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餡餅
農家小嬌妻帶領全家吃香喝辣 作者:薄荷煙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忙活了一下午,李芸又餓了,可能最近長身體,餓的快。
“娘,咱晚飯吃啥啊?”
“嗯,我不太餓,你想吃啥了?想吃啥了娘給你做!”
“我看中午的豬油渣還剩了不少了,不如撈一些酸白菜,配著豬油渣烙餡餅吃吧!多烙一些,明兒早的飯也有了。”
“可是這天氣,溫度低,和麵怕是發不了啊!你看這天冷的,我覺得說不準明日會有雪呢!”
“那咱就不用發麵了,就用半燙麵吧,烙出來也軟和好吃。”
“那行,那你去和麵,我去調餡兒。酸菜缸子幸好放在灶房,不然這幾天怕是要上凍了。”
灶房裏一直有火,在不停地做鹵味,很暖和。
“今兒早上你爹成子上山砍了不少柴,今晚你們屋就把暖炕也燒起來吧,不然太冷了。”
方氏一邊從酸菜缸裏撈出幾把酸菜,一邊對著李芸說道。
“要燒都燒啊,怎麽能我們睡暖炕,你和爹凍著了。”李芸正在燒熱水,一會兒和麵用。
“我和你爹,我們耐凍!”方氏舀了一些溫水,把酸菜淘洗了一遍,攥幹水份。
“你們年紀大了,更應該保暖,不能凍著了。就這麽說定了!”
水燒開以後,李芸拿出麵盆,從麵缸裏舀出幾大碗麵粉,又配一少部分的玉米麵。
“娘,摻點玉穀麵吧!那樣更香!”
“都行,你看著弄。”
李芸先將兩種麵粉倒入一個大盆裏,然後用筷子輕輕地攪拌著它們,直到它們完全混合在一起。
接著,她用筷子從麵團中央將其分成兩半兒,其中一半用剛燒開的熱水迅速地燙一下,而另一半則用溫水慢慢地攪拌成絮狀。
接下來,李芸將這兩種不同處理方式得到的麵團再次揉捏到一起,並反複揉搓,讓它們充分融合均勻。
隨後,她把揉好的麵團放置在一邊,用蓋子蓋上,醒一醒麵,一會更柔軟。
與此同時,方氏已經完成了切酸菜的工作。她巧妙地運用刀具,將酸菜切成細小且均勻的丁狀,展現出精湛的廚藝技巧。
李芸取出了中午剩下的一半豬油渣,準備將它們融入到即將製作的美食之中。這些豬油渣散發出誘人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
“全都放裏麵嗎?這得多香啊!”方氏看著那麽一大盤的豬油渣,不舍的問道。
“娘,咱家現在燒雞兔子都不知道吃了多少回了,這一點兒的豬油渣,你還心疼啊!”
“哎,以前苦日子過習慣了,啥都想省些吃。”
方氏不免歎了一口氣,“那就都放裏麵吧,咱家現在也不缺這點豬油渣!”
“對嘛!娘這樣想就太對了!”
李芸說著把豬油渣全都倒在案板上,拿起刀子哢哧哢哧的把豬油渣切碎,全都放進了酸菜丁裏麵。
“芸娘,你來調餡吧,你調的香!”
“行!”
李芸又洗了幾顆蔥,切成蔥花,拍了一些蒜末,和薑末,一夥兒放進餡裏,放上一些鹽巴,又倒了一些醬油,最後再餡裏倒入了一些剛剛炸燒雞的熟油。
然後拿起筷子,快速的攪拌起來,一盆子餡兒就調好了。
李芸看了看麵也醒好了,就喊方氏開始烙餅了。
方氏擀皮,李芸包餡餅,不一會就包好了一案板。
方氏點著火,往灶爐裏放上一些稻杆,又拿出豬油在鍋裏化開,接著把餡餅一個個的碼放進鍋裏。
“娘,你一個人可以吧,我去做個青菜雞蛋湯,一會兒就著餡餅吃。”
“行,你去吧,天冷,一會喝點兒熱湯舒服!”
“嗯,我正是這麽想的呢!”
李芸去取了幾個雞蛋,另起鍋燒油,把隨著油熱,把雞蛋一一打進鍋裏,不一會兒一個個荷包蛋就煎好了。
李芸用鏟子把荷包蛋切成小塊塊,倒入開水,又扔了一把小青菜。
調上鹽巴,在滴入幾滴芝麻油,放些蔥花進去,湯就燒好了。
李芸這邊燒好了湯,方氏那邊的餡餅已經出了兩鍋了,差不多有二三十個,看著鍋裏還剩十個左右,等著這幾個烙好,就可以開飯了。
“娘,你和嫂子又在做什麽啊?問著像是在烙餅子?”譚文欣從外麵蹦跳著進入灶房。
“你是屬小狗的嗎?鼻子可真是靈啊!”方氏笑著揶揄道。
“哇,是餡餅啊。嫂子,我想吃,咱倆先掰一個嚐嚐唄!”
譚文欣拿起一個燙手的餡餅,從中間掰開,塞給了李芸一半。
餅子冒著白氣,一口下去,鮮香美味,酸菜可口,豬油渣噴香,兩者結合,竟然無比和諧。
三兩口半個餅子就下肚了,譚文欣看著剩下的餅子,還想伸手。
當時拍了她的手一下,“去看你爹他們在家不,讓他們準備一下,吃飯了!”
“哎,我這就去!”
方氏把剩下的餡餅也鏟進竹筐裏麵,她和李雲一人端著餡餅,一人端著雞蛋湯,往前院上房走去。
剛到門口,譚根生就和譚文庭上前來接住她們手中的吃食。
“文成去拿些碗筷來,我和娘剛才拿不下了!”
“嗯,我這就去!”
一家人吃著香噴噴的餡餅,喝著鮮美的熱雞蛋湯,別提有多舒服了。
譚文成正是長身體的年紀,一下子吃了七八個餅子,他吃完又伸手的時候,方氏攔住了他。
“差不多了,再吃晚上睡覺該難受了。再喝點湯吧!”
譚文成意猶未盡的收回了手,端起碗咕嚕嚕的喝了一大碗湯。
一家人吃飽了飯,方氏去洗了碗筷,收拾了一下灶房。
譚文庭又教了李芸三人一些字,屋裏已經稍微有些暗了,冬日裏天黑的早,李芸隻好點了幾根蠟燭照明。
方氏洗好碗筷後,看著屋裏燈火通明,本來是想出聲製止的,誰知一看四個孩子都在學習。
譚文庭在溫書,李芸在練字,就連文成和文欣也在認真地識字。
方氏頓覺欣慰,既然孩子們都是為了學習,費點蠟燭就費點現在家裏也不是用不起!
當時也拿出棉衣來時縫製起來,今兒天不好,明兒說不準要下雪,全家人的新棉衣還有一點沒完成,方氏也趕緊拿出來趕工。
看著房頂青磚大瓦,手裏拿著新棉花縫製的衣服,方氏覺得分外珍惜現在的一切。
“娘,咱晚飯吃啥啊?”
“嗯,我不太餓,你想吃啥了?想吃啥了娘給你做!”
“我看中午的豬油渣還剩了不少了,不如撈一些酸白菜,配著豬油渣烙餡餅吃吧!多烙一些,明兒早的飯也有了。”
“可是這天氣,溫度低,和麵怕是發不了啊!你看這天冷的,我覺得說不準明日會有雪呢!”
“那咱就不用發麵了,就用半燙麵吧,烙出來也軟和好吃。”
“那行,那你去和麵,我去調餡兒。酸菜缸子幸好放在灶房,不然這幾天怕是要上凍了。”
灶房裏一直有火,在不停地做鹵味,很暖和。
“今兒早上你爹成子上山砍了不少柴,今晚你們屋就把暖炕也燒起來吧,不然太冷了。”
方氏一邊從酸菜缸裏撈出幾把酸菜,一邊對著李芸說道。
“要燒都燒啊,怎麽能我們睡暖炕,你和爹凍著了。”李芸正在燒熱水,一會兒和麵用。
“我和你爹,我們耐凍!”方氏舀了一些溫水,把酸菜淘洗了一遍,攥幹水份。
“你們年紀大了,更應該保暖,不能凍著了。就這麽說定了!”
水燒開以後,李芸拿出麵盆,從麵缸裏舀出幾大碗麵粉,又配一少部分的玉米麵。
“娘,摻點玉穀麵吧!那樣更香!”
“都行,你看著弄。”
李芸先將兩種麵粉倒入一個大盆裏,然後用筷子輕輕地攪拌著它們,直到它們完全混合在一起。
接著,她用筷子從麵團中央將其分成兩半兒,其中一半用剛燒開的熱水迅速地燙一下,而另一半則用溫水慢慢地攪拌成絮狀。
接下來,李芸將這兩種不同處理方式得到的麵團再次揉捏到一起,並反複揉搓,讓它們充分融合均勻。
隨後,她把揉好的麵團放置在一邊,用蓋子蓋上,醒一醒麵,一會更柔軟。
與此同時,方氏已經完成了切酸菜的工作。她巧妙地運用刀具,將酸菜切成細小且均勻的丁狀,展現出精湛的廚藝技巧。
李芸取出了中午剩下的一半豬油渣,準備將它們融入到即將製作的美食之中。這些豬油渣散發出誘人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
“全都放裏麵嗎?這得多香啊!”方氏看著那麽一大盤的豬油渣,不舍的問道。
“娘,咱家現在燒雞兔子都不知道吃了多少回了,這一點兒的豬油渣,你還心疼啊!”
“哎,以前苦日子過習慣了,啥都想省些吃。”
方氏不免歎了一口氣,“那就都放裏麵吧,咱家現在也不缺這點豬油渣!”
“對嘛!娘這樣想就太對了!”
李芸說著把豬油渣全都倒在案板上,拿起刀子哢哧哢哧的把豬油渣切碎,全都放進了酸菜丁裏麵。
“芸娘,你來調餡吧,你調的香!”
“行!”
李芸又洗了幾顆蔥,切成蔥花,拍了一些蒜末,和薑末,一夥兒放進餡裏,放上一些鹽巴,又倒了一些醬油,最後再餡裏倒入了一些剛剛炸燒雞的熟油。
然後拿起筷子,快速的攪拌起來,一盆子餡兒就調好了。
李芸看了看麵也醒好了,就喊方氏開始烙餅了。
方氏擀皮,李芸包餡餅,不一會就包好了一案板。
方氏點著火,往灶爐裏放上一些稻杆,又拿出豬油在鍋裏化開,接著把餡餅一個個的碼放進鍋裏。
“娘,你一個人可以吧,我去做個青菜雞蛋湯,一會兒就著餡餅吃。”
“行,你去吧,天冷,一會喝點兒熱湯舒服!”
“嗯,我正是這麽想的呢!”
李芸去取了幾個雞蛋,另起鍋燒油,把隨著油熱,把雞蛋一一打進鍋裏,不一會兒一個個荷包蛋就煎好了。
李芸用鏟子把荷包蛋切成小塊塊,倒入開水,又扔了一把小青菜。
調上鹽巴,在滴入幾滴芝麻油,放些蔥花進去,湯就燒好了。
李芸這邊燒好了湯,方氏那邊的餡餅已經出了兩鍋了,差不多有二三十個,看著鍋裏還剩十個左右,等著這幾個烙好,就可以開飯了。
“娘,你和嫂子又在做什麽啊?問著像是在烙餅子?”譚文欣從外麵蹦跳著進入灶房。
“你是屬小狗的嗎?鼻子可真是靈啊!”方氏笑著揶揄道。
“哇,是餡餅啊。嫂子,我想吃,咱倆先掰一個嚐嚐唄!”
譚文欣拿起一個燙手的餡餅,從中間掰開,塞給了李芸一半。
餅子冒著白氣,一口下去,鮮香美味,酸菜可口,豬油渣噴香,兩者結合,竟然無比和諧。
三兩口半個餅子就下肚了,譚文欣看著剩下的餅子,還想伸手。
當時拍了她的手一下,“去看你爹他們在家不,讓他們準備一下,吃飯了!”
“哎,我這就去!”
方氏把剩下的餡餅也鏟進竹筐裏麵,她和李雲一人端著餡餅,一人端著雞蛋湯,往前院上房走去。
剛到門口,譚根生就和譚文庭上前來接住她們手中的吃食。
“文成去拿些碗筷來,我和娘剛才拿不下了!”
“嗯,我這就去!”
一家人吃著香噴噴的餡餅,喝著鮮美的熱雞蛋湯,別提有多舒服了。
譚文成正是長身體的年紀,一下子吃了七八個餅子,他吃完又伸手的時候,方氏攔住了他。
“差不多了,再吃晚上睡覺該難受了。再喝點湯吧!”
譚文成意猶未盡的收回了手,端起碗咕嚕嚕的喝了一大碗湯。
一家人吃飽了飯,方氏去洗了碗筷,收拾了一下灶房。
譚文庭又教了李芸三人一些字,屋裏已經稍微有些暗了,冬日裏天黑的早,李芸隻好點了幾根蠟燭照明。
方氏洗好碗筷後,看著屋裏燈火通明,本來是想出聲製止的,誰知一看四個孩子都在學習。
譚文庭在溫書,李芸在練字,就連文成和文欣也在認真地識字。
方氏頓覺欣慰,既然孩子們都是為了學習,費點蠟燭就費點現在家裏也不是用不起!
當時也拿出棉衣來時縫製起來,今兒天不好,明兒說不準要下雪,全家人的新棉衣還有一點沒完成,方氏也趕緊拿出來趕工。
看著房頂青磚大瓦,手裏拿著新棉花縫製的衣服,方氏覺得分外珍惜現在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