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大學畢業後,由於哥哥問題的牽累,給分配到一所中學做歷史教師。後來,歷史研究所缺乏一名對近代地方農民起義問題有水平的研究員,哥哥又摘了帽子,他才被調到所裏來,很快就成了所裏人所共知的一名老實怕事的人。


    多年來,他一直過著獨身生活。一些好事的同事給他介紹女友。姑娘們喜歡老實的男人,卻不喜歡沒有主見和朝氣、過於軟弱的男性。他與一個個姑娘見過麵,很快就被對方推辭掉。前不久,經人介紹才算交上一個朋友,在市圖書館做管理員,是個三十五、六歲的老姑娘,模樣平平常常,但愛看書,為人老實得近乎有些古板。他頭一遭和一個姑娘見過十幾次麵兒居然沒告吹!而且那姑娘竟對他有些好感。同事們給他出主意,想辦法,想促成他的好事。勸他改改性格,他隻是吃吃的笑。他改不了,也不想改。因為他順從生活邏輯而得出的生活哲學,確實保證了他相安無事。在近幾年大革命的狂cháo中,所裏不少人出來鬧事,揪領導,成立戰鬥隊,互相角逐、抄家、武鬥,沒有一個落得好的終結。揪人的自己被掀,抄家的自己反被抄了家,個個自食其果。他呢?在空前混亂時期,他在所裏找一間空屋子,天天躲在那裏,從唯一未被查封的經典著作裏摘錄有關近代史各種問題論述的名言。他做對了!人們之間整來整去,誰也整不到他頭上。一些人挨了整,冷靜下來,才後悔當初不象這個沒勇氣、沒出息的人去做。


    但哥哥今天來信告訴他,他並非一個幸運的人。


    各地都開始搞運動了,不知哥哥從哪裏聽說,陳乃智因為一句什麽話被人揭發,成為重點審查對象。問題要重新折騰一番。哥哥怕陳乃智經受不住高壓,把當初給他定罪的那些話的來由招認出來。那樣禍事就要飛到吳仲義頭上!


    哥哥在信中說,當年陳乃智憑一股義氣和對友情的信念,沒有供出吳仲義。但事過十多年了,大家都不相見,友情淡薄了,人也變了,誰知他會怎麽做?據說龔雲劃定右派後,他愛人一直跟著他,不曾動搖。然而去年,卻在平靜而難熬的日子裏,在永無出頭之日的絕望中,在無止無休的泥濘的道路上,走不下去了,對龔雲提出離婚,兩人分開了……陳乃智心中還有當年那團火嗎?吳仲義心裏的火早被撲滅,他不相信遭遇悲慘得難以想像的陳乃智仍象當年一樣。……五十年代飛去的禍事,好似澳洲土著人扔出的打水鳥用的“飛去來器”,轉了大大的十多年的一圈,如今又閃閃奪目地朝他的麵門飛回來了。


    六


    初曉微許的淡白的天光,把封閉在窗前的漆黑的夜幕驅走。屋中的家具物件從模模糊糊的影子中漸漸顯現出形象。早春的夜分外寒冷,透入肌骨。爐火在頭半夜就滅掉了,餘溫隻在爐膛內;樓板下傳上來的楊大媽的鼾聲,好象鼓風機,給他做了一夜的伴。這鼾聲在天亮前的甜睡中,正是最響的時候。


    他整整一夜坐在桌前,給哥哥寫信。一邊寫,一邊把將要臨頭的禍事想得千奇百怪。一個個不斷地冒出來的估計、揣測、念頭,使他否定掉一封封剛剛寫好的信。一會兒,他覺得非把心裏的話給哥哥寫得明明白白不可;一會兒,又擔心這封信落到別人手中惹禍,便改換成隱語。一會兒,他告訴哥哥,如果陳乃智真的把他供出來,他就不承認,他要求哥哥替他證明那些話他沒說過;一會兒,他又認為這個辦法不牢靠,因為那天在場的還有龔雲和何玉霞,這兩人之間如有一個人做了旁證,他也推辭不掉。


    這樣,他弄了滿桌廢掉了的信紙團兒。


    他找不到一個大一些的網眼兒可以鑽出去。一時隻恨自己十多年前多了那幾句嘴!他灰心喪氣地告訴哥哥:“我隻有聽天由命了!”然後,他給嫂子寫了這樣幾句話:“嫂嫂!聽哥哥說,你為我已經急得兩天沒睡好覺。我和哥哥都對不起你。我真是恨死自己了。但是,說實在的,我和哥哥並不是真的壞蛋。沒有黨和新中國,我倆恐怕根本上不了大學。我爹就在舊社會的底層受累受病才死的,我們怎麽能仇恨黨和新社會?也許那些話當初不該說,叫壞人利用了?那隻能怪我們太年輕幼稚,過於浮嫩了吧!此外,你也先別太著急。‘陳’並不見得把我說出來,那樣做也絲毫不能減輕他的罪過,相反還得加上一個當初包庇了我的罪責。我求你放放寬心!多年來,你把我當做親弟弟一樣。想到你為我著急、操心、擔驚受怕,我反而更不是滋味……”


    寫到這兒,幾滴淚珠從他的鏡片後麵淌過臉頰,滴滴嗒嗒落在信紙上。


    嫂嫂待他真比親姐姐還要親。嫂嫂的生活難得很,每次回來探望娘家親戚,總要設法帶來大包大包的東北特產,什麽豆子啦、木耳啦、鬆蘑啦……而且還要抽出三整天時間,幫他把平日裏雜亂不堪的房間做一次大掃除,一切規整得有條有理,還要把他的被褥拆洗得幹幹淨淨,破衣破襪全補綴好才回去。想到嫂嫂,他此刻更感到身邊沒有親人多麽孤單,有普天告,無依無靠,無人與他分憂,幫他排解心中的恐懼和不安。事情明擺著,禍事一來,一切完蛋--事業、工作,還有那個新交的女友。前天他曾滿懷著幸福的希望向那老姑娘提出做正式朋友。那老姑娘答應今天晚上回答他呢……六點四十分時,他站起身把桌上的廢信紙收拾在一起,連同哥哥的來信塞進爐子裏燒掉。在心慌意亂中,將要寄給哥哥的那封信抹上許多漿糊,貼上郵票。然後開始漱洗,吃早點,準備去上班。腦袋裏,那些擺脫不開的恐怖感、胡猜亂想和一夜的焦慮所造成的麻木和僵滯的感覺渾渾沌沌攪成一團。他糊裏糊塗地端著臉盆在屋裏轉來轉去,一忽兒放在桌上,一忽兒又放回臉盆架上;並且竟用幹手巾去擦肥皂,將嗽口缸裏的熱水當茶水喝,一塊饅頭隻吃了幾口就莫名其妙地放在衣袋裏。隨後他把隨身要帶的東西塞進口袋去上班。他站在走廊上時還按了按硬邦邦的上衣小口袋,怕忘記帶那封信。


    他上了街,到了第二個路口,便直朝著立在道旁的一個深綠色圓柱形的郵筒走去。在距離郵筒隻差三步遠的地方,他前後左右地看看有沒有人注意他。這條道很窄,離大街又遠,即便上下班時人也很少。他隻瞧見一個穿綠色軍服式的上衣、胸前別著很大一枚像章的小男孩,在他走過來的不遠的地方玩耍。迎麵三十多米遠的地方,有個老媽媽手裏提一個大菜籃子慢慢走來,眼睛沒瞧他。再有,就是幾個上班的人騎車匆匆而過。在馬路中央,幾隻雞互相追逐著,來來回回地跑;一隻大白公雞叼著蟲子似的東西晃晃悠悠地很神氣地跑在前麵,一邊咕咕叫……他放心地從上衣小口袋取出那東西,塞向郵筒。當那件東西快要投進郵筒的插口時,他的手陡然停住,他發現將投人郵簡內的是一個紅色的小硬本,原來是他的工作證,險些扔了進去。真若扔進去,怎麽向郵局的工作人員解釋呢?他微微出點冷汗,伸手再去掏信,可是上衣口袋裏什麽也沒有了。他不禁詫異地一怔,兩隻手幾乎同時緊緊抓住上衣的兩個大口袋,但抓在他手裏的僅僅是兩片軟軟的口袋布。隨後他搜遍全身,所有口袋都翻過來了,裏麵的紙條、糧票、硬幣、鑰匙全都掉在地上,叮叮噹噹地響。還有剛才揣在口袋裏的那塊啃了幾口的饅頭,滾到馬路上去。但那封信沒了!不翼而飛了!


    他從整個內髒裏發出一聲驚叫:“哎喲!”然後一動不動地呆住了。上衣小口袋象狗舌頭似的耷拉在外,幾枚鋁質的硬幣在足旁閃亮;如果他的眼睛再睜大些,那對灰色的小眼珠恐怕就要掉出來了;半張著的嘴,好似一個半圓形的小洞。


    迎麵而來的那個提菜籃的老媽媽已走到他跟前,瞧見他這副怪模樣,停住腳步,盯著他的臉看了好一會兒,他也不曾發覺。


    七


    從七點十五分到七點四十五分,他在由家門口到郵筒這段路上來回跑了兩趟,也沒有找到丟失的信。他還在樓裏的樓梯和走廊上仔細找過,驚動了樓下的鄰居楊大媽。“吳同誌,您在找什麽?”


    “一封信。信!您瞧見了嗎?”


    “信?怎麽沒瞧見?!”


    “在哪兒?”他驚喜得心兒在胸膛裏直蹦。


    “您昨兒下班時,我不交給您了嗎?您弄丟了嗎?”楊大媽問。


    “噢……”他的心又噗噔一下沉落下來,囁嚅著說;“不是那封。是另一封不見了!”


    他沮喪地回到自己屋中。屋裏沒有那封信。桌上隻有少半本信箋,墨水瓶開著蓋兒。一點點淡淡的絲一樣的煙縷,從沒有益嚴的爐蓋旁邊的fèng隙處鑽出來。這是他早晨燒那些廢信紙的殘煙。恍惚間,他突然想到,是不是早晨燒廢信紙時,把那封信也糊裏糊塗地燒掉了?跟著他又否定了這種樂觀的假設。他清楚地記得,臨上班時是把那封信怎樣從桌上拿起來放進上衣口袋裏的,而且他站在走廊上,還用手按過口袋,當時摸到信的感覺直到現在還保留在手指頭上。沒有疑問,信丟了,叫人抬去了。可能被誰拾去了呢?於是他想到那個蹲在道邊玩耍的穿綠褂子的小男孩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馮驥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馮驥才並收藏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