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後,曾國藩奉命在坤寧宮參加朝廷舉辦的宴會。盛大的宴會上,曾國藩再一次見到了慈禧太後,這是曾國藩第六次見到慈禧,也是最後一次。這時候的曾國藩已是身體佝僂、鬢毛盡衰,看得出來,一個人如此這般,怕是很難活到高壽了。當曾國藩蹣跚著向慈禧走來並行大禮時,慈禧連忙開口說平身,然後很親切地詢問曾國藩啟程的日期,又一次囑咐他到了南方後要好好練兵,尤其是水師,一定要好好訓練。慈禧的聲音婉轉悅耳,態度和藹可親。曾國藩知道慈禧終於相信自己的忠誠了,不,不是相信忠誠,而是已確信這個人沒有威脅了。在慈禧太後的眼中,這樣一個病魔纏身的老臣,即使是想作怪,也沒有體力和精力了。一條沒有毒牙的蛇,當然是咬不了人的。


    1870年11月7日,曾國藩悻悻地離開了京城,南下金陵。兩年的時間,從北上到南下,他就像一隻疲憊的候鳥一樣,辛勤地,從起點出發,復又飛回到起點。可以說,天津教案讓一個神話般的曾國藩倒下了。來北方之前,曾國藩是一個功勳卓越的曾國藩,是一個極受人尊敬的曾國藩;而現在,隻剩下一個老而無用的曾國藩,一個視若猶憐的曾國藩。一個強大的專製統治是不需要其他榜樣的,除了絕對的王權之外。天津教案的結果,讓慈禧有意無意摧毀了緊跟在自己亮光後麵的一道影子,也解除了一個潛在的危險。


    從京城到金陵,一路上曾國藩走走停停,北方的冬天,平原上到處都是凜冽的風,幹硬而粗魯,曾國藩覺得趕路都變得艱難而無力了。11月16日,曾國藩趕到山東平原縣境內,不知是當地縣令不知道消息,還是有意怠慢他,到了必經地的腰站鎮之後,竟沒有人出麵來接待。曾國藩見此場景,隻好嘆口氣,自己安排住下,然後又買了食物。到了東阿縣境內之後,曾國藩接到了李鴻章的信函,一個噩耗傳來,他的長女紀靜在湘潭婆家亡故。曾國藩不由老淚縱橫。紀靜還不到三十歲,六歲那年,由曾國藩做主,與湘潭人氏袁漱六的兒子袁榆生定親。袁漱六當時跟曾國藩都在京城做官,彼此算是好友。1861年紀靜完婚時,曾國藩已任兩江總督,袁漱六已於兩年前去世。紀靜成婚之時,曾國藩隻給了女兒奩資兩百兩白銀。家人主張稍增紀靜奩資,曾國藩堅決不允。紀靜對於父親的舉動也很理解。過門之後,紀靜嚴守婦道,克勤克儉,但丈夫袁榆生卻放浪形骸,不務正業,甚至在娶紀靜之前,先迎了一個小妾。與紀靜成婚之後,曾國藩給袁榆生找了一個當差的事做,但袁榆生仗著曾國藩的關係,胡作非為,封民房,奪娼ji,帶人打保甲局,儼然當地一害。有人向曾國藩告發,袁榆生驚慌失措,吞食鴉片自殺未遂。曾國藩一氣之下,與袁榆生斷絕了關係,但還是將女兒送到湘潭袁宅,畢竟,女兒還是別人的妻子。在這種情況下,完全可以想像紀靜的悒鬱愁苦了,也難怪她如此短命。曾國藩不由陷入深深的自責中,他在日記當中寫道:“不料兒女中有袁氏女之變,老境頹唐,不堪傷感!”


    幾天之後,曾國藩在濟寧與從保定南下的家眷會合。親人相見,談起自己所經歷的種種以及女兒紀靜的死,自是一派唏噓哀嘆。然後,曾國藩一行登上了運河上的船隻,乘船南下金陵。冬天的北方一片肅殺,船沿著運河的水麵無聲地滑行,四野寂寥,船槳擊水的嘩嘩聲更顯旅行的乏味。整個路途中,一家人都緘默無語,各人都想著各人的心思。有時候,曾國藩從船艙裏用一隻尚好的眼睛看兩岸的風景,迷離之中,更覺得這個世界的恍惚無常。這條像掌紋一樣熟悉的河流,在他眼前變得陌生起來,陌生得就不像這個世界的河流一樣。這是一條沒有終點的航線,不知道下一站真正要去的,是什麽地方?終點,還是這個世界嗎?此時,在曾國藩的內心當中,唯一像脆弱的燈芯一樣維繫光亮的,隻剩頑強的道德了。在曾國藩看來,在有限的人生中,如何在道德上實現自己的完滿,如何在立功、立德、立言的基礎上,靠道德的完滿來獲取自己的青史留名,是自己最大的問題。在曾國藩的思想中,他越是覺得世界的荒謬,也就越覺得道德的真切。也許,在曾國藩的一生中,讓他唯一真正順從的,隻有道德了。雖然在自己的深層次裏,曾國藩也有過對於道德的抗命,詛咒它們是束縛心靈的鎖鏈,但在更多的時間裏,他又為這種鎖鏈感到自豪。作為一個傳統的知識分子,曾國藩的內心深處,是有那種巨大吸附力的。這種吸附力,如集體無意識一樣深入天下庶民之心,形成人們恪守的準則,也成為人們內心的渴望。在所有的東西都變得虛無縹緲的情況下,隻有道德像糧食一樣,仍舊實實在在。


    後來,曾國藩聽說了李鴻章處理天津教案的全部結果——其實,並沒有什麽實質性的變動,隻不過,因為俄國人隻索要經濟賠償,不要中國人抵命,精明的李鴻章便乘機將原定二十名死刑改為十六名,算是多保了四個人的性命,其他的,並沒有什麽變動。但就是這種改動,贏得了國人的一片喝彩。相比之下,曾國藩顯得更難堪。曾國藩想想就覺得滑稽,他不由想起了那個“朝三暮四”的成語典故:一個耍猴人養了一大群猴子,漸漸地,覺得糧食不夠了,耍猴人就跟猴子商量:以後你們的口糧要作調整了,早晨四個桃子,晚上三個桃子。猴子們大怒,紛紛把手邊的石頭撿起來砸向耍猴人,然後,又以絕食相對抗。耍猴人靈機一動,便很誠懇地對猴子們說,你們的意見我接受,現在,我們把早晨的桃子改為三個,晚上改為四個,你們看怎麽樣?猴子歡聲雷動,一次尖銳的矛盾衝突,就這樣解決了。


    曾國藩不由苦笑:如果說那些民眾們就是猴子的話,那麽,自己又算是什麽呢?每一個人都是耍猴人,同時,又是猴子。隻不過,是以另外的方式被那些耍猴者耍。其實,人生就是這樣的簡單吧,自欺,欺人,然後被人欺。這些,既是心甘情願,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1870年12月,到了金陵後的曾國藩給朝廷寫了一封奏摺。對於這一次失敗的經歷,曾國藩一直耿耿於懷,在奏摺中,曾國藩流露出明顯的酸楚,也深切地檢討了自己。慈禧讀著曾國藩的摺子,心裏也如打翻了五味瓶一番。一個人,如此自虐般地苛刻自己,是一種病態呢,還是一種美德?或者說,是一種病態的美德?而自己所做的,是刻意地摧毀權威,還是有意無意地“借刀殺人”?這一點,連慈禧也拿不準了。一切,似乎都是天意吧!人力,哪裏敵得過天意呢!慈禧心中不由有一絲憐憫了。多年以後的夏天,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受命出任駐英、法大使,臨行之前,兩宮皇太後召見了他,慈禧把曾紀澤叫到麵前,跟他談起當年的天津教案事件,他們的一番談話,可以說是暴露了各自的思想:曾紀澤:中國臣民恨洋人,不消說了,但須慢慢地圖自強,才能自濟,決非毀一教堂,殺一洋人,便算報仇雪恨。現在中國人多不明此理……


    慈禧:可不是嘛,我們此仇何能一日忘記!但是要慢慢自強起來,你方才的話,說得很明白,斷非是殺一人燒一屋就算報了仇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清有個曾國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焰並收藏晚清有個曾國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