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左手曾國藩,右手胡雪岩 作者:趙月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一天,譚柏年用過早餐,吩咐備轎,去"福軒"客棧會一位重要的客商。一路上,譚柏年腦中飛快盤算,思考見麵時要做的事。今歲蘇州鄉下風調雨順,穀米豐收,隆昌米行趁機敞開收蚴,倉房裏屯集了上萬石新米,需要尋找買主。譚柏年幹米行生意,屈指算來已有30多載,精通業務自不必說,做米生意的箇中奧秘亦了如指掌。
論譚柏年的資歷和才幹,本可以開一家米行,做真正的老闆,但命運偏偏與他作對,家道本屬小康,一場突如其來的兵火,房屋財產付之一炬。淪落到給人幫工的地步,慢慢爬到米行檔手,所靠的幾位老闆相繼破產,譚柏年惶惶如喪家之犬,不斷尋找新的避難所。幸而上蒼有眼,天不滅曹,外甥石三官聘用他做"隆昌"檔手,無比信任。譚柏年蟄伏多年的念頭又萌動起來。盡管在隆昌,大小事情他說了算,但還不是真正的老闆,辛辛苦苦賺來的銀子必得如數交給石三官,他心裏就發痛。外甥待他不薄,年俸可觀,外加不少紅利,但終究不是自己的米行。譚柏年打起"小九九",要做老闆,得靠自己的手段,帳目上做手腳,略施小計,石三官看不出來,這裏頭揩的油,抵得上兩三個檔手的年薪。但雕蟲小技,難成大器,真正大把撈進的機會在於存米銷出的方式。
譚柏年此刻便是尋找這種機會。
昨日,山東米商潘家祥抵達上海,譚柏年聞訊前去碼頭相迎。他倆是老相識,言談之間,譚柏年得知對方有意要在上海收購大批穀米,運往北方。此前,潘家祥見到《申報》刊登快訊,知道齊魯適遇大早,莊稼歉收,急需大米救災。兩相應證,潘家祥肯定要做一筆大生意。上海米行林立,各家競爭激烈,這塊肥肉到底落人誰家之口,尚難料定。譚柏年決意拚力一爭,做成這筆生意。
憑經驗,譚柏年知道潘家祥本錢雄厚,不屑於做零碎買賣。與小本米行錙銖必較,費力費神,且不能滿足需要,能看得上眼的大米行,在上海不過三五家。譚柏年把幾家米行加以排列,估量實力,隆昌屬前三名,可以力爭。譚柏年同樣喜歡做大買賣,報損率高,回扣可觀,一筆生意下來,除了應付石三官,自己還能落下一筆銀子。
然而,見到潘家祥之後,潘卻說他已經與胡雪岩已經簽訂了契約並將契約掏給譚柏年看。
譚柏年隻瞅了一眼紙上"胡雪岩"三個字,便明白對方說的是實話,敢於把這事告訴他人,證實這樁買賣已鐵板釘釘,篤定泰山,不會生變故的。譚柏年霎時充滿失望之感,心裏暗罵:姓胡的忒狠毒,競把手伸到上海,虎口奪食!
第112節:第十章 胡雪岩的謀劃之策(10)
胡雪岩在浙江把持海運局,改漕運為海運,幹得相當成功,商界盡人皆知。但沒想到他會在上海米行中搶生意,譚柏年事先排定的上海各家米行名單中,偏偏沒有想到過胡雪岩。這是因為胡雪岩的海運局主要收購穀米北運,與潘家祥幹同樣營生,而非售米。這真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令譚柏年的如意算盤落了空。按他的籌算,隆昌米行的存米全部出手,他至少可得2萬銀子的外快,而今卻打了水漂兒,怎不叫譚柏年錐心般刺痛。
於是譚柏年使盡了伎倆,廢盡了口舌,終於使潘家祥毀了約。
胡雪岩很快得知潘家祥毀約的消息,他不因為對方願付一筆罰金而高興,反而陷入莫名的煩惱之中。
潘家祥聽了譚柏年的挑唆,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胡雪岩此番拋售大米,的的確確想做一次米行生意。生意若要做活,必出奇招,改變套路,抓住機會,才有所獲。海運局向來隻購不糶,給人印象屬官辦機構,贏利不多。今年浙江穀米豐收,米價狂跌,胡雪岩知道北方連遭旱災,糧食緊缺,於是當機立斷,一改通常慣例,大量收購新穀,尋找米商脫手,打一次奇襲戰,賺一筆銀子,再轉入常規運作。
在這次行動中,胡雪岩迫切需要尋找大宗買主,迅速成交,否則拖延日久,與同行產生競爭,難以脫手,待到海運季節一到,隻得啟倉北運,剩下的穀米隻好屯集翻年,落個雞飛蛋打一場空。所以胡雪岩必須賣了新穀騰空穀房,再購穀米應付海運,計劃才算圓滿完成。
潘家祥的毀約,令胡雪岩嚐到了失敗的滋味,倘若再傳到圈內人中間,有損他的信用。潘家祥係山東富商,壟斷了北方民間糧米市場,在商場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而胡雪岩向來以誠為本,視信用為生命,如今不能取信於潘家祥,有何麵目見商場同仁?
於是,胡雪岩打定主意為自己的利益而戰。他沉思了一刻,便想出了一套連環計,接著他就環環實施。
第一環:尋找譚柏年的弱點。
俗語雲:蒼蠅不叮無fèng的蛋。胡雪岩在商場征戰半輩子,極善於抓住對手的弱點和疏失,予以痛擊,無往不勝,十分靈驗。憑他的直覺,譚柏年身為隆昌米行檔手,老闆不在店內主事,他必然營利舞弊以售其jian。天下誰人不願當老闆?世上哪個不愛金錢?石三官放任譚柏年作主張,豈無肥私劣跡?
胡雪岩搜索枯腸,細細回想與譚柏年曾經做過交易的每一個情節。如果換成其他人,早已把這些陳穀子爛芝麻的事忘得一幹二淨。但胡雪岩畢竟是胡雪岩,他記憶力驚人,如電火閃爍,忽然記起一個情節:當時同譚柏年討價還價時,譚柏年並不在意穀米的價碼,隻是要求按一厘二的回扣,把錢存到"裕和"錢莊戶頭上。胡雪岩敏感地覺察到這筆錢存得蹊蹺,若是替主人賺的錢,必然隨大筆米款同存人一個戶頭。分開來的目的,說明譚柏年私吞這筆回扣銀,而石三官毫無察覺。生意場上,檔手欺騙東家,"帳房吃飽、老闆跌倒",這現象比比皆是,胡雪岩見慣不驚。以此觀之,譚柏年單是從售米私吞的回扣,當不是少數。可以推測,此次潘家祥毀約、與隆昌成交,譚柏年必然竭盡底毀誹謗之能事,而為一大筆回扣力爭,使他獲得成功。
胡雪岩有些興奮,他自知抓住對方狐狸尾巴,隻須用力拖拽出洞,使其真麵目大白於天下,則可戰而勝之,挽回敗局。
第二環:抓住譚柏年的把柄。
胡雪岩以存20萬兩銀子為條件,讓資金緊張的"裕和"錢莊的檔手穀真豪把"隆昌"米行檔手譚柏年在"裕和"的存款數目告之。
穀真豪果然送來明細帳,秀麗的小楷,把譚柏年每次存銀的數目、日期謄寫得一清二楚,明白在目。
胡雪岩大喜過望,立刻按譚柏年每次存銀的數目,推算出"隆昌"近年來的生意情況,隆昌米行再無秘密可言,而譚柏年從米行中攫取的不義之財也暴露無遺。
第三環:人股"隆昌"米行。
胡雪岩用計假冒"裕和"之名,將譚柏年在裕和的存銀和利息結算帳單故意誤送至老闆石三官處,使隆昌米行的老闆石三官知道了譚柏年的所做所為。胡雪岩又找到了石三官,以入股三成、負責米行事務為條件,幫助石三官整頓米行,挽回損失,獲得石三官的允許。
論譚柏年的資歷和才幹,本可以開一家米行,做真正的老闆,但命運偏偏與他作對,家道本屬小康,一場突如其來的兵火,房屋財產付之一炬。淪落到給人幫工的地步,慢慢爬到米行檔手,所靠的幾位老闆相繼破產,譚柏年惶惶如喪家之犬,不斷尋找新的避難所。幸而上蒼有眼,天不滅曹,外甥石三官聘用他做"隆昌"檔手,無比信任。譚柏年蟄伏多年的念頭又萌動起來。盡管在隆昌,大小事情他說了算,但還不是真正的老闆,辛辛苦苦賺來的銀子必得如數交給石三官,他心裏就發痛。外甥待他不薄,年俸可觀,外加不少紅利,但終究不是自己的米行。譚柏年打起"小九九",要做老闆,得靠自己的手段,帳目上做手腳,略施小計,石三官看不出來,這裏頭揩的油,抵得上兩三個檔手的年薪。但雕蟲小技,難成大器,真正大把撈進的機會在於存米銷出的方式。
譚柏年此刻便是尋找這種機會。
昨日,山東米商潘家祥抵達上海,譚柏年聞訊前去碼頭相迎。他倆是老相識,言談之間,譚柏年得知對方有意要在上海收購大批穀米,運往北方。此前,潘家祥見到《申報》刊登快訊,知道齊魯適遇大早,莊稼歉收,急需大米救災。兩相應證,潘家祥肯定要做一筆大生意。上海米行林立,各家競爭激烈,這塊肥肉到底落人誰家之口,尚難料定。譚柏年決意拚力一爭,做成這筆生意。
憑經驗,譚柏年知道潘家祥本錢雄厚,不屑於做零碎買賣。與小本米行錙銖必較,費力費神,且不能滿足需要,能看得上眼的大米行,在上海不過三五家。譚柏年把幾家米行加以排列,估量實力,隆昌屬前三名,可以力爭。譚柏年同樣喜歡做大買賣,報損率高,回扣可觀,一筆生意下來,除了應付石三官,自己還能落下一筆銀子。
然而,見到潘家祥之後,潘卻說他已經與胡雪岩已經簽訂了契約並將契約掏給譚柏年看。
譚柏年隻瞅了一眼紙上"胡雪岩"三個字,便明白對方說的是實話,敢於把這事告訴他人,證實這樁買賣已鐵板釘釘,篤定泰山,不會生變故的。譚柏年霎時充滿失望之感,心裏暗罵:姓胡的忒狠毒,競把手伸到上海,虎口奪食!
第112節:第十章 胡雪岩的謀劃之策(10)
胡雪岩在浙江把持海運局,改漕運為海運,幹得相當成功,商界盡人皆知。但沒想到他會在上海米行中搶生意,譚柏年事先排定的上海各家米行名單中,偏偏沒有想到過胡雪岩。這是因為胡雪岩的海運局主要收購穀米北運,與潘家祥幹同樣營生,而非售米。這真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令譚柏年的如意算盤落了空。按他的籌算,隆昌米行的存米全部出手,他至少可得2萬銀子的外快,而今卻打了水漂兒,怎不叫譚柏年錐心般刺痛。
於是譚柏年使盡了伎倆,廢盡了口舌,終於使潘家祥毀了約。
胡雪岩很快得知潘家祥毀約的消息,他不因為對方願付一筆罰金而高興,反而陷入莫名的煩惱之中。
潘家祥聽了譚柏年的挑唆,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胡雪岩此番拋售大米,的的確確想做一次米行生意。生意若要做活,必出奇招,改變套路,抓住機會,才有所獲。海運局向來隻購不糶,給人印象屬官辦機構,贏利不多。今年浙江穀米豐收,米價狂跌,胡雪岩知道北方連遭旱災,糧食緊缺,於是當機立斷,一改通常慣例,大量收購新穀,尋找米商脫手,打一次奇襲戰,賺一筆銀子,再轉入常規運作。
在這次行動中,胡雪岩迫切需要尋找大宗買主,迅速成交,否則拖延日久,與同行產生競爭,難以脫手,待到海運季節一到,隻得啟倉北運,剩下的穀米隻好屯集翻年,落個雞飛蛋打一場空。所以胡雪岩必須賣了新穀騰空穀房,再購穀米應付海運,計劃才算圓滿完成。
潘家祥的毀約,令胡雪岩嚐到了失敗的滋味,倘若再傳到圈內人中間,有損他的信用。潘家祥係山東富商,壟斷了北方民間糧米市場,在商場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而胡雪岩向來以誠為本,視信用為生命,如今不能取信於潘家祥,有何麵目見商場同仁?
於是,胡雪岩打定主意為自己的利益而戰。他沉思了一刻,便想出了一套連環計,接著他就環環實施。
第一環:尋找譚柏年的弱點。
俗語雲:蒼蠅不叮無fèng的蛋。胡雪岩在商場征戰半輩子,極善於抓住對手的弱點和疏失,予以痛擊,無往不勝,十分靈驗。憑他的直覺,譚柏年身為隆昌米行檔手,老闆不在店內主事,他必然營利舞弊以售其jian。天下誰人不願當老闆?世上哪個不愛金錢?石三官放任譚柏年作主張,豈無肥私劣跡?
胡雪岩搜索枯腸,細細回想與譚柏年曾經做過交易的每一個情節。如果換成其他人,早已把這些陳穀子爛芝麻的事忘得一幹二淨。但胡雪岩畢竟是胡雪岩,他記憶力驚人,如電火閃爍,忽然記起一個情節:當時同譚柏年討價還價時,譚柏年並不在意穀米的價碼,隻是要求按一厘二的回扣,把錢存到"裕和"錢莊戶頭上。胡雪岩敏感地覺察到這筆錢存得蹊蹺,若是替主人賺的錢,必然隨大筆米款同存人一個戶頭。分開來的目的,說明譚柏年私吞這筆回扣銀,而石三官毫無察覺。生意場上,檔手欺騙東家,"帳房吃飽、老闆跌倒",這現象比比皆是,胡雪岩見慣不驚。以此觀之,譚柏年單是從售米私吞的回扣,當不是少數。可以推測,此次潘家祥毀約、與隆昌成交,譚柏年必然竭盡底毀誹謗之能事,而為一大筆回扣力爭,使他獲得成功。
胡雪岩有些興奮,他自知抓住對方狐狸尾巴,隻須用力拖拽出洞,使其真麵目大白於天下,則可戰而勝之,挽回敗局。
第二環:抓住譚柏年的把柄。
胡雪岩以存20萬兩銀子為條件,讓資金緊張的"裕和"錢莊的檔手穀真豪把"隆昌"米行檔手譚柏年在"裕和"的存款數目告之。
穀真豪果然送來明細帳,秀麗的小楷,把譚柏年每次存銀的數目、日期謄寫得一清二楚,明白在目。
胡雪岩大喜過望,立刻按譚柏年每次存銀的數目,推算出"隆昌"近年來的生意情況,隆昌米行再無秘密可言,而譚柏年從米行中攫取的不義之財也暴露無遺。
第三環:人股"隆昌"米行。
胡雪岩用計假冒"裕和"之名,將譚柏年在裕和的存銀和利息結算帳單故意誤送至老闆石三官處,使隆昌米行的老闆石三官知道了譚柏年的所做所為。胡雪岩又找到了石三官,以入股三成、負責米行事務為條件,幫助石三官整頓米行,挽回損失,獲得石三官的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