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趙家謀反一案緊鑼密鼓地開始重審之時, 北疆的戰報也終於呈到了禦前。八百裏加急的文書,猶帶著冬日寒意,而文書中的內容, 更叫人文武百官神情惴惴——西煌集結八萬大軍犯邊。
西煌位於西北苦寒之地,西煌人放牧牛羊,逐水草而居。因此不論男女老少皆能上馬打仗。全民皆兵,十分凶悍。每年秋冬季節, 西煌糧食不夠過冬之時, 便要來北昭邊界燒殺擄掠,遭擄掠的除了糧食等物資,還有當地的百姓。
西煌地廣人稀,為了繁衍人口, 增強兵力。他們會蓄養人奴,那些被掠走的北昭百姓便是他們蓄養的奴隸。男奴放牧牛羊做苦力, 女奴除了幹雜活, 還要供西煌男人泄欲, 為其生育子嗣。
這些女奴生下的孩子,會被抱走一起養大,養到六七歲,若能手刃生母的,便會被西煌人認可, 加入西煌軍。若不能,則會被認為繼承了軟弱的北昭血脈, 充入男奴行列。
這種極其野蠻的做法,卻極大地增強了西煌的軍力,那些西煌兵士燒殺擄掠起來也更加賣命。
這樣的情況直到永安王掌控北疆軍權、數次大敗西煌之後才逐漸好轉。後來李鳳歧一手組建玄甲軍,又命百姓鞏固城牆, 將西遇州往北至渭州,綿延將近五千裏的防線被守得密不透風,邊界百姓極少再遭西煌軍侵擾。
但今年寒冬難捱,捱不住的除了北昭百姓,還有西煌人。
軍報上說,西煌集結了八萬人馬,正準備全力進攻渭州。
副都督朱聞帶兵備戰,但軍中無主將,加上百姓受雪災侵擾,不少人力物力投在了救災上,內憂外患之下,難以兼顧。是以來信請求上京支援糧草物資,並請永安王盡快回北疆穩定軍心。
“永安王身中劇毒,雙.腿不.良於行。朕如何忍心叫他再為北疆之事操勞。諸位愛卿可有人願往北疆支援?”
<a href="http:///"></a>
話落,殿上卻無一人敢應聲。
西煌之凶悍,舉國皆知。這前後幾十年來,兩國交戰都是各有勝負,邊界常無寧日。也就是永安王橫空出世之後,才將西煌軍殺破了膽,有這幾年的太平日子。
北疆如今雖有玄甲軍,可誰又敢自認自己能勝過永安王?這軍功是大,可也要有命去享。
李蹤負手瞧著下方靜默的武將們,冷聲道:“這泱泱北昭,人才濟濟,竟就隻能靠一個永安王守住北疆麽?!那朕養著你們做什麽?!”
“陛下息怒。”兵部尚書戚邵出列道:“當務之急,還是先解決北疆之事,若真叫西煌衝破了防線,屆時內有殷氏叛黨,外有西煌蠻子,恐會危及上京。”
戚邵這一番話,正戳中了李蹤的死穴。
他不是不擔憂北疆,隻是私心不願讓李鳳歧離開自己眼皮子底下罷了。
若真讓他回了北疆,恐怕就是蛟龍入水,再難製衡。可北疆戰況又切實緊迫,李蹤神色反複,良久方才拂袖道:“罷了,朕再同永安王商議。”
下了朝,李蹤心裏憋得慌。他沒有回後宮,而是上了北麵的觀星樓。
觀星樓高高矗立在宮殿群中,連風也格外大些。李蹤麵朝北方,衣袍被大風吹得翻飛。
他想起甫登基時,李鳳歧曾帶他來過這觀星樓。觀星樓是上京最高的建築物,站在觀星樓頂樓往北望,可以看見巍峨綿延的山脈。那時李鳳歧告訴他。翻過三座高山,趟過一條大河,便是北疆地界。
那裏有最廣闊的草原,最烈的美酒。也有北昭最凶悍的敵人。
李鳳歧曾在這摘星樓上,給他講述過最慘烈的幾次戰役。彼時所向披靡的玄甲軍尚未組建起來,隻有日複一日守關、又看不到勝利的將士們堅守,他們或年幼,或老邁,間或夾雜著城中百姓,自發地扛著□□大刀,用兩三人的命,換一個西煌將士。
如此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才勉強守住了自己腳下的土地。
當時李鳳歧說,總有一日,他會盡滅西煌,讓北疆百姓再不受戰亂之苦,讓北昭邊關永享太平。
他亦曾在此許諾。會做北昭的明君,不叫百姓再受外敵所苦。
然而時過境遷,他與李鳳歧,已然是君臣相悖,死生末路。
“崔僖,你說朕是不是一開始就做錯了?”
李蹤的疑問瞬間被呼嘯的北風掩蓋,身後的崔僖並未有動靜,顯然是並未聽見。他也不再重複,隻望著遠處自嘲一笑,驀然想起最開始得知了李鳳歧身份時情景。
那時韓蟬告訴他,李鳳歧並不是老永安王之子,而是先太子李巽的遺腹子。言這件事乃是先皇臨終前告訴他,囑咐他若是李鳳歧有不臣之心,便要提前斬草除根,決不可留。
他當時隻覺得天塌下來了。
一直被他視為大哥、親近信賴的李鳳歧,竟然是前太子的遺腹子。這讓他又想起了他那個死去的大哥,想起了那些年被大哥欺辱、被所有人忽視打壓的晦澀日子。他不想再活在“大哥”的陰影之下。
也不能容忍自己好不容易擁有的東西被人奪走。
他害怕,恐懼,也憤怒。於是選擇對中了毒的李鳳歧動了手。
那時他覺得自己絕不會後悔。他憎恨李鳳歧的身份,也畏懼他的身份。一山不容二虎,他與李鳳歧之間,必定要有一個黯然退場。
可走到如今地步,他卻又動搖了。
若當初他未曾動手,或許一切會與現在不一樣。
隻是現在說什麽都遲了。
李蹤的眼神逐漸堅定起來,低聲喃喃道:“遲了,回不了頭了。”而且就算重來一次,他也不敢將自己的性命與尊榮,交到旁人手上。
他轉身走下摘星樓,沉聲道:“傳令永安王,命其三日內趕赴北疆。朕感念其犧牲,將老王妃請入行宮之中,按太妃規製奉養。”
崔僖目光一閃,躬身應“是”。
***
皇帝口諭傳到永安王府時,朱烈當時就忍不住罵了髒話。
崔僖倒是一幅聽而不聞的模樣,笑吟吟道:“戰事緊急,王爺準備準備,早日趕赴北疆吧。老王妃臣會替王爺照料周全。”
李鳳歧麵色陰沉,雙手緊緊攥著輪椅扶手,手背青筋畢露,卻到底沒有發作:“我知道了。三日後出征。母親總要送我一程,不必那麽急著去行宮吧?”
“這……”崔僖似有疑慮,但轉瞬又笑吟吟地應下了:“這是自然,臣會回稟陛下。”
說完拱手一揖,才帶著人離開。
“狗日的小皇帝。這是要扣下老王妃做人質。”人一走,朱烈就罵開了。
李鳳歧這時卻不見方才的憤怒,命人將大門關上,方才站起身道:“早就料到了,有事進去再說。”
經過數日的練習,他已經能離開輪椅緩慢行走了。原本他還準備再隱瞞一段時間,但既然出征的命令已經下了,就剩下三日時間,沒必要再費心思隱藏。
幾人進了府中,朱烈又忍不住道:“難不成真要將老王妃留在上京?”
“不可能。”李鳳歧瞥他一眼:“上京局勢說變就變,母親決不能留在上京。我與王妃已經商議了法子,屆時我和你先行一步,五更護送王妃與母親和我們匯合。”
聽說已經有了對策,朱烈才歇了氣,但接著又擔憂起來:“那小皇帝既然有這個心,肯定會防著我們。”
“那也要他防得住。”李鳳歧冷冷道,他朝朱烈揮揮手,將人打發出去整理行裝,隻留下了五更商議後續的方案。
三日之後,李鳳歧果然領兵趕赴北疆。
李蹤為全君臣之誼,親自到城外十裏相送。上京百姓知曉永安王帶傷還要領兵出征,因雪災低沉的情緒也高漲起來,紛紛出城相送,盼他能大殺西煌。
“朕就送到這裏,往永安王早日凱旋。”
內侍端來兩碗酒,李蹤端起一碗,舉杯示意。
李鳳歧看著他虛偽的神色,端起另一碗飲盡:“還望陛下替我照顧好母親與王妃。”
“自然。永安王隻管放心。”李蹤笑了笑。
李鳳歧不再與他廢話,命人將自己推著上了馬車。
大軍開拔之後,李蹤一行人回程。葉雲亭陪在老王妃身側,收拾好箱籠行李之後,親自將人送去了城外的溫泉行宮。
李蹤原本還防備著李鳳歧暗中將人帶走,但見永安王府並無異動,老王妃也順利到了行宮,並無其他動作,便略放鬆下來,吩咐崔僖道:“將人照料好,有什麽要求,隻要不過分的,答應她就是。但若是老王妃要出行宮,務必派人跟著。”
既是以“感念永安王犧牲”為由將人送去行宮,自然就不能做得太過。否則宗室那幫老東西又要鬧騰個不休。他隻是想將人扣在上京,也並不是要對人做什麽。
“臣省得。”崔僖應下,又道:“韓大人的病已經痊愈,今日說要出宮,”
“……”李蹤沉默了片刻,道:“派人將太傅府收拾一番,他要出宮,就隨他去吧。”
“但這……恐怕於理不合。”
“誰覺得不合,叫他們親自來找朕說。”李蹤神色微沉,嗤了一聲。
崔僖見狀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悄聲退了下去,命人去收拾太傅府去了。
而這邊,葉雲亭將老王妃送去行宮後,次日便命人給葉泊如送了一封信,去了國公府。
接到信匆匆從外麵趕回來的葉泊如臉色扭曲一瞬,才勉強壓了下去,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樣迎上前:“大哥可是尋到我要的書了?”
葉雲亭將一本書拿出來,笑看著他:“嗯,尋到了。”
“……”葉泊如強忍心中屈辱不甘,將書收了起來,繼續配合他做戲:“大哥去我院子裏吧,這書中我還有幾處不懂,正好請你替我解惑。”
葉雲亭從善如流地跟著他去了。他今日來尋葉泊如,正是為了暗中離京布局而來。
武將家眷不得離京,這是自古以來的慣例,先前老王妃能去榮陽修養,是皇帝尚無忌憚之心。如今兩人不和已經擺在明麵上了,李蹤擺出這一條慣例,李鳳歧也無法例外。若是抗旨,便是明擺著有不臣之心,李蹤抓住了把柄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動手,屆時他們便落了下乘。
是以他們隻能另尋辦法暗自離京。到時候去了北疆天高皇帝遠,李蹤管不著,他們甚至還能反扣李蹤一個照顧不周的帽子。
而離京的計劃,恰好需要葉泊如“配合”一番。
西煌位於西北苦寒之地,西煌人放牧牛羊,逐水草而居。因此不論男女老少皆能上馬打仗。全民皆兵,十分凶悍。每年秋冬季節, 西煌糧食不夠過冬之時, 便要來北昭邊界燒殺擄掠,遭擄掠的除了糧食等物資,還有當地的百姓。
西煌地廣人稀,為了繁衍人口, 增強兵力。他們會蓄養人奴,那些被掠走的北昭百姓便是他們蓄養的奴隸。男奴放牧牛羊做苦力, 女奴除了幹雜活, 還要供西煌男人泄欲, 為其生育子嗣。
這些女奴生下的孩子,會被抱走一起養大,養到六七歲,若能手刃生母的,便會被西煌人認可, 加入西煌軍。若不能,則會被認為繼承了軟弱的北昭血脈, 充入男奴行列。
這種極其野蠻的做法,卻極大地增強了西煌的軍力,那些西煌兵士燒殺擄掠起來也更加賣命。
這樣的情況直到永安王掌控北疆軍權、數次大敗西煌之後才逐漸好轉。後來李鳳歧一手組建玄甲軍,又命百姓鞏固城牆, 將西遇州往北至渭州,綿延將近五千裏的防線被守得密不透風,邊界百姓極少再遭西煌軍侵擾。
但今年寒冬難捱,捱不住的除了北昭百姓,還有西煌人。
軍報上說,西煌集結了八萬人馬,正準備全力進攻渭州。
副都督朱聞帶兵備戰,但軍中無主將,加上百姓受雪災侵擾,不少人力物力投在了救災上,內憂外患之下,難以兼顧。是以來信請求上京支援糧草物資,並請永安王盡快回北疆穩定軍心。
“永安王身中劇毒,雙.腿不.良於行。朕如何忍心叫他再為北疆之事操勞。諸位愛卿可有人願往北疆支援?”
<a href="http:///"></a>
話落,殿上卻無一人敢應聲。
西煌之凶悍,舉國皆知。這前後幾十年來,兩國交戰都是各有勝負,邊界常無寧日。也就是永安王橫空出世之後,才將西煌軍殺破了膽,有這幾年的太平日子。
北疆如今雖有玄甲軍,可誰又敢自認自己能勝過永安王?這軍功是大,可也要有命去享。
李蹤負手瞧著下方靜默的武將們,冷聲道:“這泱泱北昭,人才濟濟,竟就隻能靠一個永安王守住北疆麽?!那朕養著你們做什麽?!”
“陛下息怒。”兵部尚書戚邵出列道:“當務之急,還是先解決北疆之事,若真叫西煌衝破了防線,屆時內有殷氏叛黨,外有西煌蠻子,恐會危及上京。”
戚邵這一番話,正戳中了李蹤的死穴。
他不是不擔憂北疆,隻是私心不願讓李鳳歧離開自己眼皮子底下罷了。
若真讓他回了北疆,恐怕就是蛟龍入水,再難製衡。可北疆戰況又切實緊迫,李蹤神色反複,良久方才拂袖道:“罷了,朕再同永安王商議。”
下了朝,李蹤心裏憋得慌。他沒有回後宮,而是上了北麵的觀星樓。
觀星樓高高矗立在宮殿群中,連風也格外大些。李蹤麵朝北方,衣袍被大風吹得翻飛。
他想起甫登基時,李鳳歧曾帶他來過這觀星樓。觀星樓是上京最高的建築物,站在觀星樓頂樓往北望,可以看見巍峨綿延的山脈。那時李鳳歧告訴他。翻過三座高山,趟過一條大河,便是北疆地界。
那裏有最廣闊的草原,最烈的美酒。也有北昭最凶悍的敵人。
李鳳歧曾在這摘星樓上,給他講述過最慘烈的幾次戰役。彼時所向披靡的玄甲軍尚未組建起來,隻有日複一日守關、又看不到勝利的將士們堅守,他們或年幼,或老邁,間或夾雜著城中百姓,自發地扛著□□大刀,用兩三人的命,換一個西煌將士。
如此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才勉強守住了自己腳下的土地。
當時李鳳歧說,總有一日,他會盡滅西煌,讓北疆百姓再不受戰亂之苦,讓北昭邊關永享太平。
他亦曾在此許諾。會做北昭的明君,不叫百姓再受外敵所苦。
然而時過境遷,他與李鳳歧,已然是君臣相悖,死生末路。
“崔僖,你說朕是不是一開始就做錯了?”
李蹤的疑問瞬間被呼嘯的北風掩蓋,身後的崔僖並未有動靜,顯然是並未聽見。他也不再重複,隻望著遠處自嘲一笑,驀然想起最開始得知了李鳳歧身份時情景。
那時韓蟬告訴他,李鳳歧並不是老永安王之子,而是先太子李巽的遺腹子。言這件事乃是先皇臨終前告訴他,囑咐他若是李鳳歧有不臣之心,便要提前斬草除根,決不可留。
他當時隻覺得天塌下來了。
一直被他視為大哥、親近信賴的李鳳歧,竟然是前太子的遺腹子。這讓他又想起了他那個死去的大哥,想起了那些年被大哥欺辱、被所有人忽視打壓的晦澀日子。他不想再活在“大哥”的陰影之下。
也不能容忍自己好不容易擁有的東西被人奪走。
他害怕,恐懼,也憤怒。於是選擇對中了毒的李鳳歧動了手。
那時他覺得自己絕不會後悔。他憎恨李鳳歧的身份,也畏懼他的身份。一山不容二虎,他與李鳳歧之間,必定要有一個黯然退場。
可走到如今地步,他卻又動搖了。
若當初他未曾動手,或許一切會與現在不一樣。
隻是現在說什麽都遲了。
李蹤的眼神逐漸堅定起來,低聲喃喃道:“遲了,回不了頭了。”而且就算重來一次,他也不敢將自己的性命與尊榮,交到旁人手上。
他轉身走下摘星樓,沉聲道:“傳令永安王,命其三日內趕赴北疆。朕感念其犧牲,將老王妃請入行宮之中,按太妃規製奉養。”
崔僖目光一閃,躬身應“是”。
***
皇帝口諭傳到永安王府時,朱烈當時就忍不住罵了髒話。
崔僖倒是一幅聽而不聞的模樣,笑吟吟道:“戰事緊急,王爺準備準備,早日趕赴北疆吧。老王妃臣會替王爺照料周全。”
李鳳歧麵色陰沉,雙手緊緊攥著輪椅扶手,手背青筋畢露,卻到底沒有發作:“我知道了。三日後出征。母親總要送我一程,不必那麽急著去行宮吧?”
“這……”崔僖似有疑慮,但轉瞬又笑吟吟地應下了:“這是自然,臣會回稟陛下。”
說完拱手一揖,才帶著人離開。
“狗日的小皇帝。這是要扣下老王妃做人質。”人一走,朱烈就罵開了。
李鳳歧這時卻不見方才的憤怒,命人將大門關上,方才站起身道:“早就料到了,有事進去再說。”
經過數日的練習,他已經能離開輪椅緩慢行走了。原本他還準備再隱瞞一段時間,但既然出征的命令已經下了,就剩下三日時間,沒必要再費心思隱藏。
幾人進了府中,朱烈又忍不住道:“難不成真要將老王妃留在上京?”
“不可能。”李鳳歧瞥他一眼:“上京局勢說變就變,母親決不能留在上京。我與王妃已經商議了法子,屆時我和你先行一步,五更護送王妃與母親和我們匯合。”
聽說已經有了對策,朱烈才歇了氣,但接著又擔憂起來:“那小皇帝既然有這個心,肯定會防著我們。”
“那也要他防得住。”李鳳歧冷冷道,他朝朱烈揮揮手,將人打發出去整理行裝,隻留下了五更商議後續的方案。
三日之後,李鳳歧果然領兵趕赴北疆。
李蹤為全君臣之誼,親自到城外十裏相送。上京百姓知曉永安王帶傷還要領兵出征,因雪災低沉的情緒也高漲起來,紛紛出城相送,盼他能大殺西煌。
“朕就送到這裏,往永安王早日凱旋。”
內侍端來兩碗酒,李蹤端起一碗,舉杯示意。
李鳳歧看著他虛偽的神色,端起另一碗飲盡:“還望陛下替我照顧好母親與王妃。”
“自然。永安王隻管放心。”李蹤笑了笑。
李鳳歧不再與他廢話,命人將自己推著上了馬車。
大軍開拔之後,李蹤一行人回程。葉雲亭陪在老王妃身側,收拾好箱籠行李之後,親自將人送去了城外的溫泉行宮。
李蹤原本還防備著李鳳歧暗中將人帶走,但見永安王府並無異動,老王妃也順利到了行宮,並無其他動作,便略放鬆下來,吩咐崔僖道:“將人照料好,有什麽要求,隻要不過分的,答應她就是。但若是老王妃要出行宮,務必派人跟著。”
既是以“感念永安王犧牲”為由將人送去行宮,自然就不能做得太過。否則宗室那幫老東西又要鬧騰個不休。他隻是想將人扣在上京,也並不是要對人做什麽。
“臣省得。”崔僖應下,又道:“韓大人的病已經痊愈,今日說要出宮,”
“……”李蹤沉默了片刻,道:“派人將太傅府收拾一番,他要出宮,就隨他去吧。”
“但這……恐怕於理不合。”
“誰覺得不合,叫他們親自來找朕說。”李蹤神色微沉,嗤了一聲。
崔僖見狀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悄聲退了下去,命人去收拾太傅府去了。
而這邊,葉雲亭將老王妃送去行宮後,次日便命人給葉泊如送了一封信,去了國公府。
接到信匆匆從外麵趕回來的葉泊如臉色扭曲一瞬,才勉強壓了下去,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樣迎上前:“大哥可是尋到我要的書了?”
葉雲亭將一本書拿出來,笑看著他:“嗯,尋到了。”
“……”葉泊如強忍心中屈辱不甘,將書收了起來,繼續配合他做戲:“大哥去我院子裏吧,這書中我還有幾處不懂,正好請你替我解惑。”
葉雲亭從善如流地跟著他去了。他今日來尋葉泊如,正是為了暗中離京布局而來。
武將家眷不得離京,這是自古以來的慣例,先前老王妃能去榮陽修養,是皇帝尚無忌憚之心。如今兩人不和已經擺在明麵上了,李蹤擺出這一條慣例,李鳳歧也無法例外。若是抗旨,便是明擺著有不臣之心,李蹤抓住了把柄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動手,屆時他們便落了下乘。
是以他們隻能另尋辦法暗自離京。到時候去了北疆天高皇帝遠,李蹤管不著,他們甚至還能反扣李蹤一個照顧不周的帽子。
而離京的計劃,恰好需要葉泊如“配合”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