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慢慢平息下來了。天津城算是恢復了正常的生活。曾國藩的病也漸漸有了點起色。就在天津教案將要接近尾聲的時候,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金陵爆發了一樁離奇大案——接替曾國藩就任兩江總督的馬新貽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刺死。很快,又一個消息讓曾國藩更為驚異:朝廷下旨,讓曾國藩重任兩江總督,負責查辦這樁奇案;同時,將李鴻章由湖廣總督上調任直隸總督,再次接任曾國藩的位置。


    這樣的旨意完全出乎曾國藩的意料。朝廷如此決定,可能是他們以為天津教案已經結束了吧;或許,是因為他對於兩江的情況更為熟悉?不管怎麽說,曾國藩知道,這樣的決定,等於向外宣告:曾國藩處理“天津教案”事件失敗。雖然曾國藩對很多事情處變不驚,坦然受之,但這樣的變動,還是讓他落落寡合。李鴻章是一個很能幹的人,也是他的學生,對於李鴻章,曾國藩再了解不過了。曾國藩相信李鴻章能將天津教案的事處理好。雖然曾國藩對此事所造成的沸沸揚揚一直不太開心,對於結果,也很無奈,但曾國藩對這一切,還是認了。很多事情,當局麵無法控製住時,就得犧牲掉個人的利益和名譽。換了誰,在這個位置上,也是要做犧牲品的……直到現在,曾國藩才明白,歷史,完全是由不確定的因素所決定。後人在記載和撰寫時,看起來那麽信心十足,其實,完全是色厲內荏。其實,每一個隘口,都有著那麽多的可能性,有那麽多的陷阱和敵意。那些最後走到盡頭的人,都是命運的寵兒。這就是不折不扣的宿命啊!


    很快,李鴻章來到天津,與曾國藩進行了交接。看到李鴻章仍是一副風流倜儻的樣子,曾國藩不由心生感慨。李鴻章還是比他灑脫啊,能拿得起,也放得下,不像自己,永遠背負著沉重的包袱。這是曾國藩第二次正式與李鴻章進行移交了,而且,在外人眼中,都是他的事情沒有辦好,然後,朝廷令李鴻章來接替他。第一次,是1866年,當時曾國藩奉朝廷命剿滅撚軍,出師不利,朝廷命時任江蘇巡撫的李鴻章來接替曾國藩,然後讓李鴻章回任兩江總督。這一次,仍然是這樣。曾國藩知道李鴻章的才幹,對於李鴻章的為人,也十分了解。移交之後,曾國藩仍積極與李鴻章溝通。他們師徒之間,還是好溝通的,有些事情,隻要說幾句話,心裏也就明白了;另一些事情,不說,心裏也明白。曾國藩問李鴻章:可做好準備了?準備怎麽跟洋人打交道?李鴻章在曾國藩麵前耍起了幽默:“準備打痞子腔。”曾國藩聽後很不高興:這是代表朝廷啊,是代表國與國之間,怎麽能“打痞子腔”呢!曾國藩當時就把臉一沉,批評了李鴻章兩句。李鴻章見老師動怒了,慌亂解釋,那是開玩笑的。曾國藩說,開玩笑也不行啊。李鴻章在老師麵前還是謙遜的,李鴻章立即就說:學生記住了。


    現在,這個瀕海的城市再也沒有曾國藩什麽事了,甚至,在直隸乃至北方,都沒有曾國藩什麽事了。曾國藩覺得在直隸的這一年多時間裏,簡直如同夢遊一般:練兵未完,辦教案也不成,僅僅生了一場大病,然後,又稀裏糊塗地離開了這個地方。尤其是這一次天津教案,從曾國藩到天津處理此案,一直到離開,隻有短暫的兩個月。可以說,曾國藩是在艱難困苦焦頭爛額中度過了兩個月。在這兩個月中,曾國藩費盡口舌,耗盡心機,充分領教了洋人的無理,也領教了同胞的蠻橫。現在,終於可以離開了。讓曾國藩感到困惑的是,為什麽朝廷執意要找自己這樣一個替罪羊呢?一開始就把李鴻章放在這個位置上不是更合適嘛?也許,朝廷的意思就是這樣善變,就像一張女人的臉——這是典型的女人政治,多疑,怪戾,虛弱。曾國藩想不通的是,為什麽這個女人要把他這把老骨頭放在火上烤一烤,直到烤出異味來才放下。也許,她就是想毀掉他,毀掉一個神話,也毀掉一則文化的寓言——一個神話破滅了,一個榜樣倒塌了,隻有在別人的神話和傳說破滅之時,自己的危險才會真正地解除。


    曾國藩終於歸位了。在努力將人生畫了一個巨大的弧形後,曾國藩想的是,如何在收筆的時候,盡力使這根軌跡變成一個圓。在天津的最後一段時間裏,曾國藩最惦念的,就是家鄉白楊坪了。對於家鄉,以及家鄉的父老鄉親,曾國藩一直懷有深深的愧疚,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白楊坪、湘鄉乃至湖南那塊紅土地給予的。自己這一輩子,一直忙忙碌碌,前期博取功名,中期帶兵打仗,晚年極度虛弱,對於家鄉,實在無暇顧及,欠帳太多。現在,曾國藩最盼望的,就是回到老家湖南,耕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然後,采ju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種願望,很長時間裏,一直埋藏於自己的內心深處,秘不示人,也秘不示己。現在,隨著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大,這種願望,終於如驚蟄後的蚯蚓一樣,開始蠢蠢欲動了,並且,越來越強烈地向上拱動。這一輩子,曾國藩盡管如此喜歡學問,喜歡作文,但在他看來,自己從沒有寫出最好的東西,甚至,連一首好的抒情詩、風景詩、喧笑詩以及諧趣詩都沒有寫過。曾國藩給人的印象隻是謹慎、冷靜、冷酷、執著,甚至老謀深算、從容自得,其實,他的身上到處都是傷痛,可以說,涉世越深,就越感到恐懼和悲哀;恐懼和悲哀占據了他全部的生活,尤其是他晚年的生活。那是對於冥冥之中的恐懼,以及對於現實的悲哀。而他靈魂中真正的聲音呢,卻從沒有機會酣暢淋漓地表達。現在,曾國藩很想躲到金陵或者幹脆回歸那個屬於自己的小山村,去淋漓盡致地表達,去淋漓盡致地釋放。當然,對於自己是否能夠真正地表達出,曾國藩一點也沒有自信,在很多時候,他甚至感覺到自己的江郎才盡。很長時間以來,身上的痂殼越來越厚,心靈也蒙上厚厚的塵埃。要想自由地表達,畢竟已不太容易了,也不太習慣了。不過一切都不是太遲,自己可能還有時間,曾國藩這樣安慰自己。也隻有在這樣的自我安慰中,曾國藩稍稍地找到一點心理平衡。人生,就是這樣失之桑榆得之東隅,哪裏有那麽完美呢?


    這一年,按照中國傳統,曾國藩六十大壽。還沒到生日,朝廷就早早地派人來天津,給曾國藩送來了壽禮,有:禦書“勛高柱石”匾額一麵、福壽字各一方、佛像一尊、紫檀嵌玉如意一柄、蟒袍一件、吉綢十件、線縐十件……朝廷壽禮如此早早地送來,讓曾國藩始料未及,這些,可能是慈禧太後對曾國藩以示安慰吧。女人的心,還是要細得多。曾國藩連忙上書謝恩,懇請皇上太後接見。聖旨很快傳來:著來見。於是,曾國藩跟李鴻章告別,離開天津,到了北京。在京城,曾國藩又先後受到慈禧太後兩次召見,這兩次召見的地點仍是紫禁城的養心殿。慈禧太後先是問了曾國藩有關天津教案的處理情況,又關心地詢問了曾國藩的健康狀況,特別是曾國藩的視力,問得很細。曾國藩的回答是:“右目無一隙之光,竟不能視;左目尚屬有光。”隨後,慈禧太後又問了兩江總督馬新貽的一些情況,讓曾國藩到了金陵之後,在南方同樣要好好練兵。看得出來,朝廷是被人欺負怕了,對於練兵之事十分迫切,很想在軍事上自強一番,以改變遭人隨意欺淩的格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清有個曾國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焰並收藏晚清有個曾國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