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一場雪
農家小嬌妻帶領全家吃香喝辣 作者:薄荷煙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到三人全部完成今日的功課,天已經全黑了,外麵黑乎乎的一片,北風呼呼的刮著,聽著就冷。
“今日縣令大人來了書院,夫子讓我一直跟著,他們商討書院擴招一事!”
譚文庭打破了屋裏的寂靜。
“擴招?”
“是的,本來我們豫州最大的官學是豫州城邊青鬆書院。現在孟夫子貴為一州學政,還在洛水書院裏教學,書院就一下子水漲船高了。已經有不少府縣的學子,來這裏求學了。”
譚文庭合上書,接著說道:“這些學子中,不乏富貴之家,縣令的意思是要大力發展嶠山鎮。”
譚文庭稍作停頓,“不過,現在縣令大人說,縣裏庫房空虛,怕是沒有力量大力修建鎮子。”
“嗯,這個好吧那,招商引資啊,學區房多麽的搶手熱門兒啊!”李芸脫口而出,心裏想著,不論到哪裏,教育資源都是優秀資源啊,學區房肯定搶手。
“招商引資,學區房?”譚文婷抓住了重點字眼,“芸娘,你能說的更具體一點嗎?”
“嗯,招商引資嘛,就是,縣裏可以劃一片土地,賣給商人,由商人出錢把房子街道修建出來,在售賣給需要的人!”
李芸說著,譚文庭的眼睛裏不斷冒出精光,越聽越覺得可行,神情越來越期待。
“至於學區房嘛,意思就是書院附近的房子,就叫學區房,主要是為了方便孩子讀書而買的房子。明白了嗎?”
李芸言簡意賅的介紹了現代才有的兩個名詞,方氏幾人都聽的雲裏霧裏,不過譚文庭一定是聽懂了。
“我明日到書院找夫子商議此事。”
“嗯,若是有機會,看一看我們家也在書院旁買一塊地,蓋個院子。”
咋又要蓋房子呢?方氏和譚根生聽了半天腦子裏就冒出了這一句話。
不過他倆也沒有問出口,總之在李芸的帶領下,一家人是越來越好了,李芸和譚文庭做的決定,他們隻要跟從就行了。
夜裏睡在燒的暖和的床上,別提有多舒服了,連譚文庭也對李芸更加地敬佩了,怎麽她的小腦瓜裏總是能冒出與眾不同的點子呢?
還在睡夢中的李芸被一個聲音吵醒了。
“下雪了,下雪了。娘,嫂子,下雪了!”
一大早,譚文成的聲音從院子裏傳來。難怪呢,李芸覺得露在外麵地鼻子凍得吸氣都是冷的,不由得又往被窩裏鑽了鑽,還是被窩裏舒服。
“下雪了,天怪冷的,你再躺會兒。”譚文庭看了看李芸的動作,自己窸窸窣窣穿好衣服,出去了。
李芸看著他的背影,暗自竊喜,看來他一直鍛煉身體著了。
李芸躺了一會兒,睡意全無,還是鼓足了勇氣,掀開被窩,套上厚棉襖,新縫的棉衣,聞著一股新棉花的味道,很是暖和。
李芸走到後院,方氏已經在熱餅子了,另一個鍋裏也燒了熱水,方便大家洗漱。
全家洗漱好,吃了早飯,就該出門了,雖然今日下雪了,可是鹵味昨天已經做好了,得去鎮子上賣掉。並且看雪的厚度也不是太厚,牛車趕慢一點還是可以的。
一家人除了譚根生得在家裏準備食材,其餘的都把貨物搬上牛車,一起往嶠山鎮走去。
一路上確實難行,大家都下來走路,減輕牛車得重量。
好不容易到了鎮子上,大家的腳都濕透了。擺好貨物後,李芸趕緊把火盆子燒起,幾人圍著烤著火,等待著客人上門。
今日下雪的緣故,客人比前三天少了一些,不過還是不愁賣不完。
譚文成和譚文庭烤了會兒,就趕著牛車去書院找孟夫子去了。
今日天冷,客人斷斷續續,一直到了吃過午飯,才把所有東西售賣完。
賣完後,李芸和方氏就打算關門了。李芸心裏還惦記著做肥皂呢,昨晚把水放在屋裏了,應該沒有結冰,一會兒回去了就得熬豬油,今日應該可以裝入竹筒中了。
李芸三人等著譚文庭兩人,等了一會兒,隻有譚文成一個人趕著牛車回來了。
“你哥呢?咋沒有和你一起回來?”
“哥說夫子留他在書院,等著明日他們一起去華陽縣見縣令大人,商量事情。就不和我們一起回去了!”
“那行吧,那我們回吧!”
他們幾人繞道屠戶那裏拿上豬下水,李芸又買了許多的豬肥油。
“嫂子,今兒還吃豬油渣嗎?怎麽又買這麽多豬肥油啊?”
“小丫頭光想著吃呢!這些我有別的用途,回家了做肥皂!”
“肥皂?幹什麽用的?吃的嗎?”
“不是吃的,等著做好了,你就知道了。”
“那我回去了,給你打下手。”
回家的時候少了鹵味,幾個人都坐在牛車上,不過感覺雪是越下越大了,幾人心裏都在擔憂,明日還能不能開門賣貨了。
到家後,幾人都活活像一個個雪人一樣,渾身的雪。
譚根生趕緊拿來布巾,讓他們拍打著身上的積雪。
“今兒你們走了,我就看著這天不好,今日沒多收,每一樣就弄了十幾隻,還怕明日雪太大了,到不了鎮上。”
“我看也夠嗆,不過咱才開張了四天,明日就歇業,怕是不好吧!”
“那不如今兒少做點,除了豬下水,兔子和雞每樣做十個吧。”
“也行,不過今兒收來的,李葉也全都處理幹淨了。”
“沒事兒,這天也不會壞的,真不行,就做成臘雞,臘兔子,咱家過年時候吃。”
“也行,說到過年,這也沒多久了啊,還有一個多月吧。時間過得真快啊!”
“可不是嘛!”
幾人正在議論著快過年了,今年可以過一個好年了。
噔噔噔,有人敲門了。
“根生媳婦兒,在家嗎?”門外傳來一聲叫喊。
“在家呢,來了來了!”方氏應著聲,跑到門口把大門打開。
“呦,原來是李家嬸子啊,有啥事兒嗎?”
方氏打開門,是村裏姓李的一戶人家,梅子的奶奶。
“還怕這個點你們擱鎮子上回來了沒有,怕我跑個空。”
“這不敢巧了嗎?我們也是剛回來呢!嬸子手裏拿著是啥啊?”
“哎呦,可是大喜事啊,這是喜蛋。我家三財媳婦兒昨晚生了。”
“那這可是大喜事啊,看嬸子這樣子,這回可是如願了吧?”
“可不是嘛,這回生了個大胖小子。我家三財算是有後了。”李嬸子說著也是激動不已。
“那感情好啊,這回三財兄弟也算是圓滿了,有兒有女的。說實話我都羨慕三財,有三個那個聽話的閨女,你看梅子吧,真是麻利勤快,你們一家以後可有福了呢!”
“哎哎,就是說嘛,這送些喜蛋,大家添添喜氣兒,到時候滿月酒可得去啊!”
“那是應當的,當然要去捧場了。”
“行行,那我就不打擾你了,我再去送幾家,都該回去給三財媳婦兒做飯了。”
“那行,那嬸子你慢走啊!”
送走了梅子奶奶,方氏拿著幾個喜蛋回房間去了。
“今日縣令大人來了書院,夫子讓我一直跟著,他們商討書院擴招一事!”
譚文庭打破了屋裏的寂靜。
“擴招?”
“是的,本來我們豫州最大的官學是豫州城邊青鬆書院。現在孟夫子貴為一州學政,還在洛水書院裏教學,書院就一下子水漲船高了。已經有不少府縣的學子,來這裏求學了。”
譚文庭合上書,接著說道:“這些學子中,不乏富貴之家,縣令的意思是要大力發展嶠山鎮。”
譚文庭稍作停頓,“不過,現在縣令大人說,縣裏庫房空虛,怕是沒有力量大力修建鎮子。”
“嗯,這個好吧那,招商引資啊,學區房多麽的搶手熱門兒啊!”李芸脫口而出,心裏想著,不論到哪裏,教育資源都是優秀資源啊,學區房肯定搶手。
“招商引資,學區房?”譚文婷抓住了重點字眼,“芸娘,你能說的更具體一點嗎?”
“嗯,招商引資嘛,就是,縣裏可以劃一片土地,賣給商人,由商人出錢把房子街道修建出來,在售賣給需要的人!”
李芸說著,譚文庭的眼睛裏不斷冒出精光,越聽越覺得可行,神情越來越期待。
“至於學區房嘛,意思就是書院附近的房子,就叫學區房,主要是為了方便孩子讀書而買的房子。明白了嗎?”
李芸言簡意賅的介紹了現代才有的兩個名詞,方氏幾人都聽的雲裏霧裏,不過譚文庭一定是聽懂了。
“我明日到書院找夫子商議此事。”
“嗯,若是有機會,看一看我們家也在書院旁買一塊地,蓋個院子。”
咋又要蓋房子呢?方氏和譚根生聽了半天腦子裏就冒出了這一句話。
不過他倆也沒有問出口,總之在李芸的帶領下,一家人是越來越好了,李芸和譚文庭做的決定,他們隻要跟從就行了。
夜裏睡在燒的暖和的床上,別提有多舒服了,連譚文庭也對李芸更加地敬佩了,怎麽她的小腦瓜裏總是能冒出與眾不同的點子呢?
還在睡夢中的李芸被一個聲音吵醒了。
“下雪了,下雪了。娘,嫂子,下雪了!”
一大早,譚文成的聲音從院子裏傳來。難怪呢,李芸覺得露在外麵地鼻子凍得吸氣都是冷的,不由得又往被窩裏鑽了鑽,還是被窩裏舒服。
“下雪了,天怪冷的,你再躺會兒。”譚文庭看了看李芸的動作,自己窸窸窣窣穿好衣服,出去了。
李芸看著他的背影,暗自竊喜,看來他一直鍛煉身體著了。
李芸躺了一會兒,睡意全無,還是鼓足了勇氣,掀開被窩,套上厚棉襖,新縫的棉衣,聞著一股新棉花的味道,很是暖和。
李芸走到後院,方氏已經在熱餅子了,另一個鍋裏也燒了熱水,方便大家洗漱。
全家洗漱好,吃了早飯,就該出門了,雖然今日下雪了,可是鹵味昨天已經做好了,得去鎮子上賣掉。並且看雪的厚度也不是太厚,牛車趕慢一點還是可以的。
一家人除了譚根生得在家裏準備食材,其餘的都把貨物搬上牛車,一起往嶠山鎮走去。
一路上確實難行,大家都下來走路,減輕牛車得重量。
好不容易到了鎮子上,大家的腳都濕透了。擺好貨物後,李芸趕緊把火盆子燒起,幾人圍著烤著火,等待著客人上門。
今日下雪的緣故,客人比前三天少了一些,不過還是不愁賣不完。
譚文成和譚文庭烤了會兒,就趕著牛車去書院找孟夫子去了。
今日天冷,客人斷斷續續,一直到了吃過午飯,才把所有東西售賣完。
賣完後,李芸和方氏就打算關門了。李芸心裏還惦記著做肥皂呢,昨晚把水放在屋裏了,應該沒有結冰,一會兒回去了就得熬豬油,今日應該可以裝入竹筒中了。
李芸三人等著譚文庭兩人,等了一會兒,隻有譚文成一個人趕著牛車回來了。
“你哥呢?咋沒有和你一起回來?”
“哥說夫子留他在書院,等著明日他們一起去華陽縣見縣令大人,商量事情。就不和我們一起回去了!”
“那行吧,那我們回吧!”
他們幾人繞道屠戶那裏拿上豬下水,李芸又買了許多的豬肥油。
“嫂子,今兒還吃豬油渣嗎?怎麽又買這麽多豬肥油啊?”
“小丫頭光想著吃呢!這些我有別的用途,回家了做肥皂!”
“肥皂?幹什麽用的?吃的嗎?”
“不是吃的,等著做好了,你就知道了。”
“那我回去了,給你打下手。”
回家的時候少了鹵味,幾個人都坐在牛車上,不過感覺雪是越下越大了,幾人心裏都在擔憂,明日還能不能開門賣貨了。
到家後,幾人都活活像一個個雪人一樣,渾身的雪。
譚根生趕緊拿來布巾,讓他們拍打著身上的積雪。
“今兒你們走了,我就看著這天不好,今日沒多收,每一樣就弄了十幾隻,還怕明日雪太大了,到不了鎮上。”
“我看也夠嗆,不過咱才開張了四天,明日就歇業,怕是不好吧!”
“那不如今兒少做點,除了豬下水,兔子和雞每樣做十個吧。”
“也行,不過今兒收來的,李葉也全都處理幹淨了。”
“沒事兒,這天也不會壞的,真不行,就做成臘雞,臘兔子,咱家過年時候吃。”
“也行,說到過年,這也沒多久了啊,還有一個多月吧。時間過得真快啊!”
“可不是嘛!”
幾人正在議論著快過年了,今年可以過一個好年了。
噔噔噔,有人敲門了。
“根生媳婦兒,在家嗎?”門外傳來一聲叫喊。
“在家呢,來了來了!”方氏應著聲,跑到門口把大門打開。
“呦,原來是李家嬸子啊,有啥事兒嗎?”
方氏打開門,是村裏姓李的一戶人家,梅子的奶奶。
“還怕這個點你們擱鎮子上回來了沒有,怕我跑個空。”
“這不敢巧了嗎?我們也是剛回來呢!嬸子手裏拿著是啥啊?”
“哎呦,可是大喜事啊,這是喜蛋。我家三財媳婦兒昨晚生了。”
“那這可是大喜事啊,看嬸子這樣子,這回可是如願了吧?”
“可不是嘛,這回生了個大胖小子。我家三財算是有後了。”李嬸子說著也是激動不已。
“那感情好啊,這回三財兄弟也算是圓滿了,有兒有女的。說實話我都羨慕三財,有三個那個聽話的閨女,你看梅子吧,真是麻利勤快,你們一家以後可有福了呢!”
“哎哎,就是說嘛,這送些喜蛋,大家添添喜氣兒,到時候滿月酒可得去啊!”
“那是應當的,當然要去捧場了。”
“行行,那我就不打擾你了,我再去送幾家,都該回去給三財媳婦兒做飯了。”
“那行,那嬸子你慢走啊!”
送走了梅子奶奶,方氏拿著幾個喜蛋回房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