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賽。路德維希的威望,放在其它任何一個世界裏,都能使他成為一個鎮長或是市長級別的人物。但在這個世界上,他們不需要那些。城市裏有一個類似於議會的組織,在我看來,他們的公職係統簡單得要命,而且出乎意料地能讓人人都活得很好。
除了一點: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北極冒險家的基礎上。
這就是林賽對我說的“我們去北極討生活”的含義。
我不知道北極到底有什麽,現在看來是什麽都有——布匹、穀物、機械、金銀珠寶……奇怪的是,還夾雜著很多垃圾。比如就我所見的,有生鏽的水龍頭、廢棄的易拉罐還有一遝遝廢紙等明顯不屬於這個世界的東西。
難道是冰川時代的遺蹟?
這不可能,因為根據林賽所說,還有新鮮水果,隻不過路上吃掉了大部分。
他還說伊瑟。亞瑟能夠定居在離北極那麽近的地方,是因為他和北極達成了某種協議,協議內容似乎是可以分成死者身上的東西。有傳言說為了得到那些東西,伊瑟。亞瑟幹過殺人滅口的事情,把重傷的冒險家身上的裝備卸下來,再把他趕進密林。
林賽不相信這種傳言——在他的印象裏伊瑟。亞瑟所幹的隻是收留傷員,為此他也沒少和別人爭論直到打起來過。別人都不理解他為什麽這麽執拗。執拗的人是很少見的。但傳言存在有它的道理。這個世界的人不喜歡誹謗別人,雖然也是有例外的。
to北上:要死今天好不容易有點時間爬上來……謝謝gn一直追……其實這裏借鑑1984的設定嗯。
to萌漢藥:謝謝誇獎~因為不是熱門題材也沒辦法【攤手】而且這文好像也不算正常的耽美吧……其實本來它應該是一個硬碟文的,隻是因為靈感來得突然,覺得不寫出來可惜了【如果不發就沒有動力是怎麽回事】另外心中對邊緣荒涼係有很深執念話說,明天就要搬到一個無網無娛樂的地方去了呢,以後一周一次……隻能這樣……
第九章
我留在城裏修訂了八年辭典,我曾驚異於形容詞之匱乏,想要增添一些,卻被使用這種語言的第三代人類阻止。工作內容的規定是,把修改過的條目張貼在城裏,一則是方便人學習,二則是接受全民的表決,在這八年裏,有關情緒的形容詞幾乎全被否決了,原因很簡單:沒有人能理解它們是什麽意思。
這些複雜微妙的形容詞,有時候是動詞(比如“愛”)被我單獨記在一本筆記本裏。筆記本是林賽。路德維希送我的,他從大峽穀回來後,就來翻翻這些詞彙,長時間凝視著它們。我後來告訴他那是我的母語,我來自另一個世界,他沒有表現出驚奇,而是微微有所觸動。
他說,希望在他的彌留之際,能有我在身旁。
現在是夜晚時分,林賽。路德維希閉上眼睛低聲哽咽,他不願意死,這點倒和他看得開的同胞不大一樣。這個世界的人們也信神,但他們既沒有道德準則,也沒有不可告人的欲望,信神的目的就不大一樣了。對他們來說,神是一種手持撥浪鼓的生物,世界就是它們手中的撥浪鼓。生和死是鼓的兩麵,人死後,就在另一麵的世界開始新生活,然後等待再次死亡,回到這邊來,循環往復,難以掙脫。而一旦神停止了搖動,時間就凝止、被拉長,直至永恆。
我想林賽。路德維希怕的就是這種永恆。
“那北極又是什麽地方?”我無意識地問。
“是鼓邊,”他回答,“所以我們才去北極。”
林賽和伊瑟。亞瑟相處的十餘年,正是兩人生命中被稱為黃金時期的階段,他們壽命很長,更何況一年相當於我那邊的兩年。他們小心翼翼地維持著關係,不前進一步,這種邏輯在這個世界上的人看來是很奇怪的,因為這兒的人一向是想到就做,而且他們兩人各自的經驗也不會少,為什麽偏要克製自己,真讓人不能理解。作為一名在北極的旅館主人,伊瑟。亞瑟如果是女性,早就有不知多少孩子了。現在他應該也有,隻是沒法證實罷了。
伊瑟。亞瑟對性的樂趣並不熱衷,這是林賽的看法。
他一直是獨自待在那片廣寂的森林裏,有人認為,他什麽也不在乎。他不肯穿過森林,因為他懶得這麽做。但林賽知道不是因為這個。
“城市裏有甜糙根嗎?”
這個問題之後,緊接著又是一句話。
“這裏需要一個人。”
旅館主人垂下頭,眼睫毛微微顫動,看似柔弱,實則隻是掩蓋了他孤僻的神色。伊瑟。亞瑟的口音很奇怪,他也不願改,可能因為話說得太少了,發音器官幾乎不起作用。那天林賽。路德維希在樓梯腳下終於結束了那個吻,雖然他感到渾身燥熱難耐、cháo濕不已,但他沒有妄動,而是向旅館主人提出了帶他穿過森林的請求。
簡直就是求婚,如果不是沒有“婚姻”一說的話。
我一直認為,提出帶一個人穿過森林的請求,已經是這個世界上最動人的誓言了。更何況林賽的保證是那樣懇切。但伊瑟。亞瑟眼睛都不眨就拒絕了林賽,他說那片森林需要一個人。林賽理解他在等什麽,他在等一個接班人。伊瑟。亞瑟不是女人,不然他可以像他母親一樣,生一個孩子,然後自己頭也不回地收拾好行李獨自穿過森林,離開這更加難耐的孤寂。
北極不能沒有旅館,旅館不能沒有主人。
他選擇等待,接著等下去,每年去看望旅館主人,看上那麽可憐的四次。每次從令人疲倦的密林裏出來,一看見伊瑟。亞瑟陰沉的表情,他就渾身振奮,好像重生了一般。在那一個星期裏,他殷勤到了極點,幾乎包攬了一切雜活,待人親切又體貼,令隊員們莫名其妙。而一到進入北極,他就又恢復成了那個不近人情的嚴苛領隊。
我們的旅館主人,伊瑟。亞瑟也沒有拒絕回應他的感情,後來他們就順理成章地成了那種關係。
第十章
“這裏需要一個人。”
喃喃自白時刻在林賽。路德維希的耳邊迴蕩。這句話最後成了他一輩子的讖語。
林賽。路德維希於新紀元136年16月8日午夜時分死於大峽穀。
多莉妲第一次抵達旅館,距今四十多年。她獲得領隊資格則是三十年前的事。跟林賽。路德維希穿過森林時,她隻是個小姑娘。那次住宿的第五天晚上,她坐在自己的房間裏,沉默地盯著牆壁。在她的隔壁,林賽。路德維希領隊鑽進並不溫暖的床鋪,麵朝伊瑟。亞瑟躺下。
林賽側躺在旅館主人身後,聽著房間外風聲穿透森林的尖嘯。月光模糊而隱約,隻有在小小的旅館上方才照進森林一點,勾勒出旅館主人身體的上半部輪廓。他那種無限渺小的感覺正是從那裏開始,又仿佛在那裏結束。他想說他很孤寂,感到荒涼,感到被塵世拋棄,感到根本就沒有塵世,自己隻是造物主開的一個玩笑。他想說如果神的撥浪鼓有一天會停下,那就讓它停在這裏好了。但他們的語言裏沒有合適的形容詞。
“我睡不著。”他隻好說。
“我也是。”旅館主人麵朝窗躺著,這是惟一幾個他不可能惹人厭的時刻之一。被子裏裝的也許是幹樹葉一類的東西,林賽動一下就沙沙作響,讓他很不舒服。
“我總是睡不著,”林賽聲音發顫地說。
側躺著——其實是擁抱在一起,因為被子很窄,兩人緊緊地縮在木床最中央。林賽像發掘出什麽寶藏一樣慢慢把手伸過去,遲疑地穿過旅館主人腰下的fèng隙,把他僵硬的身體緊貼在自己胸口,感受那雜亂無序的心跳。
“我從小一個人睡。”旅館主人道。
“我也是。”林賽輕聲說,“誰不是呢?可我們現在是兩個人。”
一種從未有過的甜蜜和憂傷襲上他的心口,這種感覺仍舊沒有形容詞可表述,但要是我的話,我會說這是愛情。
在這個世界上,我常常想,如果把整個宏大的陸地麵積平均分給每個人,那麽他們終其一生跋涉都不會看到同類的存在。但冥冥之中又有某種因素使他們相逢,就像當年第一個在森林邊緣發現民居的探險者,狂喜之餘更不敢相信自己有這麽好的運氣。
林賽。路德維希八次往返大峽穀的壯舉尚且不算什麽,他年輕時往返北方之森的次數大概是這個數目的四倍。這裏有一種力量,由求生欲和愛情的渴望混合而成,讓這個年輕人棄安逸的生活於不顧,投入那片巨大陰暗的積雨雲森林中。
在那片森林的邊緣,他們棲居的小小木屋裏,伊瑟。亞瑟沉默著回過身來,緊抱住林賽。路德維希,幾乎把他按到自己的肋骨裏去。他們不發一聲地接了一個長長的吻,如果不是木板床的搖晃出聲,誰也不會知道這世界上有兩個人類的相愛。
除了一點: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北極冒險家的基礎上。
這就是林賽對我說的“我們去北極討生活”的含義。
我不知道北極到底有什麽,現在看來是什麽都有——布匹、穀物、機械、金銀珠寶……奇怪的是,還夾雜著很多垃圾。比如就我所見的,有生鏽的水龍頭、廢棄的易拉罐還有一遝遝廢紙等明顯不屬於這個世界的東西。
難道是冰川時代的遺蹟?
這不可能,因為根據林賽所說,還有新鮮水果,隻不過路上吃掉了大部分。
他還說伊瑟。亞瑟能夠定居在離北極那麽近的地方,是因為他和北極達成了某種協議,協議內容似乎是可以分成死者身上的東西。有傳言說為了得到那些東西,伊瑟。亞瑟幹過殺人滅口的事情,把重傷的冒險家身上的裝備卸下來,再把他趕進密林。
林賽不相信這種傳言——在他的印象裏伊瑟。亞瑟所幹的隻是收留傷員,為此他也沒少和別人爭論直到打起來過。別人都不理解他為什麽這麽執拗。執拗的人是很少見的。但傳言存在有它的道理。這個世界的人不喜歡誹謗別人,雖然也是有例外的。
to北上:要死今天好不容易有點時間爬上來……謝謝gn一直追……其實這裏借鑑1984的設定嗯。
to萌漢藥:謝謝誇獎~因為不是熱門題材也沒辦法【攤手】而且這文好像也不算正常的耽美吧……其實本來它應該是一個硬碟文的,隻是因為靈感來得突然,覺得不寫出來可惜了【如果不發就沒有動力是怎麽回事】另外心中對邊緣荒涼係有很深執念話說,明天就要搬到一個無網無娛樂的地方去了呢,以後一周一次……隻能這樣……
第九章
我留在城裏修訂了八年辭典,我曾驚異於形容詞之匱乏,想要增添一些,卻被使用這種語言的第三代人類阻止。工作內容的規定是,把修改過的條目張貼在城裏,一則是方便人學習,二則是接受全民的表決,在這八年裏,有關情緒的形容詞幾乎全被否決了,原因很簡單:沒有人能理解它們是什麽意思。
這些複雜微妙的形容詞,有時候是動詞(比如“愛”)被我單獨記在一本筆記本裏。筆記本是林賽。路德維希送我的,他從大峽穀回來後,就來翻翻這些詞彙,長時間凝視著它們。我後來告訴他那是我的母語,我來自另一個世界,他沒有表現出驚奇,而是微微有所觸動。
他說,希望在他的彌留之際,能有我在身旁。
現在是夜晚時分,林賽。路德維希閉上眼睛低聲哽咽,他不願意死,這點倒和他看得開的同胞不大一樣。這個世界的人們也信神,但他們既沒有道德準則,也沒有不可告人的欲望,信神的目的就不大一樣了。對他們來說,神是一種手持撥浪鼓的生物,世界就是它們手中的撥浪鼓。生和死是鼓的兩麵,人死後,就在另一麵的世界開始新生活,然後等待再次死亡,回到這邊來,循環往復,難以掙脫。而一旦神停止了搖動,時間就凝止、被拉長,直至永恆。
我想林賽。路德維希怕的就是這種永恆。
“那北極又是什麽地方?”我無意識地問。
“是鼓邊,”他回答,“所以我們才去北極。”
林賽和伊瑟。亞瑟相處的十餘年,正是兩人生命中被稱為黃金時期的階段,他們壽命很長,更何況一年相當於我那邊的兩年。他們小心翼翼地維持著關係,不前進一步,這種邏輯在這個世界上的人看來是很奇怪的,因為這兒的人一向是想到就做,而且他們兩人各自的經驗也不會少,為什麽偏要克製自己,真讓人不能理解。作為一名在北極的旅館主人,伊瑟。亞瑟如果是女性,早就有不知多少孩子了。現在他應該也有,隻是沒法證實罷了。
伊瑟。亞瑟對性的樂趣並不熱衷,這是林賽的看法。
他一直是獨自待在那片廣寂的森林裏,有人認為,他什麽也不在乎。他不肯穿過森林,因為他懶得這麽做。但林賽知道不是因為這個。
“城市裏有甜糙根嗎?”
這個問題之後,緊接著又是一句話。
“這裏需要一個人。”
旅館主人垂下頭,眼睫毛微微顫動,看似柔弱,實則隻是掩蓋了他孤僻的神色。伊瑟。亞瑟的口音很奇怪,他也不願改,可能因為話說得太少了,發音器官幾乎不起作用。那天林賽。路德維希在樓梯腳下終於結束了那個吻,雖然他感到渾身燥熱難耐、cháo濕不已,但他沒有妄動,而是向旅館主人提出了帶他穿過森林的請求。
簡直就是求婚,如果不是沒有“婚姻”一說的話。
我一直認為,提出帶一個人穿過森林的請求,已經是這個世界上最動人的誓言了。更何況林賽的保證是那樣懇切。但伊瑟。亞瑟眼睛都不眨就拒絕了林賽,他說那片森林需要一個人。林賽理解他在等什麽,他在等一個接班人。伊瑟。亞瑟不是女人,不然他可以像他母親一樣,生一個孩子,然後自己頭也不回地收拾好行李獨自穿過森林,離開這更加難耐的孤寂。
北極不能沒有旅館,旅館不能沒有主人。
他選擇等待,接著等下去,每年去看望旅館主人,看上那麽可憐的四次。每次從令人疲倦的密林裏出來,一看見伊瑟。亞瑟陰沉的表情,他就渾身振奮,好像重生了一般。在那一個星期裏,他殷勤到了極點,幾乎包攬了一切雜活,待人親切又體貼,令隊員們莫名其妙。而一到進入北極,他就又恢復成了那個不近人情的嚴苛領隊。
我們的旅館主人,伊瑟。亞瑟也沒有拒絕回應他的感情,後來他們就順理成章地成了那種關係。
第十章
“這裏需要一個人。”
喃喃自白時刻在林賽。路德維希的耳邊迴蕩。這句話最後成了他一輩子的讖語。
林賽。路德維希於新紀元136年16月8日午夜時分死於大峽穀。
多莉妲第一次抵達旅館,距今四十多年。她獲得領隊資格則是三十年前的事。跟林賽。路德維希穿過森林時,她隻是個小姑娘。那次住宿的第五天晚上,她坐在自己的房間裏,沉默地盯著牆壁。在她的隔壁,林賽。路德維希領隊鑽進並不溫暖的床鋪,麵朝伊瑟。亞瑟躺下。
林賽側躺在旅館主人身後,聽著房間外風聲穿透森林的尖嘯。月光模糊而隱約,隻有在小小的旅館上方才照進森林一點,勾勒出旅館主人身體的上半部輪廓。他那種無限渺小的感覺正是從那裏開始,又仿佛在那裏結束。他想說他很孤寂,感到荒涼,感到被塵世拋棄,感到根本就沒有塵世,自己隻是造物主開的一個玩笑。他想說如果神的撥浪鼓有一天會停下,那就讓它停在這裏好了。但他們的語言裏沒有合適的形容詞。
“我睡不著。”他隻好說。
“我也是。”旅館主人麵朝窗躺著,這是惟一幾個他不可能惹人厭的時刻之一。被子裏裝的也許是幹樹葉一類的東西,林賽動一下就沙沙作響,讓他很不舒服。
“我總是睡不著,”林賽聲音發顫地說。
側躺著——其實是擁抱在一起,因為被子很窄,兩人緊緊地縮在木床最中央。林賽像發掘出什麽寶藏一樣慢慢把手伸過去,遲疑地穿過旅館主人腰下的fèng隙,把他僵硬的身體緊貼在自己胸口,感受那雜亂無序的心跳。
“我從小一個人睡。”旅館主人道。
“我也是。”林賽輕聲說,“誰不是呢?可我們現在是兩個人。”
一種從未有過的甜蜜和憂傷襲上他的心口,這種感覺仍舊沒有形容詞可表述,但要是我的話,我會說這是愛情。
在這個世界上,我常常想,如果把整個宏大的陸地麵積平均分給每個人,那麽他們終其一生跋涉都不會看到同類的存在。但冥冥之中又有某種因素使他們相逢,就像當年第一個在森林邊緣發現民居的探險者,狂喜之餘更不敢相信自己有這麽好的運氣。
林賽。路德維希八次往返大峽穀的壯舉尚且不算什麽,他年輕時往返北方之森的次數大概是這個數目的四倍。這裏有一種力量,由求生欲和愛情的渴望混合而成,讓這個年輕人棄安逸的生活於不顧,投入那片巨大陰暗的積雨雲森林中。
在那片森林的邊緣,他們棲居的小小木屋裏,伊瑟。亞瑟沉默著回過身來,緊抱住林賽。路德維希,幾乎把他按到自己的肋骨裏去。他們不發一聲地接了一個長長的吻,如果不是木板床的搖晃出聲,誰也不會知道這世界上有兩個人類的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