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和湘軍從一開始就註定成為19世紀中國的一個最重要的文化現象——這可以說是歷史上一支真正由讀書人領導的軍隊,是在亂世中一群書生“投筆從戎”所組建的人馬。這群讀書人挺身而出的最大使命,就是為了捍衛中國傳統文化。太平天國對於孔孟的態度,讓他們為之激憤,也正如此,讓他們立下了“上馬殺賊,下馬讀書”的誓言;至於效忠朝廷等,倒成了次要的目的。在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一幫程朱理學的忠實信徒看來,太平天國所提倡的“拜上帝教”等,其實就是西方文化妖魔化的體現,是直接違背“天理”的,而他們有責任和義務在這樣的生死抉擇中承擔自己的使命。正因如此,這支頗有湖南士林風氣的儒生在後來艱苦卓絕的生死絕殺中,屢遭挫折而不餒,表現出了與叛道者誓不共存的殉道精神。
曾家藏書樓
秋天到來的時候,曾國藩的湘軍隊伍已發展到十營六千人。現在,這已不是一支五花八門的雜牌民兵了,而是一支軍隊,並且,是曾國藩賦予理想和追求的一支部隊。曾國藩在為這支湘軍設計建製時,腦子裏閃現的是明朝名將戚繼光的容顏。的確,在數百年歷史當中,戚家軍是最具戰鬥力的一支隊伍,它不僅有嚴明的紀律,而且,還有很多軍事上的創舉,在軍事思想上也比較先進。曾國藩細細地研究了戚家軍的組成方式、紀律以及作戰策略等,以戚家軍的模式對湘軍進行整編,改革軍製——以營為基本戰鬥單位,擬定營規、餉章等等。這支部隊一個貫穿始終的指導思想是:它隻隸屬和服從曾國藩一人,隻有曾國藩,才是這支軍隊真正的國王。
當然,讓這個“國王”念念不忘的還是儒學的“仁”和“理”,從一開始,曾國藩就賦予了這支部隊很多衛道的特質。這也決定了湘軍後來的特點——這支部隊有很多看起來很奇怪的做法:不僅僅以軍紀營規約束士兵,還用講學的方法來教化士兵;不單單是貫徹軍事思想,還一點一滴地教士兵如何做人。每天早晨,曾國藩都會早早地巡營,認真觀察軍士們操練,有時候,他還要把將士們聚集在一起,耐心地講解時局和道理。在曾國藩看來,這些做人的道理比軍事本領更為重要,必須“老僧常談”,要天天講,月月講。曾國藩還把理學中的“仁”、“誠”、“禮”等道德原則引入治軍之中。“仁”就是要官長用仁愛之心來調節與士兵的關係,使他們心甘情願地出力;“誠”就是把忠君誠心的政治品質作為選將的要義;“禮”則是湘軍中要有上下尊卑的關係以及嚴明的紀律。值得一提的是,這支部隊的“國王”曾國藩以他自己獨創的方式,親自為這支部隊創作了很多琅琅上口的歌謠,以此作為對這支由書生、農民以及社會閑散人員所組成的臨時軍隊的教化——
比如說《莫逃走》:
眾人謠言雖滿口,我境切莫亂逃走。
我境僻處萬山中,四方大路皆不通。
我走天下一大半,惟有此處可避亂。
走盡九州並四海,惟有此處最自在。
別處紛紛多擾動,此處卻是桃源洞。
若嫌此地不安靜,別處更難逃性命。
隻怕你們太膽小,一聞謠言便慌了。
一人倉忙四山逃,一家大小泣嗷嗷。
男子縱然逃得脫,婦女難免受煎熬。
壯丁縱然逃得脫,老幼難免哭號啕。
文契縱然帶著走,錢財不能帶分毫。
衣服縱然帶著走,豬牛難帶一根毛。
走出門來無屋住,躲在山中北風號。
夜無被鋪床板凳,日後鍋甑切菜刀。
受盡辛苦破盡財,其實賊匪並未來。
隻因謠言自驚慌,惹起土匪吵一場。
茶陵道州遭土匪,皆因驚慌先徙走。
其餘各縣逃走人,多因謠言嚇斷魂。
我境大家要保全,切記不可聽謠言。
任憑謠言風浪起,我們穩坐釣魚船。
一家安穩不吃驚,大家太平不躲兵。
一人當事不害怕,百人心中有柄把。
本鄉本土總不離,立定主意不改移。
地方公事齊心辦,大家吃碗安樂飯。
為了使湘軍們訓練得法,作戰有素,曾國藩寫下了《操武藝》:要保一方好土地,大家學些好武藝。
武藝果然學得精,縱然有事不受驚。
石頭要打二十丈,石灰罐子也一樣。
木板隻要五寸寬,箭箭要中靶子上。
石頭灰罐破得陣,叉把錨子一齊進。
靶子也立一塊板,板上先鑿四個眼。
眼內安個小木球,戳在錨子尖上留。
隻要枝枝戳得準,保守地方總安穩。
火器雖然是個寶,鳥銃卻要鑄得好。
火藥也要辦得真,不然炸裂反傷人。
銃手若是不到家,不如操演不用他。
惟有一種竹將軍,裝得火藥大半斤。
三股麻繩緊緊纏,一炮響動半邊天。
件件武藝皆無損,石頭錨子更要緊。
石頭不花一文錢,錨子耍出一道圈。
若是兩個習得久,打盡天下無敵手。
讀書子弟莫驕奢,學習武藝也保家。
耕田人家圖安靜,學習武藝也不差。
匠人若能學武藝,出門也有防身計。
商賈若能學武藝,店中大膽做生意。
僱工若能武藝全,又有聲名又賺錢。
白日無閑不能學,夜裏學習也快樂。
臨到場上看大操,個個顯出手段高。
各有義膽與忠肝,家家戶戶保平安。
曾國藩認為,道德層麵的凝聚力對湘軍建設尤為關鍵,於是在湘軍中推廣這一首《要齊心》歌謠:我境本是安樂鄉,隻要齊心不可當。
一人不敵二人智,一家不及十家強。
你家有事我助你,我家有事你來幫。
若是人人來幫助,扶起籬笆便是牆。
隻怕私心各不同,你向西來我向東。
富者但願自己好,貧者卻願大家窮。
富者狠心不憐貧,不肯周濟半毫分。
貧者居心更難說,但願世界遭搶劫。
各懷私心說長短,彼此有事不相管。
縱然親戚與本家,也是丟開不管他。
這等風俗實不好,城隍土地都煩惱。
萬一鄰境土匪來,不分好歹一筆掃。
富者錢米被人搶,貧者飯碗也難保。
我們如今定主意,大家齊心共努力。
一家有事聞鑼聲,家家向前作救兵。
你救我來我救你,各種人情各還禮。
縱然平日有讎隙,此時也要解開結。
縱然平日打官方,此時也要和一場。
大家吃杯團圓酒,都是親戚與朋友。
百家合成一條心,千人合做一雙手。
貧家饑寒實可憐,富家量力略周旋。
鄰境土匪不怕他,惡龍難鬥地頭蛇。
個個齊心的夥伴,關帝廟前立誓願。
曾家藏書樓
秋天到來的時候,曾國藩的湘軍隊伍已發展到十營六千人。現在,這已不是一支五花八門的雜牌民兵了,而是一支軍隊,並且,是曾國藩賦予理想和追求的一支部隊。曾國藩在為這支湘軍設計建製時,腦子裏閃現的是明朝名將戚繼光的容顏。的確,在數百年歷史當中,戚家軍是最具戰鬥力的一支隊伍,它不僅有嚴明的紀律,而且,還有很多軍事上的創舉,在軍事思想上也比較先進。曾國藩細細地研究了戚家軍的組成方式、紀律以及作戰策略等,以戚家軍的模式對湘軍進行整編,改革軍製——以營為基本戰鬥單位,擬定營規、餉章等等。這支部隊一個貫穿始終的指導思想是:它隻隸屬和服從曾國藩一人,隻有曾國藩,才是這支軍隊真正的國王。
當然,讓這個“國王”念念不忘的還是儒學的“仁”和“理”,從一開始,曾國藩就賦予了這支部隊很多衛道的特質。這也決定了湘軍後來的特點——這支部隊有很多看起來很奇怪的做法:不僅僅以軍紀營規約束士兵,還用講學的方法來教化士兵;不單單是貫徹軍事思想,還一點一滴地教士兵如何做人。每天早晨,曾國藩都會早早地巡營,認真觀察軍士們操練,有時候,他還要把將士們聚集在一起,耐心地講解時局和道理。在曾國藩看來,這些做人的道理比軍事本領更為重要,必須“老僧常談”,要天天講,月月講。曾國藩還把理學中的“仁”、“誠”、“禮”等道德原則引入治軍之中。“仁”就是要官長用仁愛之心來調節與士兵的關係,使他們心甘情願地出力;“誠”就是把忠君誠心的政治品質作為選將的要義;“禮”則是湘軍中要有上下尊卑的關係以及嚴明的紀律。值得一提的是,這支部隊的“國王”曾國藩以他自己獨創的方式,親自為這支部隊創作了很多琅琅上口的歌謠,以此作為對這支由書生、農民以及社會閑散人員所組成的臨時軍隊的教化——
比如說《莫逃走》:
眾人謠言雖滿口,我境切莫亂逃走。
我境僻處萬山中,四方大路皆不通。
我走天下一大半,惟有此處可避亂。
走盡九州並四海,惟有此處最自在。
別處紛紛多擾動,此處卻是桃源洞。
若嫌此地不安靜,別處更難逃性命。
隻怕你們太膽小,一聞謠言便慌了。
一人倉忙四山逃,一家大小泣嗷嗷。
男子縱然逃得脫,婦女難免受煎熬。
壯丁縱然逃得脫,老幼難免哭號啕。
文契縱然帶著走,錢財不能帶分毫。
衣服縱然帶著走,豬牛難帶一根毛。
走出門來無屋住,躲在山中北風號。
夜無被鋪床板凳,日後鍋甑切菜刀。
受盡辛苦破盡財,其實賊匪並未來。
隻因謠言自驚慌,惹起土匪吵一場。
茶陵道州遭土匪,皆因驚慌先徙走。
其餘各縣逃走人,多因謠言嚇斷魂。
我境大家要保全,切記不可聽謠言。
任憑謠言風浪起,我們穩坐釣魚船。
一家安穩不吃驚,大家太平不躲兵。
一人當事不害怕,百人心中有柄把。
本鄉本土總不離,立定主意不改移。
地方公事齊心辦,大家吃碗安樂飯。
為了使湘軍們訓練得法,作戰有素,曾國藩寫下了《操武藝》:要保一方好土地,大家學些好武藝。
武藝果然學得精,縱然有事不受驚。
石頭要打二十丈,石灰罐子也一樣。
木板隻要五寸寬,箭箭要中靶子上。
石頭灰罐破得陣,叉把錨子一齊進。
靶子也立一塊板,板上先鑿四個眼。
眼內安個小木球,戳在錨子尖上留。
隻要枝枝戳得準,保守地方總安穩。
火器雖然是個寶,鳥銃卻要鑄得好。
火藥也要辦得真,不然炸裂反傷人。
銃手若是不到家,不如操演不用他。
惟有一種竹將軍,裝得火藥大半斤。
三股麻繩緊緊纏,一炮響動半邊天。
件件武藝皆無損,石頭錨子更要緊。
石頭不花一文錢,錨子耍出一道圈。
若是兩個習得久,打盡天下無敵手。
讀書子弟莫驕奢,學習武藝也保家。
耕田人家圖安靜,學習武藝也不差。
匠人若能學武藝,出門也有防身計。
商賈若能學武藝,店中大膽做生意。
僱工若能武藝全,又有聲名又賺錢。
白日無閑不能學,夜裏學習也快樂。
臨到場上看大操,個個顯出手段高。
各有義膽與忠肝,家家戶戶保平安。
曾國藩認為,道德層麵的凝聚力對湘軍建設尤為關鍵,於是在湘軍中推廣這一首《要齊心》歌謠:我境本是安樂鄉,隻要齊心不可當。
一人不敵二人智,一家不及十家強。
你家有事我助你,我家有事你來幫。
若是人人來幫助,扶起籬笆便是牆。
隻怕私心各不同,你向西來我向東。
富者但願自己好,貧者卻願大家窮。
富者狠心不憐貧,不肯周濟半毫分。
貧者居心更難說,但願世界遭搶劫。
各懷私心說長短,彼此有事不相管。
縱然親戚與本家,也是丟開不管他。
這等風俗實不好,城隍土地都煩惱。
萬一鄰境土匪來,不分好歹一筆掃。
富者錢米被人搶,貧者飯碗也難保。
我們如今定主意,大家齊心共努力。
一家有事聞鑼聲,家家向前作救兵。
你救我來我救你,各種人情各還禮。
縱然平日有讎隙,此時也要解開結。
縱然平日打官方,此時也要和一場。
大家吃杯團圓酒,都是親戚與朋友。
百家合成一條心,千人合做一雙手。
貧家饑寒實可憐,富家量力略周旋。
鄰境土匪不怕他,惡龍難鬥地頭蛇。
個個齊心的夥伴,關帝廟前立誓願。