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曾國藩在巡營後沒有回大帳,而是招呼了幾個幕僚去了長江邊上。已是深秋,大地上一片肅殺蕭瑟,在長江邊,更是一片蒼茫荒涼。幾乎所有的樹都沒了葉子,像一個符號似的,不甘寂寞地站在那裏。一個幕僚告訴曾國藩,隻有到了深秋,才能辨別出樹的真正顏色,不像春天,所有的樹都是綠的。曾國藩饒有興致地聽著幕僚的解釋,頻頻點頭。萬物都是有“理”的,也難怪當年的朱熹麵對一根竹子嘔心瀝血,他是在苦思冥想竹中暗藏之理……的確,樹的顏色在秋天裏現出了原形:槭樹是橘黃的,樺樹是金黃的,橡樹是青銅色的,槐樹則是黑色的……跟樹一樣,人,隻有到了中年之後,才有屬於自己的真正的東西,也會看出與萬物的相通……登臨江邊的山坡之上,曾國藩極目遠眺。長江在他的視野裏,如一望無際的大洋,根本無法看出水流自哪個方向。一切都在流逝,靈魂穩定不動地注視時間的流動,而時間本身,則是由歡樂、憂傷以及死亡組成的。大江東去,淘盡了多少歷史和人物呢?
曾國藩陷入了戰爭間歇期的沉思。這一天很奇怪,從一大早起,天邊就一直有大片大片的火燒雲,血紅血紅的。一直快到中午了,也絲毫沒有退下的意思。對於天文地理頗知一二的曾國藩知道,這片火燒雲來得不尋常,它肯定是一種預兆,預示著更殘酷的激戰。曾國藩知道,戰爭就是暴風驟雨,更大的慘烈肯定會接踵而至。
第五章 遭遇低穀
一個團隊往往是有性格的,某種程度上,領導人的性格決定了團隊的風格,尤其是初創時期的領導人。曾國藩與湘軍的關係,同樣也是如此。很多年後,人們在總結湘軍的戰鬥歷程時,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這並不是一支天才的部隊,它甚至沒打過什麽堪稱經典的戰役,它隻是拚盡全力慢慢消耗對方,同時,一點一滴地壯大自己。從總體上說,曾國藩的用兵非常謹慎,他從不盲目出擊,也很少用奇兵,每一場勝仗都不算完美漂亮。在湘軍與太平軍所進行的前期和中期的幾乎所有戰鬥中,很少有那種壓倒性優勢的勝利。可以說,每一場戰鬥的勝負,都在毫釐之中。雙方的爭鬥,完全是一種拚人數眾寡、拚死亡數字的過程。這樣,即使是勝利的一方,也是奄奄一息,九死一生。
曾國藩讓人欽佩的一點就是:在與太平天國軍隊長時間的對峙中,從未犯下低級錯誤,很少頭腦發熱,急不可耐,將自己的命門暴露在敵人手中——這一點,與其說是曾國藩會打仗,倒不如說是他具備戰爭的素質——每當危險來臨的時候,曾國藩總是像一條蛇一樣,變得更警覺,更緘默,也更冷峻,雖然他有時候表現得十分焦躁,但他總是全力控製自己的情緒,盡力使自己像冰一樣冷靜,像竹子一樣堅韌。這樣的性格,使得他與他的軍隊始終有一種堅忍不拔的特質;在這樣的對手麵前,敵人往往會望而卻步,經常性地陷入氣餒之中,無法產生勝利的自信。
田家鎮大捷之後,曾國藩及湘軍跌入了戰爭的穀底。這個時候,太平軍在翼王石達開的統率下,進行了第二次西征。曾國藩從田家鎮繼續揮師東進,躊躇滿誌地迎戰。兩軍的主力聚集在長江江西段一帶,都擺出了決戰的架勢。曾國藩全力進攻九江未果,隻好掉轉方向,把主攻目標對準湖口,想憑藉水師的優勢,拿下湖口,再攻九江。讓曾國藩沒想到的是,這一次他遭受到了最為慘烈的鄱陽湖之敗——1855年1月,湘軍輕快水師中計陷入鄱陽湖,湖口的太平軍見勢勇敢殺出,攔腰攻擊湘軍水師,將它們一分為二——這樣,就成了“內江水師”和“外江水師”兩部分。然後,太平軍水師先火攻湘軍之外江水師於湖口江麵,大勝,湘軍外江水師被迫移至九江水麵。2月,太平軍水師再次乘夜火攻湘軍停泊在鄱陽湖的內江水師,焚燒了湘軍大、小戰船百餘隻。正在鄱陽湖的曾國藩情急之下,隻得改乘小船倉皇逃命,文卷冊牘全部丟失。這一場戰鬥,是曾國藩自湘軍建立之後,遭受的最慘烈、損失也最重的一次。曾國藩慌不擇路逃至羅澤南的陸營後,越想越覺得羞愧難當,情急之下,曾國藩掉轉馬頭,想沖至敵營一死了之。在場的羅澤南和劉蓉等一班人死死地拽住馬的韁繩,曾國藩才算保住了一條性命。
從春天到夏天的那段時間裏,太平軍的進攻連連得手,湘軍連戰連敗,形勢急轉直下:1855年4月,太平軍秦日綱、陳玉成部攻下了武昌,湖北巡撫陶恩培情急之下,自殺身亡;8月,湘軍悍將塔齊布久攻九江不下,憂憤而死;緊接著,胡林翼又在漢陽附近遭遇敗績……那段日子裏,曾國藩困守在鄱陽湖邊南昌和南康兩府的狹小地區,文報不通,聯繫中斷,即使傳來的,也是一些不好的消息。此時,曾國藩的處境已極為危險,連家書和奏摺都很難送出去。曾國藩不得不在家書中頻繁地使用暗語,甚至,用蠟丸將家書密封起來,派人化裝送出。即使如此,曾國藩的信差還是有好幾次被太平軍俘獲,遭到殺身之禍。每天,曾國藩所看到的,都是鄱陽湖中單調的情景:一望無際的沼澤地,一隻又一隻野鴨鑽入水中,或者,幾隻大膽的麻雀在殘缺的蘆葦當中飛來飛去,間或糙叢中有一些動靜,仔細看去,原來是水蛇在苔蘚上靜悄悄地滑行,然後遊離於枯樹上發出沙沙的聲響……到處都是風聲鶴唳,空氣緊張得令人窒息,仿佛隨時都可以殺聲震天、刀光劍影……曾國藩後來在回顧這一段經歷時寫道:“方其戰爭之際,炮震肉飛,血瀑石壁,士飢將困,窘若拘囚,群疑眾侮,積淚漲江,以奪此一關而不可得,何其苦也。”湖湘大儒王湘綺撰寫《湘軍誌》,閱讀當時文件時,朦朧之中好像見到曾國藩的窘狀:“聞春風之怒號,則寸心欲碎;見賊船之上駛,則繞屋彷徨。”那正是曾國藩當時的真實寫照。
到了1856年,對於湘軍來說,戰局進一步惡化,太平軍在江西的軍事形勢發展到最高峰,控製了十三府中的八府五十四州縣。3月,湘軍周鳳山部在江西樟樹鎮大敗,南部大門洞開,曾國藩不得不離開湖口,親赴南昌收集潰勇,調集水陸各軍全力防守省城。4月,更惡劣的消息不斷傳來:先是太平軍大破朝廷綠營江北大營;然後,一則消息如晴天霹靂般傳來,讓曾國藩捶胸頓足——湘軍將領羅澤南在武昌身亡!羅澤南算是曾國藩的嫡傳弟子了,本來,羅澤南一直在湖北戰場,曾國藩江西戰敗之時,給羅澤南寫了一信,讓他火速調兵來江西救援。羅澤南收到曾國藩的信後,立即救援江西,走到一半時,因武昌被圍,湖北形勢急迫,羅澤南又不得不掉轉方向回湖北解救。武昌被太平軍攻下之後,羅澤南火急火燎,決定不顧一切將武昌城奪回。攻城之時,武昌大霧瀰漫,城內太平軍敢死隊一下子湧出,對攻城部隊一頓亂砍亂殺,湘軍不明形勢,亂作一團。羅澤南左額中彈,三天之後不治而亡。聽到羅澤南的死訊,曾國藩淚流滿麵,這是一個名將啊!德高望重,智勇雙全。在湘軍中,曾國藩最欣賞的,就是羅澤南與彭玉麟了,這兩個人無論是人品還是才學,都堪稱三湘翹楚。羅澤南還曾是曾國荃的老師。雖然羅澤南一直不太願意離開湖南作戰,但因敬重曾國藩,還是跟曾國藩出了湖南。從湘軍組建開始,羅澤南幾乎就沒有打過一次敗仗,即使是在曾國藩“屢敗屢戰”之際,羅澤南也是無堅不摧,屢戰屢克:“羅澤南破賊於城陵磯”、“羅澤南率師北渡”、“羅澤南克通城縣”、“澤南破賊於貴溪”……隻要羅澤南出馬,總能轉危為安……現在,武昌攻下了,羅澤南卻身亡前線,曾國藩不由號啕大哭。
曾國藩陷入了戰爭間歇期的沉思。這一天很奇怪,從一大早起,天邊就一直有大片大片的火燒雲,血紅血紅的。一直快到中午了,也絲毫沒有退下的意思。對於天文地理頗知一二的曾國藩知道,這片火燒雲來得不尋常,它肯定是一種預兆,預示著更殘酷的激戰。曾國藩知道,戰爭就是暴風驟雨,更大的慘烈肯定會接踵而至。
第五章 遭遇低穀
一個團隊往往是有性格的,某種程度上,領導人的性格決定了團隊的風格,尤其是初創時期的領導人。曾國藩與湘軍的關係,同樣也是如此。很多年後,人們在總結湘軍的戰鬥歷程時,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這並不是一支天才的部隊,它甚至沒打過什麽堪稱經典的戰役,它隻是拚盡全力慢慢消耗對方,同時,一點一滴地壯大自己。從總體上說,曾國藩的用兵非常謹慎,他從不盲目出擊,也很少用奇兵,每一場勝仗都不算完美漂亮。在湘軍與太平軍所進行的前期和中期的幾乎所有戰鬥中,很少有那種壓倒性優勢的勝利。可以說,每一場戰鬥的勝負,都在毫釐之中。雙方的爭鬥,完全是一種拚人數眾寡、拚死亡數字的過程。這樣,即使是勝利的一方,也是奄奄一息,九死一生。
曾國藩讓人欽佩的一點就是:在與太平天國軍隊長時間的對峙中,從未犯下低級錯誤,很少頭腦發熱,急不可耐,將自己的命門暴露在敵人手中——這一點,與其說是曾國藩會打仗,倒不如說是他具備戰爭的素質——每當危險來臨的時候,曾國藩總是像一條蛇一樣,變得更警覺,更緘默,也更冷峻,雖然他有時候表現得十分焦躁,但他總是全力控製自己的情緒,盡力使自己像冰一樣冷靜,像竹子一樣堅韌。這樣的性格,使得他與他的軍隊始終有一種堅忍不拔的特質;在這樣的對手麵前,敵人往往會望而卻步,經常性地陷入氣餒之中,無法產生勝利的自信。
田家鎮大捷之後,曾國藩及湘軍跌入了戰爭的穀底。這個時候,太平軍在翼王石達開的統率下,進行了第二次西征。曾國藩從田家鎮繼續揮師東進,躊躇滿誌地迎戰。兩軍的主力聚集在長江江西段一帶,都擺出了決戰的架勢。曾國藩全力進攻九江未果,隻好掉轉方向,把主攻目標對準湖口,想憑藉水師的優勢,拿下湖口,再攻九江。讓曾國藩沒想到的是,這一次他遭受到了最為慘烈的鄱陽湖之敗——1855年1月,湘軍輕快水師中計陷入鄱陽湖,湖口的太平軍見勢勇敢殺出,攔腰攻擊湘軍水師,將它們一分為二——這樣,就成了“內江水師”和“外江水師”兩部分。然後,太平軍水師先火攻湘軍之外江水師於湖口江麵,大勝,湘軍外江水師被迫移至九江水麵。2月,太平軍水師再次乘夜火攻湘軍停泊在鄱陽湖的內江水師,焚燒了湘軍大、小戰船百餘隻。正在鄱陽湖的曾國藩情急之下,隻得改乘小船倉皇逃命,文卷冊牘全部丟失。這一場戰鬥,是曾國藩自湘軍建立之後,遭受的最慘烈、損失也最重的一次。曾國藩慌不擇路逃至羅澤南的陸營後,越想越覺得羞愧難當,情急之下,曾國藩掉轉馬頭,想沖至敵營一死了之。在場的羅澤南和劉蓉等一班人死死地拽住馬的韁繩,曾國藩才算保住了一條性命。
從春天到夏天的那段時間裏,太平軍的進攻連連得手,湘軍連戰連敗,形勢急轉直下:1855年4月,太平軍秦日綱、陳玉成部攻下了武昌,湖北巡撫陶恩培情急之下,自殺身亡;8月,湘軍悍將塔齊布久攻九江不下,憂憤而死;緊接著,胡林翼又在漢陽附近遭遇敗績……那段日子裏,曾國藩困守在鄱陽湖邊南昌和南康兩府的狹小地區,文報不通,聯繫中斷,即使傳來的,也是一些不好的消息。此時,曾國藩的處境已極為危險,連家書和奏摺都很難送出去。曾國藩不得不在家書中頻繁地使用暗語,甚至,用蠟丸將家書密封起來,派人化裝送出。即使如此,曾國藩的信差還是有好幾次被太平軍俘獲,遭到殺身之禍。每天,曾國藩所看到的,都是鄱陽湖中單調的情景:一望無際的沼澤地,一隻又一隻野鴨鑽入水中,或者,幾隻大膽的麻雀在殘缺的蘆葦當中飛來飛去,間或糙叢中有一些動靜,仔細看去,原來是水蛇在苔蘚上靜悄悄地滑行,然後遊離於枯樹上發出沙沙的聲響……到處都是風聲鶴唳,空氣緊張得令人窒息,仿佛隨時都可以殺聲震天、刀光劍影……曾國藩後來在回顧這一段經歷時寫道:“方其戰爭之際,炮震肉飛,血瀑石壁,士飢將困,窘若拘囚,群疑眾侮,積淚漲江,以奪此一關而不可得,何其苦也。”湖湘大儒王湘綺撰寫《湘軍誌》,閱讀當時文件時,朦朧之中好像見到曾國藩的窘狀:“聞春風之怒號,則寸心欲碎;見賊船之上駛,則繞屋彷徨。”那正是曾國藩當時的真實寫照。
到了1856年,對於湘軍來說,戰局進一步惡化,太平軍在江西的軍事形勢發展到最高峰,控製了十三府中的八府五十四州縣。3月,湘軍周鳳山部在江西樟樹鎮大敗,南部大門洞開,曾國藩不得不離開湖口,親赴南昌收集潰勇,調集水陸各軍全力防守省城。4月,更惡劣的消息不斷傳來:先是太平軍大破朝廷綠營江北大營;然後,一則消息如晴天霹靂般傳來,讓曾國藩捶胸頓足——湘軍將領羅澤南在武昌身亡!羅澤南算是曾國藩的嫡傳弟子了,本來,羅澤南一直在湖北戰場,曾國藩江西戰敗之時,給羅澤南寫了一信,讓他火速調兵來江西救援。羅澤南收到曾國藩的信後,立即救援江西,走到一半時,因武昌被圍,湖北形勢急迫,羅澤南又不得不掉轉方向回湖北解救。武昌被太平軍攻下之後,羅澤南火急火燎,決定不顧一切將武昌城奪回。攻城之時,武昌大霧瀰漫,城內太平軍敢死隊一下子湧出,對攻城部隊一頓亂砍亂殺,湘軍不明形勢,亂作一團。羅澤南左額中彈,三天之後不治而亡。聽到羅澤南的死訊,曾國藩淚流滿麵,這是一個名將啊!德高望重,智勇雙全。在湘軍中,曾國藩最欣賞的,就是羅澤南與彭玉麟了,這兩個人無論是人品還是才學,都堪稱三湘翹楚。羅澤南還曾是曾國荃的老師。雖然羅澤南一直不太願意離開湖南作戰,但因敬重曾國藩,還是跟曾國藩出了湖南。從湘軍組建開始,羅澤南幾乎就沒有打過一次敗仗,即使是在曾國藩“屢敗屢戰”之際,羅澤南也是無堅不摧,屢戰屢克:“羅澤南破賊於城陵磯”、“羅澤南率師北渡”、“羅澤南克通城縣”、“澤南破賊於貴溪”……隻要羅澤南出馬,總能轉危為安……現在,武昌攻下了,羅澤南卻身亡前線,曾國藩不由號啕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