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勞作,再加上酗酒過度,父親終於倒在了這一年的長途跋涉中。
夜裏他們圍在一個山洞裏休息,父親一直皺著眉頭,蜷縮在一邊誰也不搭理。母親幾次過去想看看他,都被他推了回來。父親年輕時就有肝病,這一夜更是疼得厲害,徹夜□□。
其他人都用或憐憫或感同身受的表情看著他們,但都不靠近,隻守在自己的家人身邊。
快天明時,父親突然俯身嘔出一口濃稠的黑血,整個人被病痛折磨得破敗又滄桑。母親默默望著他,不住地流眼淚。晚英想走過去看看他,卻又不敢靠近,這時,父親突然朝他看過來,無力地揮揮手,晚英猶豫著挪過去。
“……晚英……我的孩子……”
父親的聲音沙啞破碎,晚英心中一酸,不顧父親滿身的髒汙,緊緊握住了他的手。
父親勉強扯出一抹笑容,嘴角還在往外滲血,“孩子,我快不行了……”
晚英聽見又要掉眼淚,父親抬起手製止他:“……別哭。”
“可是父親……”晚英哽咽。
父親重重喘息,眼睛看定他,那樣深的眼神,如同一口井,“晚英,你記住……在這世上,除了你母親,沒有任何一個人值得你為他哭。”
晚英眼淚更加洶湧。
“如果有一個人讓你因為他掉眼淚,那你一定要牢牢記住那個人。”
“……一輩子都不要忘記。”
這是父親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
屍體逐漸僵硬。山洞有隱約的光線照進來,天色逐漸朗然,晚英跪在地上一動不動,又流了幾滴眼淚,擦幹就沒了。
人們疲憊地爬起來,收拾一下又要開始沒有盡頭的跋涉。沒有人在乎一夜過去,又有什麽人死去,晚英和母親連安葬父親的時間都沒有,就要跟著其他人繼續趕路。
離開時,晚英最後看了一眼昏暗山洞裏父親的屍體,心裏哀痛。父親,我們來自江南揚州,現在也正是要遷往南方,可是父親,原諒我無法讓你和我們一起魂歸故鄉。
他突然覺得父親的屍體像記憶一樣無處安放。
不知走了幾個月,或是一年,他們終於來到了江南,水鄉沐陽。
原本一個村子一百多個人,堅持走到了沐陽,零零散散已經不到二十人了。
人們疲倦不堪,說什麽不肯再走,終於找到了一處安身之地,沐陽又是一個水美人善的魚米之鄉,大家都想安定下來。
晚英母親不甘心:“我們不是說好要去揚州的嗎?這才到沐陽啊。”
一個婦人道:“大傢夥兒實在走不動了,就在這定下來吧。”
村長道:“晚英娘,我知道你們老家在揚州,也知道你們一直想回去。”無奈嘆息一聲,“可是你要體諒體諒大傢夥兒,這一年來,路上死了多少人,晚英爹不也是折在了半途上嗎?”
母親哽咽道:“可是他爹也是想回去的啊……”
“從這裏到揚州不知道得再走幾個月,快要到年末了,天又冷,咱們真的再經不起折騰了。”
“是啊,晚英娘,住下來吧……”
“這裏也有不少和咱們一樣逃難來的人,向大嫂,就當是為晚英著想,孩子還小,讓孩子過一個安穩年,來年再說吧。”
……
所有人都勸她們母子倆,母親低頭看向晚英,猶豫著問:“晚英,你想留下來嗎?”
晚英俊秀的小臉上透露著堅定:“母親在哪裏我就在哪裏。我跟著母親。”
母親的眼睛又濕了,她低頭親了一下晚英的額頭,“那我們就留下來吧。”
他們就此住了下來。
城西有一所舊時的二層小樓,廳堂門前掛著一個青黃苔色的木牌子,上麵鐫刻著“子車牽縷”四個大字,這是母親用半生積蓄盤下來的一個裁縫小店。
樓上有幾房簡居,雖古舊卻也溫暖幹淨,母子倆就住在這裏。
在父親離去的第一年裏,晚英安心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本想送他去小鎮上的學堂讀書,但是學堂的書費母親實在負擔不起,晚英便很懂事地表示自己不想讀書,他想學廚藝。
恰巧一家酒肆裏的師傅與晚英十分投緣,他年過半百膝下無兒,又素喜晚英乖巧溫和的性子,便有意收他作學徒。
冬日清晨,晚英天不亮就起來去酒肆。走過薄霧籠罩的青石板路,一旁的護城河上還有未化的浮冰,偶爾一兩聲鳥鳴,掠過青灰色的天空。
依次有燈火從窗戶上亮起來,天也漸漸明了。
傍晚,和一些同齡的少年一起順路回家,還沒走到家門口就能聞到飯菜香,少年們和他揮手告別,晚英慢慢走上樓梯,望見母親在窗前靜靜裁衣的身影,方桌上早就擺好了飯菜,用碗盤倒扣著等他。
母親微笑著看向他:“回來了。”
晚英笑笑:“嗯。母親不用等我,自己先吃就好。”
母親溫柔地搖搖頭:“沒事。”
沐陽的冬天很少下雪,且時常都是晴朗天氣,漸漸地就到了新年。除夕這天,母親關了店門,不再接生意,晚英在酒肆中跟著師父學了一個多月,他又是極聰明的少年,頗得師父真傳,便自告奮勇為母親做了一桌年夜飯。
窗外爆竹聲聲,滿城都是綻放的煙花,花紙遍地,萬家燈火,街上行人往來不絕。
母子倆舉杯共飲,晚英興奮地趴在窗邊看夜空中的煙火。
母親慈愛地望著他挺拔清瘦的身影,輕聲道:“又過了一年,我的晚英已經十二歲,是個大孩子了。”
晚英轉過臉來,眼睛裏都是興奮的光彩:“母親,我長大了,等到春天,天氣暖和了,我們一起回揚州吧。”
母親愣了一下,然後微笑:“好。”
晚上母子倆一同守歲,外麵喧譁吵鬧,小樓內寂靜溫暖。母親坐在窗前縫製一件新衣,晚英則趴在桌子上疊紙元寶,不時會有小孩子在樓下叫他,晚英便跑到樓下和他們一起到碼頭去看河燈。
碼頭上有很多人,他們鼓足力氣一路擠到河邊,在岸上排成一排。
河裏漂著數百盞河燈,像璀璨的星空倒映在了水麵上。河燈隨著流水漂向遠方,岸上漸漸響起笛聲,悠揚動聽。
疏影橫斜,光影浮動,晚英靜靜望著閃爍的水麵,不經意一抬頭,看到對岸有一個藍衣少年,眉目如畫,有一雙美麗清澈的眼睛。他看著晚英,看了很久,眼神都有些恍惚了。
彼時所有的劫難都還很遙遠,此刻隻有溫柔的對望,以及晚英尚且還相信著的愛和希望。
第二天大年初一,晚英早早就起來,推開門來到街道上,滿地都是紅色紙屑,燃完的爆竹煙花。外麵很安靜,寒冷而幹燥,他有些興奮,興沖沖跑到碼頭上,現在河道又恢復了平靜,偶爾有飛鳥打著旋兒從水麵上飛過。
朝陽升起來,晚英走在街道上,兩旁的店鋪開張,泛起米酒的香味。
夜裏他們圍在一個山洞裏休息,父親一直皺著眉頭,蜷縮在一邊誰也不搭理。母親幾次過去想看看他,都被他推了回來。父親年輕時就有肝病,這一夜更是疼得厲害,徹夜□□。
其他人都用或憐憫或感同身受的表情看著他們,但都不靠近,隻守在自己的家人身邊。
快天明時,父親突然俯身嘔出一口濃稠的黑血,整個人被病痛折磨得破敗又滄桑。母親默默望著他,不住地流眼淚。晚英想走過去看看他,卻又不敢靠近,這時,父親突然朝他看過來,無力地揮揮手,晚英猶豫著挪過去。
“……晚英……我的孩子……”
父親的聲音沙啞破碎,晚英心中一酸,不顧父親滿身的髒汙,緊緊握住了他的手。
父親勉強扯出一抹笑容,嘴角還在往外滲血,“孩子,我快不行了……”
晚英聽見又要掉眼淚,父親抬起手製止他:“……別哭。”
“可是父親……”晚英哽咽。
父親重重喘息,眼睛看定他,那樣深的眼神,如同一口井,“晚英,你記住……在這世上,除了你母親,沒有任何一個人值得你為他哭。”
晚英眼淚更加洶湧。
“如果有一個人讓你因為他掉眼淚,那你一定要牢牢記住那個人。”
“……一輩子都不要忘記。”
這是父親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
屍體逐漸僵硬。山洞有隱約的光線照進來,天色逐漸朗然,晚英跪在地上一動不動,又流了幾滴眼淚,擦幹就沒了。
人們疲憊地爬起來,收拾一下又要開始沒有盡頭的跋涉。沒有人在乎一夜過去,又有什麽人死去,晚英和母親連安葬父親的時間都沒有,就要跟著其他人繼續趕路。
離開時,晚英最後看了一眼昏暗山洞裏父親的屍體,心裏哀痛。父親,我們來自江南揚州,現在也正是要遷往南方,可是父親,原諒我無法讓你和我們一起魂歸故鄉。
他突然覺得父親的屍體像記憶一樣無處安放。
不知走了幾個月,或是一年,他們終於來到了江南,水鄉沐陽。
原本一個村子一百多個人,堅持走到了沐陽,零零散散已經不到二十人了。
人們疲倦不堪,說什麽不肯再走,終於找到了一處安身之地,沐陽又是一個水美人善的魚米之鄉,大家都想安定下來。
晚英母親不甘心:“我們不是說好要去揚州的嗎?這才到沐陽啊。”
一個婦人道:“大傢夥兒實在走不動了,就在這定下來吧。”
村長道:“晚英娘,我知道你們老家在揚州,也知道你們一直想回去。”無奈嘆息一聲,“可是你要體諒體諒大傢夥兒,這一年來,路上死了多少人,晚英爹不也是折在了半途上嗎?”
母親哽咽道:“可是他爹也是想回去的啊……”
“從這裏到揚州不知道得再走幾個月,快要到年末了,天又冷,咱們真的再經不起折騰了。”
“是啊,晚英娘,住下來吧……”
“這裏也有不少和咱們一樣逃難來的人,向大嫂,就當是為晚英著想,孩子還小,讓孩子過一個安穩年,來年再說吧。”
……
所有人都勸她們母子倆,母親低頭看向晚英,猶豫著問:“晚英,你想留下來嗎?”
晚英俊秀的小臉上透露著堅定:“母親在哪裏我就在哪裏。我跟著母親。”
母親的眼睛又濕了,她低頭親了一下晚英的額頭,“那我們就留下來吧。”
他們就此住了下來。
城西有一所舊時的二層小樓,廳堂門前掛著一個青黃苔色的木牌子,上麵鐫刻著“子車牽縷”四個大字,這是母親用半生積蓄盤下來的一個裁縫小店。
樓上有幾房簡居,雖古舊卻也溫暖幹淨,母子倆就住在這裏。
在父親離去的第一年裏,晚英安心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本想送他去小鎮上的學堂讀書,但是學堂的書費母親實在負擔不起,晚英便很懂事地表示自己不想讀書,他想學廚藝。
恰巧一家酒肆裏的師傅與晚英十分投緣,他年過半百膝下無兒,又素喜晚英乖巧溫和的性子,便有意收他作學徒。
冬日清晨,晚英天不亮就起來去酒肆。走過薄霧籠罩的青石板路,一旁的護城河上還有未化的浮冰,偶爾一兩聲鳥鳴,掠過青灰色的天空。
依次有燈火從窗戶上亮起來,天也漸漸明了。
傍晚,和一些同齡的少年一起順路回家,還沒走到家門口就能聞到飯菜香,少年們和他揮手告別,晚英慢慢走上樓梯,望見母親在窗前靜靜裁衣的身影,方桌上早就擺好了飯菜,用碗盤倒扣著等他。
母親微笑著看向他:“回來了。”
晚英笑笑:“嗯。母親不用等我,自己先吃就好。”
母親溫柔地搖搖頭:“沒事。”
沐陽的冬天很少下雪,且時常都是晴朗天氣,漸漸地就到了新年。除夕這天,母親關了店門,不再接生意,晚英在酒肆中跟著師父學了一個多月,他又是極聰明的少年,頗得師父真傳,便自告奮勇為母親做了一桌年夜飯。
窗外爆竹聲聲,滿城都是綻放的煙花,花紙遍地,萬家燈火,街上行人往來不絕。
母子倆舉杯共飲,晚英興奮地趴在窗邊看夜空中的煙火。
母親慈愛地望著他挺拔清瘦的身影,輕聲道:“又過了一年,我的晚英已經十二歲,是個大孩子了。”
晚英轉過臉來,眼睛裏都是興奮的光彩:“母親,我長大了,等到春天,天氣暖和了,我們一起回揚州吧。”
母親愣了一下,然後微笑:“好。”
晚上母子倆一同守歲,外麵喧譁吵鬧,小樓內寂靜溫暖。母親坐在窗前縫製一件新衣,晚英則趴在桌子上疊紙元寶,不時會有小孩子在樓下叫他,晚英便跑到樓下和他們一起到碼頭去看河燈。
碼頭上有很多人,他們鼓足力氣一路擠到河邊,在岸上排成一排。
河裏漂著數百盞河燈,像璀璨的星空倒映在了水麵上。河燈隨著流水漂向遠方,岸上漸漸響起笛聲,悠揚動聽。
疏影橫斜,光影浮動,晚英靜靜望著閃爍的水麵,不經意一抬頭,看到對岸有一個藍衣少年,眉目如畫,有一雙美麗清澈的眼睛。他看著晚英,看了很久,眼神都有些恍惚了。
彼時所有的劫難都還很遙遠,此刻隻有溫柔的對望,以及晚英尚且還相信著的愛和希望。
第二天大年初一,晚英早早就起來,推開門來到街道上,滿地都是紅色紙屑,燃完的爆竹煙花。外麵很安靜,寒冷而幹燥,他有些興奮,興沖沖跑到碼頭上,現在河道又恢復了平靜,偶爾有飛鳥打著旋兒從水麵上飛過。
朝陽升起來,晚英走在街道上,兩旁的店鋪開張,泛起米酒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