,以誌(銘記、記錄)寡人之過。”
後世在綿上設立縣,稱之為“介休”,就是說介子推在此處休息的意思。
焚燒山林的那天,是三月五日清明的日子,國人思慕介子推,因為他死於大火,所以國民不忍心再動火,為了悼念他,吃了一個月的冷食,後來漸漸地減少到三天。
至今太原、上黨、西河、雁門各處,每年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提前做好幹糧,用冷水就著吃,稱作“禁火”,也稱“禁煙”。
所以把清明的前一天叫“寒食節”。
寒食節這天,家家戶戶在門上插柳,用以招攬介子推之魂。或設野祭,焚燒紙錢,都是為了紀念介子推。
胡曾有詩雲:
羈絏從遊十九年,天涯奔走備顛連。
食君刳股心何赤,辭祿焚軀誌甚堅。
綿上煙高標氣節,介山祠壯表忠賢。
隻今禁火悲寒食,勝卻年年掛紙錢。
這就是“寒食節”以及山西介休縣的由來。
晉文公完成了功臣的封賞,大修國政,舉善任能,省刑薄斂,通商禮賓,拯寡救乏,國中大治。
周襄王派遣太宰周公孔、內史叔興,賜晉文公以侯伯之命,晉文公以禮接待。叔興回到王城回見周襄王,說:“晉侯在諸侯中一定能成為霸主,一定要對他好一點,善待他,依靠他(晉侯必伯諸侯,不可不善也)。”
注:【侯伯:諸侯中凡是侯爵的,他是老大。伯,霸也】
周襄王自此疏齊而親晉(疏遠了之前的霸主齊國,而與晉國關係密切。齊桓公死後齊國的影響力日益下降)。
晉侯大會群臣,論功行賞,隻是不見介子推前來,偶爾忘懷,竟然不再提及他了。
介子推,也是追隨流亡的人,為人狷(juan)介無比,隻因為在從秦國回歸晉國,渡過黃河時,見狐偃有居功自傲的那番話語,心中鄙視他,認為與這種人同朝為官是自己的恥辱。所以歸國後,就上朝點過一次卯,借口有病,回家不來上班了,甘守清貧,躬自織屨(ju),以侍奉老母親。
注:【狷(juan)介無比: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汙】
鄰居解張,見介子推沒有被封賞,心懷不平。又見城門上懸掛君主的告示:“倘有遺漏下有功勞而沒有被封賞的,可以自己上報。”
解張就來到介子推家裏,報告這個消息,介子推笑了笑,沒有說話。
老母親在廚房裏聽到後,對介子推說:“你追隨君主效勞十九年,而且又曾割股啖君,勞苦不小,今天為啥不自己去表白一下?也能夠賞賜幾鬥米,解決一下吃喝問題,豈不是比織布做鞋強(亦可翼數鍾之粟米,共朝夕之饔飧,豈不勝於織屨乎)?”
注:1.【饔飧yong sun,做早飯晚飯;】
【織屨ju,是指用麻、草、絲、革等材料編織成鞋子的一種傳統手工藝。】
介子推說:“晉獻公有九個兒子,隻有主公最有賢德。惠公、懷公沒有賢德,上天讓他失去了君位,而把國家君主之位給了主公。諸位大臣不知道這是天意,竟然以為是自己的功勞而爭相表現,所以我不恥於去表白。寧肯終身織鞋,也不敢把上天的功勞當做是自己的能力(惠、懷不德,天奪其助,以國屬於主公。諸臣不知天意,爭據其功,吾方恥之。吾寧終身織屨,不敢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也)。”
老母親說:“你雖然不想得到功名利祿,也應該上朝堂露個麵,也別埋沒了你割股啖君的功勞。”
介子推說:“孩兒我既然對君主無所求,為啥要去見他呢(何以見為)?”
老母親說:“既然你能做廉潔之士,我就不能做廉士之母嗎?我母子應當去深山中隱居,遠離這渾濁混亂的人世間吧(毋溷於市井中也)。”
注:【溷hun,廁所。混亂】
介子推大喜,說:“孩兒一向喜愛綿上(山西介休東南)那個地方,高山深穀,今天就去那裏隱居。”
於是就背著母親來到綿上,在深穀之中搭建草木屋,粗茶淡飯,決心在這裏終老了(結廬於深穀之中,草衣木食,將終其身焉)。
注:【綿上,山西介休東南,古地名。春秋時期晉國地盤。公元前636年,介子推隱居於此而死,晉文公以綿上之田作為介子推的祭田。】
鄰居們都不知道介子推去了哪裏,隻有解張知道,於是寫了一封信,在夜間懸掛在朝堂的門上。
次日早朝,小太監得到書信,獻給晉文公。書上寫道:
有龍矯矯,悲失其所;
數蛇從之,周流天下。
龍饑乏食,一蛇割股,
龍返於淵,安其壤土;
數蛇入穴,皆有寧宇,
一蛇無穴,號於中野。
晉文公看完,大驚,說:“這是介子推的怨言啊。當年我路過衛國,沒錢沒吃的,饑餓難忍,介子推把自己大腿肉割下來做成肉湯給我充饑。今天我大賞功臣,而單單遺漏了介子推,這是我不可推卸的過錯啊!”
立即派人召介子推入朝,已經找不到介子推了。
晉文公把鄰居找來,詰問介子推到底去哪裏了,“有知道介子推下落的,有賞並提拔做官(有能言者,寡人並官之)。”
注:【詰問:追問、責問】
解張上報說:“這封書信也不是介子推所寫,而是我代寫的。介子推恥於求賞,背著母親隱居在綿上深穀中去了。我恐怕他的功勞被泯沒,所以才寫封信代替他表白。”
晉文公說:“若不是你寫信,我幾乎都忘了介子推的功勞了。”
於是拜解張為下大夫,當天駕車,讓解張為向導,親自前往綿山,尋訪介子推。
隻見:
峰巒疊疊,草樹萋萋,
流水潺潺,行雲片片,
林鳥群噪,山穀應聲。
竟然沒有尋找到介子推的蹤跡。
正是: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隨從帶來幾位當地的農夫,晉文公親自詢問。
農夫說:“幾天前,曾經有人看見一個漢子,背著一個老婦人,在這個山腳下歇息,打點水喝了,又背著登山而去。如今不知道他們在哪裏。”
晉文公命令把車都停在山下,派人山上尋找,好幾天都沒有找到。
晉文公臉上露出不滿的神色,對解張說:“介子推為什麽這麽恨我呢?我聽說介子推非常孝順,如果放火燒山,他必然會背著母親跑出來的。”
魏犨(chou)上奏說:“流亡的那些日子,大家都有辛苦的功勞,難道隻有他一個人嗎?如今介子推隱藏起來要挾君主,讓這麽多的人員車輛停留在這裏好多天,浪費時間和金錢,等到他被大火燒出來的,我要好好罵他一頓。”
於是命令士兵在山前山後,一起放火,火烈風猛,燃燒連綿不絕,三天後大火才熄滅。
介子推始終不肯出來,母子相擁,死在枯柳樹下。
兵士尋找到他的骸骨,晉文公看見後,痛哭流涕,命令安葬在綿山之下,立祠祭祀,環山這一帶的田地,都作為祭祀介子推所用,讓農夫掌管,每年祭祀。
並命令:“改綿山為介山,以誌(銘記、記錄)寡人之過。”
後世在綿上設立縣,稱之為“介休”,就是說介子推在此處休息的意思。
焚燒山林的那天,是三月五日清明的日子,國人思慕介子推,因為他死於大火,所以國民不忍心再動火,為了悼念他,吃了一個月的冷食,後來漸漸地減少到三天。
至今太原、上黨、西河、雁門各處,每年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提前做好幹糧,用冷水就著吃,稱作“禁火”,也稱“禁煙”。
所以把清明的前一天叫“寒食節”。
寒食節這天,家家戶戶在門上插柳,用以招攬介子推之魂。或設野祭,焚燒紙錢,都是為了紀念介子推。
胡曾有詩雲:
羈絏從遊十九年,天涯奔走備顛連。
食君刳股心何赤,辭祿焚軀誌甚堅。
綿上煙高標氣節,介山祠壯表忠賢。
隻今禁火悲寒食,勝卻年年掛紙錢。
這就是“寒食節”以及山西介休縣的由來。
晉文公完成了功臣的封賞,大修國政,舉善任能,省刑薄斂,通商禮賓,拯寡救乏,國中大治。
周襄王派遣太宰周公孔、內史叔興,賜晉文公以侯伯之命,晉文公以禮接待。叔興回到王城回見周襄王,說:“晉侯在諸侯中一定能成為霸主,一定要對他好一點,善待他,依靠他(晉侯必伯諸侯,不可不善也)。”
注:【侯伯:諸侯中凡是侯爵的,他是老大。伯,霸也】
周襄王自此疏齊而親晉(疏遠了之前的霸主齊國,而與晉國關係密切。齊桓公死後齊國的影響力日益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