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周朝,自武王伐紂,即天子位,成康繼之,那都是守成令主。又有周公、召公、畢公、史佚(yi)等一班賢臣輔政,真個文修武偃,物阜民安。


    注:1.【周武王,姬(ji)姓,名發。周文王姬昌與太姒(si)的嫡次子,岐周(今陝西岐山)人,西周王朝開國君主。周文王崩逝,武王姬發繼位。武王繼承父誌,重用太公望(薑太公、薑尚)、周公旦、召公奭等治理國家,周國日益強盛,約公元前1046年,武王聯合各部族進攻朝歌,討伐暴君商紂王統治下的商朝,史稱“牧野之戰”,商紂王自焚於鹿台,殷商滅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市)。】


    2.【周公,姬姓,名旦,亦稱叔旦。周武王弟弟,采邑在周,故稱周公。封於曲阜,留朝執政,長子伯禽就封,稱為魯國。武王薨逝,成王年幼,周公攝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聯合殷商貴族武庚和東夷反叛。他率師東征,平定叛亂,然後大舉分封諸侯,營建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陽)。又製禮作樂,為西周典章製度的主要創作者,主張“明德慎罰”,以“禮”治國,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礎。】


    3.【召公,姬姓,名奭(shi),又稱昭伯、召康公。西周宗室,一說周文王庶子。封於燕(今北京西南琉璃河鄉),由其子就封,稱為燕國,也稱北燕,自己留在王都,成王時任太保,為三公之一,曾管理東都的修建,又與周公分陝(今河南陝縣西南)治國,自陝以東的各國諸侯,由周公旦主管;陝以西諸侯,由召公主管。】


    4.【畢公,姬姓,名高,周武王異母弟弟,封地在畢地(亦稱畢陌、畢原、鹹陽原,在今陝西鹹陽),建立畢國,公爵,故稱畢公或畢公高。武王、成王時期,畢公擔任朝廷執政大臣,成王死後,輔佐康王,使成康時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沒有使用刑罰。】


    5.【康叔,姬姓,衛氏,又稱康叔封、衛康叔封、衛叔、衛侯。周武王同母弟弟。封地康(今河南禹州市),衛國第一代君主。】


    6.【史佚,西周初年太史,原名尹佚、尹逸。】


    7.【守成令主,成語,就是出自《東周列國誌》。意味著守著祖宗打下的江山,繼承前輩的傳統並發揚光大。強調的是在繼承基礎上的積極作為,而非單純的保守。】


    自武王八傳至於夷王,覲禮不明(不懂得朝見君主的禮儀。亂了規矩了),諸侯逐漸強大。


    注:【周夷王,姬姓,名燮(xie),西周第九代國王,公元前885年-公元前878年在位。周夷王在位期間,周王室處於衰落階段,因此諸侯就有不朝貢的了,而且互相攻伐。主要事跡:烹殺齊哀公,征伐太原之戎。】


    到九傳厲王,暴虐無道(殘暴狠毒,喪盡道義),為國人所殺。此乃千百年民變之始,又虧周召二公(此二公非以上介紹的彼二公了。周公、召公都是世襲的,在朝廷中世代主持朝政)同心協力,立太子靖為王,是為宣王。


    注:1.【周厲王,姬姓,名胡,西周第十代國王,公元前877年-公元前842年在位。對外征伐淮夷、戎都應對無力,致使“周邦驟有禍”,麵臨嚴重的國防危機。對內政治理上,貪財好色,引發動蕩,衛巫監謗、殘民以逞。國人“道路以目”,人人自危。公元前841年,國人暴動,驅逐厲王,逃奔彘(zhi今山西霍州東北),居汾水之旁,稱“汾王”,朝中“共和行政”。】


    2.【周宣王,姬姓,名靖,西周第十一代國王,公元前828年-公元前782年在位。周宣王繼位後,政治上任用一幫賢臣輔佐朝政,軍事上借助諸侯之力,陸續討伐反叛的諸侯國,使西周的國力得到短暫恢複,史稱“宣王中興”。宣王晚年對外用兵接連遭受失敗,尤其在“千畝之戰”大敗於薑戎,南國(今長江與漢江之間的區域)之師全軍覆沒。加上獨斷專行、不進忠言、濫殺大臣,宣王中興也隻是曇花一現,也為西周在周幽王時期的滅亡埋下伏筆。】


    那一朝天子,卻又英明有道,任用賢臣方虎、召虎、尹吉甫、仲山甫等,複修文、武、成、康(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之政,周室赫然中興。


    卻說宣王雖說勤政,也到不得武王丹書受戒,戶牖(you)置銘;雖說中興,也到不得成康時教化大行,重譯獻雉。


    注:1.【丹書受戒,戶牖(you)置銘:丹書,源於古代皇帝受命於天的傳說。據說皇帝在即位時會收到上天頒發的天書,字是紅色的,因此被稱為丹書。而受戒是指接受戒律,嚴格遵守某種規定或信仰。在此,丹書受戒表示皇帝在接受天命的同時,也接受了戒律,以此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戶牖是指門窗,而置銘則是指在門窗上放置銘文。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祖宗遺訓,同時也是對自己品德行為的一種警醒。】


    2.【重譯獻雉,是指古越裳國進貢白雉的事。喻國家強盛,人民安居樂業。語出《漢書.平帝紀》:元始元年春正月,越裳氏重譯獻白雉一,黑雉二,詔使三公以薦宗廟。說的是周公輔佐成王,實行了文王的仁政,天下太平,各國進獻貢品。越裳氏(越南)通過多次的語言轉換(重譯),最終完成了信息的表達。進貢了白雉一隻、黑雉兩隻,表達歸順和敬意。平王收到後,讓三位公爵大臣(周公、召公等)供奉給宗廟。】


    至三十九年,薑戎,車徒(兵車和士兵)大損,思為再舉之計,又恐軍數不充,親自料民於太原。那太原,即今固原州(寧夏固原),正是臨近戎狄之地。料民者,將本地戶口,按籍查閱,觀之人數之多少,車馬粟芻(粟su糧食;芻chu牲畜吃的草)之饒乏,好做準備,征調出征。


    注:【薑戎:西周少數民族,起源地陝西省西北部。戎狄主要用來稱呼周原附近與周為敵的各部落。周原以西隴山地區的稱為西戎)抗命,宣王禦駕親征,敗跡於千畝(史稱“千畝之戰”,千畝,今山西介休縣南】


    太宰仲山甫進諫不聽。


    再說宣王在太原料民回來,離鎬京(hao jing西周王朝的國都。今陝西西安市長安區。豐京和鎬京一起並稱為‘豐鎬’)不遠,催趲(zan)車輦(nian),連夜進城。忽見市上小兒數十為群,拍手作歌,其聲如一。宣王乃停輦聽之,歌曰:


    月將升,日將沒;


    糜弧箕胞,幾亡周國。


    周宣王厭惡這些歌詞,就讓駕車的傳令,把這些小孩都召來問話,小孩看見要找去問話,都嚇跑了,隻找來一大一小兩個。大一點的小孩說:“三天前,有個穿紅衣服的小孩,來到這裏,教給我們這四句歌詞,不知道是啥意思,一會兒大家都會唱了,滿京城都在唱呢。”周宣王問:“那個紅衣小孩在哪呢?”答:“教完歌就不知道去哪裏了。”


    周宣王嘿然良久,傳令不許再唱了。


    次日早朝,三公六卿,齊集殿下,拜舞起居畢。


    注:【三公六卿,西周的最高官職是太師、太傅、太保(是為三公),其下分設六卿、五官等。由於三公之類的官職是授予位高爵尊的諸侯的,而諸侯們在出任周王室大臣的時候也要治理自己的國家,所以三公在日常政治生活中發揮的作用是有限的。通常執掌中央權利的是太宰,太宰本來是王室的宮廷事務總管,因為親近天子,所以地位也很高。


    春秋時期,周王室的執政者稱為正卿、塚宰(zhong zai),其下間有一二副職,稱為介卿。


    春秋中後期,王室日漸衰落,中央執政者是所謂的“伯”(這個伯不是爵位的伯爵,而是受周天子授權管理諸侯的特別職務,“伯”亦通“霸”),出任“伯”的,都是諸侯中武力強大、道德高尚而為諸侯所敬畏者,曆史上總共出現了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五位“伯”,稱為春秋五霸(五伯)。這些受命稱伯的諸侯對外以周天子的名義統帥諸侯、對內以“伯父”、“伯舅”代天子理政。


    六卿:


    《周禮》六官:天官塚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


    天官塚宰,負責總管百官,相當於後來的吏部,也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和人事部。


    地官司徒,主管錢糧和戶口,相當於後來的戶部,也相當於現在的民政部和財政部。


    春官宗伯,主管祭祀和禮法,相當於後來的禮部,也相當於現在的文化部。


    夏官司馬,主管軍隊和軍紀,相當於後來的兵部,也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和安全部。


    秋官司寇,主管刑法和立法,相當於後來的刑部,也相當於現在的人民法院檢察院。


    冬官司空,主管土木和水利建設,相當於後來的工部,也相當於現在的建設部和水利部。


    拜舞起居,下跪叩首後舞蹈而退,古代朝拜的禮儀。臣受恩旨以手舞足蹈,以為歡喜之極也。】


    周宣王將昨日聽到的兒歌說於眾人,問群臣:“歌詞說的啥意思?”


    大宗伯召虎回答說:“厚,是山桑木名,可以做成弓,所以叫臣弧。箕(ji),草名,可以編結為箭袋,所以叫箕舵。依我看,國家恐怕將有弓矢之變(武裝叛亂)。”


    注:【大宗伯,古代官名,掌管王朝禮製,包括天子家族、王宮貴族乃至天下臣民,甚至神鬼的禮製。大宗伯,又稱禋(yin)宗、秩宗。其位次三公,為六卿之一。也稱禮部尚書,禮部侍郎則稱少宗伯。】


    太宰仲山甫說:“弓矢,就是國家戰爭的武器。吾王如今視察固原,想要報敗給犬戎的仇恨,如果兵連不解(戰爭接連不斷,不能和解),必然有亡國的危險啊。”


    太史伯陽父說:“大街上沒有根據的話語,都是謠言。上天做戒人君(告誡君主),命螢惑星化身為小孩,編造謠言,讓街市上的兒童傳唱,就是童謠。童謠往往寓意個人吉凶或是國家興亡。螢變火星,所以是紅色,那小孩就是穿紅色衣服的。如今這亡國的童謠,就是上天為吾王而創作的啊。”


    周宣王說:“那麽我就赦免薑戎的罪過、撤回固原的兵力,將庫房中的刀槍弓箭都銷毀了,再命令市場上不許製造和買賣武器裝備,這樣的話,能夠免除災禍嗎?”


    伯陽父說:“臣觀天象,這個征兆已經形成,似乎就在王宮之內,跟外邊刀槍弓箭的事無關,是說後世有女人亂國的禍患,況童謠說:‘月將升,日將沒’,日指的是君王,月指的女人,日沒月升,陰盛陽衰,明顯是指女主幹政。”


    周宣王說:“薑王後主持後宮,賢德明禮,所有的嬪妃,都是他親自挑選的,怎麽會有女禍呢?”


    伯陽父回答說:“童謠‘將升’‘將沒’不是指當前,可能是幾十上百年之後呢。吾王如今以德來彌補不足,自然化凶為吉。”


    周宣王半信半疑,悶悶不樂,起駕回宮。


    附注;


    這是以馮夢龍《東周列國誌》原文為版本,對難認字、古今地名、事件發生時間,人物關係梳理、成語典故等進行了注釋,並進行了適當的白話翻譯。用以幫助讀者對原文進行深入閱讀和理解。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七文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七文者並收藏東周列國誌注釋白話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