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莫高窟歷史發展中,本土的中國文化不斷與外來文化的混合與融合,改造與再造,已經形成一種獨特的不可動搖的文化主體。這就像一個強勁的肌體,任何外來事物進入其中,無須慢慢消解,馬上就被選擇與吸收,成為自己活生生的一部分。
新出現的瑞像,連繪畫風格也被敦煌化了,成了地地道道的敦煌瑞像。
(莫高窟第237窟西龕東披天竺白銀瑞像等)
在這強大背景下,不被改造的隻有這些吐蕃的供養人。
(莫高窟第359、225、220等窟)
這表明吐蕃人對莫高窟的建造和發展有功。
這些虔誠的活生生的人物的留影,還說明吐蕃人也把自己的人間理想安頓到這想像的天國中來。
從吐蕃時期開始,敦煌進入漢族與北方民族交替掌權的時代。
公元848年(大中二年)敦煌世族張議潮乘著吐蕃達摩贊普去世,無子繼位,國內大亂,便興兵起事,一舉將敦煌的吐蕃政權粉碎。張議潮受到大唐王朝的讚許與嘉獎,被封為歸義軍節度使。於是在唐代晚期的半個多世紀裏,敦煌又回到中原政權的手中。
(莫高窟第156窟東、南、北三壁《張議潮統軍收復河西圖》)
張議潮之所以登高一呼,就能聚眾千萬,其背景由於敦煌是個以世族權力為中心的社會。
天高皇帝遠,有錢有勢的豪門世族便成了這裏的主宰。為了構築自己的勢力,這些大族之間,姻婭聯綿,累世不斷。把家族官場化,把官場家族化。敦煌作為佛教東傳和西天取經的精神碼頭,僧侶也是一方麵勢力,於是世族進入了佛教,僧人也進入豪門。世族們包攬了這裏—由人間到天國的一切,這真是個罕見的歷史現象!這一來,家財萬貫的世族就成了敦煌佛教的經濟後盾。一些延綿了十來個世紀的豪族大姓,如索、陰、張、曹、汜、翟、閻、闞、令狐等世族,都出資在莫高窟開窟。由於出錢建廟是積累世間的功德,是善行義舉,世族間競相開窟,有的一族數窟,有的甚至一家一窟,子孫相繼,世世相傳。正是這些世族之間誰都不會去破壞別人的洞窟,便使得敦煌藝術綿延千年,得以保存。
(莫高窟的曹氏、索氏、張氏、汜氏、陰氏等世族洞窟及題記)
同樣由於敦煌有這樣悠久的世族和實力雄厚的寺院,藏經洞才會存藏如此浩瀚的文獻。這幾乎是整個敦煌的資料館。在中原地區是絕難想像的。
(莫高窟第17窟藏經洞)
張議潮的成功,使豪族世家們得到鼓舞,有的還由於沾親帶故而獲得高官和權力。用來炫耀家族功績和威風的《張議潮出行圖》、《張議潮夫人出行圖》,本與佛教毫無關係,此間竟像佛教史跡圖那樣煌煌然畫在牆壁上。
這樣,世族們就一擁而上,都要在洞窟裏亮相。他們沒有功績可以自誇,更多則是化作供養人的形象。早期的供養人隻是站在最次要的位置,徒具人形,很不起眼,題記也隻是由衷的發願文而已(莫高窟第249窟北壁下部、285窟、288窟西魏供養人。第428窟北周供養人)。中唐以後,世族供養人的身材加大,穿裝華貴,堪與菩薩媲美。榜題往往是長長一等功德記(莫高窟第94窟甬道北壁裏層西向第一身題記:叔前河西一十一州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兼禦史大夫河西萬戶侯賜紫金魚袋右神武將軍南陽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實封二百戶司徒諱議潮。此類題記極多)。有的一家三代,長長一排,儼然一個巨大的氏族集團。這不像供養人,倒像是繡像的列家序譜。已經弄不明白:到底是他們全要進入佛國,還是全都進入了佛國。
在敦煌洞窟中,比張議潮更顯赫的是曹氏一家。
這個敦煌望族曹議金,在唐王朝覆滅後最混亂的時代,從張氏後裔那裏獲得河西的控製權。時間是公元914年(五代後梁幹化二年)。曹氏政權經五代到北宋,總共122年。風光了一個多世紀。
曹議金比張議潮更善於精明地處理河西事務。特別是大唐滅亡,群雄並起,天下大亂,如何在這西北要道上站住腳,可謂天大難題。曹議金卻應付裕如,首先他對於中原政權,採用依順態度,一直使用中原年號,來爭取中原王朝的承認。這就清除了來自中原王權的疑慮與威脅。
(外景。復原歷史畫麵)
他對於西北的兩股強大勢力的方式是,密切往來,拉攏安撫,結為友好。從藏經洞出土的曹家與酒戶的帳單,就能看到當時從河西到西域使者往來何等的頻繁!
(歸義軍支出酒帳,敦煌研究所藏。0001,p。2629)
連姻,是西北各民族之間相互聯盟和製約的最佳方式。曹議金一邊娶甘州回鶻公主為妻,一邊把長女遠遠嫁給於闐國王李聖天。這樣就把一東一西兩個民族穩住,同時與周圍的渾、羌、龍家、蕃等族修好。這一招,正好達到他的目的—沉寂多年的絲綢之路活躍起來!
“六蕃之結好如流,四塞之通歡似雨!”
這兩句話表明曹氏政權的成功。一個成功的政權,首先是創造安定的環境,(莫高窟第61窟回鶻公主像。第98窟東壁南側二身於闐國至孝皇帝天皇後曹氏像。第98窟於闐國王李聖天像。以上三種像多見於莫高窟和榆林窟中)
大興佛教是隋代以來穩定政權的必由之路。
曹議金比任何一位敦煌權貴都熱衷於開鑿莫高窟。曹氏政權分為兩個時代:五代曹氏政權前期和北宋曹氏政權後期,兩個時期建新修舊的洞窟分別是175個和112個。達到了歷史的高峰。為了大規模營造洞窟,曹氏仿照中原設立官辦畫院。當時敦煌盛行的專門承接畫塑業務的民間畫行,都有級別和分工。畫院裏也分等級,比如畫師與塑師,畫工與塑工,以及院生和廝役等等。此外畫院還有官職,畫師稱作“都畫使”,組織上更加正規。這樣一個集體就能運作大規模的開鑿建造的工程了。
(潘潔茲《莫高窟的創造者》)
公元966年(宋幹德四年)初夏。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和夫人翟氏(莫高窟第55窟曹元忠像。第398窟等涼國夫人翟氏像)來到莫高窟避暑,發現北大像(莫高窟第96窟)年久損壞,指令僧統辯正大師負責維修。從五月二十一日動工,直至六月二日完工,每天使用306個僧俗勞力。包括畫工、塑工、石匠、木匠、泥匠、炊事等。單是日日供應的飯食就堆積如山。涼國夫人翟氏還親手送食,供備工人,表示對佛陀的一片誠敬。
在曹氏政權時期的莫高窟,動不動就大興木土。據說當時,許多洞窟的洞口上都加造了木構窟簷,中間還增添更多的棧道相連;在長達一公裏的露天崖麵上全都畫上彩畫,極其燦爛。在這荒無人煙的大漠上,矗立如此一座畫滿圖畫的山,真是難以思議嗬!
(莫高窟歷史畫麵復原)
從殘存至今、無比珍貴的彩繪窟簷和露天壁畫,依然可以想像當時的壯觀。
(莫高窟第427窟外景。其他三處宋代木構窟簷)
曹氏時期開鑿的洞窟都很大,牆麵也大,畫麵就多。最大的一座洞窟單是獨立的故事畫就有三十多種。作畫時,集體創作,每人各畫一處。敦煌的壁畫,往往四壁的風格各不相同。畫師們各抱一壁,各炫其技,各逞其能。
新出現的瑞像,連繪畫風格也被敦煌化了,成了地地道道的敦煌瑞像。
(莫高窟第237窟西龕東披天竺白銀瑞像等)
在這強大背景下,不被改造的隻有這些吐蕃的供養人。
(莫高窟第359、225、220等窟)
這表明吐蕃人對莫高窟的建造和發展有功。
這些虔誠的活生生的人物的留影,還說明吐蕃人也把自己的人間理想安頓到這想像的天國中來。
從吐蕃時期開始,敦煌進入漢族與北方民族交替掌權的時代。
公元848年(大中二年)敦煌世族張議潮乘著吐蕃達摩贊普去世,無子繼位,國內大亂,便興兵起事,一舉將敦煌的吐蕃政權粉碎。張議潮受到大唐王朝的讚許與嘉獎,被封為歸義軍節度使。於是在唐代晚期的半個多世紀裏,敦煌又回到中原政權的手中。
(莫高窟第156窟東、南、北三壁《張議潮統軍收復河西圖》)
張議潮之所以登高一呼,就能聚眾千萬,其背景由於敦煌是個以世族權力為中心的社會。
天高皇帝遠,有錢有勢的豪門世族便成了這裏的主宰。為了構築自己的勢力,這些大族之間,姻婭聯綿,累世不斷。把家族官場化,把官場家族化。敦煌作為佛教東傳和西天取經的精神碼頭,僧侶也是一方麵勢力,於是世族進入了佛教,僧人也進入豪門。世族們包攬了這裏—由人間到天國的一切,這真是個罕見的歷史現象!這一來,家財萬貫的世族就成了敦煌佛教的經濟後盾。一些延綿了十來個世紀的豪族大姓,如索、陰、張、曹、汜、翟、閻、闞、令狐等世族,都出資在莫高窟開窟。由於出錢建廟是積累世間的功德,是善行義舉,世族間競相開窟,有的一族數窟,有的甚至一家一窟,子孫相繼,世世相傳。正是這些世族之間誰都不會去破壞別人的洞窟,便使得敦煌藝術綿延千年,得以保存。
(莫高窟的曹氏、索氏、張氏、汜氏、陰氏等世族洞窟及題記)
同樣由於敦煌有這樣悠久的世族和實力雄厚的寺院,藏經洞才會存藏如此浩瀚的文獻。這幾乎是整個敦煌的資料館。在中原地區是絕難想像的。
(莫高窟第17窟藏經洞)
張議潮的成功,使豪族世家們得到鼓舞,有的還由於沾親帶故而獲得高官和權力。用來炫耀家族功績和威風的《張議潮出行圖》、《張議潮夫人出行圖》,本與佛教毫無關係,此間竟像佛教史跡圖那樣煌煌然畫在牆壁上。
這樣,世族們就一擁而上,都要在洞窟裏亮相。他們沒有功績可以自誇,更多則是化作供養人的形象。早期的供養人隻是站在最次要的位置,徒具人形,很不起眼,題記也隻是由衷的發願文而已(莫高窟第249窟北壁下部、285窟、288窟西魏供養人。第428窟北周供養人)。中唐以後,世族供養人的身材加大,穿裝華貴,堪與菩薩媲美。榜題往往是長長一等功德記(莫高窟第94窟甬道北壁裏層西向第一身題記:叔前河西一十一州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兼禦史大夫河西萬戶侯賜紫金魚袋右神武將軍南陽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實封二百戶司徒諱議潮。此類題記極多)。有的一家三代,長長一排,儼然一個巨大的氏族集團。這不像供養人,倒像是繡像的列家序譜。已經弄不明白:到底是他們全要進入佛國,還是全都進入了佛國。
在敦煌洞窟中,比張議潮更顯赫的是曹氏一家。
這個敦煌望族曹議金,在唐王朝覆滅後最混亂的時代,從張氏後裔那裏獲得河西的控製權。時間是公元914年(五代後梁幹化二年)。曹氏政權經五代到北宋,總共122年。風光了一個多世紀。
曹議金比張議潮更善於精明地處理河西事務。特別是大唐滅亡,群雄並起,天下大亂,如何在這西北要道上站住腳,可謂天大難題。曹議金卻應付裕如,首先他對於中原政權,採用依順態度,一直使用中原年號,來爭取中原王朝的承認。這就清除了來自中原王權的疑慮與威脅。
(外景。復原歷史畫麵)
他對於西北的兩股強大勢力的方式是,密切往來,拉攏安撫,結為友好。從藏經洞出土的曹家與酒戶的帳單,就能看到當時從河西到西域使者往來何等的頻繁!
(歸義軍支出酒帳,敦煌研究所藏。0001,p。2629)
連姻,是西北各民族之間相互聯盟和製約的最佳方式。曹議金一邊娶甘州回鶻公主為妻,一邊把長女遠遠嫁給於闐國王李聖天。這樣就把一東一西兩個民族穩住,同時與周圍的渾、羌、龍家、蕃等族修好。這一招,正好達到他的目的—沉寂多年的絲綢之路活躍起來!
“六蕃之結好如流,四塞之通歡似雨!”
這兩句話表明曹氏政權的成功。一個成功的政權,首先是創造安定的環境,(莫高窟第61窟回鶻公主像。第98窟東壁南側二身於闐國至孝皇帝天皇後曹氏像。第98窟於闐國王李聖天像。以上三種像多見於莫高窟和榆林窟中)
大興佛教是隋代以來穩定政權的必由之路。
曹議金比任何一位敦煌權貴都熱衷於開鑿莫高窟。曹氏政權分為兩個時代:五代曹氏政權前期和北宋曹氏政權後期,兩個時期建新修舊的洞窟分別是175個和112個。達到了歷史的高峰。為了大規模營造洞窟,曹氏仿照中原設立官辦畫院。當時敦煌盛行的專門承接畫塑業務的民間畫行,都有級別和分工。畫院裏也分等級,比如畫師與塑師,畫工與塑工,以及院生和廝役等等。此外畫院還有官職,畫師稱作“都畫使”,組織上更加正規。這樣一個集體就能運作大規模的開鑿建造的工程了。
(潘潔茲《莫高窟的創造者》)
公元966年(宋幹德四年)初夏。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和夫人翟氏(莫高窟第55窟曹元忠像。第398窟等涼國夫人翟氏像)來到莫高窟避暑,發現北大像(莫高窟第96窟)年久損壞,指令僧統辯正大師負責維修。從五月二十一日動工,直至六月二日完工,每天使用306個僧俗勞力。包括畫工、塑工、石匠、木匠、泥匠、炊事等。單是日日供應的飯食就堆積如山。涼國夫人翟氏還親手送食,供備工人,表示對佛陀的一片誠敬。
在曹氏政權時期的莫高窟,動不動就大興木土。據說當時,許多洞窟的洞口上都加造了木構窟簷,中間還增添更多的棧道相連;在長達一公裏的露天崖麵上全都畫上彩畫,極其燦爛。在這荒無人煙的大漠上,矗立如此一座畫滿圖畫的山,真是難以思議嗬!
(莫高窟歷史畫麵復原)
從殘存至今、無比珍貴的彩繪窟簷和露天壁畫,依然可以想像當時的壯觀。
(莫高窟第427窟外景。其他三處宋代木構窟簷)
曹氏時期開鑿的洞窟都很大,牆麵也大,畫麵就多。最大的一座洞窟單是獨立的故事畫就有三十多種。作畫時,集體創作,每人各畫一處。敦煌的壁畫,往往四壁的風格各不相同。畫師們各抱一壁,各炫其技,各逞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