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左手曾國藩,右手胡雪岩 作者:趙月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是術家。術家之才,出於聰明多思,等到計謀成功才顯現出他的本領。一般在開始時深藏不露,然後方逐漸顯現才華,達到精深玄妙的地步。在未顯揚本領之前,許多人發現不到他的才能。他的才能,會得到明主的珍視。功業足可以運籌帷幄,決勝千裏,通古今之變。而當其引退時,隱藏在不為人知的地方。作為一種人才,神奇而不經常被用,因而有時會沉沒無聞而不顯揚。
四是國家棟樑之才。國家棟樑之才往往德、法、術之才兼備。其德足以整肅社會風氣,法製足以匡正天下,權術足以製定國策,可謂國家棟樑一類的人才。三才兼具者的才能德行足以代替君王掌管國家。他們道德清揚,可謂一國表率;能依法治國,整肅法紀,又不會失之嚴酷;他們足智多謀,果敢善斷,而且文能詩文,武可行兵打仗,竭盡忠誠,為國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上古的伊尹、呂尚可謂代表,三國時的諸葛亮也可以算在此內。
五是大臣或地主官之才。兼有三才,但是三才都不夠純備。德行可以做一地一域的表率,法足以治理一地一鄉,權術足以權衡處理一般事宜,這是出任大臣、地方官的人才。
六是智識之士。智慧明識的事業,本於推原測度。其治理之道順遂而不違逆。所以當其未發達時,被一般人所容納,已成功時,為寵愛者所推許。其功業足以佐助明主,深於思慮。而其弊處在於隻知直趨,不知退隱,或者違背正常以保身自全。作為一種事業,才智足備但難以維持正義,因此有時先得利而後招致禍害。方略謀劃一事,對軍事、行政、教化工作能起到比較重要的作用。這種人才在才智上也許不遜於謀略家,但在勇氣和行動上不如謀略家強勁,往往是知而能爭,爭而不得。無力堅持正確的東西,要麽屈從,要麽逃避,因此聲名功績終不如謀略家顯達。
七是臧否之才。褒貶善惡的事業,根本在於是非。其治理之道清廉而且規範。當其未成功時,能夠被一般人所認識,一經顯達,又為一般人所稱道,其功業足以辨別善惡,
觀察是非。其弊害在於為毀謗者所怨恨。其作為一種事業,嚴厲而不寬容,因此有時先為人讚賞,而後被人疏遠。
八是伎倆之才。講求技能的事業,根本在於事功能。其治理之道辨慧而且神速。當未顯達時,為一般人所驚異,已成功時,被政府委以職任。其功業足以清理繁冗,糾正邪
謬。其弊端在於使普通人勞頓而使地位低下者疲憊。作為一種事業,細緻卻不安泰,因此是治理之道的末等。
九是文儒之才。這是三種人才的合稱,包括:文章寫得好的人,可傳道授業的教育人,才和德都好的舌辯之土。文章之才可以著書立說,文章千古,如司馬遷之著《史記》;能傳授聖人經典,激揚文理,卻不能幹預施政的人才是儒學教育之才;論事未必有道理,但應對自如,能自圓其說,或灑脫,或放浪形骸,或偏激,或正統,這類人屬於口辯之才。
十是驍雄之才。驍雄之才一般膽力卓絕,才略過人,但是對於治國的才能和人際的心機考慮不夠。他們屑於政治上幼稚、容易被小人陷害的人。劉邦手下的韓信和宋朝的嶽飛都屬此類。
在利用上述人才時,曾國藩特別強調了要小心謹慎,盡可能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量才錄用,揚長避短。曾國藩認為:雄韜大略之人有其不足,雞鳴狗盜之徒也有其優勢。所以他就上述人才分類中的八類主要人才,進一步論述了他們各自在應用中的優勢與不足。
1."王化之政宜於統大,以之治小則迂":王化之政,也就是以德行教化為主的政治。提倡以德為主的人,屬於清節家一流的人才,他們適合做全麵的統轄工作,而"以之治小則迂"。德伯特先生舉了個例子,譬如說一個人總想做大生意資金不夠,小生意又不願做。這樣,他做生意賺不到錢,娶個老婆,他又看不起,以平常人而言,這個人實在是夠無能的男人了,在這個時候,有幾人能知他的才幹呢?以小人的斤斤計較來麵對國家大政,那也是一種"迂",鬧下的不止是笑話,而且是巨大的損失,甚至社會的動盪。
第53節:第五章 曾國藩的用人之律(8)
2."器能之政宜於治煩,以之治易則無易":精明強幹,德、術、法都倡導,但主張與力度都不夠強的人才,是獨擋一麵的器能之才。他們有精力和智慧去開創局麵,治繁理亂。比如在民智尚未開化的地方,由於野蠻,缺少正常社會秩序,不用強力手段去征服,隻用一味的文明說教,多半會越治越亂,器能之人可能會以暴抗暴,先把惡勢力和惡霸除掉,使當地人得到實惠,自然慢慢接愛到文明救化,地方就日漸平安、富裕了。
3."策術之政宜於治難,以之治平則無奇":這種人多策善劃,胸中有奇謀,最適合於亂世中生存發跡,如遇奇主,一拍即合,會策劃出驚天動地的大手筆來。不論在戰亂時期,還是在和平年代的經濟發展時期,他們都是一代奇士。但在和平安定、無所紛爭的環境下,他們卻難以找到發揮其智慧的用武之地,而平平無奇一生。亂世用奇,治世用正,就是指的這一類奇才。
4."法家之政宜於治侈,以之治弊則殘":法家之才用法製推動一切,富國強兵,用強硬手段整治腐敗和歪風邪氣,會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如果用同樣嚴厲的方法來治理貧困地區,因手段殘酷,反而搞得人心惶惶,民不堪命。
5."智意之才宜於治":智意之才宜於治理新局麵,他善於周旋調停,權智有餘而公正不足,因此宜於開創新局麵,在太平的形勢下卻做不出什麽實績來,有虛名麵無實功。
6."苛刻之政宜於糾jian,以之治邊則失眾":這類人才公正無私,苛刻少恩,不講情麵,六親不認,適於追jian查汙,清理腐敗和邪惡勢力。如果去治理邊疆或經濟發達地區,則會因為苛刻而失民心,不是安民,而是擾民。
7."威猛之政宜於過亂,以之治善則暴":叛擾混雜的地方,一般是民智不十分開化、經濟也不發達的地區,這地方的人心跟直,也易被人欺騙和煽動。這種地方必須派威猛
有力的人去管理,而不宜用軟弱書生。豪傑之才威猛剛強,處理問題大膽果斷,敢於冒險,不怕困難和壓力,適於征亂討伐,如果來管理善良百姓,則太剛暴。治理人民百姓不同
於治理軍隊,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而且必須令其禁止,不得違抗軍令,這是特殊使命和職責的緣故,平民百姓則不樣。
8."伎倆之人宜於治富,以之治貧用勞而下困":這類人才奇漏詭巧,急功近利,去治理富饒之地,由於智謀多變,能應付當地複雜多變的局麵。富饒之地,由於民眾有錢,生活不成問題了,就會把心思用到其它方麵,社會就生出了許多問題。他們不僅自己生事,還想方設法打通關節,賄賂官員。治理這樣的地方,如果智謀不夠,反應不快,沒有一定的處世方法,隻以單純的直來直去處理問題,不僅關係難處,而且會把自己弄得很被動,既不利於開展工作,更不利於治理政事。因此這類地方對伎倆之才是最為適合的。
四是國家棟樑之才。國家棟樑之才往往德、法、術之才兼備。其德足以整肅社會風氣,法製足以匡正天下,權術足以製定國策,可謂國家棟樑一類的人才。三才兼具者的才能德行足以代替君王掌管國家。他們道德清揚,可謂一國表率;能依法治國,整肅法紀,又不會失之嚴酷;他們足智多謀,果敢善斷,而且文能詩文,武可行兵打仗,竭盡忠誠,為國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上古的伊尹、呂尚可謂代表,三國時的諸葛亮也可以算在此內。
五是大臣或地主官之才。兼有三才,但是三才都不夠純備。德行可以做一地一域的表率,法足以治理一地一鄉,權術足以權衡處理一般事宜,這是出任大臣、地方官的人才。
六是智識之士。智慧明識的事業,本於推原測度。其治理之道順遂而不違逆。所以當其未發達時,被一般人所容納,已成功時,為寵愛者所推許。其功業足以佐助明主,深於思慮。而其弊處在於隻知直趨,不知退隱,或者違背正常以保身自全。作為一種事業,才智足備但難以維持正義,因此有時先得利而後招致禍害。方略謀劃一事,對軍事、行政、教化工作能起到比較重要的作用。這種人才在才智上也許不遜於謀略家,但在勇氣和行動上不如謀略家強勁,往往是知而能爭,爭而不得。無力堅持正確的東西,要麽屈從,要麽逃避,因此聲名功績終不如謀略家顯達。
七是臧否之才。褒貶善惡的事業,根本在於是非。其治理之道清廉而且規範。當其未成功時,能夠被一般人所認識,一經顯達,又為一般人所稱道,其功業足以辨別善惡,
觀察是非。其弊害在於為毀謗者所怨恨。其作為一種事業,嚴厲而不寬容,因此有時先為人讚賞,而後被人疏遠。
八是伎倆之才。講求技能的事業,根本在於事功能。其治理之道辨慧而且神速。當未顯達時,為一般人所驚異,已成功時,被政府委以職任。其功業足以清理繁冗,糾正邪
謬。其弊端在於使普通人勞頓而使地位低下者疲憊。作為一種事業,細緻卻不安泰,因此是治理之道的末等。
九是文儒之才。這是三種人才的合稱,包括:文章寫得好的人,可傳道授業的教育人,才和德都好的舌辯之土。文章之才可以著書立說,文章千古,如司馬遷之著《史記》;能傳授聖人經典,激揚文理,卻不能幹預施政的人才是儒學教育之才;論事未必有道理,但應對自如,能自圓其說,或灑脫,或放浪形骸,或偏激,或正統,這類人屬於口辯之才。
十是驍雄之才。驍雄之才一般膽力卓絕,才略過人,但是對於治國的才能和人際的心機考慮不夠。他們屑於政治上幼稚、容易被小人陷害的人。劉邦手下的韓信和宋朝的嶽飛都屬此類。
在利用上述人才時,曾國藩特別強調了要小心謹慎,盡可能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量才錄用,揚長避短。曾國藩認為:雄韜大略之人有其不足,雞鳴狗盜之徒也有其優勢。所以他就上述人才分類中的八類主要人才,進一步論述了他們各自在應用中的優勢與不足。
1."王化之政宜於統大,以之治小則迂":王化之政,也就是以德行教化為主的政治。提倡以德為主的人,屬於清節家一流的人才,他們適合做全麵的統轄工作,而"以之治小則迂"。德伯特先生舉了個例子,譬如說一個人總想做大生意資金不夠,小生意又不願做。這樣,他做生意賺不到錢,娶個老婆,他又看不起,以平常人而言,這個人實在是夠無能的男人了,在這個時候,有幾人能知他的才幹呢?以小人的斤斤計較來麵對國家大政,那也是一種"迂",鬧下的不止是笑話,而且是巨大的損失,甚至社會的動盪。
第53節:第五章 曾國藩的用人之律(8)
2."器能之政宜於治煩,以之治易則無易":精明強幹,德、術、法都倡導,但主張與力度都不夠強的人才,是獨擋一麵的器能之才。他們有精力和智慧去開創局麵,治繁理亂。比如在民智尚未開化的地方,由於野蠻,缺少正常社會秩序,不用強力手段去征服,隻用一味的文明說教,多半會越治越亂,器能之人可能會以暴抗暴,先把惡勢力和惡霸除掉,使當地人得到實惠,自然慢慢接愛到文明救化,地方就日漸平安、富裕了。
3."策術之政宜於治難,以之治平則無奇":這種人多策善劃,胸中有奇謀,最適合於亂世中生存發跡,如遇奇主,一拍即合,會策劃出驚天動地的大手筆來。不論在戰亂時期,還是在和平年代的經濟發展時期,他們都是一代奇士。但在和平安定、無所紛爭的環境下,他們卻難以找到發揮其智慧的用武之地,而平平無奇一生。亂世用奇,治世用正,就是指的這一類奇才。
4."法家之政宜於治侈,以之治弊則殘":法家之才用法製推動一切,富國強兵,用強硬手段整治腐敗和歪風邪氣,會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如果用同樣嚴厲的方法來治理貧困地區,因手段殘酷,反而搞得人心惶惶,民不堪命。
5."智意之才宜於治":智意之才宜於治理新局麵,他善於周旋調停,權智有餘而公正不足,因此宜於開創新局麵,在太平的形勢下卻做不出什麽實績來,有虛名麵無實功。
6."苛刻之政宜於糾jian,以之治邊則失眾":這類人才公正無私,苛刻少恩,不講情麵,六親不認,適於追jian查汙,清理腐敗和邪惡勢力。如果去治理邊疆或經濟發達地區,則會因為苛刻而失民心,不是安民,而是擾民。
7."威猛之政宜於過亂,以之治善則暴":叛擾混雜的地方,一般是民智不十分開化、經濟也不發達的地區,這地方的人心跟直,也易被人欺騙和煽動。這種地方必須派威猛
有力的人去管理,而不宜用軟弱書生。豪傑之才威猛剛強,處理問題大膽果斷,敢於冒險,不怕困難和壓力,適於征亂討伐,如果來管理善良百姓,則太剛暴。治理人民百姓不同
於治理軍隊,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而且必須令其禁止,不得違抗軍令,這是特殊使命和職責的緣故,平民百姓則不樣。
8."伎倆之人宜於治富,以之治貧用勞而下困":這類人才奇漏詭巧,急功近利,去治理富饒之地,由於智謀多變,能應付當地複雜多變的局麵。富饒之地,由於民眾有錢,生活不成問題了,就會把心思用到其它方麵,社會就生出了許多問題。他們不僅自己生事,還想方設法打通關節,賄賂官員。治理這樣的地方,如果智謀不夠,反應不快,沒有一定的處世方法,隻以單純的直來直去處理問題,不僅關係難處,而且會把自己弄得很被動,既不利於開展工作,更不利於治理政事。因此這類地方對伎倆之才是最為適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